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瑤式愛情:探究真實版瓊瑤的情感生活
說起愛情小說的最大贏家瓊瑤,可以說有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無論是否喜歡看言情劇,瓊瑤都是文學領域和影視界不可忽視的存在。從16歲開始,她就顯露出了優於常人的文學天賦,她的一生可以說是一部傳奇,比她寫的任何一部愛情小說都更加精彩絕倫。
探秘瓊瑤的一生,我們能夠在其中發現兩個秘密:一是原生家庭的創傷會影響人的一生;二是婚姻解體的根源從來不是小三。瓊瑤坎坷的一生中,年少時的自卑、第一次婚姻的失敗、第二次婚姻的糾葛,都是她生命中無法癒合的傷口。而到了近八十的高齡,與她相濡以沫半生的丈夫平鑫濤去世後,其前妻對她口誅筆伐所引發的輿論效應,再一次讓她身心俱疲。
即使這樣,她依舊是這世上少數活得明白的女人。她為無數女性編織出了如夢如幻的愛情,自己亦是為情所生之人;但是,她卻在愛情至上的夢幻中,保持了智慧的清醒。正是這份智慧的清醒,讓身處婚姻之中的平鑫濤愛之入骨、欲罷不能;也正是這份智慧的清醒,讓她在每一次坎坷和轉折之中從保持升華的力量,從未被埋沒於傷痛。
而這份智慧清醒就是——我為情而生,但從不生活在幻想之中;我縱有無數傷痛,但從不對命運屈從。
有一句話雖然是老生常談,但卻非常實用,那就是「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那些看起來白手起家的成功背後,都有著一棵或顯形或隱形的大樹;那些沒有大樹好乘涼的成功背後,都有著不屈的靈魂、數不清的掙扎、適時的貴人相助以及黑暗中的向光而行。
瓊瑤就是後者。
父親是教授、母親出身書香門第的她,弟弟和妹妹都繼承了父母的優良基因,光芒四射。而那時候的她,數學只能考二十幾分,且兩次考大學落榜。被弟妹光芒掩蓋的自卑,被父母忽略甚至討厭的委屈,都是瓊瑤青春歲月裡無法癒合的傷痛。即使她很早就在文學方面顯露出驚人的天賦,父母也從未因此而對她重視一點。甚至在她的小說《窗外》火爆臺灣並被拍成同名電影,引起強烈反響後,父母對她的指責和打擊幾乎毀滅了瓊瑤的一生。
但是,她仍然帶著一身來自原生家庭的傷痛,步入了婚姻,並成為母親。第一次婚姻並沒有成為她的避難所,自負有才的丈夫從沒真正關注過她的需要,反而又一次讓她在不斷地失望中走向絕望,直至無法忍受而離婚。離婚後的瓊瑤,帶著孩子卑微地寄身於娘家,艱難度日,直到她依靠著自己的創作,走出陰暗並與平鑫濤相遇。
平鑫濤是瓊瑤的貴人,同時也是個非常理智又非常精明的男人。如果說平鑫濤是瓊瑤的伯樂,用自己的無限欣賞和穩定支持給了她一雙飛翔的翅膀;那麼,瓊瑤就是平鑫濤的動力,用自己的才氣撐起了他事業的框架和版圖。兩個人彼此欣賞、相互成就,如同一個大寫「人」字,缺一不可。而兩個人事業合作之外的情感糾葛,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兩個人的生命共同體之中。
平鑫濤用愛情和欣賞療愈了瓊瑤原生家庭的創傷,卻也把她帶入了另外一場際遇。
在平鑫濤去世之後,前妻林婉珍出版《往事浮光》一書,指責瓊瑤破壞自己的婚姻,上演了一幕「手撕小三」的世紀大戲。但是,在輿論一面倒地指責瓊瑤時,我們其實能夠透過平鑫濤原配與小三的情感對峙,看到平鑫濤與林婉珍婚姻解體的根源並不取決於瓊瑤,而是取決於平鑫濤。因為追根溯源,這場三人角力中,如果平鑫濤不想解散自己的婚姻,瓊瑤再怎麼想要破壞,也無法撼動他們婚姻的根基。況且,在瓊瑤與平鑫濤的感情糾葛中,平鑫濤緊追不捨,甚至為她離婚,才讓為情而生的瓊瑤無法拒絕。
但是,分析平鑫濤的心理根源——他真的愛瓊瑤愛到不惜一切代價嗎?
顯然不是。我們不能否認,平鑫濤與瓊瑤的確是心靈相通、也非常相愛。但是,對一個有著超強事業心的男人來說,僅僅有愛情是不夠的。在平鑫濤輝煌的生命中,前妻成就了他事業的開啟,而瓊瑤則撐起了他事業的騰飛。但是,在瓊瑤成名之前,平鑫濤的事業一直處於起步階段,他甚至要在別的報社打工,才能養活自己的《皇冠》雜誌社。因此,當瓊瑤成長為一支絕對的優質潛力股,又與他有著彼此默契的愛情相屬,聰明如平鑫濤,自然會選擇與瓊瑤結婚。
所以,客觀地來說,婚姻解體的根源從來不是小三,而是婚姻中夫妻雙方的情感狀態、心理需求以及生活和事業期待等各類因素。被罵「世紀小三」的瓊瑤,背負了其實本不該由她來背負的原罪;而痛苦半生的林婉珍,到老亦不明白:真正破壞自己婚姻的人不是瓊瑤,而是她與平鑫濤之間的婚姻後繼乏力。瓊瑤的出現只是一種契機,而這種契機讓平鑫濤對原有的婚姻選擇了放棄。
作為度麥學苑心理關愛中心的專業心理諮詢師,見證了許多來訪者對愛情和婚姻的控訴。尤其是女性來訪者,在丈夫出軌之後,把更多怨恨的情緒投射到小三的身上,卻從未意識到自己的婚姻早就存在無法解決的問題。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婚姻是一種需要保持平衡的合作關係。愛情只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決定性因素。相對於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生變化的愛情,個人對生命未來目標的期待和需求,才是影響婚姻是否能夠永續經營的關鍵。
其實,婚姻的本質是更好的自己與更為穩固的夫妻關係。前者是婚姻的基礎,後者是婚姻的保障。願每個人都能在生命的動態平衡過程中,能夠看清楚這兩個關鍵,在愛情尚好、婚姻穩定的時候就能隨時覺察、及時成長,讓自己能在屬於自己的婚姻中永享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