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就要到了
作為假期前必過的一關
很多家長和孩子內心
或多或少都有些忐忑吧
在期末複習衝刺階段
家長該怎樣正確引導孩子
孩子又該掌握哪些複習技巧
才能為即將到來的期末考
做好萬全準備呢?
快一起來看——
作為孩子的堅強後盾,期末複習階段,家長一定要以下面七句話為參照,時時勉勵、自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
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是家庭
很多家長都有這樣一個疑惑:為什麼同一個班級、同樣的老師、同樣的家庭作業,孩子之間還有那麼大的差異?其實,造成孩子之間差異的真正原因是家長。有位從教25年的老教師曾說了這樣一段話:當孩子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時,三分之一的家長積極行動,步步緊跟;三分之一的家長虎頭蛇尾,勉強應付;三分之一的家長基本沒有能力跟得上。而這,就是優秀、良好、及格拉開檔次的主要原因。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後,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心態
你的心態就是你真正的主人。只要孩子擁有積極良好的心態,就會正確看待挫折,有效釋放壓力。而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長的心態決定孩子的心態。別給孩子太大的壓力,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鼓勵孩子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在平時,家長就應培養孩子樂觀的心態,坦然去面對成績。告訴孩子,努力更重要,只要今天比昨天強就好,一天天一點點地進步。
所謂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教育家葉聖陶說:教育的本質就是培養習慣。對於同一個班級而言,成績好的孩子習慣一定好,成績弱的孩子習慣好不到哪裡去。因此,不管是平時還是期末考前的這段時間,家長一定要重視培養孩子的這些學習習慣:堅持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沓;堅持做筆記,善於把握好重點;堅持獨立思考,自己動腦筋;堅持專心致志地學習,不在學習時一心二用;堅持課上認真聽講課後及時複習,落實所學的知識……播下一種習慣,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穫一種命運。
所謂智力就是閱讀能力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誰不善閱讀,他就不善於思考,而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一個學習上潛在的差生。」曾有一項研究調查顯示,孩子的學習成績是和家庭藏書量掛鈎的。家庭藏書量20本以上和200本以上的,孩子的平均成績相差了30多分;家庭藏書量越多,孩子的學習成績越好。為了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在未來擁有更大的成長力量,請家長一定要重視閱讀,引導孩子進行閱讀,以身作則。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
期末考試複習衝刺階段,時間緊、任務急,孩子們也開始著急了,於是紛紛實施起「題海戰術」。其實這並不是良策,一味刷題孩子只會導致重複做題,不會的還是不會。學習就好比往水桶裡裝水,如果水桶有很多漏洞,任憑再努力也裝不滿。所以,在期末考前的這段時間,最好是花點時間來進行查漏補缺、對症下藥。把之前的考試試卷翻出來,把其中的重要題型和易錯題型再認真做一遍;把自己整理的錯題本再過一遍,及時梳理還不懂的知識點;找到自己薄弱的章節,直接學習複習和檢測小節。只有找出不足並持續改進,才能讓孩子在期末考試中不留遺憾。
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學習
有些家長覺得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應該讓孩子抓緊時間複習。可謂是分秒必爭,還挑燈夜讀。這種想法作為父母我們都能理解,但這樣做往往會使孩子身心疲憊、思維混亂,造成惡性循環,學習效率並不高。其實,適當給孩子松鬆綁是很有必要的。比如,帶孩子出去走走、做做運動、聽聽音樂……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該休息就休息,該玩耍就玩耍,不打疲勞戰。家長要讓孩子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家長和老師要肩並肩
家長信任老師,支持、配合老師,孩子才會更加信服老師;老師靠近家長,懂得尋求家長的幫助,孩子才會更加努力。家長和老師是孩子教育的合伙人,一定要互相理解、互相支持。在教育孩子的路上,特別是在期末考前這段特殊時期,請家長務必配合老師做好以下這幾件事:每天檢查孩子作業;經常翻開孩子的課本,通過筆記等了解孩子的聽課情況;注意觀察孩子的學習狀態,保持溝通,為孩子共同出力。
看完期末考試複習階段
家長應該做好的七個方面
再來看看知名特級教師魏書生
給孩子們分享的三段複習法
為了便於記憶和應用,把重要內容列成一覽表,將其縱橫關係整理清楚,做到一目了然。
一覽表可以一張張分別做,也可以綜合在一張大紙上。
對於那些需要背誦的、互不連貫的內容,則可以使用知識卡片來記憶。
在完成「整理」工作後,就應開始進行實質複習了,這時候往往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一般來說,這類問題大多與考試中的「關鍵性問題」相關。因此一定要理解透徹,消除疑點,如果能以這類問題為中心開展相互討論,必然大有好處。
這一階段主要目的,是突破成績不佳的科目,但這並不是說其他科目可以丟開不管。
這個階段的複習重點是做練習,以訓練應用能力。像數學、物理等學科,可以使用習題集之類的書。所做的練習,要和教材的基本內容有關,並參照上述一覽表。
語文、英語等學科,要以教科書為中心,重點練習讀法、譯法、語法等。這些學科的知識範圍較寬,複習時應把思路放開些,把有關的知識聯繫起來進行綜合練習。
練習反對機械、漫無目的和「題海戰術」。
基礎不紮實,卻猛看各類參考書,或是做各種很難的練習題,不但浪費了時間,效果還不會好。關鍵是應真正掌握基本的概念、公式、定理等。
複習這類學科,最好是與一位擅長這些學科的同學一起進行,這有利於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
面對一門學科,也不能平均用力,可以把了解的部分做一般複習,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加強薄弱環節上。
臨近考試的衝刺階段,心情比較緊張,這時怎樣複習效率高呢?
在複習的第三階段,你可能已經將教科書的內容複習多次,如果不把這些零散的知識按一定的順序整理成一體,就難以運用自如。
怎樣才能將每門課的體系印在腦中?
把第一階段整理的知識系統一覽表拿出來,再專心地看一看,將內容按順序和它們之間的關係記在腦子裡。
記憶的時候,光看是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要梳理線索,其他內容順藤摸瓜,按邏輯順序充實。
臨近考試的衝刺階段,對重要內容,先複習最近學過的,然後再一步步向以前學過的知識延伸,這樣複習,效率更高些。
因為最近學的位於教材後半部分,綜合性比較強,常常牽涉到前面的知識。這樣複習時,遇到較模糊、拿不準的知識,再隨時往前複習,容易使前後知識聯繫起來,讓兩者都加深了印象。
根據中國教育報、教師身邊事等綜合整理
本文來源:建安區教育 責任編輯: 張楷浩_HN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