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環球網消息:青年是祖國的未來,是香港的希望,也是時代進步的新銳力量。面對香港動蕩局勢,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先生再次撰文,懇切勸勉香港青年:鋪天蓋地的負面抹黑,把許許多多青年的眼睛都蒙住了。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的龐大市場,才是實實在在你可馳騁縱橫的未來。若馬雲和馬化騰都只做七百萬人的生意,能有今天的成就和財富嗎?
何柱國先生的文章今日全文發表在《星島日報》的頭版位置。以下為全文內容:
給香港青年的一封信
經常聽到說:「香港年輕人感到沒有未來,怎麼努力都買不起房子」,這說法既煽情又灰暗,十分之誤導;我卻認為你們不是沒有機會,只要在觀念上的跳動重啟一下,就是所謂「一念間」的反思,便能看到無窮的機遇就在眼前。
人類社會不停演進,創造財富的方法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這在西方發達先進國家已出現了二十多年,在中國也有十餘年了,但香港卻相形見絀。以美國為例,人們創造財富的方法已翻了幾番。二次世界大戰前,美國經濟重心是農業,戰後轉向龐大的工業,之後是服務業的興起,如今是高科技獨領風騷。
反觀香港呢?主流依然只是想著買樓和買鋪,放不下落伍的「磚頭經濟學」,對於世界已轉向高新科技卻無動於衷似的。高新科技不必依靠地產、傳統工業和重大投資,卻能對傳統產業作出顛覆性的影響,開創過去人們從未想過的致富空間,靠的是知識和思考能量的釋放,從而促成自我提升。
當年我還是二十來歲年輕小夥子時,曾向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創辦人威廉.佩利William Paley請教,問:「現今世代,若要成功,要靠甚麼呢?」他說:「空氣。」再問:「為甚麼?」答:「因為空氣用之不竭,而且是免費的。」今天我回想起來,當年佩利先生所說的「空氣」,想必就是大氣電波。他的話非但實在,並且至今仍然萬分正確。不是嗎?不單是電臺電視在使用大氣電波,手機、網際網路、WIFI,甚至即將主導未來產業的AI,哪一樣不是與大氣電波相關。
提起這舊事是想勉勵年輕人,財富是來自創新思維,以及比別人優勝的前瞻洞察力。只要起動那無窮力量的創新能量,堅定苦幹,誰都可以開闢新局面。請看中國的阿里巴巴、華為和騰訊,以及美國的蘋果、亞馬遜、谷歌和臉書等引領世界的科技龍頭大企業,哪一家是依賴房地產發跡的呢?事實上,過去二十年來世界級的成功人士,都不是來自地產界的,全出自創新科技領域。他們許多學業一般,也不全是甚麼優才生,但在創業條件都欠佳,租用別人的住家車庫,或在校園宿舍房間裡,硬體很不濟的情況下,發光發亮的全是他們的腦袋。
又如阿里巴巴的馬雲,應徵KFC失敗後,想到了開創電商平臺,他四出找投資者,卻沒有人相信他能成功,如今這些人都後悔莫及了吧。至於出生在海南島的馬化騰,在深圳創業開發通訊軟體時,曾因財困差點便把研發成果賣掉。淘寶和微信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生活與消費模式,而雙馬的驚世成就所靠的就是創新力量,以及鍥而不捨地與惡劣環境鬥爭的精神,沒有因為不順境而自怨自艾。
所以,香港的年輕人有必要抱怨買不到樓嗎?你們應該問自己:我有足夠的勇氣去嘗試,去闖天下嗎?有足夠的知識跟世界各國年輕人一拼高下嗎?你們的胸懷有多大,你們的未來便有多大;花一生精力琢磨著怎樣去買一個住宅單位,值得嗎?試想,在闖出成績後,買一百個單位又有何難。
說到未來世界,香港無疑是一個小地方,人口才七百萬,但你們看到更大的市場嗎?當全世界企業和精英們都緊盯著十四億人口的中國之時,你們在看甚麼呢?有發現近在咫尺的大灣區嗎?很可惜,鋪天蓋地的負面抹黑,把許許多多青年的眼睛都蒙住了。大灣區以至全中國的龐大市場,才是實實在在你可馳騁縱橫的未來。若馬雲和馬化騰都只做七百萬人的生意,能有今天的成就和財富嗎?
就算不走高新科技路線,只要肯專心一意,用心+知識的力量推陳出新,在傳統產業也能創出一片天。國際巨星級廚師戈登.拉姆齊(Gordon Ramsay)旗下餐館共領有十六顆米芝蓮星星,你可知他有一名酒鬼的父親,少年的他只是餐館一名洗碗碟工,十六歲便離家外出打工。今天,他卻是引領世界餐飲潮流的表表者,成了美食藝術家。
沒錯,傳統行業也能,也需要創新,只要不問職位貴賤高低,找到自己的興趣,全情投身鑽研,木匠也好,修車工也罷,都可以有出頭天,贏來尊重與讚譽,成就不會比醫生或律師差。但在這之前,一定的基礎知識不可少,書不能不讀。
中國古語曰:「富家不用買良田,書中自有千鍾粟。安居不用架高堂,書中自有黃金屋。」如果年輕人把時光和精力放在學習知識上,一切機會都在你們的身邊,而不會如我當年沒有把佩利先生的話聽進去,沒領會到其中真義,因而錯過了投資高新科技,讓可能百倍的回報擦身而過。世界在巨變,時代在進步,你們如果繼續被悲情謊言所騙,繼續怨天尤人,那麼你的未來就在一念之間、一瞬之間流走。請好好把握你們的青春和未來吧。
何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