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華熱鬧的市區
有這樣的一處地方
承載一代又一代深圳人的回憶
珍藏著許許多多美好的歡聲笑語
這個地方,老深圳人都很熟悉
它就是:深圳市兒童公園
走進童話城堡般造型的公園大門,穿行在綠樹成蔭遍布童話雕塑的綠道,在滑梯區和機動項目區嬉戲玩耍,這樣的回憶構成了許多深圳人的童年印記。
這座兒童公園「歲月感」滿滿
裡面的設施都比較有年代感
而如今多年過去了,它也有新變化
今天,我們一起重溫這份童年記憶
也一起來見證它的新變化
攝像:劉有志;剪輯、編輯:許鎔志
前身:
陪伴深圳人33年
每到周末公園必定爆滿
位於羅湖區童樂路12號的深圳市兒童公園於1987年6月建成,並向遊客開放,至今已經有33年的歷史,是全市歷史最悠久的、以向兒童提供遊樂服務項目的主題公園,佔地不大約6.06公頃。
回憶建園初期,在兒童公園從事三十餘年園容工作的曾祥意仍記憶深刻。
彼時的羅湖並沒有太多娛樂設施,公園開園後,馬上成了周邊居民尤其是小朋友們喜愛的熱門景點,居住較遠地方的市民也都攜家帶口慕名而來,每到周末公園必定爆滿。
人流量的增多
也必然給公園裡的這處地方
帶來了使用頻次的增長:
公 廁
出門遊玩
最怕「人有三急」
而當時的兒童公園,廁所十分緊張
難題:
園內最舊公廁使用超30年
存在諸多問題
公園設計之初,建設有兩間公廁,但隨著遊客量的增長,廁位緊張的問題逐漸顯現。為滿足市民使用需求,兒童公園先後在03、08年前後新建了兩座公廁,但問題並沒有根除。
兒童公園園長鍾曉峰說,而且園內最老的公廁使用已超30年,而即便最新的公廁使用也超過了12年的時間,雖有小修小補,但設施的陳舊老化不僅使用體驗感較差,也造成了清潔困難、異味難除等問題。
「早年建設的公廁在男女廁位配比上並不科學,導致人流量大時,女廁的排隊現象比較明顯。」
除此之外,兒童公園的舊公廁並沒有配置針對特殊人群的衛生間,而園內的遊客又不乏如廁時需要人照顧的老人和幼童,因此這樣的公廁已經顯得多少與時代有些「脫節」。
面對這樣的「尷尬」
最近,這個難題逐漸解決
當大家再來兒童公園遊玩時
發現這裡的公廁悄悄發生改變
也享受了這樣的改變帶來的舒適
現狀:
4所公廁大改造
「顏值+實用性」具備
據了解——
由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和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共同推進、華僑城負責代建的廁所革命項目在全市21個市屬公園內建設129座公廁,129座公廁即129棟建築。129座公廁建設分兩批來實施,第一批50座,第二批79座。
而深圳兒童公園內
原有的4座公廁也包含其中
隨著改建工作的開展
細心的市民會發現
公園內3座舊公廁已然舊貌換新顏
先來大家上一波動圖感受下
▽
之前人們掩鼻而走的老舊廁所,搖身一變成為了現如今集使用功能與公共休閒於一體的現代化公廁。
別看一間小小的公廁並不起眼,但在某種程度上,公廁也是反映一個城市文明高度的一張名片,在設計與建設的過程中凝練著建設單位、代建單位、設計單位以及公園管理各方的心血。
A
保留原有設計印記
裝飾元素童趣滿滿
深圳市建築設計研究總院建築師羅衝介紹,兒童公園的公廁歷史較久已然成為公園和不少市民的回憶,為了保留這份記憶,改建的公廁保留了原有建築的圓形設計元素。
但另一方面,又進行了重構及分散,把公廁的空間放大,既能包含公共休閒空間,也能夠將無障礙衛生間、第三衛生間以及母嬰室等功能區完美融入。
1號公廁
3號公廁
位於北門附近的二號公廁則可以說是改建成果的集大成者。建設外觀時尚美觀又保留著原有建築的設計印記,並設置了兒童攀爬凳、童趣牆等互動設施。
內裡男女廁位進行了科學配比,並設置有蹲、坐便器滿足不同的如廁需求。空調、新風除臭系統、輔助設施等一應俱全,在裝飾元素上也別具一格,豐富多彩的童趣裝飾,烘託了溫馨氛圍也與公園主題相吻合。
2號公廁
B
具備人性化設施
處處細節考慮周到
作為代建單位的華僑城,在廁所革命的策劃初期就引入了對城市公園公廁的思考,致力於打造一批集生態、藝術、文化、智能於一體的公廁建設標杆,力求建設精品工程。
深圳華僑城置業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梁朝生介紹,基於兒童公園的特定使用人群——兒童和家長。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建設一個充滿人文關懷和人性化設施的公廁,兒童公園的公廁要同時滿足兒童玩耍和家長休息的需求,並要求建築的造型和兒童公園的童趣氛圍相融合。
洗手池:
採取了環形設計,高矮洗手池相連
由於兒童公園的遊客中,家長、老人與兒童佔比較大,如何解決實際使用過程中,諸如大人帶行動不便的老人與兒童如廁等問題,也時刻考驗著項目設計與建設的智慧。
深圳市建築工務署土地投資開發中心、廁所革命項目主任梁惠達說,這些人性化的考量就體現在每一處設計與建設的細節當中。
比如傳統公廁洗手臺多為長條形的設計,而兒童洗手池往往設計在末端。「這樣大人就很難兼顧到小朋友。」梁惠達介紹說,兒童公園公廁的洗手池則採取了環形設計,高矮洗手池相連,便於大人帶小朋友一起洗手,既方便照顧,也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與感情。
專門設置無障礙衛生間與第三衛生間
再如無障礙衛生間與第三衛生間的設置,也充分考慮了實際使用時的需求。
梁惠達說,日常使用時,爸爸帶著女兒或者媽媽帶著兒子,如廁時往往面臨到底去男廁還是女廁的尷尬;再如一家人拖家帶口時,既要照顧老人也要兼顧小孩時的不便,而第三衛生間也就是家庭衛生間的設置則完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除此之外,母嬰室的設置也充分照顧到了有帶幼童如廁或哺乳需求的市民。
採用的設備:
安全防夾門、有感應雷達
細節不僅體現在設施的設置上,採用的設備也有著充分的考慮。梁惠達介紹,無障礙衛生間與第三衛生間採用的是安全防夾門,但考慮園內幼童較多,即便防夾門遇物會自動打開,但或許仍難免對幼童產生傷害。因此在防夾門的基礎上,又安裝有感應雷達。以安全風險防控的理念保證廁所革命的精品實現。
「兩個安全產品結合,避免產生門夾傷人的情況。」梁惠達說,這個創造來自於項目集體的智慧,為使用者的安全上了雙保險。
安全防夾門
而這樣的細節也不勝枚舉
▽
洗腳池、休閒座椅、攀爬凳,兒童公園公廁的設計處處體現了從實際使用出發、便民利民的細節。
C
管理:
高標準清掃保潔和日常維護
有了高標準建設的公廁,管理自然也要跟得上。園長鍾曉峰表示,公園管理處對3座已開放的公廁,採取高標準的清掃保潔與日常維護,確保市民有舒適的使用體驗。
而在設施投入方面,公園計劃未來還將新增溫奶器、飲水機等器材,方便市民群眾使用。
另據了解,園內的第四座公廁也即將投入使用,以煥然一新的面貌繼續服務市民。
看完這麼多變化
你是不是也感到十分欣喜~
就算在今天有各種新潮的親子樂園
深圳兒童公園依然是孩子們放學後的樂園
也是很多家長們遛娃的好去處
所以~一起期待這裡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