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犯罪片,但絕不僅是一部犯罪片。
對於喜好犯罪電影的小編來說,這是一部絕對不能錯過的片子,從它最初的宣傳開始,就令我無比期待。
《踏血尋梅》改編自2008年香港真實發生的殺人碎屍案,死者王嘉梅相信被人殺害後被殘忍肢解,並流傳著部分人骨被混入街市出售的說法。事件在香港引起很大轟動。
電影中,十六歲的援交少女遭人殺害,屍體被肢解,內臟被衝進下水道,頭顱被扔進大海。
電影被分為三個部分,「尋梅」、「孤獨的人」和「踏血」。它與一般的犯罪片不同,並沒有過度渲染恐懼,也沒有絲毫的破案的緊張感,反而在一開始,我們就知道了兇手是誰,整部片子的在時間線上跳來跳去。導演也沒有站在任何道德高地去審判、或指責,反而從一個對案子入迷的偵探的角度去進一步挖掘嫌疑人與被害者的背景,去看這樁殘忍的兇殺案背後的人性到底是如何。
電影的開頭,女主角王佳梅(春夏 飾)靜靜地哼唱著《娃娃看天下》。
她從東莞移民來到香港,用力想要擺脫掉普通話的口音,變得「港範兒」。
然後,她在這部電影就成了一具屍體,再往後,都是回憶。
送來的耳環被拿走。
做著模特夢卻只能去街上發廣告。
貧窮與現實讓她走上了援交的道路。
片子裡有一個小細節,與之前被要回的耳環相對應。
那是她第一次,帶著自己援交和打工賺的零零碎碎的錢去買了一副價格高昂的耳環,與之前被要回的那副一模一樣。也是她第一次內心感到充實,感到自尊。
片中到最後對於這樁命案為什麼會發生也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唯一一句直接一點的解釋便是「她想死,兇手便殺了她」,為什麼一個十六歲的少女想要死?
或許是因為孤獨吧。
她移民到陌生環境,因為相貌平平,沒能實現自己的夢想。因為家庭貧窮,沒有錢可以給自己買漂亮的衣服和首飾。母親只是一個靠唱歌為生的歌女,繼父與她毫無聯繫。她一直與一個男人保持著曖昧的關係,但最後也被叫去向男方的女朋友解釋他們之間「清白」的關係。幾乎這世上所有的人都拋棄了她,沒人看得到她,也沒人看得懂她。
在與兇手網上聊天的時候,丁子聰(白只 飾)問她:「你怕死嗎?」
她說「不怕,有時候還會想,死了挺好的。」
「因為活著會痛,活著會恨,活著就要每天想著怎樣活得更好。」
「我很想堅強,但是會累,特別是一個人的時候。」
死前,她讀了一段聖經。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謝著領受,就沒有一樣可棄的。」
可最後,她丟棄了自己的生命。
不知她是有怎樣的孤寂、怎樣的被遺棄感,才會選擇結束這一切。
影片中的臧Sir(郭富城 飾)是唯一一個一直追尋著答案的人,他一直想要去證明,這樁兇殺案的背後不是人性徹頭徹底的「惡」。
丁子聰與王佳梅一樣, 相貌不好又肥胖,事業不成功,從小經歷了車禍並失去了母親。他一直與幫派有一點點聯繫,卻又從未正式加入過任何的幫派。就是這樣一個社會邊緣人,卻能夠理解同樣不起眼的王佳梅。
丁子聰在剖屍之後打給朋友只說了一句話。
「原來一個這麼瘦的人,也有這麼多脂肪。」
那一刻我看不出他的感情,好像也看不到他的靈魂了。他一開始面無表情地敘述自己如何剖屍,到最後一滴淚流下,我想,那大概不是內疚,是一種成就吧。這不是心理變態殺人之後得到的滿足,而是滿足於自己理解了一個女孩,並且能幫助自己喜歡的人脫離苦海。
一個找不到認同感的他,和一個心冷致死的她,在這個血腥的案件中,他幫她完成了解脫,她幫他找到了認同。這是一間寂寞的看不見風景的房屋。
——摘自豆瓣
在瀕死時刻,她又在記憶裡哼唱起那首《娃娃看天下》,「這人生可輕易嗎,這些你到底明白嗎?」
最後她的離去並沒有影響什麼。
除了抽著煙流著淚的母親。
當臧Sir再次拉開窗簾,人們依舊忙碌的轉著,好像這個世界上從來不存在王佳梅一樣。
● ● ● ● ●
《踏血尋梅》不僅是一個犯罪片,更像是一個文藝片。不止在探討人性,而是讓我們看看這代年輕人的孤獨,可以孤獨到什麼樣子,可以孤獨到怎樣的絕望。
片中除了血腥的案件,只剩下黑暗和絕望,兩人在這絕望中找不到希望,看不到出路,沒有光。這是香港霓虹燈下灰色的世界,是人的孤獨,撞在一起,竟然也碰撞出了血腥的火花。
這部片子我在三天前就已經看完了,卻一直在思考如何把我所想的都表達出來。但無論我怎樣寫,我覺得我有很多感受是無法簡單地用語言寫出來。《踏血尋梅》也遠不止我寫的這樣簡單,它還有很多有價值的細節,我無法一一為大家摘出來,所以再一次誠心地為大家推薦。
《踏血尋梅》永遠也不會有機會在內地上映,但其藝術價值不應該被錯過。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