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是啥意思?

2021-01-07 老胡說三農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墳後莫有樹纏藤,墳前莫有桃花紅」。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雖然認真思索了老白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索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

一、墳後莫有樹纏藤

所謂的「樹纏藤」,也就是指有藤狀植物纏繞在墳墓後邊的樹木上。

迷信的說法認為:一旦有藤狀植物纏繞在墳墓後邊的樹木上,就會對家人產生不好的影響,容易使家人出現上吊自殺的現象。至於說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估計誰都講不清楚。反正,迷信的說法是這樣認為的。

二、墳前莫有桃花紅

所謂的「桃花紅」,迷信的說法是指不能夠在墳墓前栽植桃樹。比較迷信的人認為:桃木為「降龍木」和「鬼怖木」。具有鎮災避邪的作用。一旦在墳墓前栽植一棵桃樹,自己家的已故先人就會感到驚恐,並且,不敢「走」出墳墓半步,從而也無法庇佑自己的家人。至於說真的是不是這樣,也估計沒有人能夠講清楚,反正,迷信的說法就是這樣認為的。

聽了老農的解釋後,我總算是明白了這句俗語所要表達的意思。不過,我認為這些說法都屬於子虛烏有。

所謂的「藤狀植物」,也稱為「藤蔓植物」,是攀緣植物的主要種類之一。

「藤狀植物」有很多種,如果以質地不同來區分,可分為木質藤本(如葡萄、紫藤)與藤本草質(如牽牛花、長豇豆)。

「藤狀植物」的藤蔓比較柔軟纖細,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別的植物或支持物,利用纏繞或攀援的方式向上生長。不過,除了個別「藤狀植物」之外,「藤狀植物」的觀賞價值很高,有非常好的垂直綠化作用,能夠創造出景觀、生態、經濟三相宜的園林綠化效果。同時,有些「藤狀植物」不但能夠開放出美麗的花朵,散發出芳香的氣味,而且,其根、莖、葉、花、果實等還能夠當作藥材或香料使用。因此,大多數「藤狀植物」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植物。

如果有這一類植物能夠在自家的墳墓後邊生長,一定會給墳墓周邊的環境創造出一種和諧的氛圍,從而使墳墓顯得不那麼「孤單」。但它怎麼會與家人是否上吊自殺產生出關係呢?「藤狀植物」與家人安危的關係從何說起呢?如果按照「因果關係」的原則來講,它們能夠產生「因果關係」嗎?想必是不能的。因此,這種說法應該屬於無稽之談。

桃樹僅僅是一種果樹。桃木被稱為「降龍木」和「鬼怖木」的說法僅僅來自於古籍《左傳·昭公四年》中,並且,被當成了一種神話流傳了下來,其是否具有鎮災避邪的作用恐怕沒有任何人驗證過,而且,世界上也根本不存在什麼「邪魔」。因此,墳墓前栽植桃樹能夠使「自己家已故先人感到驚恐」的說法也屬於胡扯,是沒有任何事實根據能夠佐證的。

封建迷信思想的產生源自於科學技術的落後,是一種非常愚昧的思想。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人們的思想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大多數人們是不會接受這種封建迷信的思想的。所以,我們應該將許多封建迷信的說法統統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相關焦點

  • 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
    導讀:俗語「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啥意思?有道理嗎?沒事的時候喜歡在農村裡走動一下,玩玩手機,聽聽農村老人間的談話,你還別說,農村老人說的一些話很有道理,意味深長,我在那裡刷新聞,突然看到一個小夥為女朋友做「人肉板凳」的現象,老人思索了一下,然後就說出來了,原話是「再累莫坐『人肉凳』,再餓莫吃墳前供」,我倒覺得這句話很在理。
  • 「墳後不見藤纏樹,墳前不栽桃花木」是一句農村老話,有道理嗎?
    前幾天回了趟農村老家,因為又是相隔了數年,所以就請老家的老表陪著我,專程去墳山上拜望我的父母,看到父母墳前墳後缺乏管理和清掃,雜草叢生、荊棘滿布,心裡頓感酸楚,聽到老表說了一句「墳後不見藤纏樹,墳前不栽桃花木」,我沒明白此話的意思,老表就給我詳細解釋起來:
  • 俗語墳前如牛槽,斷子又絕苗,墳後有大坑,長子人不興啥意思?
    導讀:墳前如牛槽,斷子又絕苗,墳後有大坑,長子人不興,這幾句順口溜是一句農村俗語,過去,農村人對於墳墓非常講究,經常會找一些所謂的風水先生,來為自家選擇祖墳墓地,在過去人們守舊的意識裡,覺得墳墓將預示著後代人的興旺發達,因為過去農民沒有多少文化,對科學認知度不夠,所以就會產生那樣封建的想法
  • 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前後左右『水射墳』,家無人丁絕後人」。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仔細細揣摩了好半天,但還是沒有揣摩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前後左右『水射墳』」也就是指墳墓的四周都有水流衝著墳墓而來,按照迷信的角度來講,這樣的墳墓家中是沒有後人的,是會出現絕戶的現象的。其實,這種迷信的說法是在故弄玄虛,是在唬人的。
  • 農村諺語:「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啥意思?老農是這樣說的
    導讀:農村諺語:"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啥意思?老農是這樣說的在農村生活的人應該經常會聽村裡的老人說起各種各樣的俗語,在這些俗語中都是人們一些實際生活經驗的總結,俗語也告訴我們很多做人需要注意的事情。尤其是對小孩子來說,估計不少人都曾經聽說過四大方面的俗語,我們只知道農村四大喜,人生四大喜等等,但很少有人聽過農村四大缺德吧?而這個"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就是四大缺德中的兩個,其說的是什麼意思呢?為此,小編專門諮詢了村裡的老農,接下來我們就聽聽老農是怎麼說的。其實這句話並不完整,完整的說法叫做「農村四大缺德:踹寡婦門,挖絕戶墳、吃月子奶、欺殘疾人」。
  • 農村俗語「正月打雷墳堆堆,二月打雷谷堆堆」,啥意思?有啥說法
    今天是2020年2月18日,正月二十五,明天就是節氣雨水了,雨水的節氣也是二十四個節氣裡的第二個節氣,雨水節氣的到來,證明往後的下雨天也就多了起來,雨水增多的意思,再過幾天就出正月了,要說在立春之後基本上天氣就會變得暖和起來了。
  • 農村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老話在理嗎
    自古以來農民對蓋房子這件事情就特別重視,因為一座房子的蓋成不僅要花費一家人大半生的心血和精力,房子寄託了全家人的希望,所以人們在蓋房子時,從選址到建成,處處有很多講究,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就是關於房子選址的禁忌: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有水早搬家,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其中有很多是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天空不起屋,地空不葬墳」,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老祖宗的話還在理嗎?
  • 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草木不茂不葬墳,山凹崩卻不住人」。雖然當我看到這句農村俗語後仔細想了老半天,但終究還是沒有想出來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探尋,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一、草木不茂不葬墳所謂的「草木」是指青草和樹木;而「不茂」是指不茂盛的意思。那麼,問題來了。
  • 農村俗語「做屋尋壪壪,墳葬山嘴間」,什麼意思有何講究?
    二、祖墳出人,屋場發家                     其實,農村這句俗語可以解釋為,「墳墓照向子孫,房屋多聚錢財」!對於這種說法,俗語「積雪臨墳出貴人」可見一斑!三、做屋尋壪壪,墳葬山嘴間農村房屋在位置的選擇上,老人們認為「壪壪」是群山中的小平原,是為寶地!環境優雅,有平原用於種田,是居住的首選之地!而在墳墓地址選擇上,老人們認為墳後有「來龍」,預示著子孫繁榮昌盛!
  • 民間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啥意思?
    千百年來,古人根據蓋房子的經驗,總結出與之相關的俗語,其中不乏涉及風水學的,經過口口相傳,這些俗語流傳到今天。由於古代科技落後,俗語中難免有封建迷信的嫌疑,但仔細分析下來,並不都是迷信,比如咱們要講的這句俗語:「門前墳,房後水,家敗人散子不歸。」是啥意思呢?
  • 俗語「童山斷山不葬人,溝壑陰地不起墳」啥意思?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俗語,這些俗語言簡意賅,讀起來朗朗上口,有一定的教育意義,很多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長期生產生活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掌握這些俗語,對人生有很大益處。有很多俗語,雖然短短的一句話,卻包含了深刻的道理,有的俗語不能看表面意思,話語裡另有所指。童山,斷山不葬人,溝壑陰地不起墳,這句俗語看起來似乎很簡潔,但細細品味又不能完全明白其所表達的意思。我們先來解釋前半句,童山,斷山不葬人,對於「不葬人」這三個字,一般人都能理解,但是對於前半句童山,斷山就不太懂了。什麼是童山?
  • 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啥意思?有道理嗎?
    以上講的是以前農村住宅選址基本原則,但隨著時代發展,農村地區修建住宅原則發生了很大變化。人們給房屋選址會遵循交通優先的原則,基本不會選擇在靠山水地區,會有極大隱患。去年回到農村老家,村裡老師傅講了房屋選址的一句俗語:「門前老墳住千年,屋後水坑早搬家」,意思很簡單:房屋前有老墳的話住千年都沒問題,但有很大水坑的話要早點搬家。
  • 農村俗語:「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這句話是啥意思?
    但是老祖宗的俗語也是無處不在的,關於墳頭和空屋的俗語自然也有幾個,比如說「天空莫做屋,地空莫葬墳」,還有「墳前門,屋後水」等。但是老祖宗還有一句農村俗語,是「寧可墳頭過夜,不待空宅老屋」,那麼這句農村俗語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有哪些道理?李子來回答一下。
  • 農村俗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是啥意思?老話還在理嗎?
    農村流傳著許多朗朗上口的諺語,是老一輩人在生活和勞動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諺語涉及面很廣,很多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比如今天的諺語「過山不起墳,獨山不住人」,這句諺語是什麼意思?老祖宗傳下來的那句老話有沒有道理?
  • 俗語:「寧肯累死在田園,不與『吃貨』來『打纏』」是啥意思?
    前兩天上網,我看到了這麼一句農村俗語:「寧肯累死在田園,不與『吃貨』來『打纏』」。當我看到這句俗語後,雖然認真思忖了老半天,但還是沒有能夠思忖出這句俗語的意思來。於是,便向一位老農進行了請教,老農告訴我說,這句俗語的意思是這樣的:所謂的「吃貨」,又叫「張嘴貨」,是農村對家禽和牲畜的稱謂;而所謂的「打纏」,是指打交道的意思,也就是指養殖的意思。這句俗語總的意思是:寧肯種地累死,也不去搞養殖。那麼,農村怎麼會出現不願意搞養殖的現象呢?
  • 農村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啥意思?廟比墳還可怕?
    在農村流傳著很多朗朗上口的俗語,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的人們在生活和勞作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和教訓。俗語的覆蓋面很廣,上到天文地理,下到為人處事,其中還有很多俗語是祖輩告誡後代出門在外應該注意的事情,比如今天要說到的俗語「寧住孤墳千年,不敢廟內半宿」,這句俗語是什麼意思呢?
  • 俗語「門前墳,屋後水」,啥意思?老祖宗的智慧之談,不妨看看
    悠悠上千年,老祖宗留下了許多經典的文化,俗語就是其中一種,俗語是民間集體創造廣為口傳言簡意賅,並較為定型的藝術語句,是民眾豐富智慧和普遍經驗的規律性總結,今天給大家帶來這樣一句老話「門前墳,屋後水」,什麼意思呢?
  • 俗語「地空不葬墳,天空不起屋」,什麼意思?有道理嗎?
    說起民間我們肯定會想到許多俗語與傳說,這些傳說可以說包含了民間農村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大量的民間俗語中,有許多樸素的科學知識以及豐富的生活經驗都囊括其中,說它包羅萬象毫不為過。但是,我們應該理性的看到,有些民間俗語卻因為不能順應時代,而漸漸失去活力;明白是非,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是我們對傳統民間俗語最好的傳承。如今又是一個金秋9月,許多農村又開始了一年豐收的季節。在民間農村,老人們時常說會這樣一句話:「老人不講古,後人要失譜。」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以前民間農村,可以說條件非常的艱苦,並且因為處於社會底層,許多人都沒有機會去讀書或者識字。
  • 俗語真的有用嗎?「門前墳,房後水」,聽了大家都點頭
    俗語真的有用嗎?「門前墳,房後水」,聽了大家都點頭提到「門前墳,房後水」這句俗語,可能很多人會感覺陌生,但實際上我們在選擇居家環境時都會默認這條規律,所以雖然「門前墳,房後水」這句話是從古代流傳下來的,可是對於現代人來說依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