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廣西衛視《一聲所愛·大地飛歌》(以下簡稱《一聲所愛》)2013新民歌音樂季啟動儀式上,民歌手祖海作為助陣明星出現。在流行音樂的衝擊下,一炮而紅的民歌手越來越少,培養一個優秀的民歌手的難度在哪兒?民歌應該怎麼唱?民歌的發展空間到底有多大?記者面對面採訪了歌手祖海。
唱民歌不是比力氣
接受記者採訪時,祖海透露,作為一位民歌手,去年她就注意到了《一聲所愛》,「這檔節目擁有創新的賽制和民歌編曲,當我接收到邀請的時候,毫不猶豫就答應來參加這一次新民歌的音樂挑戰,希望儘自己所能為民歌的推廣貢獻一份綿力。」
祖海表示,她喜歡的選手類型為「真誠的、熱情的、讓人耳目一新的」,綜合起來即是「有個性的選手」。她建議參加比賽的選手要將心態放平,「通往音樂的道路上有很多機會,第一名不代表一定會成功,即使沒被選上也不代表註定失敗。不要把選秀當成比賽,要把它當做一次表演,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出來就行了。」而當下的選秀節目熱衷於拼「好故事」、歌手傾向「飆高音」,祖海卻對這些現象「不感冒」:「現在很多選手都喜歡在歌曲最後飆一段高音。但唱歌不是搬家比力氣,有時候溫柔也是一種力量。」
民歌手的「門檻」高
目前的音樂市場上,一炮而紅的民歌手少之又少,打造一個成功的民歌手的難度在哪兒?祖海分析稱,民歌手要具有紮實的專業基礎,「民歌手大多經過科班訓練,比如我,從音樂學院附中,到大學、再到研究生,光讀書就用了十年。」相較於民歌手的「高門檻」,更多選秀歌手將目光投向了「投資小、回報快」的流行音樂。祖海認為,「無論追求民歌還是流行音樂,如果你真愛音樂,應該將紅不紅放在第二位,實現音樂夢想才是第一位的。」
祖海透露,雖然民歌手走紅的難度頗大,但民歌手一旦走紅,市場認可度非常高。「民歌是經典,經典的東西往往更持久一些,所以民歌手只要紅了,就會『長紅』下去。」
民歌混搭時尚會更好聽
記者了解到,祖海在演出中演唱頻率最高的曲目是她15年前的代表作《為了誰》,這是說明民歌創新不足?還是觀眾太過懷舊?抑或是民歌的發展狀況不好?面對這一連串提問,祖海回應稱,「《為了誰》後,我唱了如《好運來》《幸福山歌》等諸多作品,但《為了誰》是為1998年抗洪專門創作的,這首歌給大家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無論是在卡拉OK中的點播率還是觀眾的傳唱度都是其他歌曲難以超越的……但無論何時,我都會孜孜不倦地努力出好作品。」
祖海認為,傳統民歌需要與時俱進地發展,「我們可以借鑑流行元素,將民歌和時尚進行混搭,這樣民歌會更好聽。但改編歸改編,創作民歌的根不能變,不能把一首民歌改得面目全非。」本報記者 王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