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6日,《少年的你》榮獲第39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
是以校園欺凌的話題展開故事的,雖是老調重彈,卻也側面反映了校園欺凌現象不容小覷。
校園欺凌指的是一個或一群學生單次或多次有意或惡意通過動作、語言(包括網絡語言)等欺負、侮辱另一個或一群學生,造成身體、精神傷害或者財產損失的事實。
例如:
2. 群體欺侮——摘自《少年的你》
3. 言語攻擊——摘自《少年的你》
4. 群體毆打——摘自《少年的你》
5. 體育課藉機毆打——摘自《少年的你》
6. 群體毆打並毀容——摘自《少年的你》
……
還有更多、更嚴重的,校園欺凌肉體傷害致殘的並不鮮見。
未成年的學生,不僅法律意識尚未成熟,三觀也在萌芽中,叛逆期又不與家長溝通,因此校園欺凌常常引發悲劇,給被欺凌者造成一生難以抹除的傷害,而欺凌者又將成長成什麼樣?!
近年來,隨著校園欺凌現象不斷增多,性質不斷惡化,ZF漸漸對之重視。2018年7月5日,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並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11月12日,廣東出臺治理校園欺凌方案,起侮辱綽號屬欺凌。11月21日,天津市第十七屆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了《天津市預防和治理校園欺凌若干規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
官方地說,造成校園欺凌有4個方面的原因。
(1)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
(2)家庭影響或道德教育缺失。
(3)學校思想教育缺位。
(4)社會不良風氣影響。
直白地說,校園欺凌其實就是恃強凌弱。
宇宙萬物,都是弱肉強食,人類社會也不除外。校園是人類社會的一隅,自然無法避免。優勝劣汰、強者生存、適者生存正是宇宙萬物進化的根本。
人類作為具有高級智慧的生物,正追求擺脫恃強凌弱的天性,希望弱者與強者共存,共建和諧社會。一方面,動用國家機器懲惡揚善,另一方面加強思想教育,扶助弱小,希望人類社會充滿愛心善意,而不僅僅是叢林法則的充斥。
然而人類文明發展至今,國與國之間尚且存在強國霸凌弱國,更何況人與人之間呢?故而校園欺凌依然存在,並且會長期存在。
不以法律是否對未成年人犯法的懲戒力度不夠為藉口,人類社會思想道德教育依然任重而道遠。
既然校園欺凌不可避免,如果發生在別人身上,希望不要助紂為虐,更希望幫助弱小,匡扶正義。如果發生在自己身上,作為弱者的一方,需要保護好自己。
求助家長、老師、警察,他們或多或少都會相助,甚至扭轉乾坤。
不能手足無措、束手待斃。必須反抗!
不反抗的下場只會是被變本加厲地欺負。誰會尊重、害怕一個懦夫呢?
必要時,回擊!
人的本性是欺善怕惡的,人的本性也是害怕麻煩的。回擊欺凌者,會讓他們意識到欺負別人也是麻煩的,欺負別人也是有成本的,欺負別人也是導致自己會痛的!這樣,欺凌者才會收斂、退卻。
總之,不能聽之任之。就如《人民日報》說的:
面對校園霸凌,要有零容忍的態度、切實有力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