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手握精銳「天下第一師」,蘭封之戰卻被蔣介石槍決,所犯何事

2021-02-07 五五通歷史

春哥聊戰史

【春哥註:一部抗戰史,跌宕起伏,充滿了許多傳奇人物和故事,也充滿了戰爭的大場面,大格局,在諸多名帥猛將的指揮下,歷史顯得雄渾激昂,而面對戰爭中犧牲的英烈,我們應該向他們致敬,緬懷他們的豐功偉績。今天起,春哥這裡回顧歷史中比較著名的戰事和人物,條分縷析,還原當時的現場,留下一些紀念的筆觸。】

世人都知道抗戰中有一個韓復渠是被槍決的,那是因為他是個軍閥,是當年馮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敢和蔣介石頂嘴,結果當然因為丟了山東而被執行槍決,據說還不是正式刑場執行。還有一位抗日名將卻是蔣介石的黃埔一期生,門生弟子,也因為抗戰不力而被執行槍決,這個人的名字現在絕大多數人不知道了,他就是龍慕韓。

抗日戰爭中龍慕韓曾經是一個勇猛的將領,參加過淞滬會戰、臺兒莊戰役,率領的天下第一師所向披靡,是當時抗日序列裡面裝備最好,兵員最充足的蔣介石嫡系部隊。既然如此勇猛而且深得信任的將領,那他怎麼還會被蔣介石處決呢?

龍慕韓之所以被槍斃,有他自己的因素,因為公開的處決令是說他守城的時候不戰而退,導致了守城的失敗。但試想一下,一個手握精銳部隊「天下第一師」,參加過淞滬會戰這樣的大戰役的勇猛將領,為何會不戰而退,背後有無隱情?現在越來越多的資料顯示,龍慕韓很大可能替別人背黑鍋了,甚至也是蔣介石推卸蘭封之戰失敗責任的一個藉口。

我們把事情稍微捋一捋,看一看整個經過。

臺兒莊戰役國軍勝利之後,日軍開始謀取蘭封,當時是封蘭戰役正要開打,中日雙方各自的兵力都已經部署好了,其中一個調令是要龍慕韓去桂永清的部隊,接受指揮協助作戰,這在一般人看來沒什麼,但是聽到這個命令以後龍慕韓不樂意了。當時他正在羅王寨火車站,與日軍展開激戰。

然而,就在羅王寨即將被攻克之時,蔣介石突然把電話打到部隊裡,命令龍慕韓停止攻擊羅王寨,立即增援蘭封。蔣介石認為羅王寨只是一個小小的火車站,並非重點,蘭封才是主戰場,龍慕韓所率領的「天下第一師」火力強大,裝備精良,在羅王寨這個地方實在有些大材小用,於是便讓龍慕韓立即支援蘭封。

結果,龍慕韓部隊一撤,羅王寨就被土肥原的部隊佔領,後續沒有國軍跟進,這首先犯了兵家大忌,臨陣撤兵,士氣會受影響。

等他趕到蘭封,才發現事情又有了變化,他隱隱感到跑過來只有壞處沒有好處。首先他並不是桂永清的嫡系部隊,而是臨時借調來的,所以當有艱難任務的時候一定會是龍慕韓部隊頂上去。其次是如果部隊打了勝仗,那麼他的部隊也得不到好處,還是因為他是外來的,之後還要回去,功勞總是別人的,送死自己去,這是最難受的。

後來的事實證明了他的擔心不是多餘的,當部隊和日本人遭遇後開始了激烈的對戰,他的上司桂永清的部隊沒打就先撤了,只有他先期到達的三四千人和日本精銳的兩萬多人作戰。

當龍慕韓抵達一線,整個戰局已經無可挽回,他極為憤怒,但他這時犯了一個致命錯誤,沒有及時和蔣介石溝通或者呈報給軍部統帥了解實際情況,而是做出一個令他後來後悔的決定,他把桂永清讓他堅守命令擱置一邊,衡量利弊後認為自己不是對手,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就撤退了。

由於部隊撤走導致蘭封戰役整體失守,總指揮薛嶽把這件事情報告了蔣介石,蔣介石知道消息後非常憤怒,但他沒有想過龍慕韓在羅王寨正在和土肥原激戰而被他中途調離的事究竟該怎麼算。桂永清是有後臺的,他是何應欽一手提拔上來的,也是蔣介石的愛將,有了這層關係,桂永清同樣是撤離蘭封卻安然無恙,但這麼多的失敗擺在那裡,總要有人來承擔責任,這個人只能是龍慕韓。

於是蔣介石就把怒火放到了龍慕韓身上。沒有背景的龍慕韓就成了替罪羊。就這樣龍慕韓就被蔣介石處死了,一代抗日名將40歲就這樣死去了,死的不明不白,同時還留下了抗戰不力的不好名聲,完全無視他淞滬會戰等勇猛的戰將形象,但熟悉軍史的人都知道,龍慕韓將軍死的非常冤,他原本可以在戰場殺敵,慷慨赴死,結果卻這麼窩囊的離世實在是可惜。

原創碼字不易,若覺得有收穫,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歷史!打賞自由,都是鼓勵,謝謝您!!若您對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歡迎留言交流!

【免責聲明】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網站上部分文章為轉載,並不用於任何商業目的,我們已經儘可能的對作者和來源進行了通告,但是能力有限或疏忽,造成漏登,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根據著作權人的要求,立即更正或者刪除有關內容。本站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感謝大家的閱讀,你的閱讀是對小編的鼓勵,如果覺得文章還不錯的話,小手輕移點一下右下角,點「 好 看 」,謝謝對小編的支持,小編一定每天給你們帶來更多資訊。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當即便下令槍決李天霞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 孟良崮戰役後,蔣介石聽聞張靈甫戰死沙場,作出了什麼決定
    在24個整編師中,第一兵團的8個整編師是重頭戲,是顧祝同兵團中最精銳的部分,由湯恩伯擔任指揮,其中李天霞的整編83師,張靈甫的整編74師,黃百韜的整編25師形成一個進攻梯隊。 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本來準備對桂系第7軍和48師進行下手,柿子要挑軟的捏,作戰命令都已經下達了。
  • 他曾任副師長,叛逃到臺灣,蔣介石獎勵他500兩黃金,後被槍決!
    他曾參加過抗戰,立下汗馬功勞。建國後,他還參加抗美援朝,升職到副師長。可沒想到他也為了自己的私慾逃亡到臺灣去找蔣介石,還受到了蔣介石的親自接待。兩人見面後,蔣介石先獎勵他500兩黃金,隨後又下令把他槍決。為什麼蔣介石會這麼做呢?這個他又是誰呢?
  • 石牌之戰與胡璉將軍的五封遺書
    第十一師為第十八軍所轄,十一師二字合為「土」,十八二字合而為「木」,而且十一師又剛好有一個土木工程兵營,所以後來就把這個部隊稱為「土木系」。第十八軍和第十一師出了不少名將,胡璉是這個軍的八大金剛之一,這個部隊也成為國民黨的五大王牌之一。  1943年5月,日軍攻陷宜昌。25日,在湘鄂邊境的日寇佔領要隘漁陽關後,渡過清河逼近石牌要塞。
  • 當年扒開花園口大堤的元兇,起義之後又叛亂,最終被就地槍決
    蘭封會戰之中,國民黨的15萬大軍,不但沒能吃掉土肥原第十四師團的2萬人,反而被土肥原打得無路可逃,於是,蔣介石便命令蔣在珍扒開了黃河的花園口大堤。而蔣在珍這位製造了黃泛區的元兇,最終在起義之後又叛亂,於1952年9月14日被就地槍決。
  • 北伐戰爭寧漢合流,蔣介石手握重兵,為何卻被迫宣布辭職下野?
    北伐戰爭時期,蔣介石在結義兄弟黃郛的協助之下於南京宣布成立南京民國政府,與汪精衛武漢民國政府徹底決裂。雖然蔣介石在南京自立門戶並未得到太多認可,但是因為其擔任北伐軍總司令手握重兵,汪精衛的武漢民國政府一時之間也是束手無策。
  • 張靈甫一語成讖,他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被殲滅
    解放戰爭時,國軍74師長張靈甫的預言:「三個月不消滅共黨,將死無葬身之地!」。結果一語成讖,張靈甫的天下第一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解放軍殲滅,而張靈甫被當場擊斃,據說屍骨至今還沒找到。74師,即整編第74師,前身是國民革命軍第74軍。在八年抗戰中,74軍幾乎參加了所有正面戰場上的重大戰役,每次表現都很突出,尤其是在德安、上高、常德三次戰役中,打出了中國軍人的尊嚴,以其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被稱為「抗日鐵軍」。當時美軍顧問團留下「中國只有74軍能打」的讚美之詞。
  • 他曾被蔣介石授予青天白日勳章 領93師殘部縱橫金三角終返臺
    核心提要:在蔣介石的嫡系當中,李彌算是特立獨行的一個人,他在做第八軍榮譽第一師師長時曾指揮炮兵炸毀日軍的宜昌機場,炸毀21架敵機,贏得廣泛讚譽。
  • 蔣介石曾說:十大元帥中屬他詭計最多,也最讓我頭疼
    陳毅有個親戚叫陳修和,此人曾是黃埔五期的學生,後來被蔣介石提升為侍從,而此時的陳毅還在四處躲避蔣介石的追殺。辛虧有此人從中  斡旋,才讓陳毅數次逃脫追捕。1954年,陳毅和項英  率遊擊隊到了江西與廣東接壤處,  得知此消息後,蔣介石認為逮捕陳毅已是十拿九穩,咬牙切齒道:「看你這回往哪逃!」
  • 憤怒的88師官兵申請槍斃逃跑師長,為什麼蔣介石拒絕了?
    北伐戰爭期間,蔣介石曾於奉新,在召集一師官兵的訓話中提到孫元良的逃兵行徑:「這次打仗,第一團孫團長沒有命令退卻,應照革命軍的連坐法拿來槍斃。這次失敗,是我們革命軍最不名譽的一件事,也是北伐史上最恥辱的一頁。
  • 中華民族的恥辱,那些在抗戰中被槍決的國軍高級將領
    韓復榘是被蔣介石以"不聽命令,擅自撤退"為由,在武昌被槍決的。 要說韓復榘在抗戰剛開始的時候,還是很賣力和日軍作戰的,不能因為後來的事情就否定前面的功績。 比如韓復榘親自在第一線指揮,進行了夜襲桑園車站、血戰德州、堅守臨邑、濟陽遭遇戰、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
  • 我所知道的張靈甫
    他在黃埔軍校四期畢業後, 分發在第一軍第二師見習。1928年秋, 北伐已經完成, 第一軍在徐州改編為師, 軍長劉峙改任師長, 張靈甫被編在第一師第三旅第六團一營二連任連長, 後升任第五團營長, 與當時任該團中校團附的王耀武同事, 這是他後來投奔王耀武的原因。1934年, 胡宗南接任第一師後將師擴編為軍, 他升任團長。1935年紅軍北上到達陝北時, 第一軍便跟蹤尾隨與紅軍對壘。
  • 1932年廟行大捷,第88師成名之戰
    在廟行重創日軍精銳第9師團。另外筆者在史料中,還發現中國空軍及中國憲兵也首次參戰;而不是1937年淞滬會戰後才首次參戰。 筆者將依據權威史料,講述1932年上海抗戰廟行大捷。第88師真正成名之戰。本文涉及到孫元良內容,絕非洗白。 歡迎轉載!
  • 此人曾是旅長和司令員,前途光明的他為何最後被槍決了?
    此人曾是旅長和司令員,前途光明的他為何最後被槍決了? 文/無計讀史 邢仁甫原先是八路軍115師的旅長和軍區的司令員,原本前途光明的他卻突然投敵了。 在人們為邢仁甫的操作感覺奇怪和驚異的時候,人們就會開始探索他。
  • 淞滬會戰之陣地戰(上)
    9月1日,軍令部第一部長近藤信竹向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石原莞爾,提出儘快向上海增兵的意見。石原從日本準備對蘇聯作戰的戰略考慮,不主張向上海大規模增兵,他認為上海派遣軍的全部兵力登陸,至多也不應超過六七萬人。然而,在參謀本部和軍令部內部,佔壓倒優勢的意見是要增兵上海,儘快解決戰局。
  • 盛世帝國的落幕之戰:二十萬精銳唐軍覆滅,主將投敵
    就在唐玄宗沉醉於昔日的豐功偉業,自以為天下之大盡在掌握之中、肆無忌憚的寵幸楊貴妃、楊國忠等人,開始自己閒適安逸的的享樂生活時,此時的盛世大唐也因為他人對長安皇座的覬覦,迎來了自己深刻的統治危機。直至叛亂發生七日後才恍然大悟似的召集精銳邊軍回師、任命名將高仙芝、常清等人於洛陽募兵抵禦叛軍。然而,久經戰陣的安祿山麾下終究是精銳邊軍和兇悍族兵。
  • 抗衡國軍四個軍八個師沒問題,蘭封會戰就是例子
    二戰日軍的第六師團是一支戰鬥力很強的師團,兵源都是來自於日本的九州,大都是由一群面目猙獰、兇神惡煞的熊本縣人編制而成,早年曾參加了長城抗戰。七七事變爆發後,第六師團兩萬五千餘人從日本本土一路狂奔華北並加入了華北方面軍第一軍戰鬥序列,在華北一個多月的戰鬥中傷亡不到兩千人,之後調往淞滬戰場加入到了柳川平助的第十軍,並參加了南京暴行。
  • 逼死手握三十萬精銳的扶蘇蒙恬,真是趙高胡亥的假詔書?未必
    扶蘇被派出鹹陽,是因為向皇帝進諫,勸皇帝要以仁義治天下,因而惹怒了始皇帝。從表面上看,是始皇帝對扶蘇的處罰,但只要仔細琢磨,就不難發現皇帝的真實意圖:一是將扶蘇趕出京城,是防止性情耿直的他,再次議論和諫言朝政,從而出現大的失誤,其實質上是讓他遠離是非之地,是一種變相的保護。
  • 他既非浙江人,又是黃埔晚輩,為何提拔速度超過所有黃埔一二期生
    的確,畢業於黃埔一期的胡宗南提拔速度快得驚人,他是黃埔畢業生中第1個團長,蔣介石不僅將起家的第1軍交給他,還不斷為其加官進爵,將其一路提拔為西安綏靖公署主任,麾下20餘萬部隊,還立下了攻佔陝甘寧邊區首府及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的大功。
  • 此戰堪稱絞肉機之戰,國軍三大御林軍全部參戰,日軍都被打怕了
    在抗日戰爭當中,淞滬會戰可謂是中日全面開戰後,第一場超大規模的會戰,很多人將淞滬會戰比之於西方的凡爾登之戰。三大御林軍參戰羅店保衛戰淞滬會戰歷時三個月之久,在這場殘酷的會戰當中,有著大大小小的殘酷戰鬥,比如說寶山之戰就是一場在中國史冊上非常重要的一場戰鬥。而我們今天要介紹的就是被很多人稱之為「血肉磨坊」「絞肉機之戰」 的羅店保衛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