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DIY口罩在阻止高速飛沫方面 相當有效

2020-12-28 太平洋電腦網資訊中心

研究發現DIY口罩在阻止高速飛沫方面 相當有效

2020-09-19 17:33出處/作者:cnBeta.COM整合編輯:佚名責任編輯:zhaoyongyu1

  據外媒SlashGear報導,在疫情初期,人們對使用自製和可重複使用的口罩存在一些爭議,公眾對這些普通材料是否能適當減緩空氣中飛沫的擴散表示擔憂。 一些研究已經驗證了這些口罩的使用效果,不過他們關注的是較小的飛沫,而不是打噴嚏時排出的較大飛沫。

  氣溶膠顆粒是指尺寸小於5微米的微小飛沫,但也有更大的飛沫可以排出,特別是當人咳嗽或打噴嚏時。這些較大的飛沫直徑可達1毫米左右,如果有足夠的力量,它們基本上可以 「擠 」過織物上的微小縫隙--在這種情況下,就是打噴嚏和嚴重咳嗽。

  當這些較大的飛沫逃出口罩屏障時,它們就會破裂,變成較小的顆粒,可以在空氣中傳播,有可能感染附近的人。口罩的整個目的是阻擋這些顆粒,並減少能通過的顆粒的傳播距離。醫用口罩是最好的解決方案,但研究稱可重複使用的織物口罩也有驚人的能力。

  伊利諾伊大學厄巴納-香檳分校的這項最新研究研究了由各種常見材料製成的織物口罩,包括舊衣服、新衣服、床單、 洗碗 布和絎縫材料。

  與醫用口罩相比,這些織物具有更多的舒適性和更好的透氣性--而且,事實證明,它們在阻擋100納米的高速飛沫方面 「相當有效的」。單層是有效的,但研究人員指出,兩層或更多層將使飛沫阻擋能力達到接近醫用口罩的水平。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此前不少科學家已進行簡單的實驗和研究,證明口罩是如何阻擋像新冠病毒這樣的微小顆粒,並證明口罩不會對佩戴者構成任何安全威脅。最新的此類研究來自梅奧診所,其研究結論是,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梅奧診所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系列涉及人體模型的實驗,以模擬使用和不使用口罩的顆粒傳播。
  • 口罩種類那麼多,選哪個才能防住飛沫?
    原創 陳正權、夏義玲 上海新華醫院康復醫學科從口罩的防護原理談口罩的科學選用目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形式依然十分嚴峻。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防線,科學合理佩戴,規範使用,可有效降低新型冠狀病毒的感染風險。
  • 預防新冠:最好戴什麼口罩?一次性戴兩個口罩效果更好麼?
    布口罩:這些口罩由幾層織物製成,通常是棉布製成,每次使用後必須清洗。 一次性口罩——手術或N95口罩——在預防新冠方面的效果如何?研究發現,外科口罩對飛沫的保護程度約為75%至80%,而N95口罩可以實現99%的保護作用。
  • 如果買不到醫用口罩,這些居家材料過濾病毒顆粒的效果甚至可...
    研究人員發現,在高度汙染的環境中暴露20分鐘後,N99口罩可以降低94%到99%的感染風險。N95口罩提供保護力度也與N99相當。最近的另一項研究也表明N95口罩比外科口罩提供更好的保護。2.他們發現,棉和雪紡混合製成的口罩提供了最大的保護,其次是棉和法蘭絨,棉和絲綢,以及四層天然絲綢。研究人員認為,這些口罩過濾小顆粒的能力甚至可能比N95口罩更好,不過在過濾大顆粒方面則稍顯孫色。研究小組還發現,兩層600紗支棉質或兩層雪紡綢在過濾小顆粒方面可能比醫用口罩更好。4.
  • 口罩荷電再生技術研究取得初步成效
    神奇的靜電吸附層   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該研究技術負責人北京化工大學教授王丹正在家繼續著口罩的重複利用實驗。   王丹介紹:「整體看來,口罩過濾的原理主要是利用靜電吸附以及纖維排列後對超細顆粒和飛沫的阻隔,口罩中間的荷電層對於攜帶病毒細菌等的微粒或飛沫起到重要防護作用。」
  • 研究發現就算恰當配戴口罩假如間距太近仍有感柒COVID-19風險性
    如果不高度重視社交距離,就算是恰當配戴了口罩也不可以徹底阻攔COVID-19的散播。在AIPPublishing出版發行的全新PhysicsofFluids中,科學研究工作人員在乾咳、打噴涕狀況下,檢測了五種不一樣材料的口罩解決飛沫的散播狀況。
  • 最近一款「 萬能漁夫帽」火了,有效防飛沫,出門更安心!
    非常時期,全方位的防護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時外出,一定要全面武裝起來,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手套,一個都不能少!但,臣妾真的做不到啊,之前因為感冒囤的口罩這段時間基本上都用完了,然後想買吧又買不到,眼看要復工,家裡只剩下一些一次性口罩!感覺自己整個人都不好了!
  • 日本新的研究發現:布口罩對病毒毫無防護作用
    Luke '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副教授大西一成發現,通過口罩和臉部之間的空隙,空氣中的微小顆粒可以100%穿透布制織物,這大大提高了人們感染冠狀病毒的風險。
  • 美研究鼓勵戴口罩 川普稱正討論佩戴"一段時間"
    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暴發以來,美國政府建議大多數人無需佩戴口罩。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主任、頂級疾控專家安東尼·福西就曾在3月初表示美國人不應該戴著口罩到處走動,他和部分專家認為,普通民眾使用口罩可能會更容易感染病毒。但美國重要政策研究機構美國企業研究所(AEI)3月28日發布的一份報告提出了相反的建議:鼓勵公眾戴口罩。
  • 即便正確佩戴口罩 如果距離過近仍有感染新冠風險
    如果不重視社交距離,即便是正確佩戴了口罩也不能完全阻止 COVID-19 的傳播。在 AIP Publishing 出版的最新 Physics of Fluids 中,研究人員在咳嗽、打噴嚏情況下,測試了五種不同材質的口罩應對飛沫的傳播情況。
  • 怎樣正確選擇和佩戴口罩?
    特別是在感染性(真菌、細菌)疾病、過敏性及變態反應性疾病等方面積累良多。 專家門診時間周二上午 華山總院周三全天 華山東院周一全天、周四上午 華山北院人在打噴嚏時,一次性可噴出數萬個飛沫,每個飛沫帶有大量的細菌與病毒。
  • 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嚴峻,紋影技術告訴你為什麼要戴口罩來減緩病毒...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期間,在公眾場合戴上口罩是明智的建議,這有助於減緩疾病的傳播。但是這些口罩到底有多有效?最近,許多社交媒體上都出現了下面這張圖表,據稱該圖表顯示戴口罩在預防新冠病毒傳染方面的效果對比:
  • 口罩別亂買,預防新型病毒,戴這幾種才有效
    目前市面售賣的口罩種類繁多,主要分為紗布、棉布口罩,防塵口罩,N95級別口罩、智能呼吸口罩、活性炭口罩等等。抽查的不合格率這麼高,那市面上的口罩怎麼挑選?哪一種才能有效防護?  普遍認知上,N95口罩的防護會優於外科醫用口罩。但根據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如果是預防一般飛沫傳播的病菌,N95口罩和外科口罩的功效差別並不大。而且,如果N95的型號不準確,佩戴方式不正確,即使佩戴了N95也未必能夠有效防止病菌。
  • 凡塵N99電動口罩助力防護新型冠狀病毒 過濾級別高360度阻礙飛沫
    作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基本防護措施,口罩呈現一罩難求局面,社會共同提倡N95醫用口罩優先供應一線醫護人員,保證他們健康安全。普通民眾的防護口罩仍然難以滿足需求。作為新一代電動口罩的科技創新者,凡塵科技研發了以N99標準的高效防護、電動送風、密合防漏的電動口罩產品。該產品抗菌防疫,選用N99標準過濾級別高於N95,更安全。可過濾非油性顆粒物99%。
  • 如何在佩戴口罩的新冠世界裡更有效交流:請用眼睛微笑
    但對於習慣於依靠面部表情進行有效交流的人來說,口罩又是如何改變他們的交流方式的呢?他們能做些什麼來彌補那些失去了的微笑?她表示,世界上的一些文化在使用面部覆蓋物處理溝通的複雜性方面有更多的經驗。例如,長期以來,東亞人一直會在公共活動中佩戴防護口罩。Tsai指出,而另一方面,尤其是北美人,他們可能會發現很難很快學會在佩戴口罩的情況下展開有效溝通。Tsai表示:「嘴巴在美國似乎尤為重要,因為嘴巴是傳達笑容的重要部分,而對美國人來說笑容越燦爛越好。我們的研究發現,北美人認為笑容更燦爛的人更友好、更值得信任。
  • 每日科普|漫談戴口罩
    液態的飛沫變成了固態的飛沫核,溼的液滴變成了幹的顆粒。這些飛沫核能在空氣中懸浮一周並隨風飄散,但濃度卻和距離的立方成反比,以至於迅速減低到不能致病。如何為不設防的呼吸道站崗放哨?如何切斷新冠病毒傳播鏈路?最簡便、最廉價、最有效的辦法,莫過於戴上口罩了。市場上的口罩可謂琳琅滿目,五花八門。
  • 從鳥嘴面具、伍氏口罩到N95,小小口罩見證人類抗疫「世界大戰」
    在和瘟疫的殊死搏鬥中,佩戴口罩漸漸成為共識,如同前線戰士需要戴上鋼盔。但隨後卻被公眾漸漸遺忘了。直到2003年SARS爆發,亞洲才開始重新找回口罩。而這次新冠病毒帶來的曠世浩劫,終於讓人類完成了對口罩重新發現和全球普及。
  • 貝因美集團投產3D防護口罩 兒童口罩將於近期推出
    自引進兩條高速超聲波3D口罩生產線,經過一個多月的設計、研發、調試、檢驗後,3月18日,母嬰龍頭企業貝因美旗下的現代化智能工廠——杭州比因美特實業有限公司正式投產成人3D防護口罩,目前每分鐘產出500隻,日產量50萬隻。
  • 為防飛沫傳播 日本舞臺表演進入「口罩」時代
    舞臺上的演員們為了防止飛沫傳染,紛紛戴上了個性鮮明的口罩。   據日本《朝日新聞》報導,位於東京都涉谷區的新國立劇場9日再次推出了舞臺劇《能實現願望的氣泡雞尾酒》。北村有起哉等演員在舞臺上或是帶著透明的面罩、或是用服裝擋住口鼻進行表演。
  • 研究發現:新冠病毒在物體表面可存活數日
    參考消息網11月27日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1月24日報導,研究發現,在水分蒸發後,掉落於物體表面的含有新冠病毒的飛沫會變成一種煎餅狀的微型薄膜,其傳染性將持續數日。取決於所掉落表面的材質,這層薄膜完全蒸發掉所需的時長各異,大型飛沫在不鏽鋼和銅質表面持續的時間分別只有24小時和16小時。但是它們在聚丙烯上可以存在超過150小時。而小一些的飛沫——大小僅為前者的1/10——則可以在玻璃上持續存在超過80小時。上述數字是科學家在實驗室環境中進行實驗後得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