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擾大家的糖尿病,到底能不能被治癒,看專業醫生給你解答

2021-01-18 劉伯軍醫生

導語:糖尿病患者問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我的糖尿病可以治癒嗎,我可以不再用降糖藥嗎?我想各位患者朋友也一定也有相同的困惑,今天回答一下大家提出的問題,糖尿病病人如何恢復正常。答案是目前來說,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糖尿病還不能治癒,因此一旦患上糖尿病是一件非常漫長的事情,需要患者及時注意。

01糖尿病的分類,糖尿病的內因,糖尿病的外因

1、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主要分為一型和二型兩類,1型糖尿病又稱「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主要病因是患者體內組織的胰島B細胞數量大量減少而且效率低下導致的,由於機體缺乏足夠的胰島B細胞分泌的胰島素,導致機體的蛋白質、脂肪以及葡萄糖生物大分子物質代謝紊亂,最終導致血糖水平的無法抑制的升高,最終形成我們所熟知的糖尿病。

而二型糖尿病又稱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大部分二型糖尿病患者大多處在四十歲左右,這些患者的胰島功能大體存在,只不過胰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變弱了,不能及時分解掉機體內的所有葡萄糖了。

2、糖尿病的內因

首先,遺傳是糖尿病發病最重要的因素,部分糖尿病患者中有相關遺傳病史,如異卵雙胞胎的兄弟或姐妹,如果其中一位患有糖尿病,另一位發生糖尿病的概率高達50%,同卵雙生者大多數同時發病,雙親若都是糖尿病患者,其子女的發病風險相比於雙親為非糖尿病者的概率顯著上升。

現在醫學界稱糖尿病為多基因遺傳病,疾病的產生不是由位於某個染色體上上的單個基因所決定的,而是多數基因數量達到或超過其發病的閾值時才有發病的可能性。目前實驗表明遺傳上的基因缺陷是糖尿病的發病根本原因,這種遺傳病變在人體內中23對染色體中的第6對染色體的基因上所異常表達。

3、糖尿病的外因

許多糖尿病發生於各種病毒細胞感染後,他的發病機制或許與病毒侵染細胞有關。在部分患者細胞內竟然發現了抗胰島β細胞抗體,化驗檢查也可看到病人胰島AB中有淋巴細胞和嗜酸性粒細胞所發生的浸潤現象。

某些糖尿病患者在發病早期應用免疫抑制治療亦可以獲得良好的效果,甚至完全康復。糖尿病的另一個殺手就是肥胖症。中心型的肥胖病人的富餘脂肪集中在腹部囤積,他們會比那些在臀部堆積脂肪的人更容易患糖尿病。

02糖尿病對生活品質的影響,糖尿病對身心方面的影響,糖尿病對生理方面的損害

1、糖尿病對生活品質的影響

糖尿病主要影響您的健康,進而影響您的日常飲食和活動。由於糖代謝不良,人體容易疲勞,經常感到口渴,並降低體力。糖尿病患者如果血糖高,極損傷毛細血管。正常人的血管富有彈性,如果血液中的糖含量過高,則可以通過一堆擠壓三到五個大糖分子來輕鬆阻塞血管。

血糖不僅會導致毛細血管阻塞,還會阻塞心血管系統並引起心肌梗塞;阻塞腦血管,引起腦梗塞和腦出血;阻塞下肢的血管循環,導致下肢壞死,嚴重時甚至需要截肢。血糖,這個危險的人,在這裡被封鎖,那裡的交通癱瘓了。常見典型症狀還有「三多一少」多尿:高濃度尿糖帶走大量水分,排尿量大。多飲:水分丟失,出現口渴、多飲。多食:熱量丟失,常有飢餓感,進食量明顯增加。體重減輕,伴疲乏無力。

2、糖尿病對身體的影響

腎部的腎小球,腎小管,和毛細血管數量都非常密集豐盛,如果無法過濾掉大分子的糖類,就會容易堵塞,一旦出現堵塞,腎就會出現故障,嚴重時會導致腎功能衰竭。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糖尿病人會因為糖尿病發展到晚期一定要洗腎透析的原因。

血糖是個危險的東西。在哪裡停滯了,哪裡的連接樞紐就會癱瘓。雖然本身沒有危害,但它會導致血液循環系統的崩潰,但危害實在太大了!另一個危險是易受感染。糖是細菌的最愛,有了糖,便滋養了大量細菌。血糖濃度過高會抑制白細胞削弱吞噬細菌的能力,讓你的身體處於無保鏢的狀態——「壞人到處跑,警察不管」。

03糖尿病的治療,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教育,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1、糖尿病的治療

首先必須明確的是,糖尿病到目前為止仍然不能治癒,但通過化療技術,能保證多數患者的生活質量與普通人一樣。飲食控制:這是一種基本的治療方法,需要終生堅持。個性化是成功的關鍵。飲食控制能減輕體重,增加胰島素敏感性,降低血胰島素水平,改善高血糖和高脂血症。

2、糖尿病的預防以及教育

以自我保健和社區支持為主要內容,提倡合理飲食、戒菸、經常鍛鍊、預防肥胖。除飲食、運動等生活方式幹預外,定期監測血糖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這些對於糖尿病的預防是非常重要的,而且及時教育也是對身體非常有幫助的一件事情。

3、糖尿病患者在生活中的注意事項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不要吃太多甜食,如巧克力、蛋糕和高糖水果。平時三餐多吃清淡蔬菜,少吃油膩食物,儘量選擇植物油。不要吃太久,減少外出就餐的頻率。其次,應加強餐後運動,加速糖原分解。根據患者的年齡、性別、體力、病情及是否有併發症等,在醫生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長期堅持規律適當的運動。運動應在飯後1小時進行,以防止低血糖。如果有心腦血管疾病或嚴重的微血管疾病,應根據情況作出適當安排。

結語:總的來說,糖尿病一旦形成,便極難擺脫,需要改變生活中的不良飲食習慣,還要加強運動量,適當的體育鍛鍊,增強體魄,提高我們機體的勉勵力,規律生活作息,按時進餐,遵循醫囑配合藥物治療,注意情緒的控制,不宜參加過於興奮的集會,保持良好的睡眠,即可預防血糖的升高。

相關焦點

  • 醫生說出實言:4種病,現在只能控制,無法治癒,希望你能避開
    根據外國某權威雜誌報導,我們人體自身有能力治癒6-7成的不適和疾病,所以不是任何病症都是需要進行治療的,有的疾病是可以不治自愈的,或是你不去管它也不會出什麼問題。比如說感冒頭疼,只要沒有引起各種炎症,基本睡一覺都會有所好轉,對人體是沒有多大影響的。所以不要發現什麼不舒服或者疾病,就擔驚受怕。
  • 林冠廷:爸,你聽我的,我能治好你的糖尿病.
    林導演的父親,是醫生,卻患糖尿病十幾年,林冠廷在美國接觸到低碳飲食後,讓父親嘗試低碳飲食,最後他父親的糖尿病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現在非常穩定,很多藥物都可以停了。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機構應該是美國糖尿病協會(ADA),很多國家的糖尿病治療方案都是參考美國的,幾乎大同小異。糖尿病協會不建議你低碳飲食,因為糖尿病人踐行極端的低碳是有風險的,這個我說過很多次,但是太多的碳水,會導致糖尿病問題更加嚴重。
  • 近視能不能自愈?重慶普瑞眼科醫生告訴你
    醫生,我近視只有300度,有什麼方法可以自愈嗎?  醫生,我孩子近視200度,有什麼方法可以幫他恢復視力嗎?  無論眼科醫生怎麼解釋,不少人還是寧願相信各種治癒近視的謠言。
  • 瞭望 當糖尿病盯上年輕人
    目前人們還沒有找到徹底治癒糖尿病的方法,只能採取控制血糖的方式延緩併發症的發生。但通常認為,熬夜、缺乏運動、高油高糖高熱量的飲食等,是年輕人罹患2型糖尿病的重要原因。「每次看到街上年輕人喝奶茶,我都想和他們說,怎麼還喝奶茶呢?你知道這裡面有多少糖嗎?」張秋梅很是無奈。
  • 免費解答「朋友」微信問診,兒科醫生倒賠2萬
    詢問你非本專業的問題,總覺得學醫的就是什麼病都會看,什麼科都在行,他們不知道醫學分科很細,隔專業也如隔山。尤其到了微信時代,你幾乎躲不開他們。但凡有個頭疼腦熱身體有恙,刷刷刷幾條微信或微信電話過來了。不理睬吧,熟人社會不現實;回復吧,其實暗含著不小的風險:有些涉及專業裡的小毛病,你根據經驗跟他們說沒什麼大事,那好,有事了秋後算帳;聽你的去看了哪家醫院的哪個科室,萬一沒看好,回頭找你;如果聽你的,病看好了,那也不值得感謝,這不是應該的嘛,你本來就是醫生啊,我都問你了,你得給我正確的解答沒錯吧。總之,不答不好,答了也不落好。
  • 都是糖尿病,為何有的人越來越消瘦,有的人卻越來越胖?了解下
    糖尿病是我們生活當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慢性疾病,屬於三高疾病之一,相信大家身邊出現糖尿病的人數也很多,不知大家有沒有觀察一下,患有糖尿病的人,有的糖尿病患者身材越來越消瘦,有的卻越來越胖,你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今天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 老兩口同樣都是糖尿病,為什麼醫生開的藥不一樣,糖友快看
    李大爺、李大媽都有糖尿病,可是為什麼吃的藥卻不一樣呢?最近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李大媽和李大爺鬧脾氣了,非要說是大爺開錯藥了,李大爺實在沒辦法,帶著大媽到了門診上詢問醫生,醫生一聽就樂了,於是,給大爺大媽仔細地講了一下關於降糖藥的專業知識。
  • 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除了吃降糖藥,有沒有辦法能徹底治癒?
    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除了吃降糖藥,有沒有辦法能徹底治癒?天津大學泰達醫院 李青糖尿病是一種多基因遺傳病,是遺傳基因與不健康生活習慣相互作用的結果,遺傳基因改變不了,大多數人的生活習慣也很難改變,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糖尿病的發生率會越來越高。
  • 勸告大家!23歲女子患糖尿病,全因「毒晚餐」,醫生:吃一次等於喝一碗糖水
    其實她也有自己的煩惱,很多美食都不能吃,因為吃多了就會發胖,身為一名空姐,她絕不允許。一次飛行前,玉潔全身冒汗、嘴巴乾裂,看上去非常虛弱。為了身體著想,機長便取消了她的航班,派人帶她上醫院治療。結果檢查報告驚呆了眾人,只有80斤的她,空腹血糖竟高達14.8,被確診糖尿病。經過了解,才發現是一種毒晚餐害了她。
  • 除了楊天真,被糖尿病困擾的名人還有他們
    在綜藝節目中當著張雨綺面給自己打胰島素的楊天真事實上,楊天真並不是唯一一個公開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名人,還有許多名人也備受糖尿病困擾近年因為徒弟張鶴倫也患上糖尿病,在社交平臺自爆自己和師傅一樣,33歲就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算算時間,郭德綱已經被糖尿病困擾將近十五年了。
  • 得了糖尿病,就一口水果也不能吃?醫生:這5種水果可以適當食用
    不管春夏秋冬,水果都能讓人們想對著它「比心」,我們每個人也都有自己喜愛吃的水果種類。但是,如果得了糖尿病,就只能控制心裡的欲望,對著水果「say no」嗎?接下來王品醫生為大家答疑解惑得了糖尿病,就一口水果也不能吃?
  • 糖尿病能吃西瓜嗎,能?不能?這裡一次講透!
    又到了一年一度 西瓜稱霸夏季的時候 清甜又解渴,誰能不愛 可每每面對西瓜時 糖尿病患者內心都在糾結 我能吃嗎?
  • 糖尿病離徹底治癒還有多遠?醫生揭曉最新成果,糖友們最好看下
    但當糖分真的超標時,你怕不怕?有一種疾病會導致體內血糖超標,引發各類併發症,甚至是造成慢性腎病,它就是「糖尿病」!該疾病也被稱為富貴病,其出現原因和不健康飲食、生活方式有一定關聯。但這絕對談不上是治癒糖尿病,一旦離開藥物控制,即便是有飲食或運動調整,血糖水平仍然會居高不下!所以糖尿病迄今為止,仍然被認為是難以治癒的疾病。且就現代醫療技術而言,對治癒糖尿病還有一個巨大的臺階都需要跨越。
  • 疼痛難忍時「封閉針」到底能不能打
    醫生提醒,使用「封閉針」治療,臨床常見的不良反應主要是由治療藥物選擇不當和注射技術不熟練引起的,如藥物過敏的變態反應、毒性反應、出血或血腫、注射部位疼痛、暈厥、面部潮紅、月經紊亂、血糖升高、肌腱斷裂、張力性氣胸等。另外,穿刺部位有感染、有嚴重的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史、妊娠、哺乳期、凝血功能障礙等,是不適合接受封閉治療的。
  • 煥然新生功能醫學逆轉2型糖尿病專家研討會在蓉召開
    她的同事,一名非常年輕內分泌科醫生突發心梗,但很快二次心梗最後離世。生前探望時,同事問她「為什麼我是醫生,這麼注重養生,還會有心梗呢?到底哪裡出了問題?」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做訪問學者期間,安赤穎主任初接觸功能醫學,作為臨床醫學專家,震驚到徹夜未眠。
  • 想當醫生可別報錯了專業,哪些醫學專業不能當醫生呢?
    從近年高考、單招和高職擴招的數據來看,醫學專業是最火爆的一個類專業,很多同學都想當醫生,可並不是所有醫學專業都能當醫生的,你知道嗎?那哪些醫學專業不能當醫生呢,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口腔醫學技術專業這個專業雖然是口腔醫學的一個分支,但畢業後不能從事口腔醫生的工作,不能做口腔的臨床工作,只能做假牙等技術類工作,最後拿到的是理學學位,而不是醫學學位,是不能考醫師資格證的。如果想當口腔醫生的話,就要報考口腔醫學專業,後面沒有技術兩個字。
  • 明明學的是醫學類專業,不能當醫生?想要當醫生,這7個專業慎報
    近年來醫生的社會地位逐漸提高,而且收入也不錯,所以醫學類院校成了一個報考的小熱門。但是下面這7個專業,名字聽起來跟醫學「緊密相連」,實際上卻不能考證當醫生,如果以後畢業了想要當醫生,又不小心報考了以下幾個專業,可能就欲哭無淚了吧!所以想要以後當醫生的同學,以下幾個專業要慎重選擇,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都是哪些專業吧!
  • 陰道炎到底能治癒不?
    然而有時候並不能盡如人意,大到惡性腫瘤,即便拼盡全力,仍然無法阻止生命逝去的腳步;小到yin道炎症,雖然醫患配合,共同禦敵,但不知何時,它們又悄然而至、周而復始,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好了,雞湯先熬到這裡,開始今天的話題:為什麼yin道炎總是反反覆覆、揮之不去?明明聽醫生的話好好治療了,生活中該注意的也注意了,為什麼yin道炎還會上門尋釁?
  • 得了糖尿病就什麼都不能吃嗎?醫生:三種水果放心吃,血糖或退回
    導語:糖尿病本身並沒有大家想的那麼可怕,只是它所帶來的併發症,卻讓不少的患者苦不堪言,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擾,而且,一旦患上糖尿病無法徹底根除,只能通過藥物來穩定體內血糖水平,控制病情。糖尿病的發生除了受遺傳因素的影響之外,和人們的飲食的確有很大的關係,然而在出現糖尿病之後,也並不是什麼都不能吃,而是要合理調節自己的飲食,對於那些升糖指數較高的食物,應該及早遠離,當然有的食物還是可以適當多吃一點,反而能起到穩定血糖的作用。
  • 專業攝影師用玩具相機,到底能不能拍出大片呢?
    微信關注「攝影日課」提升你的攝影水平 幾乎每個攝影大師都說過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