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均由Designwire獨家首發
有人說設計存在於每個生活細節之中,也有人認為,設計只在於形式,但對郭錫恩和胡如珊而言,設計從來都無關於風格與形式,它一直與『意義』密不可分:不求恆久遠,但求意猶未盡。
▲如恩代表作品
通常一個好的設計,往往與其創造者的個人經歷不無關係。郭錫恩和胡如珊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之後分別又獲得了哈佛建築學碩士學位、普林斯頓大學建築及城市規劃碩士學位。大約13年前他們創辦了如恩設計研究室,營造了眾多膾炙人口的設計作品。
▲如恩設計研究室創始合伙人郭錫恩先生和胡如珊女士
從南外灘的水舍,到韓國雪花秀旗艦店,再到蘇州禮堂,他們擅長以全球化的觀念結合多元、重疊的設計理念來創造一個嶄新的項目。位於臺灣的ART HAUS亦如此。
當零售空間努力擺脫商業氛圍之時,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進步。正如我們所處的時代一般,處處是關於『美』的探討與迷思。
ART HAUS是如恩設計研究室在臺灣的第一個項目,為了體現藝術與時尚的內在聯繫,他們將藝術畫廊理念引入其間,人們行走其中,仿佛在欣賞一幅幅作品。這種用設計禮讚生活做法,似乎是對商業空間最優雅的註解。
「品牌本身擁有強有力的藝術和紡織品背景,那麼設計就從這兩個方面著手研究,並且思考如何在一個空間中去實現它。」如恩創始人郭錫恩說道。
由於精品店位於百貨商場的二層,並且貫穿中庭空間,他們認為應該要打破「循規蹈矩」的慣例,零售空間、射燈、獨立貨架和開敞的門面等不必要順應商場的統一性。在大刀闊斧的改造之後,最終形成了由貨架伊始,換衣間、VIP休息室、「鞋履區」、「香水區」,逐層遞進的空間動線。
在設計大師安迪·沃霍爾(Andy Warhol)的哲學裡,有這麼一段理論:『商業藝術是藝術的下一個階段,且日常生活應該表現在藝術之中』。他強調日常可視物體作為一種更能讓人理解的語言形式,是表現抽象精神世界的可靠手段。
為了營造畫廊式的空間體驗,如恩採用兩種不同形式的隔牆來切割空間順序,其中的一組牆厚重立體,形成空間的堅實外殼,另一組則細緻精美,與前者相得益彰。
牆體沿店面呈3條線型分布從而形成「室內購物拱廊」。 拱形牆壁不僅隱蔽掉空間中的柱子結構,同時還可貫連試衣間、模特展示區和入口處。
這裡沒有過多的裝飾,而是儘量保持本色,向上彎曲直至形成拱形牆壁和天花板,讓人聯想到畫廊建築裡潔淨的畫布。
部分展示區域採用了鏡面處理,與粗獷的混凝土牆面相呼應。通過鏡面的折射與反射,商品、顧客與購物環境之間產生了層次豐富的互動,營造出萬花筒般靈動的空間體驗,為顧客製造非同一般的視覺感受。
項目名:新光三越A4館 Art Haus精品店
項目地:臺灣,臺北信義區
設計公司:Neri&Hu如恩設計研究室
設計師:郭錫恩、胡如珊
項目面積:509.5平方米
郭錫恩和胡如珊堅定的認為「研究」是設計的一種有力工具,對規劃運作、地點、功能和歷史等進行深入的研究是設計不可或缺的要素,既是回應傳統,也是回應時代。
完成:2017年5月
蘇州禮堂位於陽澄湖畔,是蘇州東部一片新建度假區內的地標性建築,無論是從主幹道還是湖濱的角度,都可以看到醒目的蘇州禮堂。禮堂的建築語言源於周圍環境中出現的相似元素,例如波狀紋理的磚牆和漂浮感的白色建築體——但禮堂則採用了不同層次的表達手法。
白色的立方體建築也採用了特別的設計,建築分為內外兩層。內層是一個簡單的「盒子」,四面都有著不規則的開窗;外層則是一張開孔的摺疊式金屬外皮,有如一層「面紗」。白天,白色盒子在陽光的浸浴下發出柔光,在面紗的籠罩下隱現。
教堂的另一個特點就是與主空間分離的樓梯空間,人們可以通過樓梯到達屋頂,收穫周圍湖景的絕佳視野。
而樓梯的通道兩側都刻意製造了不同大小的開窗,人們在樓梯間上下穿行的途中,也會不經意地透過這些開窗一瞥到室內外的風景。
夾層的形式有如一個木質百葉圍合而成的「籠子」,籠罩住整片的室內空間。網狀分布的吊燈以及精美的黃銅細節為寧靜樸實的空間增添了更加豐富的質感。定製的木質家具和精細的手工也在灰磚、水磨石和混凝土組成的主調中補上了一絲溫度。
禮堂內部,人們在穿過門廳後進入12米挑高的主空間。禮堂與四周的自然環境相融合,開窗如畫框一般定格了風景。夾層空間設置了座位,可以容納更多人,延伸而出的步行通道環繞四周,為人們提供了360度視角。
完成:2017年1月
項目的前身是一座建於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電影院,現存的建築在過去的幾十年中經歷了數番改造。期間剝除了很多原有的特色和細節,最後留下來的是一座糅雜了各種風格和功能的建築。
因此,設計所面對的最大挑戰是如何清晰且統一地重現這座歷史建築,讓它能夠為現在所用的同時,更具有成為一座地標建築的潛力,並持久地存在於上海這座千變萬化的城市裡。
從劇院的功能汲取靈感,在室內外的中庭,建築師也採用雕刻的手法,打造出猶如戲劇場景一般的空間;觀者在深入體驗建築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場景的戲劇感會隨著空間和光線的變化而不斷增強。
屋頂的天井為室內引入不斷變化的自然光,從而製造出動態的空間,夜間的室內照明也模擬類似的光線變化,增添了更多的戲劇色彩。
一層的內部空間採用帶有弧形凹面的銅條飾牆,有如舊時劇場的幕布一般,將觀者引入劇場。輕盈的幕布效果和上層所用石材的厚重也形成鮮明的對比。
戲院的入口和售票區向建築內部退進,形成一個半開放式的公共廣場,從而連通了室內外的空間,模糊了兩種空間之間的界限。因而,公眾或任何偶然經過的路人,無論有沒有買票,都能夠或多或少地窺見到這座建築散發出的戲劇氣質。
完成:2016年11月
汽車如同那些偉大的哥德式教堂,它們都凝聚了某一時代的至高智慧與工藝,由那些不為人知的藝術家們用熱情和才華塑造而成。即便沒有被所有人鑑證它所發揮的神奇魔力,它的存在本身就已足夠令人著迷。
——《神話學》,羅蘭·巴特
作為一個擁有2600萬居民和700萬輛汽車的城市,北京已經成為最負盛名的「堵城」,水洩不通的公路上擠滿了各式的汽車,人猶如困獸一般在車中寸步難行。
如恩在北京最新完成了一座汽車服務體驗中心,對建築和室內進行了改造設計,試圖重新捕捉汽車的魅力。項目功能以汽車服務體驗為主,包含了一間咖啡館和部分辦公區域,整座建築貫穿著工業時代的能量和精神,將粗獷與精細兼收並蓄,凝練出獨特的空間氣質。
建築最早是一座飛彈製造工廠,大部分的結構都保留至今,四面磚牆中有三面都完好無缺。為了滿足客戶的使用需求,如恩通過增加鋼結構製造出第三層空間。建築表皮由三種鮮明的元素組成——現有的磚結構、新增的鋼結構框架和白色構築物。
白色構築物的西側聚集著主要的功能空間——辦公室、咖啡廳和汽車電梯——每個空間都由模塊式的鋼結構和網格狀的盒子界定,以精細的語言解讀工業式的存儲空間。夾層處的平臺、樓梯和走道漂浮在神秘的黑色籠子裡,車輛與人在其間穿行。
作為兩個功能迥異的空間,咖啡館和汽車服務體驗區並置,製造出一種超現實的錯覺。在結構梁之間向下望去、穿過層層的金屬網格和鏡子,有一個戲院後臺般的空間。咖啡館的顧客可以在這裡偷瞥到體驗區內汽車和工作中的機械師,仿佛欣賞劇院的表演一般,同時也可以愉快地享受茶點。
混凝土和鋼材料的粗獷與未經修飾的金屬組件所透露出的質樸與真實都來自工業生產的啟發。核桃木和拉絲青銅等質地精細的材料,也增加了空間的親和力。
通過這個項目,如恩試圖打破對人們對普通空間類型的傳統定義,在工業的環境中注入溫暖與沉靜,展現現代工業造物不為人知的獨特魅力。
如恩為「車庫」設計的導視系統採用大膽直觀的圖形,意在提高服務效率與客戶體驗。主要標識清晰直接,次要標識增強了導視功能。如恩通過絲網印刷工藝在休息區和等候區的牆壁上留下了若干隻言片語,希望在靜久的字和穿行的人之間,製造片刻的思考與停留。
完成:2016年3月
如恩設計研究室提供
燈籠的字面及象徵意義在整個亞洲歷史中非常重要—引領著人們穿越黑暗,展現出一段旅程的起始與結束。
以燈籠為設計靈感,改造了首爾江南區一座五層高的大樓,為風靡亞洲的護膚品牌雪花秀打造全球首家旗艦店。該大樓始建於2003年,由韓國建築師承孝相設計。
為了發揚品牌的歷史,如恩的設計概念強調了雪花秀品牌與亞洲文化傳統的緊密聯繫,讓顧客在空間中感受其蘊含的東方智慧。
設計概念歸納為三點,貫穿項目始終——個性,旅程與記憶。如恩希望能夠創造一個極具吸引力的空間來滿足顧客的所有感官,將空間的體驗打造成為一個層次豐富、值得無限回味的旅程。
最終呈現的效果表達了燈籠的概念:貫穿室內外的黃銅立體網格結構將店鋪的各個空間串聯在一起,引導著顧客逐個探索店鋪的每一個角落。
人們可以通過建築內的一系列空間和開口充分體驗結構的變化。以木元素為主的室內景觀中置入由鏡面包裹的結構,增強了無限延伸的空間感。
精細優雅的黃銅結構與實木地板的厚重相得益彰,木元素有時向上抬起,內部嵌入石塊,形成木質展示櫃,雪花秀的產品被精心地陳列其中。
作為主要的引導方式,燈籠狀的結構同時也懸掛了如恩為雪花秀定製設計的光源,勾勒出優美的空間,將目光聚焦在陳列的產品上。
位於地下室的SPA空間採用暗色的牆磚,土灰色石材以及暖色木地板營造出親切的庇護感。向上移動,材料的用色變得更加明朗開闊,繪寫出友好舒適的空間。
整段旅程糅合了諸多的對立元素:圍合與開放、明與暗、精細與厚重。從空間的營造到燈光的處理,再到陳列和標識設計,每一個細節都體現了燈籠的概念——激發顧客探索的欲望,懷著熱情感受每一寸空間和每一個產品。
完成:2016年3月
「城市中的移動元素,特別是人以及人的活動,和城市中的固定元素一樣重要。除了簡單地觀察之外,我們和其他的元素一樣,也是這城市景觀的一部分。」
——《城市意象》
隨著上海的不斷擴張、虹橋火車站、地鐵站、虹橋機場、新的展覽中心和商務區的不斷成熟,虹橋已經成為了極具活力的地區。瑞安房地產——作為上海著名地標新天地的開發者,也參與到虹橋地區的開發中來,The HUB虹橋天地綜合體項目的焦點之一便是演藝與展覽中心。
受到自然的啟發,如恩在內部空間打造出自然的環境,在厚重的都市背景和眼花繚亂的當代文化中開闢出一個輕鬆的空間,營造出巖洞的意象,上下共有五層,每一層空間都是一片「城市綠洲」,
一條極富戲劇性的自動扶梯隧道從地下一層伸向高處,將行人引至主展廳,樹枝狀密集穿插的木紋金屬條懸浮在三層高的天花板上,整片空間有如一片茂盛的森林。穿過砂巖和淺胡桃木拼接的圍欄,可以進入隱秘的畫廊。
隱藏在主展廳上層的是一隻巨大的百寶箱——一個容納了750個座位的表演廳,上空的四面懸掛著帶有木紋的金屬屏風,有如中國古代用來寫字記事的竹簡,「記錄」著劇院裡上演的精彩故事。
項目地址:上海市閔行區紹虹路33號
設計面積:15,700平方米
主要功能區:展覽、演藝、零售、貴賓休息室
天悅壹號·吳濱x葛亞曦 | 中糧瑞府·吳濱
梵悅108·雅布 | 梵悅108·李瑋珉 |
梵悅萬國府·於昭 | 梵悅萬國府·江欣宜 |
梵悅萬國府·葛亞曦
柒拾柒號·梁建國 | 如園·邱德光
觀承別墅·杜文彪 | 瑧灣匯·於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