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作為記述軒轅黃帝與岐伯天師內庭設問、探討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典著,搜集上古真知,內容極為廣泛,諸如宇宙自然法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斷治療、攝生預防等,無不悉備。據《史記》記載,為求長生之術,黃帝還曾向崆峒山得道隱士廣成子頂禮求教,得到「無視無聽,抱神以靜,形將自正」的指點,領悟靜以養生,即端正身心,清靜無為,自身陰陽媾和,能產生新的生命能量;慎守自身真一之氣,生命能量自然壯大旺盛之妙道,受益匪淺。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時經兩千年後,老子以身證天、以天驗人,在虛極靜篤之中反覆體悟人與自然的同一性,提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的「道」的概念,指出道本虛無、靜極生動、無中生有的自然規律,揭示宇宙萬物皆由陰陽二氣結合而成的自然衍生奧秘,故稱「黃老之道」。此後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都來研究實踐這一至高無上的哲學道理,莊子實踐黃老之道,悟出了修煉中動靜相兼,達到最佳的生理狀態及人與自然的生息妙用。
氣功,中醫,經絡,運動養生,經過眾多賢哲的實踐研究和總結,古人對人體生命活動有了非常清楚的認識,對人與自然的關係獲得了更多的例證,如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生理活動,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
氣功,運動養生,主要就是研究人體生命活動的精、氣、神,如何使之合乎自然而生生不息,減少物慾對自身能量的消耗,以達到「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這就是《黃帝內經》上工治未病及攝生保健、養生長壽的真諦,也是《易經》「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真正含義,誠可謂「至道之宗」。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經絡學說是研究人體經絡系統的循行分布、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與臟腑相互關係的一種理論學說,是中醫基礎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同陰陽五行學說、髒象學說等共同構成了中醫學的理論基礎。關於經絡實質的研究,在全國廣泛推廣和研究針刺麻醉工作中,各地都做了大量臨床和科學實驗工作,積累了不少寶貴資料,對經絡現象的客觀存在已基本肯定,但經絡實質的探索一直沒有重大進展。
氣功能治百病者,其道理在使大腦休息,黃帝內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易筋經,導引術,如何發揮人體的潛能,採用自控、自調、自我修復、自我建設,勿藥而愈的方法,就顯得非常重要。我所創編的真氣運行養生實踐方法,充分體現了「上工治未病」這一預防醫學思想。人們如能依此去鍛鍊,假以時日,真氣便在人體中循經運行,剋期通督,由後天返先天,恢復再生力,有病治病,無病防病。
大凡實踐者,都能感到體內各種生理變化,從而中醫理論中的陰陽學說、髒象學說、經絡學說、氣化學說都能得到驗證,是實實在在的中醫預防醫學。我呼籲醫學界應認真研究、發掘和總結《黃帝內經》的養生學理論和方法,使之發揚光大。他明確提出,無病先防是《黃帝內經》的重要精神,也是中醫學的核心。只有抓住這個根本問題,才不致捨本逐末。這對振興中醫學、提高國民素質將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
氣功能治百病者,其道理在使大腦休息,黃帝內經,太極拳,五禽戲,六字訣,易筋經,導引術,實驗結果不但顯示出了經絡的位置,而且在手厥陰心包、足太陽膀胱、手少陽三焦等3條經脈上,觀察到了經絡走行的方向和大分子沿經線傳播的速度。從部分實驗數據中,還可以明顯看出,大分子沿經線運行時,有波動的現象。實驗還證實經絡系統既區別於神經,又不同於肌肉,是一個基本的物質、能量交換系統。這項階段性成果,為經絡研究提供了一些初步的,但很重要的定量數據,對統一經絡理論、提示經絡實質和中醫理論研究有促進性作用。儘管這樣,對於經絡的實質問題,還是沒有一個定論。
氣功能治百病者,其道理在使大腦休息,黃帝內經,太極拳,八段錦,六字訣,易筋經,導引術,我在「上工治未病」預防醫學方面作出了貢獻。華夏民族是最先懂得預防疾病的民族,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治病求本,標本緩急。長沙馬王堆3號墓內發掘的《導引圖》,真實地反映了2200多年前,我國人民鍛鍊身體、防病治病的生動情景,體現了古之醫道「防重於治」的思想。
中醫學經典《黃帝內經》更是強調預防醫學,《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素問,八正神明論》:「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救其已敗。」這些論述強調的就是無病先防,有病早治。這種具體的預防醫學思想是世界醫學文獻上的最早記載。
氣功能治百病者,其道理在使大腦休息,黃帝內經,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六字訣,導引術,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安徽中醫學院針灸經絡研究所合作,用核技術研究經絡實質,證實了確有物質和信息沿經絡路線傳播,經絡傳播有確定的方向和速度,與中醫經典經絡理論是一致的;人體的氣血運行呈波動狀態,並且為氣血運行提供了流量、流速、周期等5項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