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校園欺凌,各國如何保護「少年的你」?

2021-02-20 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丹憶 黃逸熙


別給我起綽號別把我譏嘲

別讓我的苦痛成為你的笑料

……


多少個夜裡

我想起這些都會哭泣著睡去

被嘲弄、孤立、毆打……一些人年少時痛苦的記憶,不僅沒有隨著成長慢慢消逝,反而在內心深處留下烙印。

這首名為《別笑我》的歌,是詞作者在知道了自己的女兒因為有雀斑被同學欺凌之後,為了鼓勵孩子而創作的。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校園暴力」這一議題再次引起公眾熱議。

不僅在中國,在其他國家,也存在著校園欺凌的現象。為遏制校園欺凌,多國紛紛出招嚴肅對待。不僅明確學校、家長、法律的責任,還呼籲「沉默的大多數」勿做旁觀者。

資料圖:美國波斯頓市區,一名人行道過宣傳反欺凌的廣告牌。

「如果沒有人欺負我,

我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學校本應是孩子學習和成長的安全之地,但對全球約1.5億青少年來說,情況卻並非如此。

201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題為《數字背後:結束學校暴力和欺凌》的報告,指出在全球範圍內,有32%的學生近一個月內,被學校的同齡人欺凌至少一次。

根據日本《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校園欺凌」指「學生因為相關人士的心理、物理攻擊而受到的精神上的痛苦」,且不論暴力行為是否發生在校園內,只要參與雙方屬於同一學校、年級和社團,都屬於校園欺凌。

身體欺凌是許多地區最常見的欺凌行為,但在北美和歐洲,心理欺凌行為更為普遍。外貌是遭到欺凌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是種族、國籍或膚色。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執行主任亨麗埃塔•福爾表示,校園欺凌在短期內會影響學生的學習狀況,而長期持續則會導致抑鬱、焦慮乃至自殺。

2016年,日本青森縣東北町一名男生在家輕生。他在遺書中寫道,「如果沒有人欺負我,我還能活得更久一點」。

家長、學校、法律缺位,

冷漠是欺凌的幫兇

比校園欺凌更可怕的,是對欺凌的漠視。

——「他們為什麼不去打別人,偏要打你呀?」

——「被欺負的都是性格孤僻的學生。我跟他又不熟,為什麼要惹禍上身。」

同學的冷漠、學校的不作為、家長的不管教……讓被欺凌者無意中受到二次傷害。相關數據統計,受到欺凌的學生中,將近30%的學生不會反抗。

一些校方對校園欺凌給出的解釋是,學生之間的「開玩笑」。學校幹預機制滯後,再加上對校園暴力的治理長期以來停留在道德層面,沒有上升到法律。沒有懲戒,助長了欺凌者的肆無忌憚。

此外,多起欺凌事件說明,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其行為和遭遇都與缺乏父母管束和管教方法不當有關。家庭教育中父母角色的缺失,讓校園欺凌更難治理。

青少年「害怕上學」,

各國如何出招應對?

長期存在的校園欺凌行為,在一些國家,已成為一個難以治癒的「傷疤」,多國在這方面不斷探索,積累了諸多經驗:

——日本:早發現、早預防

2013年,日本國會通過《校園欺凌預防對策推進法》,首次將校園欺凌問題法制化。

資料圖:日本高中生。

該法案規定,學校需積極協助家長和地方居民,通過加強與社區的合作,確保學校周邊的良好風氣;如果居民目睹有欺凌事件在校外發生,應及時告知學校,方便學校第一時間進行處理。

日本文部科學省還設立了全國統一的24小時免費求助熱線,以確保家長和學生可以隨時諮詢校園欺凌問題並獲得幫助。

——韓國:「大叔保鏢」為娃保駕

韓國校園暴力猖獗,一些家長不惜僱傭「大叔保鏢」,每周兩次僱傭陪伴孩子上下學,並扮成孩子的叔叔,嚴厲警告惡霸們停止找茬。

韓國校園暴力泛濫。來源:央視視頻截圖

除了「私下制裁」外,韓國政府多次出臺了預防和治理校園暴力對策方案,並開通了舉報校園暴力的24小時電話熱線,在學校周圍200米內設警察負責區,加強安全巡邏。

——英國:家長別想置身事外

英國教育部明確表示,防止學校欺凌並確保學生安全,是學校的首要任務,社會應對校園欺凌採取「零容忍」政策。

如果學生家長發現老師在校園欺凌方面處理不當,可以向校長乃至地方教育當局申訴,以追究教師和學校管理疏漏的責任。

學生若因欺凌等偏差行為被永久停學,或在一年內被定期停學兩次以上,地方教育局或學校可向法院申請,對該學生的家長發出「教養令」,要求家長共同擔負起改善學生偏差行為的責任。

——美國:學校鼓勵言傳身教

在全美50個州中,有41個州同時有制定處理校園欺凌行為的法律和政策。此外,還有12個州甚至把欺凌行為視為刑事犯罪,並可適用於青少年。 

美國10歲女孩欺凌他人,被罰走路上學。來源:WKYC Channel3

此外,美國的有些學校還鼓勵富有創意的言傳身教。2018年12月,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名10歲女孩就因為欺凌他人,被罰禁止搭校車。該女孩的父親為培養女兒的同理心,罰其在2攝氏度的天氣裡步行8公裡上學,父親本人則開車緊跟其後。

——芬蘭:拒做旁觀者

面對欺凌行為,芬蘭除了有相關立法之外,該國在預防欺凌的措施上,可謂是另闢蹊徑。2009年,芬蘭開展了「反欺凌計劃」(KiVa),在該計劃中,其中有一項措施的教育對象既不是欺凌者,也不是被欺凌者,而是該行為的第三方,即旁觀者。

KiVa計劃將欺凌情景以電腦遊戲的方式呈現,讓孩子們控制卡通角色,作為旁觀者直面欺凌行為,並做出相應抉擇。

這種創新的方式旨在培養孩子的同理心,讓他們在不成為欺凌者的同時,也能給予被欺凌者更多的幫助。

對校園欺凌說不,我們能做什麼?


在中國,為應對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不受侵害,全國人大代表已多次提議推動相關立法,法制工作者也在不斷努力,希望明確界定校園欺凌行為。

2019年10月21日,在著眼於校園暴力的電影《少年的你》上映前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草案)》已提交至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十四次會議,進行審議。

修訂草案將「辱罵、毆打他人,或者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等校園欺凌等行為首次明確列為偏常行為,並對家庭監護責任、學校管教責任以及相關部門,尤其是公安機關的保護責任,有了進一步規定。

在《少年的你》片中,遭受校園欺凌女主角引用了愛爾蘭作家奧斯卡•王爾德劇作裡的一句話:「我們都生活在陰溝裡,但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也許清理校園欺凌這個「陰溝」,真的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無論是教職人員、父母還是孩子自身,都要更好地認識「校園欺凌」這個概念。

同時,法制工作者也應進一步推動立法,並用創新措施解決問題,這樣才能還青少年一片觸手可及的純淨星空。

編輯:張小雨

責編:宋方燦

相關焦點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致反校園欺凌的電影——《少年的你》
    除了令人爭議的各種熱門話題,電影《少年的你》的題材更能帶給觀眾反思,一反青春劇的狗血戀愛故事,反而講述了很深刻的現實現象——校園欺凌。電影《少年的你》一開始就直點主題,從高四女孩胡小蝶的跳樓自殺為開端,揭開了校園欺凌背後殘酷的真相
  • 《少年的你》反欺凌,反暴力
    《少年的你》堅持「反欺凌、反暴力」,將少年情感複雜性與成人世界相結合,也讓影片有了更大的格局,而電影主要講述的是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彼此守護、相伴成長的故事。 全篇看似念念是那個最需要保護的人,讓人感覺心疼。但我想說,那個叫小北的孩子,他更需要愛,他更需要人保護,他也只不過是看似堅強。他倆在家那段,痛苦又帶著美好。
  • 你保護世界,我保護你是啥意思?《少年的你》亦落校園欺凌之俗套
    受害者和校園欺凌的底層邏輯是:陳念不是最後一個受害者,而是校園環境裡符合受害者身份的那一個人。《少年的你》中陳念原本是一心只想考大學,變聰明的普通高考生。但因為同學被欺凌而跳樓自殺時,自己的一些善意行為,被拉上了敘事的主線。在觀眾眼裡,陳念是痛心和弱勢的代表,電影中多次使用手持相機對陳念的背影進行跟拍。對電影中的人物和世界而言,熒幕之外的人就像上帝,但觀眾比上帝無能,只能看、不能進行幹預。我們看著電影世界中陳念背影,她形單影隻,極其憐人。
  • 反對校園欺凌,保護「少年的你」
    此外,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訂草案也提請三審,擬加強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對未成年人預防犯罪教育的職責 在中國,為應對校園欺凌,保護青少年不受侵害,全國人大代表已多次提議推動相關立法,法制工作者也在不斷努力,希望明確界定校園欺凌行為。
  • 《少年的你》再現校園欺凌,為何屢禁不止?
    2020年5月6日,《少年的你》榮獲第39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是以校園欺凌的話題展開故事的,雖是老調重彈,卻也側面反映了校園欺凌現象不容小覷。群體欺侮——摘自《少年的你》 3. 未成年的學生,不僅法律意識尚未成熟,三觀也在萌芽中,叛逆期又不與家長溝通,因此校園欺凌常常引發悲劇,給被欺凌者造成一生難以抹除的傷害,而欺凌者又將成長成什麼樣?! 近年來,隨著校園欺凌現象不斷增多,性質不斷惡化,ZF漸漸對之重視。2018年7月5日,北京為解決校園欺凌,教育部首先發布北京市中小學欺凌治理方案,並公布:發生校園欺凌須限時上報。
  • 用愛融化校園欺凌,用愛鑄就防護牆|《少年的你》,校園欺凌
    《公益時報》聯合問卷網(wenjuan.com)推出益調查——「校園欺凌」你怎麼看?調查結果顯示,有20.02%的網友表示親身經歷過校園欺凌,更有58.67%的網友表示身邊出現過校園欺凌事件。在欺凌者首先實施欺凌行為之後,協助者會迫切地想要加入到其中。我們校園中經常會見到這樣的情景,一開始只有一個人欺負人,後來更多的人加入。協助欺凌者好像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行為,類似「站隊」:我跟你是一撥的,我幫你欺負別人,你別欺負我。
  • 靖西法院開展「反校園欺凌主題法治課」進校園活動
    靖西法院開展「反校園欺凌主題法治課」進校園活動 2020-12-23 18: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少年的你》:校園欺凌之外,是對成年人不作為的控訴
    真正關注《少年的你》,是從6月份被撤檔開始的,當時網絡上一片哀嚎,我倒毫無波瀾,畢竟光看名字,似乎是一部不痛不癢的青春片嘛。直到重新上映的前一兩天,才知道,這是一部討論校園欺凌的電影。這才恍然大悟,撤檔,一定是拍得太敏感了吧!看完《少年的你》後,我不禁慨嘆,果然是拍的很敏感呢。
  • 《少年的你》:撕開校園欺凌的外衣,是家庭教育的缺位與失敗!
    毫無疑問,「校園欺凌」越來越受到重視。繼去年的《悲傷逆流成河》以後,最近上映的電影《少年的你》,再一次聚焦校園欺凌問題,擊中了多少觀眾心中的痛點!電影《少年的你》海報,圖片來源於網絡雖然,作為一部青春多元素題材片,《少年的你》難以對「校園欺凌」這個話題展開深刻的、全面的剖析;但不難看出,影片想表達的不只是被欺凌的孩子有多慘,欺凌別人的孩子有多惡,而是巧妙地呈現了雙方父母的教育方式,對欺凌背後的家庭教育問題有所探尋。
  • 反校園欺凌相關繪本推薦|引導孩子做一個「不好惹」的人
    2020年11月22日舉辦的「2020編劇之夜」上,《少年的你》又摘得「院線電影最佳改編」。電影《少年的你》熱映一時,除了票房喜人和榮獲多項大獎外,這部電影也再一次將「校園欺凌」這一話題帶入公眾視野。很多在校園中遭受欺凌的孩子,長大後往往帶著常人看不到的傷痛,甚至有的孩子再也沒有機會長大,被時間永遠遺落在了童年的痛苦中。
  • 電影《少年的你》,該如何保護孩子遠離校園霸凌的負面影響
    《少年的你》是一部專注校園暴力的電影,講述發生在高考前夕的故事,聚焦社會最熱兩大熱點:高考、家庭教育,以成人的角度反思能為正青春的少年可以幫助去做的事。故事情節概述:陳念(周冬雨 飾)是一名即將參加高考的高三學生,同校女生胡曉蝶(張藝凡 飾)的跳樓自殺讓她的生活陷入了困頓之中。
  • 《少年的你》喚起大眾的關注,校園欺凌事件中,你充當什麼角色?
    敢問一下,我們難道這一生都會是少年模樣嗎?我們在成長的經歷之中,總是會遇到諸多的問題,這些問題阻礙了我們前進的腳步。少年時期的你們,是否曾經經歷過「校園欺凌」的事情呢,《少年的你》這部電影就引發了大眾們的關注,你在這樣的一場時間之中,充當的是什麼角色?十七八歲的時候,就是年輕的時期,我們屬於未成年,生活在學校裡。
  • 全球各國關注校園霸凌事件 愛爾蘭為此頒布法律!
    2019年的電影《少年的你》大獲全勝,共斬獲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最佳新演員等8項大獎。故事發生在優等生陳念,街頭混混小北之間,本來應該是毫無關係的兩個人,卻因為一場高考前的意外,改變了兩個少年的命運。陳念遭到校園霸凌,內心和肉體都是傷痕累累,而小北一直保護陳念,這不是一部簡單的少年愛情故事,而是將在如今的社會和校園中的霸凌事件搬上熒幕。
  • 主題法治課 反校園欺凌
    12月22日,靖西市人民法院組織幹警以「反校園欺凌」為主題,為該市第九小學2000餘名師生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法治教育課。在法治課上,法官結合真實案例,通過演示PPT、播放視頻、有獎互動問答等方式,為師生們講解校園欺凌的概念、特徵、危害及預防措施,號召大家積極參與到預防校園欺凌的行動中來。同時,對小學生遇到校園欺凌如何應對提出了實用「小妙招」。學生們都聽得非常認真,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法治課結束後,幹警還向學生們發放法治宣傳單。
  • 校園欺凌的劇《少年的你》和《學校2015》
    看完獲獎名單,大家應該都震驚地發現了,一部去年由易烊千璽,周冬雨主要的校園欺凌題材電影《少年的你》榮獲了八大獎項!這可真是讓人刮目相看了。《少年的你》,這部影片講述的是,在高考前夕,被一場校園意外改變命運的兩個少年,如何守護彼此成為想成為的成年人的故事。
  • 少年的你:校園欺凌的危害比你想像的要嚴重
    隨著電影《少年的你》的熱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討論和爭議。其中,智虎有一個熱門帖子:「為什麼《少年的你》的校園暴力看起來更嚴重?這是個好問題。關於校園欺凌,我想看過電影一定會的人都很感動。起初,她是欺凌團夥的一員,是魏萊的順從幫手。在一起三人犯罪案中,只有她發現陳念藏在垃圾桶裡,她放開了陳念。後來,她不知道她為什麼被欺負。她甚至哭著向陳念尋求幫助,她渴望得到小北到陳念這樣的保護。
  • 《少年的你》校園欺凌—陽光,需要我們一同撒下
    前有《悲傷逆流成河》,後有如今的《少年的你》,無一不是對青春的敘述,無一不是將校園欺凌的刻畫……但作為一個剛剛走出中學大門的我,回顧整個學生生涯,都似乎沒有這樣的身影……只能說,我很幸運-活在了由蜜糖與彩虹包裹的童年與青春一部部相關的電影、一幀幀冰冷的畫面,似一把利刃划過心頭
  • 少年如你,做到這四點,遠離校園欺凌
    小北文化水平低,自身價值觀扭曲,自己都保護不了自己,拿把刀恐嚇魏萊三人,錯誤的報複方式,導致報復對象變本加厲欺凌陳念。如果躲進垃圾桶後,尋求了警察的幫助,我想後果肯定不是這樣的無以復加。此外,班主任冷漠缺少溫情的言談舉止,欺凌方被欺凌方父母的歇斯底裡,都無時無刻不撕扯著人心。如何杜絕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1、身教重於言教。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那麼豆瓣評分8.4分的《少年的你》,如何做到了現實主義題材電影的口碑票房雙豐收呢?《少年的你》是一部關注校園霸凌的電影,在開頭不久,就出現了一名高中生因不堪校園霸凌而選擇自殺的場景,而女主角因為報警提供線索成為了下一名被霸凌的對象。電影中的「灰暗」場景對於部分人來說或許僅僅略有耳聞,並未經歷,但不容置疑,校園霸凌已經成為當代校園安全「隱形殺手」。
  • 《少年的你》欺凌的世界 不止存在象牙塔校園裡
    最近有一部校園欺凌類影片—《少年的你》。是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說實話,我一直對那個什麼組合的易烊千璽沒什麼好感。但是看完了這部電影,覺得他的演技還是在線的。以下內容存在劇透,如果你沒有看過電影,建議就此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