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症狀
咳嗽
腫瘤生長部位、方式和速度不同,咳嗽表現不盡相同。瘤細胞生長在較大氣道時,為陣發性刺激性嗆咳、無痰或少許泡沫痰,繼發感染時痰量增多呈黏液膿性。
痰血或咯血
以中央型肺癌多見,多為痰中帶血或間斷血痰,偶有大咯血。
喘鳴
腫瘤引起支氣管狹窄造成部分阻塞,可產生局限性喘鳴音。
胸悶、氣急
腫瘤引起支氣管狹窄、壓迫大氣道、轉移、積液、膈肌麻痺、上腔靜脈阻塞以及肺部廣泛侵犯時可引起胸悶、氣急。
胸痛
腫瘤侵犯胸膜或胸壁時,可表現為隱痛、鈍痛,隨呼吸、咳嗽加重。侵犯肋骨、脊柱時,疼痛持續而明顯,且與呼吸、咳嗽無關。肩部或胸背部持續疼痛常提示上肺葉內側近縱隔處有肺癌外侵可能。
發熱
腫瘤壓迫或阻塞支氣管引起肺炎、肺不張時,常伴有發熱和相應體徵,抗生素治療可暫時有效。如果腫瘤壞死引起發熱,抗菌治療無效。
呼吸困難
腫瘤壓迫大氣道可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和三凹徵。
吞咽困難
為腫瘤侵犯或壓迫食道所致。
聲音嘶啞
腫瘤直接壓迫或轉移至縱隔淋巴結後,壓迫喉返神經使聲帶麻痺,可導致聲音嘶啞。
併發症
上腔靜脈阻塞症候群
腫瘤直接侵犯縱隔或轉移,腫大淋巴結壓迫上腔靜脈,可使上腔靜脈回流受阻,產生胸壁靜脈曲張和上肢、頸面部水腫。嚴重者皮膚呈暗紫色,眼結膜充血、視力模糊、頭暈、頭痛。
霍納症候群
肺上溝瘤是一種位於肺尖部肺癌。癌腫侵犯或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患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同側額部與胸壁無汗或少汗、感覺異常等。
臂叢神經壓迫徵
腫瘤壓迫臂叢神經可致同側自腋下向上肢內側放射性、燒灼樣疼痛。
腦、中樞神經系統轉移
常有顱內壓增高徵象,如頭痛、嘔吐等,還可表現眩暈、共濟失調、復視、性格改變、癲癇發作,或一側肢體無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經系統症狀。出現背痛、下肢無力、膀胱或腸道功能失調,應高度懷疑脊髓束受壓迫。
肝轉移
可表現食慾減退、肝區疼痛、肝大、黃疸和腹水等。
骨轉移
表現為局部疼痛及壓痛,常見骨轉移部位包括肋骨、脊椎骨、骨盆及四肢長骨。
腎上腺轉移
視其激素分泌情況而出現相應症狀和體徵,如庫欣症候群等。
神經肌肉症候群
為非轉移性神經肌肉病變,可發生於肺癌出現前數月甚至數年,發生原因不明。常見為多發性周圍神經炎、重症肌無力和肌病、小腦變性等,可發生於各型肺癌,但多見於小細胞癌。
高鈣血症
常見於鱗癌,輕症者表現為口渴和多尿,重症者可有噁心、嘔吐、便秘、嗜睡和昏迷等症狀。
肥大性肺性骨關節病
常見於肺癌,也見於胸膜間皮瘤和肺轉移瘤。表現為杵狀指及肥大性骨關節病變,受累關節腫脹、壓痛,多見於非小細胞癌。腫瘤切除後症狀可減輕或消失,腫瘤復發又可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