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及格少女
瓊瑤從來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以寫書的方式讓生活劇變。
她出生於1938年,本名陳喆,筆名出於《詩經·衛風·木瓜》中的一句: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
意為,兩人如若相愛,有人向她示好,她不吝嗇於用更珍貴之物來回報。瓊瑤出生的時候,正是時局動蕩時刻,她自小跟著父母從家鄉湖南一路逃難到川渝。期間兩個弟弟走丟,父母甚至想要和她一起跳河自盡。
好不容易離開大陸,到了臺灣,一家人堪堪安穩。瓊瑤的父親陳致平是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母親也同樣是國文教師,祖上更是出過宣統皇帝之師、交通銀行行長……
就連比她更小的弟妹也成績優秀,瓊瑤覺得被「自卑感」裹挾。無疑,瓊瑤是有天分的,九歲便發表第一篇小說《可憐的小青》,之後的幾十年中從未間斷。用她的話來說:還不懂愛情是什麼時的年紀,已經開始寫愛情小說了。
然而她的學習成績尤其是數學卻是一塌糊塗。
在此境況之下,縱使她在一個飽足且極盡受寵的環境中長大,瓊瑤仍是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一股淡淡的「自卑感」縈繞著她。長至少女時期,瓊瑤總會做一個夢,夢裡人人都在指責嘲笑她:陳致平的女兒居然考不上大學。
每每被夢驚醒,瓊瑤總能嚇出一身冷汗。
某日,少女瓊瑤惴惴不安地拿著份20分的數學考卷返家,老師再三叮囑家長務必「嚴加督導」。瓊瑤一步作兩步地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家門也已在眼前。剛一進門,她見妹妹倚在玄關痛哭,父母只在一旁低聲勸慰。
瓊瑤心中一驚:「妹妹這是怎麼了?」
父母不停勸慰妹妹,好不容易尋個空隙抬眼瞧她:「你妹妹實在太要強,這次考試只考了98分,沒到滿分。」書包裡還裝著20分考卷的瓊瑤當即「目瞪口呆」。
在羞愧與窘迫交織下,她默默回到房間給母親寫離別信,她在離別信中寫道:
「親愛的母親,我抱歉來到了這個世界,不能帶給你驕傲,只能帶給你煩惱。但是,我卻無力改善我自己,我真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所以,母親,讓這個不夠好的我,從此消失吧!」
剛寫完信,瓊瑤找到母親的安眠藥,心下一橫,囫圇吞個滿瓶。後來再睜眼時,一旁是滿臉疲憊的母親,握著她的手一直哽咽。從命懸一線中被救回,回到學校中瓊瑤仍怏怏不樂,認為苦澀的日子尚未結束,傷春悲秋的模樣被同窗調侃為「林黛玉」。
▲ 《窗外》劇照,女主角與國文老師相擁
此時,晦暗的生活仿佛迎來一束微弱的光芒。她遇見了自己的初戀——國文老師蔣仁,蔣仁比她年長整二十五歲,自卑與心中對浪漫愛情的嚮往裹挾著人加速成長,瓊瑤相較同齡女孩更為早熟。
蔣仁曾有過一段婚姻,然而妻子早已去世。他風度翩翩帶著成熟男人的特有魅力,遑論國文老師滿腹詩書的儒雅氣質。
於她,老師有著超乎同齡人的致命吸引;於他,少女青澀面容與早熟靈魂的反差也令人無法抵擋。情意來勢洶湧,將兩人幾近淹沒。縱使將這段感情再小心遮掩,紙包不住火,瓊瑤走在學校中,仍能感受到同學們投射到她身上的曖昧目光。
多重壓力與掙紮下,國文老師在醉酒之後,與她定下四年之約:如若四年後瓊瑤大學畢業,二人仍有情意,彼時,任何事物也無法阻擋。
如同瓊瑤的作品那般,老師情緒激昂請求著她:為我考上大學,為我不要變心!
瓊瑤含淚。
多數戀情都由眉目傳情起,轉至親密旖旎四目相應,然收梢又常不隨人願。跨越世俗與倫理的愛情尤為如此。
瓊瑤學業不佳,兩次落榜。這段戀情反而被瓊瑤的母親發現,似乎一切有了根源般,母親勃然大怒地鬧到學校,不出人所料,國文老師被解聘後離開臺北。
▲ 年輕時期的瓊瑤與《窗外》女主角林青霞
瓊瑤如至冰窟。她將幽怨寄託於寫作中,寫出《窗外》這本書,投給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眼光毒辣,不停加印,紅極一時。
書中,女主角江雁容文採出眾、卻數理不佳,又遇上偏心的父母而整日苦悶,生活中感受不到一絲溫暖。這時,她對年長20歲的國文老師漸生情愫……最終,國文老師被學校開除不得已遠走他鄉。
女學生江雁容意在何人不言而喻。
沉溺於情
「你一定要考上大學!」
很長一段時間,瓊瑤的耳邊都不停回放著這句話,有時源自面容憂愁的母親,有時源自圍繞她身邊的年輕男孩,對於前途的茫然與身邊人給予的壓力讓瓊瑤覺得自己快要無法負荷。
有些女人,願做與愛人並列的木棉樹;有些女人,卻甘於做依附於愛情的菟絲花。在接受採訪或者自傳中試圖剖析自己時,瓊瑤總把自己往嬌弱的方向引,然而面對人生選擇時,她卻並非如此,縱使父母家人激烈反對,她決意全心寫作。
瓊瑤將滿腔怨怒不安投射於寫作上,昔日戀人只留在心底成為難以消磨的傷痕。
此時,瓊瑤父親的學生馬森慶恰好上門拜訪,兩人都醉心於寫作,且馬森慶與圍繞在她身邊的男孩子不同,他告訴瓊瑤:如果你志在寫作,讀不讀大學都一樣。
不知是否這句話戳中了瓊瑤,雖然馬森慶窮得「只有一件西裝,褲子都磨破了」,她仍願意與他交往。旁人阻礙不必贅述,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樁婚事門不當戶不對,瓊瑤卻決定與他共赴婚姻殿堂。
她的愛情早已隨著國文老師出走而告罄。而這次婚姻,她用於裝載平靜。
古人云:「貧賤夫妻百事衰」。隨著瓊瑤聲名鵲起,馬森慶卻如同往常一般作品無人問津,瓊瑤把自己收到的邀約信拿給馬森慶,對方向來瞧不上,直說沒深度。
《窗外》一再加印,被改編成電影後,馬森慶更是覺得全世界都知道自己的妻子芳心暗投他人,於是整日喝酒、賭錢、夜不歸宿。夾雜在其中的瓊瑤痛苦不已。然而,縱使期間懷孕生子,她也從未停筆,一個月內接連寫出兩部風格完全不同的小說連載。
只在書中,瓊瑤對自己的心聲剖白一二:
「你的毛病就是太愛幻想,別把你的丈夫硬要塑成你幻想中的人。想想看,他不是你的幻想,他是他自己,有他獨立的思想和個性,不要勉強他成為你想像中的人,那麼,你就不會苛求了!」
他們因共同興趣而結合,也因這共同興趣而分手。離婚時,母親也告訴她:一個壞雞蛋,你咬了一口知道是壞的,還要把它吃完嗎?
▲ 瓊瑤(左)與平鑫濤原配林婉珍(右)
此時,恰好她與皇冠出版社社長平鑫濤的合作逐漸親密,平鑫濤家中已有妻兒,創業基金都出自妻子家庭。平鑫濤看似很為難,告訴她,只待家中幼子長至十五歲便會離婚。
「第三者」的標籤常年置於瓊瑤身上。
原配林婉珍直至耄耋之年,仍然意難平,撰書細數當年種種。書裡,瓊瑤刻意搬到平宅附近,與平鑫濤電話裡打情罵俏,還穿著錦緞上衣跑來問平鑫濤是否好看,書裡的瓊瑤搖曳生姿也面目可憎。
林婉珍總結為,前夫平鑫濤將瓊瑤看作脆弱易碎的骨瓷,將自己看作耐用的搪瓷盤子。
當年,在重重壓力下,瓊瑤曾選擇絕意斬斷情絲,坊間傳聞,平鑫濤因此想要殉情。真偽難辨,可多年來,平鑫濤一直小心翼翼地在她房間中放滿鮮花,並只在她離開時換去,只為不讓她看到鮮花凋零的模樣,小心翼翼珍待著瓊瑤對浪漫的所有情思遐想。
瓊瑤雖意滿於此,卻也心下透徹,稱平鑫濤對她實是「用盡心機」。當愛情已經置於萬事之首,她已無餘力注重普世看法。
飽受質疑
瓊瑤大火的臺灣80年代,臺灣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電視機也逐漸走入千家萬戶,很多電視娛樂節目應運而生,因此有了「黃金八點檔」。
剛繞過小情小愛被視作資產階級的做派,人人還穿灰色制服的年代,突然吹入一陣情意繾綣的春風,硬是在層層嚴肅文化包圍下掙得一席之地。遑論瓊瑤劇中的女演員大抵面如白玉,眼含秋水。
▲ 瓊瑤劇《梅花三弄》劇照,多數瓊瑤劇女演員都清純美麗
老一輩的瓊瑤女郎有巔峰時期的林青霞,臺灣第一美人胡因夢,年輕時期出水芙蓉的劉雪華;新一輩中也有小丫頭金鎖搖身一變成「範爺」的範冰冰、趙薇、趙麗穎……
那個時期,男生人人手捧一本金庸故事,而與之相對,女生則為瓊瑤小說裡跌宕起伏的愛情啜泣難抑,瓊瑤如此被人詬病正因當時,她足足影響了一代女性的愛情觀——將愛情視作生命。
這必然受到質疑,李敖曾撰文評判:
「瓊瑤應該走出她的小世界,洗面革心,重新努力去做一個小世界外的寫作者。她應該知道,這個世界,除了花草月亮和膽怯的愛情以外,還有煤礦中的苦工,有冤獄中的死囚,有整年沒有床睡的三輪車夫和整年睡在床上的要動手術才能接客的小雛妓。」
莫說外人,在瓊瑤的作品中,父母的角色極其古板且苛責兒女,配角更是刻薄陰厲,只有女主角無辜動人,一心一意陷於情感糾葛之中。
這些價值觀就連她的父母也無法接受,瓊瑤至今仍記得自己的作品被搬上銀幕時,父母從電影院走出來,父親冷冷地看她:「你寫了書罵父母不夠,還要拍成電影來罵父母。」一直寵愛她的母親的眼神也同樣一片涼意。
瓊瑤「噗通」一聲跪在地上。或許戲劇源於生活,她如同書裡的角色那般放聲大喊:
我錯了!我錯了!我錯了……
這些質疑雖然令她百口莫辯,她卻並沒有因此停筆。瓊瑤將定義自己為「商人」,她自認並非天才,作品也無需被過高估量。至於「愛情」這個話題,她認為永遠都不會落伍。
▲ 暑期必備:瓊瑤劇《還珠格格》,曾火爆兩岸三地
瓊瑤:我的故事
瓊瑤如今戴一副細框眼鏡,發色黑亮,唇色朱紅,常著亮色衣物。每每見客之前,她都會精心裝扮一番。
▲ 瓊瑤平時穿亮色衣物,化淡妝,看不出真實年齡
已到耄耋之年,她曾說:我這一生,是愛字害了我,也是愛字成就了我。
多少收視奇蹟是因她而成,多少演員被她看中從無名小輩轉變成名伶巨星。她的作品中,演員一個字都不能私自改動。直至如今,瓊瑤寫過67部作品,其中有65部都是與「情愛」相關,被分別翻譯到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風靡整個亞洲。
瓊瑤書中的女子皆是嬌嬌柔弱,甚至她在媒體上對自己的形象塑造也接近於此,可她筆下的人物也從不乏依萍、青青這樣有獨立意識的女性。無形中,既迎合了當時父權社會觀念,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
瓊瑤的所有書籍皆是由皇冠集團所出版,在與平家子女爭論時,她已過耄耋之年,人卻不糊塗,立即收回自己的版權,再作雲淡風輕狀:
「那些寫作的日子,我幾乎在你們爸爸的鞭策之下,日夜無休的工作,相信也給皇冠帶來了榮景,給你們的父親帶來驕傲。」
簡而言之:沒有我,你以為能有如今的皇冠帝國?
一篇《權力頂峰無雌雄》的雄文曾撰:
那些登上權力頂峰,締造了自己的王國的人,他們都是遇神殺神,遇佛殺佛的狠角色,無論男女,性別只是生理上的,柔弱女人味只是表面的,他們的本質上都是徵服者。
是非自有公論,對瓊瑤而言,直至飄然落地前,她希望自己仍是火花,足矣。
也許我們從未真正了解過瓊瑤。
瓊瑤自傳《我的故事:雪與火交織的人生》增訂版由其本人修訂,新增五萬字內容,書中還新增了數十張珍貴的照片。認識真正的瓊瑤,應該從本書開始。
▲點擊圖片即可閱讀
參考資料:
1. X博士《瓊瑤劇中的階級情感鬥爭》
2. 南方人物周刊《你真的知道瓊瑤式「尊嚴死」在說什麼嗎?》
3. 黃小姐與藍小姐《扯白|瓊瑤娘娘為什麼永遠能贏》
4. GQ報導《瓊瑤知死》
5. 知乎問答《誰能說說不一樣的瓊瑤》
6. 時報周刊《瓊瑤:絕對忠於自己》
7. 瓊瑤自傳《我的故事》
8. 水木丁《權力頂峰無雌雄》
9. TVBS瓊瑤首次電視專訪
10.十點人物《瓊瑤:寫盡65個愛情傳奇,卻沒有愛對一個人》
戳閱讀原文,福利打包送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