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全書逐節匯查-哥林多前書02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
【人拒絕接受保羅的福音,根本原因是自我中心,這是人罪性的本質。救恩是聖子買來的,但這是聖父的計劃。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之死,這是父神旨意的一部分。就算是釘耶穌在十字架的人,也不在赦免以外,若不是他們死不悔改。但只憑人的理性,不能領受神的奧秘。】
基督的智慧是成長之道(1-3:23)
屬靈的人與屬血氣的人(1-16)
保羅靠神的大能宣講(1-5)
希臘是經典哲學的發源地,哲學是關於智慧的學問。古希臘人崇尚智慧及哲學,並且祭拜偶像。保羅在雅典傳福音時,以希臘人的哲學觀念為契機,用溫和的觀念去教導雅典人的信仰。他在亞略巴古的宣講,被當作外邦福音本色化的經典模式,以及他對待外邦知識分子的範本。
只是在提到耶穌復活時,引來不信的聽眾的非難,於是保羅從那地「出去」了。這事影響了保羅,他到了哥林多,一開始是「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希臘人被虛妄哲理和世俗小學充滿頭腦,神就任憑他們把世上的智慧變成愚拙的(林前1:20)。保羅在哥林多以十字架信息使人歸信,「見證」了神的大能。
這段經文雖然簡短,卻格外有價值意義。保羅談到兩件事,一是教會的信息,二是教會傳達信息的方法。他在神的智慧與人的智慧中間劃出一道分界線。世上的智慧及爭辯代表人的智慧,教會蒙召去傳揚的十字架道理代表神的智慧。保羅對虛謊的事一筆帶過,側重描述真道和傳揚真道的方法。
保羅因為傳道,被毆打、遭逼迫,對此他並非毫無懼色。當人「言語的智慧」提出論戰,拙劣的觀點往往戰勝優秀的思想,以至鼓勵辯士誇耀自己的成就。信心不能從哲學的修辭推演出來。猶太人困窘於道成肉身,希臘人看復活如同虛謊,保羅卻只傳基督被釘十字架,以軟弱顯明大能、苦難成就榮耀的福音。
1 弟兄們,從前我到你們那裡去,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對你們宣傳神的奧秘。
1 「高言大智」,可直譯為「高超的話語或智慧」。原文中「高超」由「在上」(羅13:1,彼前2:13)演變而來,意思是「優越」,在新約裡只出現在本節和提摩太前書(2:2)「在位的」。其實際含義是「過分華麗」或「雄辯的口才」。在哥林多,保羅並沒有用修辭學技巧來堆砌美麗的詞彙,也沒有過用邏輯學作精緻的安排。
「奧秘」在欽定本用「見證」,一語雙關。「奧秘」源於「關閉」「啟蒙」「秘訣」的演變(腓4:12),在神秘宗教中也常用,指入門後得見的「秘密真理」。保羅的含義有所不同,在新約裡,這是古時被隱藏(西1:26),如今已經顯明的(7節,羅16:25-26)。神的奧秘就是基督(西2:2),藉著聖靈啟示給重生的人(弗3:3-5)。
2 因為我曾定了主意,在你們中間不知道別的,只知道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
2 這節第一和第二分句直譯為:「我不曾決定,要在你們中間知道任何事」,否定詞「不」應與「定了主意」連用,不是與「別的/任何事」連用。保羅在雅典講道已經小試鋒芒,他來到哥林多無疑調整了策略;不再圍繞處境化,來討好世上的智慧。保羅定意,除了「神的奧秘」,他不適用、也不願意、知道其他的事。
「只知道耶穌基督」,包括「耶穌」這個人和「基督」這個職分。保羅根本不想在這個人以外再討論其他任何事情。他所要著重的,只是耶穌基督「這位被釘十字架的」。基督職事的這一部分,是保羅自始至終所專注的,並以此作為他所傳福音信息的中心(1:18)。雅典事件後,處境化有了新策略,他更純粹堅持福音的中心要旨。
當初在雅典,講說「道成肉身」的「新道」,原本就是希臘人的「絆腳石」。宣揚「復活的道」,又被誤認為「胡言亂語的」,遭受「只將新聞說說聽聽」的雅典人的譏笑(17:21,31)。如今保羅持定「被釘十字架」的救贖的真理,專心依賴和服從神的權柄和大能,照著神的旨意和智慧行。這是保羅貫串始終的侍奉精神和服侍特徵。
本節不可照字面直解。保羅其實要強調十字架是他所傳信息的核心,因為那些聽他傳道的人,無法領會關於基督神性的教導。尤其對哥林多教會來說,信徒需要更多領會十字架所代表的謙卑,緩和復活的盼望所帶來的末世凱旋主義色彩。除了耶穌被釘十字架以外,保羅闡明基督復活也同樣重要(15:3-8)。
3 我在你們那裡,又軟弱又懼怕,又甚戰兢。
3 有人說,保羅說這句話的意思是:「我到你們那裡的時候,不但避免使用那吸引人的華麗詞藻和哲理智慧;相反的,我是以極端的卑微和敬畏的戰兢的態度去的。」先前保羅在腓立比被囚過,在帖撒羅尼迦和庇哩亞又被驅逐出城,在雅典也是被人禮貌地請他離開,所以面對哥林多時他顯出自然的畏縮。
這也是一般最好的傳道者經常會有的共同感受。冷靜自滿的態度並不是最佳的傳道態度。「軟弱」很可能暗指他肉體上的那根刺,就是身體上的某種痼疾(林後12:7)。「懼怕」與「戰兢」兩個形容詞合併使用,就像哥林多後書(7:15)、腓立比書(2:12)的「恐懼戰兢」,和以弗所書(6:5)的「懼怕戰兢」。
屈梭多模說,保羅真懼怕危險嗎?是的,儘管他是保羅,依然是一個人,這不是貶損他,是說人性有弱點。事實上,他對死亡和打擊感到懼怕,又未因懼怕做錯事,這種果斷和堅毅才值得稱讚。說保羅不怕打擊,不僅沒有尊重他,還有損他的偉大。他若毫無懼意,身處險境時怎能體現出忍耐力和自制力呢?
4 我說的話、講的道,不是用智慧委婉的言語,乃是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
4 保羅所「說的話」和「講的道」,大部分收在他的十三封書信中。此外還有由別人記錄的,路加作品使徒行傳收載保羅的三個長篇講章(徒13:16-41,17:22-31,20:18-35),和三個長篇自辯辭(徒22:1-21,24:10-21,26:2-29)。其中第二個講章在雅典,第二個自辯辭對巡撫腓力斯,都是對外邦人講的。
保羅在哥林多傳福音,可能和他在彼西底的安提阿所講、就是第一篇講章的內容大體相近,因為第三篇是勸勉長老們的造就的話。「智慧委婉的言語」,應該也是指他在雅典的宣教方式,就算在寫這封信時,他還是帶著些「智慧委婉」。「委婉」是個形容司,新約別處沒有出現過,可能由動詞「說服」變化而來。
「委婉」的希臘文,在《猶大古史》中,用來表達列王記上(13:1-32)那位「老先知的花言巧語」。同根字出現於歌羅西書(2:4)的「花言巧語」,指靈智派那些誘惑人的話。思想膚淺的哥林多人,容易被虛浮華麗的「高言大智」所騙。但聖靈不會進入不潔者靈魂,而且無論用多狡猾的言語攻擊他,他也不會被打倒。
「用聖靈和大能的明證」,是與「智慧委婉的言語」相對照。「明證」是由「宣告、證明」變化來的,新約裡只有出現這一次,意思是「證據」「證實」。「聖靈」,原文無「聖」字,所以可解為「聖靈」,也可解為人內在的「靈」,以與外在的表現相對照。「大能」,這裡指的是道德上的能力,不是指悟性上的能力(1:18)。
保羅自我承認之前的挫折,甚至以此作為他在哥林多宣教的起點。儘管是對外邦人講道,他也不再使用當時遊行教師和雄辯家那些「有說服力的言語」。相反,他唯獨高舉基督和他釘十字架的樸實無華的得救的道理。保羅要證明,對於基督的信仰,並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所賜的信心和愛心、智慧和能力。
5 叫你們的信不在乎人的智慧,只在乎神的大能。
5 基督徒的智慧存在於教會中,神將智慧託付給教會,教會有責任宣講給世人知道。十字架的道理是中心、整全、終極的哲學,它不能用別的哲學來試驗,這是真理;基督徒可以用神的哲學來檢驗世上的哲學。事實上,用神的智慧來指導世上的智慧/哲學,那麼一切哲學的疑難問題就都能迎刃而解了。
保羅在這兒宣稱的是神的心意。信心唯一可靠的根基,乃是「神的大能」,不在乎「人的智慧」。人的智慧,如科學、哲學、宗教、政治上的理論,常常在變,只有神的話永遠立定。保羅的工作並不只是言語,乃是有成績可以查驗的。一種再造的能力已進入世界的染缸,哥林多信徒的改變就是神的大能。
有人喜歡講故事:一個酗酒、無可救藥的人,有一天得救重生了。他的同伴想要動搖他的信仰說:「像你這樣一個現實的人,怎麼會相信聖經所說的神跡。比方說,你沒有看見你的這位耶穌在你家中把水變酒吧?」那人回答說,「在我家中沒看見水變酒,不過在我家裡,他已經把酒變成了家具。」
神已顯明的奧秘(6-16)
福音不是人的智慧(6-9)
人拒絕接受「保羅的福音」,根本原因是由於自我中心,這是人罪性的本質。救恩是子所買來的,但這是父的計劃。福音信息的中心是基督之死,基督之死是父神永恆計劃的一部分。就算是把耶穌釘上十字架的人,也不在赦免以外,若不是他們死不悔改,堅決不信。但若只憑人的理性,不能領會神的奧秘。
神聖的福音很簡單,又很深奧。福音不是一個謎,不是隱藏在言語裡,是隱藏在大能裡。基督教的講道和教導方式,對於信仰的根本教義,要強有力地宣告;對於次要的枝節,卻不可講得太過肯定。對人有益的智慧必須符合基督的真理。會眾需要多一些清晰、純正的神的智慧,少一些刻意堆砌的人的智慧。
6 然而,在完全的人中,我們也講智慧。但不是這世上的智慧,也不是這世上有權有位、將要敗亡之人的智慧。
6 保羅在前面指出,他傳福音並沒有用「高言大智」和「智慧委婉的言語」來宣傳,但他用了「然而」二字來隔開上面一段。保羅在這兒不是把「智慧」分類,好像諾斯底派把智慧分為「外圍的」和「秘傳的」,認為只有入他們教門的才能得著「奧秘」。保羅在這兒強調信心程度不同的人,必須有不同的教導。
保羅在這節提出了相對成熟的「完全的人/大人」(14:20,弗4:13,腓3:15)的新概念,他們與前面所論的「嬰孩」(3:1)不同,也與「這世上有權有位」的人相反。對這些人要充分教導「智慧」,這是與「世上的智慧」相對的,如關乎基督的位格和神永恆旨意的「智慧」。保羅希望把那些還不太成熟的門徒,帶到比較成熟的地步。
基督徒的成長有不同的各個階段。可悲的是人往往在最初的階段中,就已經覺得滿足,從而逗留在那裡;事實上他們應當發憤努力,追求精進。原則上,所有基督徒都因著聖靈居住在他們裡面而擁有智慧,實際上,惟有當他們順服聖靈,不是按著肉體的情慾/墮落的本性而行時,這智慧才能發揮作用。
保羅正是有其進一步的目的。他先要講的是「耶穌基督並他釘十字架」;這是基督教的基本宣告;不過,對心智較成熟的人不能就停留在這裡,他繼續主張:在教會以外,及對初加入教會的人,我們講的是基督教的基本要素;但當人稍微長成的時候,我們就把關於這些基本要素的較深意義教導他們。
保羅在完全的人中所講的智慧,並不是人類理智活動的產品,它是神告訴我們的。這並不是說,我們在此並不擔負努力的責任。只有努力用功的學生能獲得有學問的教師的豐富學識,我們在神的智慧上也是如此。我們愈努力追求,神給我們的也愈多;這種過程是無限的,因為神的豐富是高深莫測的。
「這世上的」和1:20一樣,含義是「這世代的」,受時間的限制。保羅在這裡所講的「智慧」是永恆的、不變的,真正的智慧不會成為「草上的花」。「要敗亡」原文和1:28「廢掉」一樣。儘管幾千年來各類哲學理論層出疊見,但是都和「有權有位」的一樣慢慢衰微了。惟從神的靈來的、神開恩賜給我們的智慧永存(12節)。
保羅的意思是說,福音不是世上的智慧。世上的智慧是人在有限的世代裡,從有限的思想所產生的結果;是人們企圖用自己的智慧去發現宇宙的真理,它總是在一個時空範圍內破滅和消亡。保羅說那不是我們的智慧。基督教的一個基本特質,就是它不受任何世界的束縛,它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
7 我們講的,乃是從前所隱藏、神奧秘的智慧,就是神在萬世以前預定使我們得榮耀的。
7 保羅說,我們也講智慧,不是這「世上的智慧/哲學」;是絕對的智慧:「神奧秘的智慧」。「奧秘」這詞在新約全書出現了三十二次。有三次分別出現在對觀福音:馬太、馬可、路加,是耶穌親口說出的。三位作者不約而同地記載了主指著他的比喻說:「天國的奧秘,只叫你們知道,不叫他們知道」(太13:11)。
此後,保羅書信使用這詞達二十五次,這是他特別愛用的,因為是基督託付給他的(4:1)。保羅在這裡賦予這詞嶄新的含義:它是從前所隱藏的(弗3:5),不是全人類共通的智識;如今對不信的人,依然是隱藏的,他們一無所知;聖徒得知它,是因為神在萬世「以前預定」向我們顯明、要使我們得榮耀的(西1:26)。
保羅被差遣顯明一種奧秘的智慧,是這世上的智慧看為愚拙的。因為神的智慧是隱藏的,它不在乎言語,在乎大能;按人的理解是不可能的,但靠著聖靈的能力是可信的。神預見了這世上將來的罪惡,所以預定這智慧,以便挫敗那些將他的智慧變成他們自己愚拙的人;也叫我們信這智慧的人得榮耀。
8 這智慧世上有權有位的人沒有一個知道的、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
8 關於十字架和救恩的命定的「智慧」,那些世上有權有勢的因著不信,」居然「沒有一個知道;保羅講得很誇張,邏輯卻很嚴密,他說「他們若知道,就不把榮耀的主釘在十字架上了」。的確,對於所有的基督徒都能分辨清楚的智慧,令人驚訝的是,那些宣稱有「世上的智慧」的人,竟然對「神的智慧」一無所知。
彼得在所羅門廊講的那篇信息中也提到,猶太人包括他們的「官長」,「出於不知」(徒3:17),把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殺了(徒2:23)。其實,他正是他們悔改歸正的唯一盼望(徒3:19)。「榮耀」是主的特性之一(雅2:1),保羅把十字架的差辱(來12:2)和被釘十字架者的尊貴(路22:69,23:43)同列,形成強烈對照。
奧古斯丁說,倘若基督不曾赴死,死亡就不可能消除。魔鬼雖曾引誘第一人,將他置於死地而欣喜若狂,卻因殺死這第二人,最終被自己的戰利品擊敗(林後15:45,47)。世人的無知當然不是犯罪的藉口,他們不能因此免除罪責,因為耶穌基督降世,已經給他們一切證據,他們本該悔改、信福音。
9 如經上所記:神為愛他的人所預備的是眼睛未曾看見,耳朵未曾聽見,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9 保羅緊接著引用以賽亞書親口預言(64:4,52:15),作出一個證明。救恩的種種福氣都是由父神預備,藉基督成就,並透過聖靈應用在所有信徒身上(弗1:3-14);他們最終都是愛神的(約一4:19)。哥林多信徒要明白這些道理的唯一方法,就是靠著聖靈,因聖靈知道並顯明神關乎救恩的深奧的事。
「預備」一詞,常被用於最後的榮耀(太20:23,25:34,路2:31,來11:16)和最後的刑罰(太25:41)。保羅只在這裡把這字用於神的作為。從上下文看,本節所指的是愛神的人在目前所可享受到的福分(1:5-7)。「心」和羅馬書(1:21)一樣,這裡不僅指感情,也指思想。「人心也未會想到」,直譯為「未曾浮現在人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