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連載01)

2021-02-07 中華文化大講堂


尊敬的聽友,大家好! 

        從今天開始,《中華文化大講堂》微信公眾平臺將為您推送國學大師劉宏毅先生講解的《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本節目是一組聽了能讓自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正能量節目!它可以讓年輕人學習到處事修身的智慧;讓中年人看淡得失,活得更加從容;讓老年朋友不懼衰老,喜樂天年。節目中所涉及的保養身心之法蘊含著道家思維,針對各個年齡段人群,通俗易懂,簡單易學。


  總之,這是一套人人皆可學、人人學得會的中醫養生啟蒙節目,而中醫的最高境界就在於此。歡迎您收聽《中華文化大講堂》之「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



《黃帝內經》簡介

  《黃帝內經》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比較系統的反映了從西周到西漢末年的醫學全貌。確立了中國醫學的原則,形成了東方獨特的生理、病理、氣理、情理的理論體系,對後世中醫學的發展有劃時代的影響。它大到論宇宙創生起源,中到論天地之運行,小則論生命的奧秘,黃帝本人現身說法,虛心求道,驗證了養生長壽之道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最後盡其天年,無疾而終。


  有人說,中醫學是勞動人民在與疾病長期做鬥爭的總結,是經驗的積累。我不懷疑這些總結和經驗的合理性,但作為完整的理論構架、系統思考和實驗論證,絕不是總結和經驗的事了,我一直懷疑,這個醫學體系就不是我們這期冰河文明的產物。因為直到今天,也沒有人把《黃帝內經》完全搞懂,而後世的中醫理論體系始終也無法超越《黃帝內經》的架構。


  既然我們學都學不會,何來創造呢?局部上可以,術技上可以,但在整體理論上沒有可能性。中醫學本身是一個完整的體系,是經過精心設計的,絕對不是摸著石頭過河,憑經驗積累形成的,它是一個周密完整的設計。這個體系分為「道學術技」四個不同層次。


  道是一個不變的根本,最高等級的宇宙智慧,沒有再超過它的了;再往下來,因對道的不同理解而出現了不同的學問體系,包括思想、精神,這個是學。學的下面就是各自的方法和路徑,你用什麼樣方法論來解決問題,選擇哪條路徑,這就叫術,或者叫做法。




  最後在執行層面,你用什麼樣的形式去落實,就叫做技,具體的技能、技藝。所以有「道學術技」四個層次。


  中醫的最高的境界是醫道,醫道下面才是醫學,醫學體系下才有不同的醫術、醫技,你用什麼具體方法治療,拔罐、針灸、還是湯藥,那是具體的醫技層面的事。技之上一定有術、有法,法之上一定有個思想作指導,這是它的學。學的上面一定與宇宙的根本大道相連接。所以中醫講究「理法方藥」。


  《黃帝內經》講的是醫道,講「上古之人,其知道者……」,《黃帝內經》講養生也是」講「養生之道」,而不是讓你打雞血,或者羊胎素。

  《黃帝內經》包括《素問》和《靈樞》兩部分,每部分各有九九81篇文章,合起來有162篇。其中重要的叫「大論」,例如:四氣調神大論、陰陽應象大論;然後是「論」,例如上古天真論、生氣通天論、靈蘭秘典論。其次是「篇」,例如:五臟生成篇、宣明五氣篇、血氣形志篇。《內經素問》中共有九篇大論:天元紀大論、五運行大論、六微旨大論、氣交變大論、五常政大論、六元正紀大論、至真要大論。講的自然氣候物候變化對人體的影響,是天人合一的關係,特別是中醫特有的五運六氣學說,氣象醫學、物候醫學、生態醫學、太空醫學模式。


  《靈樞》又叫《針經》與經絡、穴位、針灸關係密切,《靈樞》中只有三篇論:九針論、歲露論、大惑論,餘下皆為篇。

養生靠智慧 


  養生靠智慧,方法雖然重要,但法無定法,別人的養生方法不一定適用於自己,最後還要依靠自己的智慧。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首先表現在對生命,對這個身體的了解和尊重。


  我們這個身體是全息的智慧生命體,由60萬億個細胞組成,每一個細胞都是活生生的生命個體,每個細胞都有細胞核,裡面都有染色體,有遺傳基因承載的生命密碼和程序,以機械唯物論的觀點看待人體,是對生命最大的不尊重。我們尊重身體的每一個細胞了嗎?我們了解它們生存的基本需求嗎?我們給它提供了健康生存的必要條件了嗎?


  每個病人都覺得自己無辜,不應該生病。我們沒有認識到,不是你病了,是它們病了;不是你痛苦,是它們受不了了。度眾生,得先度你身上的這60萬億個細胞,我們發這個大願了嗎?我們有這個大慈悲心嗎?放生放生,怎麼不先放生他們呢?


  醫學是一門仁術,源於一種無分別的大愛,上面連接著生命之根,醫術是對天地大父母的責任,是要平等地愛護每一個生命體。在中醫眼裡沒有疾病,只有不和諧的人;沒有疾病,就沒有對抗、沒有毀滅性的治療;因為我們眼裡只有人,所以要救人、助人、讓每個人都能離苦得樂。


  五千年前的黃帝,儘管貴為天子,但是對於生命的本質、對身體運作的規則,對養生和攝生的了解,並不比今天我們多多少,黃帝的問題也是我們要問的問題。

  好了,我們今天先講到這裡,感謝大家的收聽和關注,下期再見! 






劉宏毅先生:


  知名的中國文化專家、國學學者,專注於國學教育、生命智慧、以及尊重生命自有規律下的養生;提倡踐行國學,注重用經典開啟智慧,反對死讀書;主張為學要博,為用要專,思想要獨立;為人要有道骨,佛心,儒行。

  曾在美國、加拿大、臺灣、澳洲、紐西蘭等地講學,將「國學智慧」與「科學般若」引入企業高端培訓課程,是大學生人生規劃設計、職場情商培養、領導力提升培養的資深專家、教授,被加拿大《環球華報》譽為「中國文化的布道者」。


拿什麼孝敬我們的父母長輩
——《中華文化大講堂》
經典講解機

為愛發聲,點亮心燈

《中華文化大講堂》

國學早教機




國學有聲教材 智能早教機 學習機

國學講解機 國學早教機9581首曲目

 

0~13歲是孩子教育的黃金期

《 國學早教機》
父母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果您感覺這檔正能量節目對您有所幫助,

請將本篇節目轉發到朋友圈中,

傳播給更多人!
您的受益與成長將成為我們繼續創作的原動力!

相關焦點

  • 《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第1集 《黃帝內經》簡介
    應大眾需求,從今天開始,《中華文化大講堂》微信公眾平臺將為您重播劉宏毅先生講解的《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本節目是一組聽了能讓自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正能量節目!它可以讓年輕人學習到處事修身的智慧;讓中年人看淡得失,活得更加從容;讓老年朋友不懼衰老,喜樂天年。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2020-04-10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文化公益講堂弦歌不輟,張其成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9月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學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博士作客深圳戲院,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這是深圳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講堂第23講,在後疫情時代,這場關涉如何養生、如何管理自己身體和工作的演講,尤其受到廣大深圳市民的關注。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新上線《黃帝內經》解鎖中醫養生長壽觀
    在中華民族醫學史上有一部影響極大的傳世醫學著作,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它就是被稱為醫之始祖的《黃帝內經》。那麼《黃帝內經》為何被稱為文化瑰寶呢?兩千年前出現的這部神奇的醫書,裡面究竟蘊含著哪些博大精深的養生智慧呢?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最新上線《黃帝內經》(第五部)系列節目,為您解讀這部古典醫學著作中的養生智慧。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作為記述軒轅黃帝與岐伯天師內庭設問、探討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典著,搜集上古真知,內容極為廣泛,諸如宇宙自然法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斷治療、攝生預防等,無不悉備。,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
  • 跟著《黃帝內經》一起學養生(26)
    更多資訊:打開黃帝內經講堂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黃帝內經》是一部養生寶典,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不但講到怎樣治病,更是指導人們怎樣不得病,怎樣使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這正是如今大為提倡的「治未病」思想。
  • 黃帝內經《論神為主》
    今天給大家推薦古籍黃帝內經《論神為主》:黃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
  • 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四季養生之【春生】《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四季養生之【夏長】《黃帝內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當以養心為主。夏季陽氣旺盛,氣候炎熱,人體消耗急劇增大,致使人們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年老體弱者更覺得無精打採,懶散貪睡。
  • 《黃帝內經》奠定了健身氣功的理論基礎
    在《黃帝內經 ·素問 ·寶命全形論》中就明確地提出了人為氣生的觀點。指出:「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於天,懸命於地,天地合元,命之曰人。」不僅如此,人的生命維持亦依賴天地之氣。《黃帝內經》指出:「天食人以五氣,地食人以五味。五氣入鼻,藏於心肺,味有所藏,以養五氣。氣相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這就是說,人體形質的長養以及功能活動和精神活動均依靠於氣。
  • 《黃帝內經》養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分別有什麼養生方法
    對於養生和保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也有個人的養生技巧與方法。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其實許多被大家廣泛傳播的信息真實性也有待考究。而養生並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養生原則與正確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對身體有好處。
  • 《黃帝內經》與健身氣功「三調」
    《黃帝內經》是我國傳統醫學經典,內容博大精深,涉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人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診斷、治療和預防等多方面內容。其中關於保健養生問題,在《上古天真論》、《生氣通天論》、《四氣調神大論》等篇章中就有較系統的論述。關於氣功功理和鍛鍊方法,在《上古天真論》、《異法方宜論》、《奇病論》、《刺法論》、《移精變氣論》、《賊風》、《師傳》、《病傳》等許多篇章中也有所涉及。可見,《黃帝內經》是奠定我國古典氣功學基礎的重要經典著作之一。
  • 妙解《黃帝內經》29:養生秘訣在於順應四季變化來「調神」
    01養生重平衡,秘訣在調神第一章,我講了那麼多,其實就講了一個字兒:神。神是第一位的,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古人說的獨立守神、呼吸精氣,歸根結底就在於守神,調神。修煉之人,呼吸精氣,獨立守神,提挈天地,把握陰陽;我們普通人如何修煉都達不到這一境界。普通人無法大幅度地改變生命的長度,常人要做的養生是調節生命的寬度和厚度。
  • 品讀《黃帝內經》,共享聖賢智慧(9)—靈蘭秘典論第八
    品讀《黃帝內經》,共享聖賢智慧(9) 《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第八原文:
  • 黃帝內經白話文
  • 五態人和五行人|張其成《黃帝內經》專輯
    ▽《黃帝內經》養生大道  播講者:杭凱張其成,著名國學專家,養生專家,書法家,國家級非遺「張一帖」醫家第十五代傳承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當代四大國學領軍人物」之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張其成國學基金」發起人,被譽為「國學養生第一人」。
  • 《易經》與《黃帝內經》相通,有3點精華智慧,領悟的人受益一生
    關於到底什麼是天人合一,《易經》和《黃帝內經》都做了非常明確的論述,下面我們一起來解讀。在《周易》的乾卦文言中有下述一段話,可以稱得上是重要的生存智慧。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
  • 《黃帝內經》才是真正的無上的神功秘籍
    它運用醫藥學、哲學、預測學、餐飲養生學、陰陽五行等學說,對養生、保健等關涉人體生命之道的諸多方面進行了系統闡述。《黃帝內經》是中華醫學文化的奠基之作,是中醫的原始理論;被尊為「醫家之宗」。與《易經》和《道德經》並稱為古代三玄。
  • 《黃帝內經》對於「五勞」是怎麼理解的呢
    大家有可能知道,《黃帝內經》已經說了五勞所傷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視傷血,久立傷骨,久行傷筋。 而久立,久行,久視這三種損傷被認為是生活中常見的過度地形勞損傷,對於繁忙的現代人來說,如何應用這些理論,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
  • 《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第39集 建立天人合一宇宙觀,從大局著眼看待生命(終)
    建立天人合一宇宙觀,從大局著眼看待生命(終)        在《黃帝內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