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化是四季最為明顯的特徵,從傳統的中醫學角度來看,不同季節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也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心者,生之本,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五臟各有對應的季節,肝對應春天,心對應夏天,肺對應秋天,腎對應冬天。所以,根據季節的不同,身體的養生調理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
人來於自然,故,人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順天應時,天人合一。以達氣血運行舒暢,健康長壽的目的。
四季養生之【春生】
《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
春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陽氣初生且逐漸轉旺,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人體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增加,各器官負擔加重,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鎮定催眠的作用,從而使人倦懶嗜睡,這就是民間說的「春困」,當控制睡眠時間,早睡早起,保持適量運動,消除春困。春季氣血易向外走, 致肝血不足,當注意養肝,春季養肝可用西洋參枸杞茶。
做法:西洋參8-10片、枸杞10克。放入杯中,沸水衝泡後飲用。
功效:枸杞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與西洋參同食具有養陰生津、滋補肝腎的功效。
此外,還可食用如薺菜、菠菜、山藥、燕麥等,還可喝一些菊花桑椹茶等養肝飲品。
四季養生之【夏長】
《黃帝內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當以養心為主。
夏季陽氣旺盛,氣候炎熱,人體消耗急劇增大,致使人們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年老體弱者更覺得無精打採,懶散貪睡。中醫方面講究夏天應注意「晚臥早起,無厭於日」,所以夏季要注意夜晚入睡,早早起床,避開午間的炎熱,還可選擇午睡補充睡眠,使身體得到緩衝,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發怒,以使人體氣機通暢。可適當做一些戶外運動,同時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曬,以防大汗淋漓而中暑。夏季補心養心,可飲用西洋參三七粉混合飲。
做法:三七粉50克、西洋參粉50克,兩者混合均勻。每日溫水衝服,用量根據身體狀況增減,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數克即可。
功效:三七粉與西洋參粉混合起來,一方面三七可以化瘀通絡,另一方面西洋參可以氣陰雙補,心臟的氣、血、陰、陽都得到補充。
另,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雜糧,少食油膩和甜食,忌食動物心臟。 因出汗多,鹽分損失也較多,要注意補充鹽分。
四季養生之【秋收】
《黃帝內經》記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對應的是秋天,秋天養生當以養肺為主。
秋季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陽氣漸退,陰氣漸長,是萬物收穫的季節。秋季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早睡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長時間睡眠後期,腦血管中血流速度越來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適當早起可以預防腦血栓之類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寧,收斂神氣,而不是神思外馳,這樣才能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保持肺氣的清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秋季養肺可食用西洋參川貝梨。
做法:雪梨1個,西洋參、川貝各3克。將梨去柄去核,加入西洋參、川貝,蓋上帶柄的梨,用牙籤插定,加水、冰糖適量,放碗中蒸熟。分二次食用。
功效:用雪梨、川貝清熱潤燥、化痰,西洋參養陰清火。用於陰虛肺熱,咳嗽痰粘,咽幹口渴。
此外還可以多吃一些能防躁護陰的食品,如芝麻、蜂蜜、乳品、甘蔗、梨等;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蔥等。因為辛辣太過易損傷人體陰津。還需注意避免過度操勞、運動量過度等。
四季養生之【冬藏】
《黃帝內經》記載:「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臟對應的為冬天,冬天養生應以養腎為主。
冬季人體陽氣潛藏於體內,陰精充盛,正是人體養藏得最好時機。所以冬季要順應冬季晝短夜長的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待日出而作,以避寒就暖,使人體陰平陽秘。在一年四季當中,冬季就相當於一天中的夜晚,應該多休息一些。冬季養生服用枸杞洋參補腎茶。
做法:將枸杞子用清水洗淨,去掉雜質;西洋參切成薄片;冰糖搗碎。然後將枸杞子、西洋參和冰糖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煮沸後,代茶飲用。
功效:滋陰補腎。適於肝腎虧虛人群飲用,可改善腰膝酸軟、虛勞咳嗽等症狀。
另可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梨、獼猴桃等補益的食物,少食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人體養生之道當遵循天時之變,順應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根據季節的不同調養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才能有利於身體的各種生理需要,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順利安康地度過一年四季。
《黃帝內經》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就是說,健康養生需未雨綢繆,不能渴而鑿井,不可當疾病出現才想要健康。養生,需從四季每一天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