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想看兩厭,
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涼薄之人,如何偕老」
這是《如懿傳》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在乾隆遇見香見後,如懿看到皇上如此對香見付出後說出的一句話,話語中透露著如懿的心灰意冷和絕望,怎麼原來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就走到了如今的樣子呢。
與其說如懿的心死在了斷髮那天晚上,倒不如說從寒香見出現的那一刻,看到皇上看她的眼神,如懿就已經心灰意冷了。
在香見出現後,他們的感情出現了破裂。
皇上對如懿說:我從來沒有對一個人一見傾心。如懿聽了之後就開始有些難受,但還是勸說皇上不要這樣。乾隆為寒香見建寶月樓,祈福寺,還穿著寒部的衣服,把寒部的百姓接到京城祈福寺居住。這時什麼年少情深,青梅竹馬,都一忘記了,乾隆這時已經幾近瘋魔了,眼裡只有寒香見,再也容不下其他人了。
如懿絕望的說:看著皇上對她的樣子,我就在想,那我和皇上的曾經,算什麼。
回望最初,皇上對如懿也曾是真心真意,不然也不會換來如懿的這般深情。
最初的弘曆特意吩咐青櫻要來參加自己的福晉冊禮,他不顧太后的臉面,執意要將如意塞給她,表示她是自己心目中的福晉人選,再到冒險向皇上求情,希望青櫻有個容身之處在洞房花燭夜時,不按禮節去側福晉房間,
生怕委屈了她,並對她發誓,要保護她,這要是放在普通人家絕對是一個完美結局,可惜偏偏生在了一個皇室。
那時的青櫻和弘曆是深愛著彼此的,他們彼此相依,在諾大的皇宮裡給彼此帶來溫暖和愛,可是這一切都變了,改變是從皇上的多疑開始的,當上皇帝的弘曆慢慢變得疑心重,不斷對如懿猜測、懷疑。兩人的感情開始「變質」。
曾經的弘曆是可以不要皇位也想為她爭取側福晉位置的男人,所以如懿也願意為了心上人這份心意拋棄一切,不管是進冷宮還是做繼後她都甘之如殆。多年過去,心心念念的少年郎經過打磨變成了薄情寡義的渣渣龍,而如懿還守著那份回憶不肯承認現實,直到寒香見的出現和魏嬿婉的猖狂還有皇帝那不留情面的兩記耳光讓她痛到撕心裂肺,如懿這才不得不接受青櫻弘曆已經逝去的事實。
「也許本宮也失去了曾經戀戀不捨的少年郎」
他猜疑如懿剋死了他們還沒出生的孩子。
他猜疑如懿和西藏法師私通,害惢心在慎刑司廢了一條腿。
他猜疑如懿和凌雲徹有私情。
他猜疑因為如懿害死了五阿哥。
種種猜疑,把如懿一點點推向深淵,把如懿對他的感情消磨,直至最後消失。
這一路走來都是皇上對如懿的懷疑猜忌,如懿未曾對他有過半分謀求算計,可這深情還是被辜負被猜疑被消磨,她看淡了一切,所以如懿第一次也是最後一次算計了皇上,設計讓他親自發現魏嬿婉的真面目,在皇帝意識到自己錯得離譜的同時,如懿又何嘗不是親手打破了當初永遠不會算計他的誓言,這對她來說才是最痛苦的。
「皇上與臣妾,曾經結髮為夫妻,如今臣妾斷髮為祭,給去了的青櫻和弘曆。」
最後她斷髮的那一刻,許多人說她心灰意冷,不如說她已經徹底看淡,徹底解脫,不再為這些繁瑣事操心,不再讓自己受到傷害。
被禁足在寢宮裡身染重病她也不配合醫治,因為她的心早死了,剩下軀殼在冷宮中有何意義?
如懿想死,因為她活下去的精神支柱沒了,她那份真摯又和美的感情沒了,活下去還有什麼意義。
「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
這句話,是如懿在最後一次和皇上見面時說的話。她聲音很小,像是說給皇上聽,也像是說給年少的弘曆和青櫻聽。
之後她輕聲叮囑:「此次秋猊,一路保重。」她微微一笑,非常溫柔,就像是看著她的少年郎,而弘曆也只回了一句「嗯」,看似風輕雲淡,內心卻悲傷萬分。
此刻我明白了,被傷的如此深的如懿最終還是原諒了她的少年郎,原來,分別也可以這樣的溫柔。
後來,她安安靜靜的離開了。
有人說,《如懿傳》只敢看一遍,因為太讓人難過了。
不知道你是如何,反正看這部劇就想起了曾經的那個「少年郎」,相識於人海,最後歸還與人海。
相信那時弘曆對青櫻的海誓山盟是真的,紙短情長的時候他們肯定也都是真心的。可後來,弘曆薄情寡義是事實,如懿心灰意冷也是現實。
蘭因絮果,花開花落自有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