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黃帝內經的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來看四季養生

2020-12-25 安大叔西洋參

春溫、夏熱、秋涼、冬寒的氣候變化是四季最為明顯的特徵,從傳統的中醫學角度來看,不同季節對人體各方面的影響也有明顯的不同之處。《黃帝內經》明確提出「五臟應四時,各有收應,心者,生之本,為陽中之太陽,通於夏氣;肺者,氣之本,為陽中之太陰,通於秋氣;腎者,為陰中之少陰,通於冬氣;肝者,罷極之本,為陽中之少陽,通於春氣。」這段話的意思就是說五臟各有對應的季節,肝對應春天,心對應夏天,肺對應秋天,腎對應冬天。所以,根據季節的不同,身體的養生調理側重點也應該有所不同。

人來於自然,故,人也要遵循自然規律,順天應時,天人合一。以達氣血運行舒暢,健康長壽的目的。

四季養生之【春生】

《黃帝內經》記載:「東方生風,風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臟所對應的是春天,春天養生自然應以養肝為主。

春季萬物萌生,欣欣向榮,陽氣初生且逐漸轉旺,人體陽氣漸趨於表,皮膚舒展,人體循環系統功能加強,皮膚末梢血液供應增多,汗腺分泌增加,各器官負擔加重,對中樞神經系統產生一種鎮定催眠的作用,從而使人倦懶嗜睡,這就是民間說的「春困」,當控制睡眠時間,早睡早起,保持適量運動,消除春困。春季氣血易向外走, 致肝血不足,當注意養肝,春季養肝可用西洋參枸杞茶。

做法:西洋參8-10片、枸杞10克。放入杯中,沸水衝泡後飲用。

功效:枸杞有滋腎、潤肺、補肝、明目等功效,與西洋參同食具有養陰生津、滋補肝腎的功效。

此外,還可食用如薺菜、菠菜、山藥、燕麥等,還可喝一些菊花桑椹茶等養肝飲品。

四季養生之【夏長】

《黃帝內經》云:「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對應的是夏天,夏天養生當以養心為主。

夏季陽氣旺盛,氣候炎熱,人體消耗急劇增大,致使人們往往精神不振,注意力難以集中,年老體弱者更覺得無精打採,懶散貪睡。中醫方面講究夏天應注意「晚臥早起,無厭於日」,所以夏季要注意夜晚入睡,早早起床,避開午間的炎熱,還可選擇午睡補充睡眠,使身體得到緩衝,在情志上要保持精神愉快,澄和心神,切忌發怒,以使人體氣機通暢。可適當做一些戶外運動,同時也要避免烈日下暴曬,以防大汗淋漓而中暑。夏季補心養心,可飲用西洋參三七粉混合飲。

做法:三七粉50克、西洋參粉50克,兩者混合均勻。每日溫水衝服,用量根據身體狀況增減,一般人每日服用混合粉末數克即可。

功效:三七粉與西洋參粉混合起來,一方面三七可以化瘀通絡,另一方面西洋參可以氣陰雙補,心臟的氣、血、陰、陽都得到補充。

另,飲食上要以清淡為主,多喝水,多食蔬菜、水果、雜糧,少食油膩和甜食,忌食動物心臟。 因出汗多,鹽分損失也較多,要注意補充鹽分。

四季養生之【秋收】

《黃帝內經》記載:「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對應的是秋天,秋天養生當以養肺為主。

秋季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陽氣漸退,陰氣漸長,是萬物收穫的季節。秋季起居作息應作相應調整,早睡順應陽氣之收,早起使肺氣得以舒展,以防收之太過。長時間睡眠後期,腦血管中血流速度越來越慢,容易形成血栓,適當早起可以預防腦血栓之類的疾病。心情要保持安寧,收斂神氣,而不是神思外馳,這樣才能適應秋季的氣候特點,保持肺氣的清肅,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秋季養肺可食用西洋參川貝梨。

做法:雪梨1個,西洋參、川貝各3克。將梨去柄去核,加入西洋參、川貝,蓋上帶柄的梨,用牙籤插定,加水、冰糖適量,放碗中蒸熟。分二次食用。

功效:用雪梨、川貝清熱潤燥、化痰,西洋參養陰清火。用於陰虛肺熱,咳嗽痰粘,咽幹口渴。

此外還可以多吃一些能防躁護陰的食品,如芝麻、蜂蜜、乳品、甘蔗、梨等;少食辛辣食品,如辣椒、生薑、蔥等。因為辛辣太過易損傷人體陰津。還需注意避免過度操勞、運動量過度等。

四季養生之【冬藏】

《黃帝內經》記載:「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鹹,鹹生腎。」腎臟對應的為冬天,冬天養生應以養腎為主。

冬季人體陽氣潛藏於體內,陰精充盛,正是人體養藏得最好時機。所以冬季要順應冬季晝短夜長的規律,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以利於陽氣潛藏,陰精積蓄。待日出而作,以避寒就暖,使人體陰平陽秘。在一年四季當中,冬季就相當於一天中的夜晚,應該多休息一些。冬季養生服用枸杞洋參補腎茶。

做法:將枸杞子用清水洗淨,去掉雜質;西洋參切成薄片;冰糖搗碎。然後將枸杞子、西洋參和冰糖一同放入砂鍋中,加水煎煮。煮沸後,代茶飲用。

功效:滋陰補腎。適於肝腎虧虛人群飲用,可改善腰膝酸軟、虛勞咳嗽等症狀。

另可多吃白菜、銀耳、木耳、梨、獼猴桃等補益的食物,少食辛辣厚味、燒烤油炸食物,平時還要注意多喝水,以免上火。

人體養生之道當遵循天時之變,順應自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規律,根據季節的不同調養側重點也應有所不同,才能有利於身體的各種生理需要,進而減少疾病的發生,順利安康地度過一年四季。

《黃帝內經》曰:「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這就是說,健康養生需未雨綢繆,不能渴而鑿井,不可當疾病出現才想要健康。養生,需從四季每一天做起。

相關焦點

  • 妙解《黃帝內經》29:養生秘訣在於順應四季變化來「調神」
    02為何叫四氣,而不是「四季」《黃帝內經》凡是涉及到「大論」的都是《黃帝內經》中最重要的篇章,涉及到養生方面的最經典的核心的內容就在《四氣調神大論》中。如何對待飲食,如何在這個世間生活?如何對待金錢、名利,人和物之間的關係。這篇主要是針對我們普通人而言的,修道的人不遵守這個規律。我們凡夫俗子需要順應天地的節律。
  • 《黃帝內經》的養生智慧--《黃帝內經》(連載01)
    從今天開始,《中華文化大講堂》微信公眾平臺將為您推送國學大師劉宏毅先生講解的《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本節目是一組聽了能讓自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正能量節目!它可以讓年輕人學習到處事修身的智慧;讓中年人看淡得失,活得更加從容;讓老年朋友不懼衰老,喜樂天年。
  • 《黃帝內經》養生:真人、至人、聖人、賢人,分別有什麼養生方法
    對於養生和保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想法,當然我們也有個人的養生技巧與方法。同時也不得不承認,在知識信息大爆炸的時代,其實許多被大家廣泛傳播的信息真實性也有待考究。而養生並不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我們必須遵循科學的養生原則與正確的具體方法,這樣才能做到真正對身體有好處。
  •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5:天忌不可不知也
    問道《黃帝內經》啟示錄65:天忌不可不知也    有無相生玄又玄,氣象萬千陰陽變。
  • 氣功,中醫,經絡,健身,運動,養生,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作為記述軒轅黃帝與岐伯天師內庭設問、探討人體生命活動和疾病防治的醫學典著,搜集上古真知,內容極為廣泛,諸如宇宙自然法則、人與自然的關係、人體生理病理及診斷治療、攝生預防等,無不悉備。,氣血陰陽、五行術數、經絡氣化、藥物歸經、養生長壽,以及生命活動的核心全真導氣和積精全神等學理,都對《黃帝內經》作了多方面的補充和完善,先後數個世紀才得以完成的《素問》九卷、《靈樞》九卷巨著,博大精深,其一百六十二篇天人大義。
  • 跟著《黃帝內經》一起學養生(26)
    更多資訊:打開黃帝內經講堂公眾平臺,點右上角查看歷史記錄。《黃帝內經》是一部養生寶典,涉及養生、預防、針灸、調攝等諸多與人體健康有關的其他內容,不但講到怎樣治病,更是指導人們怎樣不得病,怎樣使在不吃藥的情況下就能夠健康、能夠長壽,這正是如今大為提倡的「治未病」思想。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情志養生 2020-04-10 14: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第1集 《黃帝內經》簡介
    應大眾需求,從今天開始,《中華文化大講堂》微信公眾平臺將為您重播劉宏毅先生講解的《黃帝內經》與養生之道系列節目,本節目是一組聽了能讓自己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正能量節目!它可以讓年輕人學習到處事修身的智慧;讓中年人看淡得失,活得更加從容;讓老年朋友不懼衰老,喜樂天年。
  • 酷我音樂《百家講壇》最新上線《黃帝內經》解鎖中醫養生長壽觀
    在中華民族醫學史上有一部影響極大的傳世醫學著作,它奠定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以及治療的認識基礎,它就是被稱為醫之始祖的《黃帝內經》。那麼《黃帝內經》為何被稱為文化瑰寶呢?兩千年前出現的這部神奇的醫書,裡面究竟蘊含著哪些博大精深的養生智慧呢?酷我音樂《百家講壇》2020最新上線《黃帝內經》(第五部)系列節目,為您解讀這部古典醫學著作中的養生智慧。
  • 《黃帝內經》這樣告訴我們保持春夏身體健康
    關於養生,千百年的古人就已經告訴我們炎黃子孫如何為之。在春夏兩季,是萬物生長之時。作為自然界生靈,我們應該如果保護自己,然自己的五臟六腑可以更好的適應季節性變化,讓身體機能達到最佳的狀態呢?在《黃帝內經》中給我們很好的回答,人應該順應自然,養足精氣,保護內臟,才能長久。
  •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學會中醫】源於《黃帝內經》的智慧:中醫養生四大基石之運動養生 2020-04-27 14: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統文化公益講堂弦歌不輟,張其成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
    9月6日上午,著名學者、國學養生專家、北京中醫藥大學國學院創院院長張其成博士作客深圳戲院,詳講《黃帝內經》與智慧養生。這是深圳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公益講堂第23講,在後疫情時代,這場關涉如何養生、如何管理自己身體和工作的演講,尤其受到廣大深圳市民的關注。
  • 黃帝內經:治病的秘訣和2個養生的法寶
    這段讀起來拗口不好理解,總結來看就是一個左升右降的陰陽分布人的頭部象天,陽氣聚集,在上部左精氣足,右側先對少。所以左側眼睛耳朵比右眼好使。而相反,在人體下邊,左側精氣虛,右側的精氣足。右手比左手有力。如果是感受了邪氣,在上部右邊精氣偏虛更容易感受邪氣,表現出來也相對嚴重。相反,先下邊,手腳呢則是右側嚴重。
  • 《黃帝內經》這3點早講透了!
    中國人的生物鐘(天幹地支)、四季養生之道、五臟六腑調理、男/女人的生理周期抗衰老等中醫養護手段。是的你沒看錯,上面這些耳熟能詳的中醫養生法,其實都來自於《黃帝內經》!愛養生的孫儷,寧願空下3個月的檔期,也要讀完《黃帝內經》全集。(3個月夠某些明星拍完3部戲了)因為捨得花時間學習中醫養生、美顏秘方,娘娘的身體容貌正如演技一樣,總能保持最佳狀態。《黃帝內經》絕對是一本當之無愧的中國人生活指導百科全書。
  • 《黃帝內經》:春季養生,養肝養陽,關鍵做好「四個字」
    《黃帝內經》:春季養生,重在養肝養陽,關鍵做好「四個字」。正值春暖花開之時,又是新的一年的開始。正所謂「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相信,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年復一年、永遠健康。談到如何保持身體健康的問題。《黃帝內經》有雲「聖人春夏養陽」之說,可謂是深入人心。
  • 黃帝內經《論神為主》
    今天給大家推薦古籍黃帝內經《論神為主》:黃帝問於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於神。血脈、營氣、精神,此五臟之所藏也。
  • 解讀《黃帝內經》之秋季養生:做好這三點,讓身體更健康
    既然氣候環境都產生了明顯的變化,我們的日常養生自然也應該有所改變。而其實健康的養生方法,《黃帝內經》已經闡述得十分詳盡了。《黃帝內經》中對於秋季養生攻略,是這樣記載的:「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倶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逆之則傷肺,冬為飧洩,奉藏者少。」
  • 《黃帝內經》:養生要「因人而異」,人分五種,調治各不相同
    #黃帝內經裡的養生名言#《黃帝內經》:養生要「因人而異」,人分五種,調治各不相同。我們都知道,人的體質各不相同。有的人天生不足,長期病懨懨的。有的人非常強壯,一年到頭也很少生病。對於這種區別,我們常常以「個體差異」來形容。但是,對於這些「差異」到底是那些方面的問題,卻知之甚少。
  • 《黃帝內經》洩露天機:女7男8,「生命密碼」暗藏在人的年齡中
    男子生發在前,收斂在後,這也是「陽」的特性之一《黃帝內經》教你順應天道規律,向天求壽《黃帝內經》基本理論精神包括:整體觀念、陰陽五行、藏象經絡、病因病機、診法治則等等。其實這個世界看似複雜多變,包括我們的人體,包括《黃帝內經》,背後卻在按照極致簡單的大道規律運行。舉一個例子:《黃帝內經》有言:「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