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第一次做導演的劉若英,幕後團隊裡集結了最好的中國電影人,攝影李屏賓、錄音杜篤之、音樂陳建麒,剪輯廖慶松、孔勁蕾。
《後來的我們》劇照
劉若英的愛情故事並沒有那麼動人,是最俗套的,帥哥美女 「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的一見鍾情。之後的彼此陪伴,彼此試探,彼此表白,彼此改變……然後變成了對方想要的樣子,對方卻也變成了自己不懂的樣子。然後走著走著,就散了。然後懷念,相逢,發現他們再也回不去了。
中間的種種波折,都好像並沒有什麼曲折的新意,平凡的像生活裡的水和空氣,腳踏實地走過愛情裡種種幾乎是必經的套路。演員的狀態好,一個眼神,或者一句不經意間的傷害,撒嬌的甜,和思念的苦,被調和出回味,終究似乎也沒有什麼特別。
也許遺憾才是其中最有共鳴的部分。畢竟,我會記得你,然後愛別人,才是愛情最大多數的結局。
《後來的我們》劇照
大約可能是,周冬雨和井柏然(尤其是周冬雨)的中年扮相,實在是沒有什麼說服力。劉若英用黑白和彩色的部分,來加以區隔不同時空的敘事。劉若英給了一個很好的理由,見清的遊戲裡說,如果男孩再也找不到女孩,他的世界就是黑白的。
於是通常被用過追憶過往的黑白時光鮮活起來,現實倒失去了色彩,那是他們失去了彼此的世界,黑白色的影調像是一種承諾的延伸,又像是一個平行世界的無奈嘆息。
《後來的我們》劇照
而比起愛情。另一條副線,似乎是電影,更讓人揪心的地方。田壯壯有著四兩撥千斤的魅力,舉手投足是不經意的平淡,卻在平淡中沉澱出生活最本真的色香味來。
回不去的,不只是愛情。影片的結尾,井柏然對周冬雨說,不管走到哪裡,我們都是異鄉人。這時恍然想起,開場不久第一次過年,放假回家的井柏然,對田壯壯說,「沒有粘豆包,怎麼能算過年呢」。
《後來的我們》改編自劉若英的小說《過年,回家》,男女主人公每一段的情感狀態都截取了過年的片段,卻在重複的同樣的情景中,讓人感受到物是人非。
《後來的我們》劇照
有一個令人唏噓的細節,是田壯壯家的小飯館的酒桌。第一年擠滿了人,大家嬉笑熱鬧就好像我們記憶中過年理所應當就該有的樣子。到第二年,飯桌上已經少了上一年諄諄叮囑周冬雨要慎重處對象的阿姨,另外幾個中老年人嘮著「老婆在澳洲」,「女兒在重慶」的家常,越來越多的人高喊著夢想背井離鄉,空心化的農村,空巢的老人,是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無暇顧及的痛點。
《後來的我們》劇照
再後來。年輕人過年不再回家,和老人打著電話。用假裝的熱鬧掩蓋各自的孤獨。田壯壯過年的小餐館,從對飲老哥倆,變成一人獨坐爐火邊。離開的不僅是兒子,還有同輩的人。而越來越多心裡想著的,已經說不出口。
《後來的我們》劇照
到兒子終於混出了個人樣,說買了房子要接父親去北京住大房子,過好日子。田壯壯說,「那是你的好日子,不是我的」。想像著多少年邁的父母,身體壞了,卻不願意拖累兒女,嘴上說著「這是我家我不走,你愛回不回」,可是否還記得當時畢業在際,尚未年邁的父親曾理直氣壯的命令過一句「你畢業就給我滾回來。」
後來的後來,父親走了。過年沒有了回去的理由。兒子在北京有了家,兒子自己也成了父親,沒有人再給他蒸粘豆包,他忙忙叨叨的料理廚房,背景音裡是妻子焦慮的關於上學的抱怨。
後來的我們,再也不會在過年的時候吃到父親親手做的粘豆包,後來的我們,記得家鄉的味道,家鄉卻成了回不去的地方。
《後來的我們》劇照
和二十年前劉若英唱紅的《後來》一樣,《後來的我們》說的也是遺憾的故事。故事沒有如果,一切不是偶然,後來的我們之所以成了我們。每一步踩的,都是前路鋪就的墊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