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2018年羽毛球世錦賽迎來了第二個比賽日。林丹、諶龍、石宇奇、安塞龍、桃田賢鬥等球星悉數登場並取得開門紅。
球員在場上揮灑汗水,場下也總有一群為他們默默付出的人。在比賽現場,澎湃新聞記者見到了本屆世錦賽的兩位官方球拍穿線師,他們不僅向記者普及了穿線知識,也透露了球星穿線的「小秘密」。
球迷也許關心的是,作為羽壇最頂尖的選手,林丹和李宗偉的球拍在穿線時和一般球員會有不同嗎?
穿線師蒂姆·威爾斯(Tim Wills)。
林李二人的球拍都是30磅
作為本屆世錦賽官方穿線師,來自英國的蒂姆·威爾斯(Tim Wills)在這一行已經幹了20多年。他服務過3屆奧運會、4屆蘇迪曼杯、9屆世錦賽,以及其他大大小小的羽毛球賽事。
在這位資深穿線師的印象中,像林丹和李宗偉這樣的頂尖選手對給球拍穿線並沒有什麼與眾不同,「他們和其他球員一樣,磅數大概在30、31磅左右。」
所謂磅數指的是球線的張力,即鬆緊程度。磅數越高,球線越緊、拍壓越大,對運動員的體能和專業程度要求越高;反之,磅數越低,拍壓就會越小,球線的彈性就會增加。
「球員一般不會輕易更改磅數,因為一旦改變他們就無法控制球的落點。」擁有8年穿線經驗的官方穿線師徐文君也對澎湃新聞記者解釋道,林丹和李宗偉的磅數和大部分男單選手的一樣。
「因為專業球員擊球的感覺是通過成千上萬次的訓練形成的,他們的發力有記憶。」
「所以,他們(林丹、李宗偉)對磅數有什麼特殊要求的話一定會親自告訴我們。」威爾斯笑著補充道,「我們會通過社交軟體、電話進行溝通,在吃早飯時就會把球拍交給他們。」
相比之下,男雙的磅數就會高於男單的磅數,因為前者在比賽中更追求速度和攻擊力。相應的,他們對球拍的要求也會比單打選手更多。
林丹和他的球拍。
林丹從不親自出現
無論是在網球還是羽毛球中,球拍穿線師都是一個看上去有些神秘的職業。在比賽和平時的訓練中,穿線師都要為球員提供穿線服務,是羽毛球運動中的無名英雄。
而穿線絕對是一項複雜又枯燥的技術活兒。單從所使用的球線來說,就分為線芯、側絲和塗層三部分。穿線師更是要經過專業的培訓和考試,才能持證上崗。
作為一位經驗豐富的穿線師, 威爾斯今年已經給600多隻球拍穿過線了,「本屆世錦賽一開始的頭五天是我們最忙的時候,比賽結束後我們今年穿過的球拍可能會達到850隻到900隻。」
威爾斯說,他所在的YONEX穿線團隊一般一天工作在10到12個小時,「我們平均一天要給25隻到30隻球拍穿線,平均給一把球拍穿線的時間在15分鐘左右。」
「不過,我們在給林丹穿線時會稍微快一點,時間大概不會超過12分鐘。」
雖然兩位羽壇巨星對於穿線的要求與其他選手並無二致,但是他們還是有些小不同。威爾斯透露,在眾多球員中,不會親自來給球拍穿線的恐怕也只有林丹和李宗偉。
「如果穿線設置在外場,他們就會讓教練或隊友來代為穿線。因為他們所到之處都能引起公眾的注意。林丹的球拍一般都是由隊友送過來的。」
同樣來自YONEX團隊的徐文君說,許多球員在穿線時都會向他們提出自己的特殊要求,「因為雙打的平抽非常多,丹麥男雙組合就會在球拍最上面多加一條線,以增加球拍的擊打面積。」
「每位運動員的習慣都不同,我們都是根據他們的要求來進行穿線。」
蒂姆·威爾斯(Tim Wills)的個人簡介。
業餘愛好者該如何穿線?
在看到專業運動員的激烈競爭後,想必不少羽毛球愛好者也躍躍欲試想要練手。對於業餘選手來說,定期穿線可以防止球拍喪失磅數(鬆緊度)。
「現在有句話是『專業拼技術,業餘拼裝備』,其實現在業餘選手對裝備的要求是很高的。」徐文君說,「他們也希望得到越來越專業的穿線服務,而許多城市已經有了不少專業的穿線師。」
徐文君建議,業餘羽毛球愛好者可以根據自己平時打球的頻率和個人力量去定期穿線,「如果單從物理性能來講,大概一個半月去一次就可以了,因為這時球線的性能已經基本喪失。」
對於初學者來說一定不要貪圖高磅數,「盲目的上磅數是件很危險的事。因為這樣做球拍的拍壓增強,產生的震動會就傳遞到手腕上,手腕因此就會受傷。」
假如手腕已經出現了疼痛,徐文君建議最好還是降低磅數,並且換一把中杆彈性好的球拍,以及要增加握把的柔韌性,這些都可以起到減震和吸震的作用。
另外,磅數的增減可以根據季節的變化來調節。「如果是冬天,天氣冷球線易斷,這時可以適當地降低一點點磅數,增加彈性;如果是在夏天,天氣溼熱,則可以增加一些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