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口王菲秒變迷妹,她是《歌劇魅影》永遠的「首席女主角」

2021-02-09 淘漉音樂

  ◯ 如果沒有音樂,生活就是一個錯誤 ◯

TAOLU  MUSIC

莎拉·布萊曼雖然成名許久,但對於大部分的國內聽眾來說,第一次聽到莎拉·布萊曼還是11年前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她與劉歡所合唱的《我和你》。

當年劉歡與莎拉·布萊曼在「地球」上,輕鬆愜意地唱著奧運會主題歌《我和你》的這一幕,至今依舊感動。

而莎拉·布萊曼再次為中國觀眾獻唱,便到了10年後,2018年的《幻樂之城》,當莎拉·布萊曼出現在節目中的時候,王菲說一聽她唱歌就起雞皮疙瘩,而彈幕也幾乎全是這樣的:

心疼同一期的其他演員

節目組真是下血本啊

真的假的,她都來了?

可以,這個腕夠大!

不過網友有這麼大的反應,其實也不奇怪,假如你看一看莎拉·布萊曼的簡歷,你就不會覺得大驚小怪:

莎拉·布萊曼是葛萊美獎最佳古典女藝人、全球銷量最高的跨界女高音。

出演的音樂劇《歌劇魅影》、《貓》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音樂劇。

不僅如此,她還是唯一一個兩次演唱奧運會主題曲的藝術家,一次是1992年巴塞隆納奧運會,另一次便是家喻戶曉的2008年北京奧運會。

光這些頭銜,在字裡行間,就已經將莎拉·布萊曼不同尋常的音樂生涯有所表露了。

1960年,這位享譽世界的天后呱呱墜地。

雖然年紀小,但莎拉·布萊曼從小便目標明確地成為一位藝術家。

3歲學習芭蕾舞;11歲學習爵士舞並登臺表演,當時所有的人都認為她在將來會成為一位職業的舞蹈家。

直到她12歲的一次演出,讓莎拉·布萊曼的母親就向我們聽到《我和你》一樣,至今無法忘懷。

12歲那年,莎拉在學校的期末匯演上穿著吊帶裙,演唱了《愛麗絲漫遊仙境》中的一首歌曲。

我從來不知道她能唱得那麼好,當她唱到高音的時候,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我相信,就從那一刻開始,她就與歌唱不可分離了。

又過了一年,學校將莎拉·布萊曼送去著名導演約翰·施萊辛格的音樂劇《我和阿爾伯特》的選角,別人最多也就能成功獲得一個角色,而她一次便獲得了兩個角色,真是天之驕子啊……

這次的成功,不僅讓莎拉·布萊曼以13歲的年齡首次登上了皮卡迪利劇院(piccadilly theatre),更是對她一直以來努力的肯定。

或許是命運不不允許她做一個舞蹈演員,莎拉·布萊曼當年參加了倫敦皇家芭蕾舞學院的面試但卻被淘汰。

雖然在BBC還是做了幾年的舞蹈演員,但莎拉·布萊曼最終自己也選擇了離開,並加入了一個歌唱組合「Hot Gossip」。

莎拉·布萊曼憑藉「Hot Gossip」,在自己的18歲之際,擁有了第一首全英暢銷單曲《I Lose My Heart to a Starship Trooper》,這支單曲銷量超過了50萬,並在全英單曲榜中名列第六。

1981年,布萊曼參加 《貓》的面試,結果才剛唱了兩句,就被打斷了。

然而這卻不是一個壞消息,馬上有人通知她:該劇作曲Andrew Lloyd Webber(安德魯·洛伊·韋伯)要請她第二天到家裡去面談。

在精心打扮後,布萊曼順利地通過了面試,並演唱了韋伯1976年的作品《阿根廷別為我哭泣》。

幾個月之後,她獲得了《貓》中傑米瑪這一角色。

在一系列的情感糾葛後,衝破了道德與世俗的看法的布萊曼、韋德二人,最終在了一起,而這個決定也使布萊曼的事業一步一步走向顛覆。

先是演唱韋德專門為其聲音創作的的《Song and Dance》和《Requiem》,且憑藉後者,布萊曼更是得到了第一個葛萊美獎的提名。



隨後布萊曼更是在韋伯著名的音樂劇《歌劇魅影》中扮演克莉絲汀,這一角色是韋伯為她量身定製的,並堅持由布萊曼出演。

後來當該劇登陸美國百老匯演出時,美國方面以知名度為由要求替換布萊曼,韋伯為了讓布萊曼繼續出演,甚至威脅停止上演該劇,最終,兩方達成了妥協。

離開《歌劇魅影》後,她也出版了錄音室專輯,包括韋伯的音樂劇《Aspects of Love(愛的觀點)》中的單曲《Anything but Lonely》、1988年的《The Tree They Grow So High》與1989年的音樂劇歌曲集《The Songs that Got Away》。

但1990年,布萊曼與韋伯離婚。

離開音樂劇的舞臺後,布萊曼開始追求個人的歌唱事業。

先是與卡雷拉斯(José Carreras)合唱了1992年巴塞羅納奧運會主題曲《永遠的朋友》(Friends for Life);後與德國組合Enigma合作,推出了專輯《Dive》,這張以「水」為主題的流行專輯,除了在加拿大獲得成功外,在其他地區反響平平。

1995年,莎拉布萊曼與Enigma再次合作,推出搖滾專輯《Fly》,當中的主打歌曲《A Question of Honour》讓布萊曼在歐洲的知名度大增。

而廣為人知的《Time to Say Goodbye》亦是出自這張專輯是為德國拳擊明星亨利·馬斯克(Henry Maske)告別賽創作的曲目,由布萊曼與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Andrea Bocelli)演唱 ,這首單曲僅在德國的銷量就突破了300萬,成為了德國史上最暢銷的單曲。

時間進入2000年,莎拉布萊曼推出了有別於《Time to Say Goodbye》風格的專輯《Eden》和《La Luna》,融入了更多的流行元素。

2008年是豐收的一年,莎拉布萊曼闊別五年後發行哥特風格專輯《Symphony》,同名巡演也在全球展開,出演電影《Repo! The Genetic Opera》,更是在北京奧運會上,與劉歡合唱了主題歌《我和你》。

18年,莎拉布萊曼再度歸來,發行錄音室專輯《Hymn》,這位月光女神,是否又讓你驚喜呢?

好不好看,你說了算 

相關焦點

  • 電影《歌劇魅影》「唯有經典,永垂不朽」
    瓜姐今天要介紹的這部電影是其中反響最大最具盛名的《歌劇魅影》。這部音樂劇本身自1986年上演以來,在劇場裡從來都是座無虛席。由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其實和傳統電影有很大的不同,其中有非常多的唱段甚至多於演員的臺詞,給人一種現實與電影世界來迴轉換的感覺。音樂在傳統電影中並不是最重要的,可在這部電影中卻將其放到了最大,仿佛就是在看演出而不是看電影,會給初看的人一種新奇的體驗。
  • 《歌劇魅影》
    劇情簡介:在巴黎的一家歌劇院裡,怪事頻繁地發生,原來的首席女主角險些被砸死,劇院出現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虛幻男聲。這個聲音來自住在劇院地下迷宮的「幽靈」,他愛上了女演員克麗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幫她獲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麗斯汀卻愛著劇院資助人拉烏爾,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謀殺等一系列情節。
  •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莎拉·布萊曼(Sarah Brightman)與韋伯曾有過一段戲劇性的姻緣,韋伯當年的一些傑作幾乎都是為她度身定做,Brightman憑藉演出《歌劇院幽靈》,使她戲裡戲外成了永恆的克裡斯汀(Christine,劇中女主人公),被譽為"首席紅伶"。
  • 《歌劇魅影》首演34年紀念 | 魅影,永遠的神作
    今年受疫情影響在倫敦西區駐演的音樂劇《歌劇魅影》宣布「無限期停演」但製作人卡梅隆·麥金託什也表示
  • 歌劇魅影:請你給老勁想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歌劇魅影》是1986年由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創作的,它以精彩的音樂、浪漫的劇情、完美的舞蹈,成為音樂劇中永恆的佳作。故事背景是在1870年的法國巴黎,本來是芭蕾舞群演的女主角克裡斯蒂娜在相貌醜陋不敢出現在人前的魅影的幫助下成為劇院炙手可熱的首席女高音。孤獨的魅影愛上了克裡斯蒂娜,他傾儘自己的才華,教導她如何歌唱。可憐的失去父親的克裡斯蒂娜把這位音樂天使當成了一位嚴格的良師,一位全身心崇拜的偶像,可偏偏不是愛人。
  • 《歌劇魅影》:不只是歌劇和魅影
    經典音樂劇通常都帶著一絲人間大愛的感覺(比如《悲慘世界》、《獅子王》、《媽媽咪呀》等等),但《歌劇魅影》正如它的名字所暗示的,是一個關於欲望和佔有的邪魅狂狷的愛情故事,在音樂劇圈一眾「大家閨秀」中顯得格外特別。《歌劇魅影》25周年紀念版中,由伊朗裔、加拿大籍演員Ramin Karimloo塑造的魅影。在十九世紀的巴黎,有一個精通音樂和建築的奇才。
  • 《歌劇魅影》為她而寫 莎拉·布萊曼與韋伯的那段婚外情
    而這部偉大的音樂劇,它的創作原型,是的,就是莎拉·布萊曼!對於九零後、蛋蛋後,包括文藝菌這種八零後而言,那個和劉歡一起唱「油和米」的胖胖的慈祥大媽(雖然你們都叫她月光女神),怎麼會是偉大的《歌劇魅影》的原型啊!可事實就是,莎拉·布萊曼是《歌劇魅影》1986年倫敦首演版的女主角,這部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劇就是為她量身定作的!
  • 歌劇魅影系列文——男主他長得醜?
    在巴黎的一家歌劇院裡,怪事頻繁地發生,原來的首席女主角險些被砸死,劇院出現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虛幻男聲。這個聲音來自住在劇院地下迷宮的「幽靈」,他愛上了女演員克麗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幫她獲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麗斯汀卻愛著劇院經紀人拉烏爾,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謀殺等一系列情節。而最終「幽靈」發現自己對克麗斯汀的愛已經超過了個人的佔有欲,於是解脫了克麗斯汀,留下披風和面具,獨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宮裡……
  • 三本《歌劇魅影》同人文,痴情少女的救贖之路
    今天推薦的是《歌劇魅影》的同人文。有沒有小可愛看過《歌劇魅影》?沒關係,沒看過也沒啥影響。小編也沒看過,但看得還是津津有味。也可以直接當成救贖文的看。當然,喜歡可以去看看原版《歌劇魅影》,經典中的經典。點個關注吧。《[歌劇魅影]予你狂熱》 作者:爆炒小黃瓜【一】臨死前,克莉絲把初擁給了一個相貌醜陋、飽受凌虐的少年,賜予他永生和美貌。
  • 音樂劇解說系列:《歌劇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吉莉夫人(排練執導)劇場經理▲ 音樂劇《歌劇魅影》(劇院魅影/歌劇院幽靈)是安德魯·韋伯的著名代表作之一,首演於1986年,改編自法國作家加斯東·勒魯的同名愛情小說。再唱一次吧,首席女主角!」      當晚在演出的時候,魅影把卡爾洛塔的聲音變成了癩蛤蟆叫,並在芭蕾舞演出時,把說他壞話的工人絞死掉了下來。大家驚慌逃竄,克裡斯汀十分恐懼,勞爾前來安慰並擁抱她,兩人互表心意。
  • 藝賞·第30期|世界經典音樂劇《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25周年版完整視頻(2011年 英國倫敦皇家阿爾伯特音樂廳)在巴黎的一家歌劇院裡,怪事頻繁地發生,原來的首席女主角險些被砸死,劇院出現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虛幻男聲。這個聲音來自住在劇院地下迷宮的魅影,他愛上了女演員克麗斯汀,把所有的愛都給了她,暗中教她唱歌,幫她獲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麗斯汀卻和貴族拉烏爾情投意合,自卑而孤僻的魅影得知後,覺得被背叛和拋棄了,於是展開了瘋狂的爭奪與報復。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謀殺等一系列情節。
  • 看吶藝文 |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在巴黎的一家歌劇院裡,怪事頻繁地發生,原來的首席女主角險些被砸死,劇院出現一個令人毛骨悚然的虛幻男聲。這個聲音來自住在劇院地下迷宮的「幽靈」,他愛上了女演員克麗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幫她獲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麗斯汀卻愛著劇院經紀人拉烏爾,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謀殺等一系列情節。而最終「幽靈」發現自己對克麗斯汀的愛已經超過了個人的佔有欲,於是解脫了克麗斯汀,留下披風和面具,獨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宮裡(選自百度百科,僅供參考)。費翔在中國如日中天之時,突然聽說回到美國,要去唱音樂劇。
  • 音樂劇推薦 | 傳奇經典《歌劇魅影》
    歌劇魅影/歌劇院幽靈)是音樂劇大師安德魯·勞埃德·韋伯的代表作之一,以精彩的音樂、浪漫的劇情、完美的舞蹈,成為音樂劇中永恆的佳作。《歌劇魅影》是根據巴黎歌劇院內發生的事件而創作的。19世紀的巴黎,巴黎歌劇院的地下住著一位戴半臉面具的男子——魅影。魅影藝術天賦過人,一直暗中教授歌劇院一名芭蕾舞女克裡斯汀聲樂。魅影鍾情於克裡斯汀,在劇院中製造恐怖,威脅讓時任首席女高音卡洛塔離開舞臺、暗中幫助克裡斯汀擔任主角。
  • 回顧經典——《歌劇魅影》
    如今受疫情影響,34歲的《歌劇魅影》被迫拉下了長期帷幕。「由於疫情導致劇院財務受挫,我和韋伯(全名安德魯·勞埃德·韋伯,《歌劇魅影》的作曲家)已決定永久停止倫敦和全英《歌劇魅影》巡演,但我們未來依然決心將《歌劇魅影》帶回倫敦。」
  • 《歌劇魅影》是歌劇!?你錯了!
    因為讓很多人分不清歌劇和音樂劇的罪魁禍首,就是這部由Andrew Lloyd Webber所作,於1986年首演於倫敦的音!樂!劇!《歌劇魅影》 (The Phantom Of theOpera)——作為一個忠實的腦殘粉,小渣親切的稱其為飯桶。
  • 音樂劇《歌劇魅影》
    那是巴黎歌劇院的舞臺上,藝術總監雷耶爾先生正幫助首席女高音卡爾洛塔和首席男高音皮爾吉(卡爾洛塔的情夫)排歌劇《漢尼拔》。而吉莉夫人也正在指導伴唱伴舞的女孩們進行練習。這時,即將退休的老經理帶來了兩位客人費爾明和安德烈,他們兩位即將接任歌劇院經理的位置。
  • 難忘金曲 | 電影《歌劇魅影》片尾曲《學會孤獨》
    激賞之餘,魅影決定不計一切代價,將年輕貌美的克莉絲汀調教成首席女高音。然而,最初發自於精神層面的音樂之愛,卻逐漸轉化成為強烈的佔有欲。走火入魔的魅影更以實際行動,把所有妨礙克莉絲汀歌唱事業的人一一除掉。  後來,戲院的投資人勞爾(派屈克威爾森 飾)認出克莉絲汀是他的兒時玩伴,兩人墜入愛河。魅影發現後,自覺遭到背叛,怒而砍斷舞臺大吊燈的鐵鏈,讓整座華麗的水晶燈砰然粉碎在觀眾席上。
  • 《歌劇魅影》主角潤喉秘方公開!女主角贊臺灣珍珠奶茶很好喝
    男主角Johnathan表示,他會利用鋼琴APP對音準,方便練習發聲,並且喝上一杯熱熱的有機潤喉茶開嗓,甚至為了兩位女主角Kaley與Caitlin準備了兩種香味的香水,跟不同女主角演出時會噴上專屬的味道。
  • 《歌劇魅影》觀後感2000字作文5篇
    這些大師的名字同其作品,永遠是藝術的瑰寶。我這天要寫的是一部改編成電影的歌劇,從它誕生之日起,就受到觀眾的熱捧而經久不衰,成為一代經典。他就是《歌劇魅影》。《歌劇魅影》中充滿美輪美奐的場景,新奇獨特的劇情銜接,漂亮的女主角及她盛裝華麗的服飾,還有她精緻的面龐。最扣人心弦的還是魅影的一次次「閃亮登場」,每一次都是扣人心弦,女主角輕柔動聽的聲音以及魅影充滿磁性溫文爾雅的呼喚,使我明白為什麼有那麼多人為歌劇而傾倒,那是不折不扣的藝術魅力。
  • 《歌劇魅影》那些事兒
    首先,你得知道,《歌劇魅影》是一部音樂劇,而非歌劇。歌劇(Opera)是音樂劇(Musical)的鼻祖,音樂劇是歌劇的創新。而《歌劇魅影》正是一個講述歌劇院故事的音樂劇,其實正統的翻譯應該是《歌劇院魅影》。其中的三部劇中劇《漢尼拔(Hannibal)》、《啞僕(Il Muto)》、《唐璜的勝利(Don Juan Triumphs)》都是典型的歌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