息法,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

2020-12-23 運動健身體育活動

息法,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主要從調理吞吐呼吸的軟硬粗細著手。呼吸無聲為平息法,吸氣有聲、呼氣無聲為柔息法;氣中均有聲為暴息法(屬於煉性功的內壯之法);全息無聲為龜息法(屬於練命功的高級吐納大法)。是以聽息入手順應為用,氣從毛孔入,耳孔出。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行氣,呼吸也,是吐納、閉氣、存氣、胎息的稱謂,亦屬道家練功行氣的術語,總稱調息。行氣法通過有序的吐故納新而排除胸中、體內各大經絡臟器內部的汙濁,同時,吸進新鮮氣機以達到促進新陳代謝之目的。因為人體的活力之流在於氣,尤其是體內之真氣。氣聚則生,氣散則亡,而交換氣機又在於呼吸。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丹道周天是性命雙修的功法,因此,它很重視在起手階段的基本功,即身體的素質的培養。丹功採用「意守丹田」的方法,增精培元,一般是通過百日左右。人從有生命那一刻起,就一分鐘也離不開呼吸,有生命的存在就必須有呼吸的伴隨。人三五天不吃飯照樣有生命的存在,若三五分鐘不呼吸就沒有生存的可能。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氣功,我國古代講究養生的人,大都特別注重氣的因素,所以人們稱養生家為鍊氣士。鍊氣的方法,隨派別傳承的不同而有異。為了研究方便,我們把它分為醫療的、武術的和宗教的三大類。三大類中,又可以分派、分門,各各不同。我想強調一下宗教類中的道家柔氣功。

我為什麼不強調醫療、武術的氣功,宗教中又不強調佛教或印度教中的氣功,而著重強調道家柔氣功呢?因為醫療氣功,偏於治療的消極面,不夠積極;武術氣功,偏於技擊的輔助面,於養生有距離;宗教當中的佛法密宗及印度教的瑜伽氣功,則是以修剛氣為主,於年邁體弱者,均不適用,遠不及道家柔氣功的細緻精深而自然,不拘年齡大小,體質強弱,都可以實踐修習而無害。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氣功調息方法很多,概括起來不外口鼻的運用,呼吸肌的運用,意念的配合,動作的配合,讀字的配合,呼吸時相和呼吸速度的調節等。應用時可根據功法和練功者的具體情況而選擇。為什麼叫柔氣功?柔是與剛相對而言的。佛法密宗稱深長吸氣而久住丹田的寶瓶氣修煉法為修剛氣,用於年壯體強,氣血旺盛之人,能迅速獲效。反之,任氣自然出入丹田而不用住氣之法,曰修柔和氣,見效雖慢,但無流弊。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調息對機體植物神經系統有明顯的調節作用,呼吸的變化也可以通過影響呼吸中樞,進而調整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張力,最終達到調整相應內臟器官(組織)的功能。調息的重要意義還在於作為調心的重要手段,可寄心於息,使心息相依,意氣相隨,氣血調暢,五志舒和。如此則氣機升降出入正常,才能健脾養氣保精養神。其在道家,修氣以救助衰殘。衰老之軀,唯柔氣為宜。大家云:其為氣也,至小至柔,以曲養而無害,則聚乎虛空之中。是明言柔氣功的修法特點了。休道柔氣功效力緩慢,實則氣功之中,柔氣最為深密,亦如武術之中,剛猛者多粗淺,而柔軟之內家拳法,則每高深精微,其中大有無窮之秘奧在。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調息是自覺地意守呼吸或調控呼吸,以達到和氣養生的目的。它是練功的重要環節和方法。就其實質而言,就是應用意念,去改變呼吸的節律、頻率和深度,從而來調和陰陽,協調臟腑,疏通經絡。過去的道家,受時代的限制,同時也受道教的影響,故在思想言論方面,不可避免的有不合科學的地方,當用一定的歷史眼光去看待。其中還有一些說法,應持客觀態度,暫時保留仁智之見,以待他日事實之證明。

大呼大吸法,息法,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用鼻使勁地大呼大吸,或以鼻使勁地吸氣,用口呼氣,每一呼一吸要求儘量延長時間,並且還要求發出呼吸聲,以達到「出入有聲」。該法對增強體質,調動機體內氣,以及對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的治療作用。在學練此法時,聲音應從小到大,並注意在空氣新鮮的曠野地帶鍛鍊。

導引,健身,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呼吸法,由於人們的習慣不同及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自然呼吸可分為胸式、腹式及胸腹混合式三種形式。成年男子以腹式呼吸多見;女子以胸式呼吸較多;運動員、演員、歌唱家則多是腹式呼吸。初練氣功者,一般採用自然呼吸。即在平時習慣的自然呼吸的基礎上,身體放鬆入靜,然後將呼吸調整得柔細、勻暢、自然。開始調息時,可採用吸氣時默念「靜」字,呼氣時默念「松」字,以助調息入靜。

《黃帝內經》中亦有不少地方與氣功有關,如《素間·刺法論》的「腎有久病者,可以寅時面向南,淨神不亂思,閉氣不息七遍,以引頸咽氣順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後,餌後下津令無數」等。氣功一詞,首見於晉時許遜《淨明宗教錄》的「氣功闡微」,但這一詞在古代未普遍使用,而是直到現代才盛行起來;在古代,仍稱為導引、吐納。服氣等。

氣功,運動,養生,鍛鍊,息法

氣功鍛鍊中,尤其是在入靜狀態時,可使練功人體驗到一種極其愉快的舒適感,這種美好的情緒狀態,以及在這種形態下的自我主動調整,會使失調的生理功能向著協調的方向發展。葛洪在其《抱樸子》中,對氣功養生的經驗和方法作了較詳細的記載。南北朝時代,陶弘景輯錄了六朝以前的氣功養生經驗,編輯成《養性延命錄》,佔該書之半的《服氣療病》和《導引按摩》兩部分,有些內容與目前在應用的動靜功法極為相似。

相關焦點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氣功,中醫,經絡,運動養生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時經兩千年後,老子以身證天、以天驗人,在虛極靜篤之中反覆體悟人與自然的同一性,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的概念運動,養生,健身氣功氣功,中醫,經絡,運動養生,經過眾多賢哲的實踐研究和總結,古人對人體生命活動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例證,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動
  • 【抗擊疫情作品】視頻: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但是久居家中缺乏運動和鍛鍊也對健康不利。 今天,全國冠軍、河北中醫學院副教授雷娜教大家練習導引養生功十二法,幫助大家足不出戶也能鍛鍊身體。 健身氣功·導引養生功十二法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組織編創的新功法之一,該功法精選了張廣德教授於1974年起編創推廣的50餘套導引養生功功法中的十二式,概括起來具有六大功法特點及五項功理要旨。
  • 氣功,八段錦,健身,運動,拉筋方法,拍打拉筋法,拉伸運動養生
    李氏對養生很有研究,深明養身養心之道。他一生為人慈善寬厚、謙虛謹慎、助人為樂。氣功屬於中醫養生學的範疇,是通過意念、呼吸與身體的調整鍛鍊,即調心、調息和調形的方法,使人體身心融為一體,營衛氣血周流,百脈運行通暢,臟腑功能和調,以達到增進健康、少生疾病、延年益壽目的的傳統養生方法。在其一生中,他提出的養身養心的和、慈、靜、儉等原則,對世人很有教益。
  • 體育總局氣功中心關於公開徵集健身氣功運動處方的通知
    ,推動健身氣功在新時代健康中國、體育強國和文化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作用,進一步滿足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特面向社會開展健身氣功運動處方公開徵集工作。徵集申報的運動處方應以肢體導引類為主要運動形式,且對人體某一類健康失衡功能狀態有獨特、良好的調節作用;既有清晰歷史淵源,也符合時代特徵,更有顯著幹預效果。
  • 鍛鍊是個技術活,中醫運動養生有門道!
    近年來,熱衷於運動健身的人是越來越多了,我們每天也都在被各種運動養生理論花樣洗腦,但是,你真的懂「運動」嗎?你每天都在堅持的那些鍛鍊方式,真的讓你健康了嗎?
  • 導引術,氣功,健身,拉伸運動,拉筋的方法,運動,養生方法動作
    導引術,氣功,健身,拉伸運動,拉筋的方法,運動,養生方法,動作,上身直起,兩拳離地,由拳變掌,兩臂向左右45°側伸,至與肩相平,掌心向下,目視前方。氣功,健身,導引術,八段錦,運動,養生方法,拉筋法,拉伸運動,動作七,是搖頭擺尾去心火一式主體動作。當向右頂髖時,頭要同時向左稍搖動,隨之向上轉臉,仰面觀天,留住頭,即頭不再主動後搖,隨向左後方轉髖,擺動尾閭,內勁由尾閭延脊柱螺旋上升至頸部時,頭頂會隨著脊柱立起而自然轉向正後方。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同時,提出了氣功保健養生與治病康復的方法,即導引、行氣和按蹺。其中,關於導引的方法,在《黃帝內經》中提到的就有十四處之多,而且還總結出了用導引方法治療康復十多種疾病的經驗。關於行氣的方法,《黃帝內經》明確提出:行氣不僅能使人延年益壽,而且還能激發人的智慧。關於按蹺的方法,《黃帝內經》強調:它是一種運動手足四肢的導引運功,是一種自我保健治療的方法。
  • 《黃帝內經》與健身氣功「三調」
    其中關於保健養生問題,在《上古天真論》、《生氣通天論》、《四氣調神大論》等篇章中就有較系統的論述。關於氣功功理和鍛鍊方法,在《上古天真論》、《異法方宜論》、《奇病論》、《刺法論》、《移精變氣論》、《賊風》、《師傳》、《病傳》等許多篇章中也有所涉及。可見,《黃帝內經》是奠定我國古典氣功學基礎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 心靜 體松 氣和——健身氣功鍛鍊要領
    這段話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鍛鍊有益健康。二是「體欲小勞,但勿大疲」,鍛鍊要講科學。這是對我國傳統健身法健身作用和鍛鍊原則的精闢論述和概括。      傳統健身運動(如太極拳、氣功等)就運動強度而言多數為中低強度的運動,從某種意義上講屬於有氧運動的範疇。
  • 【健身氣功】五禽戲之猿戲健身養生作用
    華佗五禽戲就其保健強身、祛病延年的功效而論,歷來都為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做出了貢獻。發展到今天,它以豐富的內涵、多樣的形式,不但可以強健人的體魄而且可以健全人的身心。2003年上海體育學院編創課題組在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的領導下,發揮集體的力量,對五禽戲功法進行挖掘、整理、研究,並按照傳統五禽戲的風格特點,博採各家之長,編創了「健身氣功·五禽戲」。
  • 全國健身氣功站點聯賽增設新功法比賽 以賽促練 推動普及
    經過激烈角逐,上海市松江區嶽陽街道社區文化中心健身氣功站點、河北省裕彤健身氣功站點、山東省煙臺市芝罘區福萊裡站點分獲團體總分前三名。 今年全國健身氣功站點聯賽的一大亮點就是增設了比賽項目,即在過去老四套功法的基礎上增加了新五套功法比賽。
  • 健身氣功伴奏音樂的作用
    這些音樂是根據各功法的風格特點專門譜寫的,既可以作為日常練功的伴奏曲,也可以作為交流比賽的規定樂曲,受到了健身氣功愛好者的普遍喜愛。究其原因,主要是這些伴奏音樂對肢體動作、呼吸配合、意念活動起到了特殊的調節作用,有效地提高了習練者的身心鍛鍊效果。       一、引體令柔,以音調身       調身是健身氣功的重要內容。
  •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
    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的動作主要取自於《導引圖》,從中選取了17 個動作。起勢動作選取了導引圖中的一個行氣圖式,為開始練功做好準備;收勢動作通過三環抱氣,起到引氣歸元、靜養心神的作用。健身氣功馬王堆導引術的編創以整體觀為指導,通過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平秘陰陽達到強身健體的目的。
  • 練習健身氣功六字決的經驗和要點
    六種口型產生特定的六種氣息運動方式,進而對內氣與相應的臟腑功能產生影響。因此,習練者必須注意口型的要求,校準口型。口型正確與否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出聲時體會字音是否準確,二是體會每個字的正確口腔氣流流動方式。此外,習練時還要掌握好「先出聲,後無聲」的原則。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以下簡稱「素養」)中的中醫養生四大基石,就是源於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所主張的情志,飲食,起居,運動等養生法則,下面就聊聊運動養生。★運動養生:通過練習中醫傳統保健項目的方式來維護健康、增強體質、延長壽命、延緩衰老的養生方法。常見的養生保健項目有: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等(「素養」第29條)。
  • 主動幹預防治 養肺方大有可為——專訪健身氣功養肺方研究團隊負責...
    日前,為響應國家體育總局「大力推廣居家科學健身方法」的號召,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推出了養肺方。該運動處方是由上海中醫藥大學劉曉丹研究團隊編創,共有10個動作組成,大多來源於健身氣功·六字訣、五禽戲、八段錦和易筋經等四套功法中,動作相對比較簡單,在家中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練。
  • 健身氣功——六字訣功理解析
    健身氣功·六字訣是在古代六字真言、六字訣、六字氣訣等傳統功法的基礎上編創而成的健身氣功功法。本文試就其主要功理作一簡要探討。吸新吐故 錘鍊臟腑六字訣是以調息為主的吐納類功法中的吐氣派。調息,也即呼吸鍛鍊,是氣功鍛鍊中的一種手段,其目的在於調節人體內氣的運行和錘鍊臟腑功能,故西漢時的《淮南子》謂「吹呴呼吸,吐故納新」。
  • 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陰陽運動原理
    健身氣功易筋經是以自身形體活動、呼吸吐納、心理調節相結合為主要運動形式的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它雖然動作簡單,但內涵豐富,不單是一種易學易練,健身效果明顯的健身養生方法,而且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縮影。習練健身氣功易筋經的過程,就是體悟和理解中華傳統文化的過程。
  • 2019年第三期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新功法提高班在株洲...
    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新功法提高班是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為完善健身氣功培訓體系,健全多類層次培訓網絡,加強健身氣功骨幹隊伍建設,提高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健身氣功)功法技術和理論水平的重要培訓項目,同時也是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一個重要抓手
  • 無體育,不清華 健身氣功走進清華大學
    「習練武術和健身氣功,既能健身、防身,還能修身養性。在享受和不斷修煉武術、健身氣功的過程中,不僅身心舒暢,還能收穫激情、活力。我將這份激情和活力帶到了科研中。」周來分享著自己的習練心得。「到了清華以後學習特別緊張,每天像車輪一樣不停地轉。」20歲的喻寧是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學生。平日裡學習壓力大,習練武術和健身氣功成為他解壓釋放、放鬆身心的不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