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0萬尾魚苗「躍」入長江 重點保護珍稀特有魚類 他們在一起努力!

2020-12-27 水產養殖網

近700萬尾魚苗「躍」入長江 重點保護珍稀特有魚類 他們在一起努力!

2020-12-07 16:27: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重慶長安網        瀏覽量: 946 次 我要評論
為認真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推進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修復和珍稀特有魚類生態司法保護,11月27日上午,重慶市江津區人民法院與重慶市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簡稱「市魚保處」)、重慶市江津區林業局《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治教育協作框架協議》籤署儀式暨增殖放流、法治宣傳活動在江津舉行。重慶市林業局總工程師李輝乾,重慶五中法院審委會專職委員田忠曼,江津法院黨組書記、院長曹天明出席。西南大學漁業資源環境研究中心、市魚保處、市五中法院環資庭、區林業局、江津區鴻鵠護漁志願隊相關負責人、阿拉善SEE重慶項目中心區域代表及部分在津市人大代表參加活動。江津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陳紅專主持籤署儀式。

重點保護珍稀特有魚類,三部門籤署框架協議

籤約儀式上,江津法院曹天明院長發表致辭。他表示,共商保護事宜,既是對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指示精神的深入踐行,也是對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的具體實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曹天明指出,以此次協作框架協議籤署為契機,將更有助於長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更有利於創建「司法保護與生態修復相結合、多方參與統籌推進」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聯動機制,為忠實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作出新的貢獻!

上午10時20分,在參加籤署儀式全體人員的共同見證下,江津法院、市魚保處、區林業局共同籤署了《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重慶段)生態修復和法治教育協作框架協議》。

依託該協議,三部門將通過共建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收容救護中心,規模化建設人工魚巢,攜手開展增殖放流、巡迴審判、法治宣傳等方式,推進長江上遊生態環境修復和珍稀特有魚類生態司法保護。以《協議》籤署為契機,各部門將積極營造優勢互補、合作聯動的生態環境司法保護協作大格局,打造生態文明建設與生態法治宣傳相結合的全國品牌,不斷提升公眾的生態觀念和法治意識。

規模最大增殖放流,700萬尾魚苗入長江

協議籤署後,參加活動的全體領導及人員前往江津區米邦沱碼頭,共同開展「關注魚類保護,共建和諧家園」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增殖放流活動。



西南大學漁業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姚維志在增殖放流前指導現場人員用剪鰭標記、掛牌標記、鰓蓋標記、耳石標記等方法,對1.6萬餘尾胭脂魚、巖原鯉等國家和市級重點保護魚類魚苗進行了標記,以加強放流的科研監測及效果評估。

11時許,在各在場單位、護漁志願隊、公益組織及人大代表的共同參與和見證下,近700萬尾魚苗「躍」入長江。其中包括胭脂魚、巖原鯉、厚頜魴、華鯪等4種珍稀特有魚類,以及黃顙魚、中華倒刺䰾、長吻鮠、鰱、鱅等5種常見魚類。據悉,本次活動系重慶市歷來放流數量最大、參與主體最廣、魚類品種最豐富的一次增殖放流活動。



隨後,江津法院、市魚保處、江津區林業局等單位在現場開展法治宣傳,為在場群眾發放環境保護宣傳資料,接受長江漁業資源保護、水汙染防治等方面法律問題諮詢。

漁業專家點評

姚維志

西南大學漁業資源環境研究中心主任

長江幹流重慶段生態環境保護髮生了轉折性變化,實施「全面禁捕」後,常見魚類種群數量增長明顯,吸引了紅嘴鷗、中華秋沙鴨等水鳥前來重慶停歇、越冬。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的數量也有一定增長。這次增殖放流的4種珍稀特有魚類和5種常見魚類近700萬尾,將會有助於保護區重慶段珍稀特有魚類種群數量的恢復和水生生物群落結構的完善。放流的濾食性鰱、鱅數量大,將有助於消解部分水域富營養化問題,可淨化水體,改善水質,對築牢長江上遊重要水生生態屏障,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具有重要意義。

代表委員點評

羅君

市人大代表,江津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

通過部門牽頭,多方聯動,強化協作來形成生態環境保護網絡,對於促進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尤其是對於珍稀特有漁業資源保護,有著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

鄒敏

市人大代表,恆豐銀行江津支行行長

江津法院等部門攜手開展長江生態環境修復行動,是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有關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的具體舉措,值得稱讚!

胡敏

市人大代表,四牌坊小學副校長

江津法院等部門引領社會各界力量積極投入保護生態環境,讓大家共同參與,共同做好山清水秀美麗之地建設,不僅是成為了一起很好的環保案例,也帶來了一次生動的法治教育課。

黃長秋

市人大代表,江津區石門鎮李家村主任

江津法院聯動多方部門籤署協議、開展增殖放流活動,能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教育意義明顯,有利於促進人民群眾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加強對長江珍稀漁業資源的保護。

張仕勇

市人大代表,江津區吳灘鎮刑家村書記

打擊非法捕撈、保護生態環境,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江津法院立足審判職能,延伸審判職能,爭當長江生態環境保護的排頭兵,是很好的示範!(出處:重慶長安網)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6品種53萬尾珍稀魚投放長江 助力長江魚類資源恢復
    九龍報訊(記者 鄔姜)11月18日,九龍坡區在長江上遊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九龍坡區段)開展荷葉灘雞心石、偏巖子和下橫梁子3個老碼頭生態補償項目增殖放流活動。市魚保處、區規劃自然資源局(林業局)、區農業農村委、西南大學水產學院、華巖文教基金會及3個業主單位參加活動。
  • 禁捕後首次放流 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
    16日、17日,長江揚州段開啟冬季放流,這也是長江揚州段全面禁捕禁釣後的首次放流活動。本次共放流105萬尾「四大家魚」和12萬隻中華絨螯蟹(俗稱河蟹)。110多萬尾魚蟹「躍」入長江16日,漁政人員組織人手,在廖家溝與長江交匯處放流蟹苗。
  • ■長江魚類整體恢復情況樂觀 ■河豚和刀魚一起暢遊的日子越來越近...
    10年禁漁的大背景下,野生河豚等長江珍稀魚類回來了。  2002年,人工養殖河豚成功繁殖,鄭金良心裡有了底,開始向長江放流河豚魚苗。「搞人工養殖的目的之一,就是放流,就是讓這些魚能夠重新出現在長江裡。」鄭金良說。2002年至今,鄭金良放流河豚魚苗19次,總計2000餘萬尾。  2008年前後,野生河豚重現長江,有漁民零星捕獲成年河豚。
  • 野生魚喜歡往裡鑽,長江邊上成片的「竹架架」是什麼?
    而水流湍急的青苔上,魚卵容易被衝走,大片的水草在長江裡也不多,人工魚巢不僅給產卵的魚和魚卵提供了一個安全穩定的環境,還為魚類提供了豐富的營養物質。記者了解到,珍稀特有魚類的增殖放流和人工魚巢、魚礁建設是修復長江(重慶段)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李雲說,這種人工魚巢方式不僅比魚類的增殖放流要節約成本,而且,長江內野生魚的魚卵孵化出的魚苗適應性強,成活率也高。
  • 胭脂魚 期待在贛江看到你遊來遊去 放流2.5萬尾魚苗修復生態
    中國江西網訊 3月17日,峽江縣漁業局局長習宏斌早早地來到了贛江邊上,投放草魚、鱅魚、鰱魚等魚苗。    據省漁業部門專家介紹,近年來,由於漁業資源的過度捕撈以及汙染物的排放,贛江水域生態環境和漁業資源受到較為嚴重的破壞,許多常見魚種數量逐年縮減。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對生存環境要求更高的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胭脂魚更是在贛江、鄱陽湖等水域難覓蹤跡。
  • 120餘萬尾魚苗「安家」蘭江
    蘭溪新聞網訊(記者 蔣宇欣)昨天上午,錢塘江流域蘭溪段省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女埠街道匯潭渡口開展,120餘萬尾赤眼鱒魚苗「安家」蘭江。「經過放苗之後,現在水質好起來了,漁民收入也更高了。」看著一網網活蹦亂跳的魚苗,漁民吳汝奶樂得合不攏嘴。
  • 92種長江特有瀕危魚類,難道不應重點保護?
    相較於此前版本只有16種魚類受重點保護,這一次重點保護名錄新增了不少,總數達到了76+。其中,金線䰾屬所有種,蘆鯉屬所有種,魾屬所有種,細鱗鮭屬所有種,茴魚屬所有種,七思鰻屬所有種均列入重點保護名錄。這多少算是一點進步,但讓魚兒遊認為,進入重點名錄保護頂多算是保護一種魚類的基礎,如果沒有對執法隊伍的培訓,對公眾參與的鼓勵,這個名錄對魚類保護來說,並不會有太大的價值。畢竟太多本土魚類到瀕危甚至滅絕,也無人關注。
  • 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 130多種連續4年不見蹤跡
    新華網武漢12月18日電(連迅、李璐)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16日在武漢發布。公報顯示,長江原有野生魚類435種,經過農業農村部長江辦連續4年調查發現,已有130多種不見蹤跡。國家漁業科技創新聯盟暨長江水生生物保護與生態修復科技創新聯盟2020年度工作會議16日在漢召開。當天,農業農村部長江辦、生態環境部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和交通運輸部長江航務管理局聯合發布2019年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
  • 收藏了這麼多種長江野生魚類……
    >是長江生態修復中的重要一環近日,國家級長江中下遊水生生物資源養護研究基地魚塘修復一期工程在靖江完工,63畝水面建設了21口標準塘,養殖了黃顙魚、花鱸、長蛇鮈等20多種長江裡收集到的野生魚類。該項目計劃建成為集原種供應、資源增殖、科學研究、技術研發、信息交流等功能於一體的水生生物資源養護中心,為長江水生生物資源保護和高水平開發利用奠定基礎,為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收集了哪些水生生物?長江靖江段特色魚類種質資源比較豐富,有135種野生魚類。
  • 11萬尾大規格魚苗放歸石樑河水庫
    為配合石樑河水庫生態修復工作,改善庫區水域環境,昨日市農業農村局海洋與漁業發展促進中心在石樑河水庫放流鰱魚苗和鱅魚苗11萬尾。這兩種魚都是淨水魚類中比較好的品種,其吃食方式是濾食性,通過持續放流有效達到了以魚保水、以水興魚的雙重功效。
  • 蘭溪:增殖放流護生態120餘萬尾魚苗「安家」蘭江
    浙江在線-蘭溪新聞網1月1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蔣宇欣)昨天上午,錢塘江流域蘭溪段省級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女埠街道匯潭渡口開展,120餘萬尾赤眼鱒魚苗「安家」蘭江。「經過放苗之後,現在水質好起來了,漁民收入也更高了。」
  • 鄭金良:放流「追魚」護長江
    今年6月5日,長江海門段檢測到幾尾河豚的魚苗。野生的?放流的?
  • 葛洲壩:生態長江,你我同行,200000尾魚苗放流長江!
    12月31日,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之際,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在枝江市顧家店鎮關洲公園開展「生態長江,你我同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葛洲壩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張紅,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政委趙春華、副局長張新華,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枝江市顧家店鎮人民政府、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葛洲壩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瀾、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相關幹警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活動中,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向群眾代表發放了《禁捕相關政策解讀》、《依法保護生態,長江十年禁漁》相關禁漁宣傳資料。
  • 資源保護增殖放流,54萬尾魚苗「入住」珊溪水庫
    溫州網訊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活動現場放生魚苗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增殖放流,以漁保水,既能維護水質,也能豐富生物多樣性,是一種重要的生態手段。
  • 保護烏梁素海 他們增殖放流近2萬公斤魚苗
    保護烏梁素海 他們增殖放流近2萬公斤魚苗 2020-06-09 13: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長江禁漁,保護的不只是魚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水生生物4300多種,其中魚類400多種,特有魚類180多種。近年來,受高強度人類活動的影響,長江水域的生態功能顯著退化,保護形勢十分嚴峻。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中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瀕危魚類物種達92種,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的物種近300種。
  • 大河歸來:中國全力恢復長江生物多樣性
    綿延6300公裡的長江是中國生物多樣性最具典型性的一條生態河流,擁有獨特的生態系統,孕育了豐富的水生生物資源。但長期以來,因為高強度的人類活動影響,長江珍稀特有物種持續衰退,經濟魚類資源量接近枯竭。   王根德家世代打魚,經歷了長江漁業資源的衰竭。
  • 湖南宣判一起環境公益訴訟案 被告人被判放流魚苗1.8萬尾
    新華社長沙12月23日電(記者劉良恆)記者23日從湖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獲悉,邵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日前當庭宣判一起由邵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提起的環境民事公益訴訟糾紛案,判令被告人肖某放流魚苗18000尾。其中,黃尾鯝系資江新邵縣段國家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重點保護魚類。10月26日,新邵縣人民法院以非法捕撈水產品罪,判處肖某有期徒刑6個月。邵陽市環境保護志願者協會認為,肖某非法捕撈水產品,嚴重侵害生態環境公共利益,應承擔放流魚苗、提供公益勞動以及賠禮道歉的侵權責任。
  • 54萬尾魚苗 「入住」珊溪水庫
    1月7日,珊溪水庫舉行增殖放流活動,共投放鰱鱅魚、翹嘴魚、鱖魚等魚苗約54萬尾,以期實現水庫內水生生物多樣性,改善水域生態環境的目的,活動將持續3天。珊溪水庫是我市最大的飲用水水源地,有溫州「大水缸」之稱,保護水源也成了重中之重。
  • 合川:改善水生態環境 58萬餘尾魚苗放流嘉陵江
    上午10點30分,增殖放流活動開始,在公證人員的見證下,合川農業執法人員、水產技術人員以及部分熱心市民來到江邊,把裝著魚苗的氧氣袋以及裝載魚苗的魚箱打開,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魚苗被放流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