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郭良蕙:漫談銅胎琺瑯

2021-02-11 行者維摩詰爾

生活在塑膠滿天下的時代,如果你還年輕,你就不會知道「搪瓷」,自然也沒有使用過搪瓷碗、搪瓷盆等。

如果你已到知道搪瓷的年齡,並且曾經使用過,尤其搪瓷新面盆,那還是很光彩的事。

很久不逛街購買日用品,未知市面尚有搪瓷與否。一九八一年,李艾琛教授患病住臺北,曾添置過一個藍邊深底搪瓷白臉盆,頓然記憶起抗戰時期做學生,幾乎人人都有舊搪瓷臉盆(也許還有其他質料的,但已記不得了);物質艱苦,無法汰舊換新,每天端來端去的臉盆,碰碰摔摔,弄得坑坑疤疤,露出裡面黑黑的鐵銅之類的金屬胎。日久生鏽爛銅,漏水不停,用棉花團堵之,功效不大。倘若誰使用一個新搪瓷盆,不羨煞人才怪。

幼年曾用過搪瓷碗,同樣心理,搪瓷碗既有牢固之胎,也就不夠小心,因此總帶有殘缺。

跟隨歲月增長,眼界開闊,搪瓷上不了臺盤,成套的精緻細瓷、銀器乃至金器。燦燦發光。搪瓷也就越離越遠。一年年鋁製和塑膠製成品廣加推展,搪瓷已完全被人淡忘。

選擇寫作為職業,而實際的愛好很多,日後將喜愛繪書的意念注入室內設計上,每遷換一處居所,便涉及裝修工作,這也是為何我家老二孫大程當初會攻讀建築,多年來由我全力鼓勵的結果;不過上帝對他的鼓勵更大,竟能使他甘願放棄屬世的一切物質享受,全心全意在各地傳播福音。

五十年代的臺灣,日式房屋還停留在「磨石子」時代,一般盥洗所用的均為磨石子水槽,即純水泥摻細碎石子以模版製成形狀,陰乾後用機器磨光。再進一步,使用白水泥,或白水泥加顏料而成黃水泥、紅水泥,便被視為豪華悅目了。

考究者,使用搪瓷浴具,光亮純白,容易清理;但若不小心,破壞了搪瓷組織,部分崩裂,露骨脫胎,就像疤痕一般不再美觀。

六十年代的臺灣,興起公寓樓房,一批批建造,開始重視浴衛設備,不惜工本由外面運入;臺灣生產也大有進步,解決了製作技術的難題,搪瓷也就由家庭生活中退位。

卻沒有想到,文物藝術的一角,始終存在搪瓷之類的項目,雖然一直遭受冷落,但其重要地位卻不曾改變。

搪瓷只是個俗稱,按照正統,名曰銅胎琺瑯,洋文Enamcl,宮廷製作則稱Imperial  Enamcl。

文玩,儘管是古老行業,在臺灣也頗具歷史,已遭拆建的臺北中華商場之忠棟,也曾風光了若干年;而近十年間,才摸索出一條路,已劃分出真偽的主流陶瓷之路,只是在「各領風騷」的時尚轉動中,就像僻靜山林又被開發成繁鬧的新社區一樣,各種塵封已久的雜項,一一登場亮相。唯獨銅胎琺瑯,尚未聽聞津津樂道。

銅胎琺瑯的前輩族類掐絲琺瑯,即景泰藍,各地市場不乏其器物。而銅胎琺瑯卻不常遇見。

八十年代,倫敦拍賣難得出現過一件有修補的銅胎琺瑯西洋人物雙耳瓶,當時李艾琛教授說此類器物稀有而名貴,特別提醒我多加注意。

中國的掐絲琺瑯(景泰藍)起自元明,甚至更早遠,而銅胎琺瑯成品卻始於明清,根據記載,清初即在內廷設廠燒造,當時和西歐交往頻頻,像「古月軒」官窯彩瓷一樣,畫面常選西洋人物為主題。

接著,在紐約第三大道一家老店,看到一對十八世紀「彩花堂制」四字款的紫地花卉中有吉祥如意盤,既是銅胎琺瑯,也就把握住時機。

去歲在紐約,經過第三大道,雖非周末,而那老店卻鐵門深鎖。那年,老店東正忍受腰痛折磨,曾好心建議大陸出產的「白藥」,李教授大不贊同,認為不可介紹別人服用成藥,以免失誤。最近數年,紐約奇寒很少前往。大陸開放,一些文物都集散於香港,不必在捨近求遠。也許那個早該退休的老店東已經退休,而他擁有的一些「非賣品」,也不知流向何處。

老店旁開設的餐所,還在營業中,隔窗相望,裡面仍然坐滿了人;一時之間,難免暗暗感概,面對一切,也就越發看淡,看開。

風向旋轉,在中國人眼中尚未定位的銅胎琺瑯,已在國際拍賣中陸續推出,屬於官窯的「康熙御製」「乾隆年制」等,均列入精美細緻的官窯瓷器等級。

過去,西方拍賣時有「東方人品味」,即指東方人興趣濃厚之物。而今天資訊發達,交通便捷,連西方各種速食都在東方地區大量搶灘登錄,品味混合,已無東與西的分別。

由此,不論人物或花鳥等,彩瓷的官窯銅胎琺瑯已經解凍,正步向和官窯彩瓷同樣重要的收藏價值。

一九九四年五月

相關焦點

  • 頤和園建園270周年系列|清代銅胎琺瑯獻壽麻姑像
    頤和園曾多次舉辦皇家萬壽慶典,壽禮貢品構思巧妙品羨豐富,清代銅胎琺瑯獻壽麻姑像正是其中一件。此次在中國園林博物館舉辦的《園說Ⅱ——頤和園建園270周年文物特展》中展出了頤和園藏清代銅胎琺瑯獻壽麻姑像,通高51.1釐米,長33釐米,寬23釐米。整體刻畫細膩、色彩豔麗。主體麻姑髮髻高聳眉目慈祥,儀態端莊靜穆。
  • 掐絲琺瑯、瓷胎畫琺瑯、景泰藍你分清楚了嗎?
    ,來為大家排憂解難,如果您想了解到更多掐絲琺瑯以及瓷胎畫琺瑯的相關知識,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公眾號,精彩連連。掐絲琺瑯就是將銅胎的絲掐好之後,將琺瑯彩料施在上面。明景德年間製作的藍色掐絲琺瑯,如明雙龍銅胎掐絲琺瑯罐、臺北故宮清代掐絲琺瑯罐等均為明清時期以銅胎作為底胎的琺瑯彩。由於這種製作工藝是在明景德年間興盛,因此又稱之為「景泰藍」。瓷胎畫琺瑯
  • 微講堂 | 掐絲琺瑯:復興的宮廷時尚
    ↗ 點擊關注「今日聯拍」藝術品全產業鏈交易平臺銅胎掐絲琺瑯,
  • 那麼貴的琺瑯,究竟是什麼?
    《紅樓夢》第五三回:「這荷葉乃是鏨琺瑯的,活信可以扭轉。」琺瑯,一種同時風靡於東西方皇宮裡的美麗事物。它是康雍乾三代皇帝念念不忘的皇家珍藏,也是拍場上動輒拍出幾億元的天價拍品!中國古代習慣將附著在陶或瓷胎表面的稱「釉」;附著在建築瓦件上的稱「琉璃」;而附著在金屬表面上的則稱為「琺瑯」。
  • 「小豬佩奇遊春」新奇琺瑯白瓷杯走紅
    甚至有人將其與明成化鬥彩雞缸杯相比較,戲稱「明有成化帝作鬥彩雞缸杯討皇后開心,今有大國工匠以清代瓷器最高等級琺瑯彩作山水佩奇遊春馬蹄杯討網友一笑。」這裡提到的兩個術語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琺瑯瓷(enamelled porcelain)是由景泰藍(cloisonné)演變而來。
  • 這種琺瑯彩瓷器價值不可估量你家裡有嗎
    瓷胎畫琺瑯是清代皇室自用瓷器中最具特色,釉上彩瓷中最為精美的彩瓷器。從康熙的色濃莊重至雍正的清淡素雅,到乾隆時的精密繁複的雍榮華貴,使琺瑯,這一洋味十足的彩料在瓷器上得到淋漓盡致的發揮。集中西風韻於一身,畫盡了皇家身份的高貴與榮華。
  • 老姑送給自己孩子的果盤,專家:清代中期畫琺瑯,估價令人激動
    老姑送給自己孩子的果盤,專家:清代中期畫琺瑯,估價令人激動這次的藏品是一個盤子,非常的漂亮,是藍色的,是一位大姐帶來的,大姐講:這件盤子是我老姑送給我家孩子的果盤,我孩子兩歲了,前段時間去我老姑家玩,桌上就擺放著這個盤子,孩子看著好看就不鬆手,我老姑看孩子這麼喜歡就送給孩子了,回家我老公說是琺瑯挺值錢的
  • 自製琺瑯手錶--製作過程大揭秘
    查了不少資料,發現製程失敗率十分高,而且牽涉畫工技巧以及火候掌握,十分具有挑戰性,於是就嘗試自己燒制琺瑯錶盤看看,首先找到製作方式說明,網上找了許多,可是有介紹製程及順帶賣材料的只有這麼一家,提供該廠網站,同時摘錄網頁製作說明讓大家了解琺瑯的燒制流程!
  • 瑾德苑|貴族獨享,瓷上琺瑯,帶你了解陶瓷皇后的高貴與榮華
    系清代康熙晚期在康熙皇帝的授意下,將銅胎畫琺瑯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創燒的彩瓷新品種。以雍正、乾隆時期的產量最大,雍正六年以後,清宮造辦處已能自煉20餘種琺瑯料,而且色彩種類比進口彩料更為豐富,遂使琺瑯彩瓷器的生產獲得突飛猛進的發展。康熙時期的琺瑯彩瓷器多以胭脂紅、蛋黃及藍色作地,還有一類特有的在宜興紫砂胎上畫琺瑯彩的器物。
  • 藝術瓷|琺瑯十寶
    在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琺瑯彩瓷是極為名貴的品種,是我國制瓷技術發展到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高峰期間的產物。因為其燒造數量少並且當時僅供皇帝秘玩,故顯得反常寶貴,被稱為官窯中的「官窯」。尤其在清代,琺瑯彩瓷一直是專為宮廷御用而特製的一種精細彩繪瓷器,更是「庶民弗得一窺」的御用品,其瓷質細潤、色澤鮮豔,與宋汝瓷、元青花並駕齊驅,又被稱為「世界上的奢侈藝術品」。
  • 琺瑯的那些事兒(下)
    在這個圖案的表面澆築透明琺瑯並燒製成型,呈現出來的就是璣鏤琺瑯。透明玻質的琺瑯釉賦予了金屬璣鏤雕刻圖案更多層次的細膩美感,色彩,光線,肌理紋路...將璣鏤工藝和琺瑯做到完美結合的是我們上期也聊過的19世紀俄國「彩蛋大師」Carl Faberge卡爾法貝熱,他應該是第一個將璣鏤琺瑯做高級珠寶的第一人。
  • 清乾隆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
    料胎黃地畫琺瑯鳳舞牡丹包袱瓶,由造辦處玻璃廠制胎,後送至琺瑯作由宮廷畫師以琺瑯彩繪製紋飾,於作坊中燒造而成,無論造形、繪畫、尺寸、製作工藝,均拔萃超群,美善卓絕,乃存世料胎畫琺瑯器中最為重要之例。本品獨一無二,惟有另一相應之器,相同器形與配色,紋飾則相異,應同時所造,遞藏歷史亦同,1980年代入藏香港藝術館(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