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傳》:斷髮絕情,蘭因絮果,人生這堂課……

2021-02-22 調皮的思想者

   點 擊 上 面 「調皮的思想者」,關 注 公 眾 號

                            文 / 童言

 

我追《如懿傳》這部電視劇時比較潦草,不過終究還是堅持到了最後一集。意外的是這部劇設計的結局竟讓我感慨不已。

 

早些時看完了《延禧攻略》,將這兩部戲進行比較,劇情相似處很多,講的都是清王朝乾隆皇帝和他皇后嬪妃們的故事,只是塑造的女一號不同。

(《延禧攻略》海報)    

  

(《如懿傳》海報)

《如懿傳》的女一號如懿,是由周迅飾演的乾隆皇帝第二任皇后,也是《延禧攻略》中由余詩曼飾演的那個初始良善之後陰險狠毒、謀害皇嗣的反派配角嫻妃。《如懿傳》中那個心機深重、薄情寡義由小宮女上位的的反派配角令妃,正是《延禧攻略》中性格直爽、足智多謀、重情重義的女一號魏瓔珞。

 

由於角度不同,所以兩部劇人物形象反差巨大。

 

據悉,歷史上如懿和令妃的原型,分別是純帝繼皇后輝發那拉氏和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先說輝發那拉氏,《清史稿》記載她生於1718年卒於1766年,是一等承恩公、佐領訥爾布之女,滿洲正黃旗人,乾隆帝的第二任皇后。16歲嫁與時為寶親王的愛新覺羅·弘曆為側福晉,乾隆二年冊封為嫻妃,乾隆十五年冊立為皇后。

 

乾隆三十年正月,48歲的皇后隨駕南巡。在杭州不知發生了什麼大事,《上諭檔》記載乾隆帝突然派人將皇后那拉氏由水路先送回京並且禁足,具體原因不詳。乾隆後來稱其忤旨截發。同年五月十四日收繳皇后、皇貴妃、嫻貴妃、嫻妃共四份冊寶。那拉氏第二年去世,乾隆帝下旨以皇貴妃禮葬,實際上僅相當於嬪,不舉行國孝三年。可以說那拉氏的皇后之位不廢而廢。

 

再看看魏佳氏,生於1727年卒於1775年,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乾隆帝妃嬪,嘉慶帝生母。乾隆十年時,封為魏貴人;乾隆十三年,晉封為令妃;乾隆三十年晉封為皇貴妃;乾隆四十年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九歲。乾隆六十年,追封為孝儀皇后。

 

       按世間的理論,令妃是贏家,如懿輸得悽慘。


      真正的歷史人物究竟怎樣,這在可以虛構的電視劇裡其實並不是很重要,關鍵是這部劇到底要給觀眾傳達什麼?

 

《延禧攻略》裡,魏瓔珞可以說是瑪麗蘇主角光環爆棚,從宮女身份一路開掛逆襲、升級打怪、快意恩仇,像在虛擬世界裡打遊戲一樣,讓觀眾看到生活裡沒有的爽,恣意痛快,更像一部喜劇。

 

《如懿傳》則更有現實裡的煙火氣,如懿的各種衡量周全,讓人感慨再好的愛情都抵不過現實的銼磨和相互的猜疑。她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生活中的許多無奈。

 

看《延禧攻略》時,有一點讓我念念不忘,就是餘詩曼飾演的反派皇后舉刀斷髮的行為。


      滿腔的憤怒委屈化為幾個字:「我好恨你!」

按照滿洲人的習俗,只有皇帝或者皇太后駕崩,皇后才能剪髮。當時二人全部健在,所以如懿此舉等同於詛咒他們,對乾隆皇帝來講自是無法容忍。

 

她敢如此忤逆瘋痴,我倒覺得她真的是個至情至性之人,正所謂愛之深恨之切。否則深宮之中、皇帝面前,縱然討不著公道,委曲求全便可,聰明如她,又何必自絕後路呢?

 

之後再看《如懿傳》時,特別想看看周迅在這部劇中如何演繹。

 

        不得不說,周迅對情緒的把控也是精彩的。她說: 「如今臣妾,斷髮為祭,給去了的弘曆和青櫻……」 


         

        這看似平靜的語氣裡透著徹骨的絕望,如懿是真的心灰意冷,不願再忍了。

    

       若說智謀,少有人是她的對手。即使禁足深宮,如懿依然能設局引反派魏嬿婉顯示罪惡行徑讓皇帝識破。而她這樣做,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兒子永璂。

 

總的來說,如懿能夠忠於自己,也算我心由我自由自在,且姿態優雅高級。她不是不會爭,只是不屑爭,像她所說的:「令妃做的那些事,就是告訴了你,你也做不出來的。」

 

有人說如懿的結局輸在太愛皇帝,魏瓔珞勝在並不那麼愛皇帝。其實如懿出身富貴,一心想尋找愛情,而魏瓔珞出身底層,更想要的是恩寵。各自追求不同罷了,何談輸贏。

 

與其說《如懿傳》是一出宮鬥劇,毋寧將它理解為一曲愛情悲劇的輓歌,這也是人生裡很特別的一堂課。

 

正如導演汪俊所言:「如懿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逆襲,她拒絕了紫禁城、拒絕了後位、拒絕了有關皇帝的一切,她是一個自由的靈魂,她要的從來都是自己內心的解放。」

 

製片人黃瀾寧肯等著周迅的檔期也不另選演員,就是因為她覺得 「如懿最看重的其實就是愛情,這種似乎有些執念的設定符合周迅一直塑造的熒幕形象。」

 

周迅對如懿情緒的拿捏我能夠感受到,特別是結局處。皇帝自知冤枉苛待了如懿,近乎請求一樣的希望她收回皇后的寶冊。當時的如懿沒有欣慰,也沒有任何的埋怨與委屈,只是面帶微笑、雲淡風輕地說:

 

「 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

      

「蘭因絮果」的意思是:男女姻緣,初始美好,最終離散。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曾經年少的相知相許,還有如懿 「一生一次心意動」的願望,終究如飛煙盡散。

 

在皇帝循例去木蘭秋獮時,如懿在自己的宮裡安詳地閉上了眼睛,身旁只有留給兒子永璂的一封遺書。一心一意的真愛才是世間的奢侈品,因為可遇不可求,破鏡難以重圓。

 

既然不可強求,就只能隨緣聚散。

 

還記得《甄嬛傳》裡的甄嬛,剛入宮時她對嬪妃爭寵之事無感,一副清心寡欲、孤芳自賞的模樣。



當皇帝的萬千寵愛集於一身時,一顆女子的真心便全部淪陷,以為實現了「願得一人心,白首不相離」的美夢,私下如尋常夫妻般稱皇帝為「四郎」。直到得知皇帝親暱稱她「莞莞」,只是為了懷念逝去的純元皇后時,才如五雷轟頂,大夢初醒:在皇帝心裡,原來自己一直是別人的替身。

 


當時那個剛產下新生兒,帶著虛弱身體執意要入尼姑庵的甄嬛,和已經尊為皇后卻偏要癲狂斷髮來忤逆皇帝的如懿,她們拿命置氣、「愛之深恨之切」的情緒內核在這一刻是相通的。


 

甄嬛似乎比如懿幸運,在被皇帝傷透心後,又遇到了一心一意摯愛她的果郡王。世間還有讓她繼續牽掛留戀糾纏投入的理由。為了保護自己的親族和所愛之人,她才帶著極強的目的重新回到皇帝身邊,在深宮裡狠厲果決,快意恩仇。

 

或許如懿也是幸運的,雖然她沒有甄嬛的果郡王,卻也因為生無可戀,才真的能夠自由自在吧。

 

                  


如懿患咳疾後不肯喝藥,故意偷偷地將藥湯澆在了最心愛的綠梅上,綠梅終於枯死。

如懿又將自己初為皇后時與皇帝在一起的畫像剪開,把自己的那一半扔在了火盆裡。

 

枯死的綠梅和剪碎的畫像,以及她最後一次在城樓上的遙望,都是如懿斷髮絕情的延伸。這所有決絕徹底的舉動,都是她向世間告別的儀式:

 

我原諒所有一切的辜負,只是我不能原諒自己對你還有任何痴念。

 

對別人的痴念,就是對自己的辜負。

 

然而,越是刻意想忘記,越說明用情太深,心口太痛。不是嗎?

 

如今的皇帝,再也不是那個曾經與自己琴瑟和諧、眉眼如秋水般深情的少年郎了。

可是,多情莫入帝王家,在權謀相壓、波詭雲譎的皇宮裡,誰的感情不是千瘡百孔呢?

 

縱然驚愕痛心的皇帝事後想要恢復畫像,縱然那盆枯死的綠梅一直伴隨在他的餘生裡並且抽出了新芽;縱然皇帝一直珍藏著如懿送給他的那塊寓意「弘曆青櫻」的絹帕;縱然他將如懿的青絲與自己的白髮合在了一起……


無論怎樣努力,終究是沒有了當初那份傾心相付的郎情妾意。

 

這一幕幕劇情,不知會讓現實裡多少男女想起自己深埋心底的青梅往事。當甜蜜與酸楚相雜的情愫再次湧出,也只能在心底默默地說上一句:

 

現在我依然會想起你,只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本期編輯:童言   微信號:  l224q913y

投稿郵箱:362473932@qq.com,註明「投稿」

長按並識別下面二維碼,關注公眾號「調皮的思想者」

                 

相關焦點

  • 《如懿傳》大結局:蘭因絮果是什麼梗?
    《如懿傳》終於接近大結局,沒想到是一個悲劇。
  • 《如懿傳》——「蘭因絮果從頭問,花開花落自有時」
    如今再次看《如懿傳》好像更能理解,為何如懿會在皇上出宮後,平靜地度過自己最後的人生。甚至連皇上都不願意相見。或許「蘭因絮果,花開花落,無聲無息」就是最好的結局。笙簫遠去燈火稀微,憶往昔竹馬青梅,蒼茫歲月舊事難追,用一生存真去偽。 「蘭因絮果」這個詞出現在《如懿傳》第86集,因被魏嬿婉陷害禁足翊坤宮,皇帝也對如懿懷有愧疚之情。
  • 《如懿傳》:讓你淚崩的7大瞬間,如懿斷髮,最後一集哭死!
    歡迎閱讀這篇文章,我是八卦小贏家。《如懿傳》上周就大結局了,劇中由霍建華、周迅、董潔、童瑤、辛芷蕾、鄔君梅等一眾實力派演員。演技相當好,不摳圖不替身,每個演員都很兢業。《如懿傳》最開始遭到了觀眾的吐槽,隨著劇情精彩的播出,觸動淚點的情節讓人再次對《如懿傳》好評不斷。
  • 花開花落自有時,蘭因絮果莫傷懷——《如懿傳》之結局觀感
    這兩天,一部浩浩蕩蕩的清代宮廷劇《如懿傳》終於走到了尾聲,很少追劇的我破天荒看到了最後,大結局觸人心弦,真真是讓芸芸中的你我之輩隔屏飆淚到不止。
  • 《如懿傳》大結局,如懿的歷史觀
    昨晚看完《如懿傳》最後一集,我給朋友發了一個信息。我說,終於結局了。她說,你居然一直在追。我想問一下,居然一直在追這個劇的有多少?看《如懿傳》一開始是因為工作原因需要先看8集。沒想到,我居然看到了87集。
  • 蘭因絮果|看完《如懿傳》,我發現了三個扎心的細節
    是傷是花,才不白白痛這一場。如懿:皇上,你知道蘭因絮果這句話嗎?我少時讀的時候,只覺得惋惜如今卻明白了,花開花落自有時。蘭因絮果比喻男女姻緣,初時美好,最終離散。這就像如懿和皇上的一生。青櫻和弘曆初相識,登城牆遊玩,年少情深,共訴衷腸,愛情的開始如此美好。後來如意和皇帝站在高高的山巔,都成了孤獨的人,最終如懿心灰意冷,帝後離心。初見時,愛情美好的樣子,最終還是以離散的結局草草收場。原來年少綺夢,都是鏡花水月「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 告別《如懿傳》:世間最不幸的婚姻,不外乎「蘭因絮果」
    還是因為,這故事太令人窒息鬱悶。總之,看《如懿傳》我很壓抑。最後,果然又是個悲劇到家的結局。02這是如懿給自己選擇的人生而《如懿傳》與《延禧攻略》幾乎同時播出,又幾乎是相同的題材。加上,人物是不是的互相輝映。於是,比較免不了。大家你來我往的,引起各種各樣的熱議。這次,因為何故《延禧攻略》《如懿傳》同日下架?不可得知。最起碼,我是遺憾的。而且,少了這兩部宮鬥劇。呵呵,剩下《甄嬛傳》可要挺住。
  • 蘭因絮果是什麼意思 如懿看破花開花落自有時的深意
    《如懿傳》已經接近尾聲了,如懿最後說了一句「蘭因絮果」,這句話讓乾隆感懷,也讓網友們瞭然,這一句話不正是如懿和乾隆感情的真實寫照麼,那麼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清張潮《虞初新志·小青傳》:「蘭因絮果,現業維深。」   出處:清·龔自珍《醜奴兒令》:「蘭因絮果從頭問,吟也悽迷,掐也悽迷,夢向樓心燈火歸。」   「蘭因絮果」,這原是形容婚姻初時美滿,最終離異。聯想到她與乾隆皇帝的曲折愛情,不由得感慨嘆息。   昔日溫柔美好的少年郎,如今卻是斷髮訣別的陌路人。
  • 如懿傳:從青櫻弘曆到如懿乾隆,蘭因絮果,終究是錯付了
    「原來年少情深也可以走到想看兩厭,古今之情,原是相通,涼薄之人,如何偕老」這是《如懿傳》中的一句經典臺詞,是在乾隆遇見香見後,如懿看到皇上如此對香見付出後說出的一句話,話語中透露著如懿的心灰意冷和絕望,怎麼原來彼此相愛的兩個人就走到了如今的樣子呢
  • 《如懿傳》:讓人絕望的不是殘忍的宮鬥,而是「蘭因絮果」的愛情
    01《甄嬛傳》大火之後,流瀲紫的「續作」《如懿傳》也被改編成了電視劇,可惜《如懿傳》的口碑卻遠不如《甄嬛傳》。殘酷的宮廷鬥爭,看得讓人壓抑,但《如懿傳》真正讓人絕望的不是沒人性的宮鬥,而是「蘭因絮果」的愛情。
  • 《延禧攻略》後《如懿傳》也被下架,終究看不到他們的蘭因絮果了
    因為先看的《延禧攻略》,而當時《如懿傳》開頭幾集的風評又不好,所以就一直沒看《如懿傳》。《如懿傳》熬過前幾集就停不下來,雖然很想吐槽如懿前期的造型,但並不影響看片。之後成為他的妻、他的皇后,卻與她的少年郎漸行漸遠,斷髮決裂,獨守回憶,病逝離去。如懿的那顆心是在皇帝所做的一件件事情中慢慢變冷然後死掉。
  • 解讀《如懿傳》裡的悲情女子:「一生一次心意動」卻「蘭因絮果」
    炩妃在皇帝面前也曾說過「翊坤宮那位娘娘對您倒是真心呀,可惜最後還不是斷了發……」這可見在其他嬪妃眼裡,如懿也是這般坦蕩、純粹、愛憎分明的性格。都說性格決定命運!如懿的悲劇也在於此。她太愛皇帝而沒能勝任好「皇后」的角色,她太看重年少時的情分,而忽略了帝王無情的事實。
  • 《如懿傳》大結局:乾隆朝歷史上的最大疑案,如懿到底為何斷髮?
    從暑假開始,經過漫長的兩個月時間,《如懿傳》終於迎來了大結局。結局的內容咱就不多劇透了,看慣了宮鬥劇的朋友也多少能夠猜得到。雖說與之前《甄嬛傳》、《延禧攻略》等主流宮鬥「打怪升級」的路線有所不同,但如懿終究還是在冷宮裡死掉了,帶著她「蘭因絮果」的了悟與慨嘆,以及記憶中那一抹少男少女美好愛情的剪影。
  • 《如懿傳》一飲一啄。莫非前定,蘭因絮果,必有來因
    最近又將當年熱播的宮廷劇《如懿傳》重新的看了一遍。《如懿傳》是流瀲紫既《後宮甄嬛傳》之後的又一著作,也被公認為是《後宮甄嬛傳》的續集,是由霍建華、周迅、董潔等人主演的,主要講述了清朝皇帝乾隆與繼後烏拉那拉如懿(也就是甄嬛傳中出現過的青櫻)之間的婚姻悲劇。
  • 如懿為什麼要斷髮是第幾集? 如懿傳大結局劇透
    如懿為什麼要斷髮是第幾集? 如懿傳大結局劇透時間:2018-10-06 14: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懿為什麼要斷髮是第幾集? 如懿傳大結局劇透 《如懿傳》裡的渣龍,如今已經洗不白了,按照的目前的劇情看下去,觀眾也只會越來越討厭皇上。
  • 蘭因絮果,花開花落自有時,《如懿傳》最虐心的一段,看哭!
    由霍建華和周迅主演的《如懿傳》明天即將播出大結局,與各位一樣,小志也是瘋狂追劇,深陷其中。
  • 乾隆朝歷史上的最大疑案:如懿到底為何斷髮?
    《如懿傳》雖說與之前《甄嬛傳》、《延禧攻略》等主流宮鬥「打怪升級」的路線有所不同,但如懿終究還是在冷宮裡死掉了,帶著她「蘭因絮果」的了悟與慨嘆,以及記憶中那一抹少男少女美好愛情的剪影。這種轉變其實是潤物細無聲的,但關鍵的點,無疑是後期南巡過程中「如懿斷髮」這個情節了。這一情節取自真實的歷史事件,相對尊重歷史也成了今夏兩部清宮劇受到好評的原因之一。不過歷史上的「繼後斷髮」,到底是為了什麼?這原因與《如懿傳》裡可是大不一樣了。
  • 如懿說的「蘭因絮果」是什麼意思?內涵令人心碎
    你一定看了昨天的《如懿傳》,因為那不僅是最使人舒適的一集,更有令人落淚的一幕:帝後最後一次見面。當一切陰謀揭開,乾隆終於知道自己冤枉了如懿,那些不可原諒的罪名——謀害皇子、糾纏侍衛,始作俑者都是令妃。於是曾經屬於如懿的,一件一件奉還——皇后冊印、後宮的管理權、自由、甚至弘曆久違的呵護。只是,如懿還需要嗎?故事沒明說,她只對乾隆講:蘭因絮果。
  • 因為《如懿傳》才真正了解了"蘭因絮果"是什麼意思
    "比喻男女婚事初時美好,最終離異"只能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蘭因絮果"這四個字把婚姻描繪得淋漓盡致,實乃感慨萬千……《如懿傳》中,霍建華飾演的乾隆,拿到現在來講,絕對的渣男一名。沒辦法,劇中他是皇帝,所有人都得沉浮於他,只為他喜而喜,為他憂而憂。
  • 因為《如懿傳》才真正了解了「蘭因絮果」是什麼意思
    比喻男女婚事初時美好,最終離異"只能說中國文字博大精深,"蘭因絮果"這四個字把婚姻描繪得淋漓盡致,實乃感慨萬千……其實本人並不喜歡看宮庭劇,一大群女人嘰嘰喳喳,為了上位而明爭暗鬥、不擇手段、使盡各種手段只為得到九五至尊的青睞。後宮才是真正的江湖,人心叵測、爾虞我詐……一個不小心小命就沒了。可憐、可惜、可嘆、身為皇帝後宮的女人也著實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