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如何理解回收利用與無害化

2021-01-12 澎湃新聞

歐盟在固體廢棄物(包括生活垃圾,工業廢棄物,農業廢棄物,醫療垃圾等)管理方面的工作走在世界前列。歐盟制定的固體廢棄物框架指令(Waste Framework Directive)中,提出明確的廢棄物管理分級策略(Waste Management Hierarchy):

歐盟廢棄物管理分級策略。本圖摘自《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澎湃研究所 編著

預防原則是環境管理的普遍原則。垃圾管理先進國家和地區對末端處理帶來的資源損耗、能源損耗和環境破壞風險進行反思,確立了「源頭減量-重複使用-循環利用-其他方式利用-末端處置」的垃圾管理優先序原則,認為應當儘量採取優先序更靠前的手段,並根據這個原則制定垃圾管理政策。

從這一分級管理層級看,我們常說的「回收利用」概念,還需要釐清。

首先,綜合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應首先考慮在不破壞產品原有整體性、功能性情況下的再利用。這就是源頭減量(Prevention),是指防止或減緩產品、包裝物或其他物料變成固體廢棄物,或使用產生固體廢棄物更少的產品、包裝物,從源頭上減少垃圾產生。

以木桌為例,從設計開始就要結實耐用,因為壞了就會變為垃圾。

近幾年,出現了「二手經濟」、「閒置經濟」、「共享經濟」等一系列新名詞。雖然意思不盡相同,但多少能提高單位產品利用率。如果管理得當,甚至可以從源頭阻止廢棄物產生。其最重要的意義在於,避免廢棄物本身和相應處理所導致的資源和能源的浪費,以及直接和間接的環境健康危害。

第二,一些破舊或損壞的產品,可實現「重複使用」(Re-use)。這是指在產品及其部件、包裝物,變成固體廢棄物之前,就通過回收、清潔、消毒、維修、再分配等操作,使其能夠再次用於同樣的用途或其他用途。

其中一個含義是修復。比如一條桌腿壞了,儘量先採用修復的手段,讓它保持桌子的功能,不要丟棄。另一個含義是二手交換,比如桌子是新的,但有錢人不要了,把它給到需要的人繼續使用。

歐美流行的「慈善商店」,就是這種策略的常見表現形式。這種辦法不破壞原有產品的屬性和功能,對資源、能源、環境及經濟效益都有較好的體現。

同濟新村一角落擺放的椅子。澎湃新聞記者 周平浪 圖

第三,對可回收物資,如廢紙、廢塑料、廢舊金屬等,通過物理、化學的手段,將其中物質進行提取和轉化之後,使之成為可生產加工新產品的材料,即「循環利用」(Recycling)。

以木桌為例,在木桌徹底損壞而廢棄後,將其粉碎,作為木材填料,利用了其中的材料,重新進入產品物質循環。

這便是我們日常語境下的「回收利用」,即廢品回收。

第四,有些國家、地區推崇垃圾焚燒發電,也稱為「能源回收」。但這不能稱做「循環利用」(Recycling)。如果滿足一定的能源回收率,則可以成為下一個層級:「能源回收」(Energy Recovery),也被稱為「其他方式利用」(Other Recovery),是指在循環利用之外對固體廢棄物的利用,主要包括從固體廢物中提取物質作為燃料、達到一定能量轉化率的焚燒、利用填埋場沼氣發電等活動。

例如把桌子作為木材粉碎燒掉,就是回收能源。

最後,在目前的技術、現實條件下,即使通過以上廢棄物管理分級策略,減少一定比例的固體廢棄物,但仍需要進行安全處置,即「末端處置」(Disposal),來完成廢棄物管理的最終一步。這包括常見的填埋,以及因發電效率較低而不能被劃入「能源回收」的垃圾焚燒,其背後意義是不再利用或利用效率很低。

早在2008年,歐盟的《廢棄物指令》就對優先序原則做出明確規定,聯合國也將該原則作為垃圾管理的指導方針。在歐盟指令中,如果焚燒項目的能源效率(Energy Efficiency)高於0.65,可歸於「其他方式利用」的層級,否則只能算「末端處置」。

在優先序原則指導下,歐盟2015年出臺的《循環經濟行動計劃》是從源頭到末端的、統一的生活垃圾管理規劃。其中,計劃到2030年,將生活垃圾循環利用和重複使用的比例提高到70%以上。

這意味著,焚燒和填埋等混合垃圾處理方式,比例不能高於30%。也就是說,歐盟將焚燒定位為「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不能完全到位的情況下,而不得已採取的措施,或分類利用之後剩餘垃圾的補充手段。

低成本化原則很重要。

焚燒如果排放達標,就可以用於處理廢棄物。但是問題在於,焚燒要真正完全達標(包括廢氣、廢水、飛灰的處理),需要很高的社會成本。比如,焚燒廠建造成本50萬元/(噸·日),運營成本為70元/噸;而廚餘堆肥廠的建造成本僅為10萬元/(噸·日),運營成本僅為28元/噸。通常來說,應當優先採用成本更低的方案——何況,垃圾焚燒本身還存在環境風險。

同樣有必要釐清「無害化」這一概念。

上海某小區的垃圾回收站堆放的可回收物。澎湃新聞記者 馮婧 圖

很多場景下,我們認為生活垃圾進入填埋場或焚燒廠,就是進行了無害化處理。然而,這一理解並不準確。無害化不能簡單等同於填埋或者焚燒。

無害化是對整個固體廢棄物處理過程的基本要求,即任何環節、方式都應該達到無害化要求,而非只是最終處理過程的代名詞。甚至,如果填埋場和焚燒廠具有相應的環境問題,也不能默認其等同於無害化(處置)手段。

可以看看中國的廢棄物管理法規。目前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以下簡稱《固廢法》)二審稿中,雖然對「利用」有相應解釋(見第一百一十八條,第十一項,「利用,是指從固體廢物中提取物質作為原材料或者燃料的活動」),但具體到總則中提出的綜合「利用」,並實現「資源化」利用等原則,並沒有明確解釋,什麼才是符合原則的「資源化利用」。

如果按照定義來理解,只要是「利用」的活動中提取了物質作為原材料或燃料就算「(資源化)利用」的話,那作為固體廢棄物管理層級中最下層級的、目前不得不接受的垃圾焚燒,也就成為符合法規原則的「利用」手段。

存在於很多農村地區的小型焚燒爐,由於技術限制,燃燒過程的爐溫無法有效達到、維持在分解二噁英的溫度,在焚燒垃圾的過程中可能產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質,按照《固廢法》的定義也算利用,但顯然既不資源化,也不無害化。

(作者謝新源系零廢棄聯盟政策主任,劉華系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本文摘錄自《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一書)

由澎湃研究所編著的《垃圾分類的全球經驗與上海實踐》即將上市,敬請關注!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生態農業推動綠色發展——就「無廢城市」建設專訪江西省瑞金...
    我們現對中國環境報推出的試點城市和地區黨政領導系列專訪予以轉發,就推進「無廢城市」建設過程中,如何推動固體廢物源頭減量、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促進城市綠色發展轉型,提高城市生態環境質量等問題交流工作經驗,探索工作模式。
  • 打好淨土清廢攻堅戰:創建全域「無廢城市」 守護土壤環境安全
    黃龍體育中心改造中採用了「移動反擊式破碎站」,將建築垃圾破碎並自動分類,以作為建築原料,便於運輸,目前項目改造產生的9000噸建築垃圾都通過這種方式處理完成,有效促進了建築垃圾的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這背後,與打好淨土清廢攻堅戰,建設「無廢城市」息息相關。
  • 從垃圾圍城到無廢城市 改變的不僅僅是環境
    固體廢物產生強度高、利用不充分,部分城市「垃圾圍城」問題十分突出。推進「無廢城市」建設,將引導全社會減少固體廢物產生,提升城市固體廢物管理水平,加快解決久拖不決的固體廢物汙染問題,不斷改善城市生態環境質量。  浙江紹興 構建智慧化大平臺  山東省省長、生態環境部原部長李幹傑表示,「無廢城市」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
  • 福建光澤:踐行綠色發展 建設「無廢城市」
    該公司將雞糞用於生物質發電,對雞糞進行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2019年以來,作為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的福建省光澤縣積極探索各類固體廢物源頭減量、無害化處置技術路線、現代電子信息管理模式等生態創新管控機制,努力發展具有光澤特色的「無廢城市」綠色發展之路。 新華社記者林善傳攝11月17日,這是位於光澤縣的福建省凱聖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無人機照片)。
  • 「無廢城市」巡禮丨打造建築垃圾管理和資源化利用「許昌模式」
    編者按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8〕128號)要求,生態環境部組織各省(區、市)推薦「無廢城市」候選城市,並會同相關部門篩選確定了「11+5」試點城市和地區。
  • 江蘇如東:「分類、收運、處置」三條線擰成建設「無廢城市」一股繩
    江蘇省如東縣近年來不遺餘力地抓好垃圾分類這件關鍵「小事」、民生「大事」,通過暢通垃圾分類的脈絡,保證垃圾分類處理、資源利用、廢物處置無縫銜接,將「分類、收運、處置」三條線擰成建設「無廢城市」的一股繩,高質量推進「垃圾革命」。
  • 「中天電子」專注電子廢棄物處置 無害化 減量化 資源化
    重慶市中天電子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於2016年落戶經開區文西建新片區,是一家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的回收、運輸、儲存、拆解與資源化綜合利用,以及貴重金屬提取和銷售的企業。該公司始終堅持以「無害化、減量化、資源化」為宗旨,踐行「綠色支撐發展循環儲存未來」的發展理念,專注於電子廢棄物無害化處置應用。
  • 「網際網路+再生資源回收」這就是風口,無廢城市政策已經來了
    其實國家一直十分重視公共衛生安全,特別是在再生資源和廢品回收行業,近2年來一直加強整頓和規範,全面建立垃圾分類回收制度,取締傳統廢品回收站,真正建立無廢城市,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傳統廢品回收站肆意擺放垃圾,不僅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更影響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 三亞試點建設「無廢城市」:解決「垃圾圍城」 共創美好生活
    4月29日,生態環境部公布11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三亞成為海南省唯一入選城市。>>>點擊查看相關新聞  當前,在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一些城市的環境問題卻不盡如人意,特別是「垃圾圍城」問題突出,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還有著較大的距離。如何解決「垃圾圍城」問題?既是城市發展的需要,也是市民的呼聲。
  • 看紹興如何破解「垃圾圍城」之困
    大塢岙垃圾填埋場的新生,是紹興市創建「無廢城市」的一個片段。2019年4月份,紹興被國務院確定為全國11座「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城市之一。1年來,紹興根據自身產業結構優勢和短板,不斷開展技術和制度創新,持續提升城市固廢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為同類城市提供了樣板。
  • 附全文丨《威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概要解讀
    《威海市「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分為總則、城鄉發展與固體廢物管理概況、指導思想和目標指標、試點任務、主要任務清單及進度安排、保障措施6個板塊。」建設綜合管理制度和監管體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海陸聯動、協同發展的海洋綠色發展新格局和旅遊綠色發展新格局,城區各單位、社區全面開展垃圾分類,「無廢理念」宣傳教育成效顯著,「無廢城市」建設的「威海模式」初步形成。
  • 億萬口罩如何無害化處理?是幹垃圾還是溼垃圾?
    每天,大量的醫療廢物從醫院產生,之後便通過環衛作業單位收集、運輸至指定的醫療廢物處置公司,進行無害化處理。  事實上,在2003年SARS疫情爆發後,醫療廢物的無害化處理便提上了日程。2003年6月,國務院發布並實施了《醫療廢物管理條例》。
  • 浙江紹興:賦能城市發展 讓幸福有「度」可量
    如今,垃圾分類已成為城市展示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無廢城市理念與紹興市發展需求不謀而合,與紹興整體發展思路和戰略布局高度契合。做試點,紹興有基礎,當然也有壓力、有挑戰。」今年9月,紹興市委書記馬衛光在全國「無廢城市」建設試點推進會上這樣說道。
  • 創建「無廢城市」道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活動上通過國旗下原天安門國旗班戰士宣講國旗故事,綠色環保校外輔導員宣講生態環保教育知識,以及兒童代表發出「爭做綠色環保小衛士」倡議等相關活動,希望以這種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活動,不斷傳播「無廢城市」理念,號召更多的人加入「無廢城市」建設工作之中。
  • 「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已初顯成效 未來將探索在大灣區等重點區域...
    陳瑛介紹,針對固體廢物綜合治理模式,很多城市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比如完善了城市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的基礎保障能力,構建了從產生到處置全過程數位化支撐的管理體系等。2018年12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
  • 菜鳥x 斑鳩|解決垃圾圍城,打造無廢城市
    國內很多城市,基本已被垃圾包圍,只不過是你看不見罷了。城市垃圾如何處理?目前我國城市垃圾處理最主要的方式是填埋與焚燒。垃圾填埋的操作很簡單,把各處的垃圾拉到填埋場,埋完後等待垃圾發生各種反應,慢慢分解、減量。由於成本比較低,現在為止仍舊是最主要的垃圾處理方式。
  • 「廢柴」如何變為寶
    、50%以上鎮街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範、建成投用洛磧垃圾焚燒發電廠、重慶主城區垃圾焚燒比例將達到100%、實現原生垃圾零填埋……這是2019年印發實施的《重慶市(主城區)「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所描述的場景。
  • 危廢名錄再次修訂,資源回收和協同處置共迎利好
    與 2016 年版《名錄》相比,本次修訂內容根據《名錄》管理過程遇到的問題,對危險廢物概念重新明確並對危廢種類修訂歸集。修訂稿中還鼓勵優先利用協同處置汙染物的設施以及廢酸廢鹼等種類危廢的資源回收利用。具體修訂內容,就跟著小編來一起了解吧。
  • 溼巾包裝盒廣州生產廠家產品廢回收再利用
    溼巾包裝盒廣州生產廠家產品廢回收再利用 ,「deqq4」溼巾包裝盒廣州生產廠家產品廢回收再利用使用塑料瓶的幾個要求帶標識的微粒往往預先與塑料粉末混合,使其能夠供模塑時運用或許濃縮起來,加工時稀釋一下便可進行模製。
  • 我市開展主題宣傳活動動員市民 身邊小事做起 共建「無廢城市」
    10月29日,「山水之城美麗之地」——我們共建「無廢城市」主題宣傳活動在南岸區長嘉匯彈子石老街舉行,動員全社會為「無廢城市」建設、堅決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貢獻力量。本次活動由市委宣傳部、市文明辦、市生態環境局、市文聯、南岸區共同主辦,分為主題宣傳活動和環保宣傳市集兩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