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戰爭片,能成為國產電影市場的下一個「爆款」嗎?

2020-10-06 金牌輿情官

上映一個多月,《八佰》累計內地票房破30億,作為影院復工後的首部大片,《八佰》用驚人的票房號召力終於讓沉寂了大半年的電影市場熱鬧了起來。



另一部戰爭片《金剛川》也於不久前,宣布定檔於10月25日


《金剛川》的「大片質感」絲毫不遜色於《八佰》,由《八佰》導演管虎、《流浪地球》導演郭帆以及《繡春刀》編劇路陽聯合執導,張譯、吳京、李九霄、魏晨、鄧超等實力演員助陣,從陣容班底上來看可謂是集齊了電影界的數張王牌。



《金剛川》的題材也有別於其他國產戰爭片,它展現的是發生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往事,這樣的視角註定會在當下產生強烈的時代價值。


或許是因為目睹了觀眾對《八佰》釋放出的強烈觀影熱情,7月才開機的《金剛川》趁勝追擊將上映時間提上了日程。



旗開得勝的《八佰》能否如願分給《金剛川》一點票房運氣不得而知,但回望整個中國電影的發展歷程,接連上映的這兩部戰爭大片,總算填補了中國電影市場在商業戰爭片這一類型的空白。


不同時代下,國產戰爭片的轉型



抗日劇一度是國產電視劇經久不衰的一大題材,但在中國電影市場上卻很難做到顯山露水。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國產戰爭片具備國家主流意識形態,核心內容必須以傳達主旋律價值觀為主,所以在故事性上難免會落入模式化的套路中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由於動蕩的社會環境,戰爭片一直都是中國電影的創作主流。皇甫宜川也曾在《中國戰爭電影史》一書中提到過:「中國戰爭電影的出現並不是中國電影藝術自身的發展和商業動機所致,而是在民族危難之際,愛國激情促使中國戰爭電影登上了歷史舞臺。」


那時候的中國電影市場號召廣大電影工作者以電影為武器參與抗日鬥爭,因而誕生了一系列諸如《松花江上》《一江春水向東流》《八千裡路雲和月》等經典抗戰片,其抗戰片主旨都是為了抵禦外族侵略、激發抗日熱情。



新中國成立後,為了慶祝抗戰勝利,國產戰爭片的主題又變成了「慶祝勝利」、「回憶戰事」以及「緬懷英雄」這三個關鍵詞,這一時期湧現的戰爭片分為兩大類型,一類是如《南徵北戰》《地道戰》《地雷戰》等還原革命戰爭場景的大片,一類是如《劉胡蘭》《董存瑞》等注重革命英雄個人事跡的作品。



早期國產戰爭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具備鮮明的時代性,主題都是為了弘揚愛國主義與民族自豪感。


但對於進入新世紀的觀眾來說,傳統的戰爭片缺乏一定的故事吸引力,在人物的塑造上也缺乏鮮明的記憶點。


而且隨著《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等好萊塢戰爭大片的出現,觀眾不免對國產戰爭片有了更高的要求。


直到2007年馮小剛導演的《集結號》出現,讓國產戰爭片走向了商業戰爭片的轉型之路。



《集結號》的拍攝模式摒棄了傳統戰爭片強調主旋律的風格,它在表現形式上借鑑了好萊塢戰爭片,在寫實地呈現戰爭殘酷場面的同時,也塑造了「穀子地」、「焦大鵬」、「趙二鬥」這樣有血有肉的群體英雄形象,讓灰暗的戰地閃耀起人性的光輝,藉此傳達反戰的核心思想。


《集結號》用一己之力將傳統戰爭片推向了更為迎合市場的商業戰爭片的高度,在這之後,《戰狼》《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等國產優秀戰爭片接連上映,這些電影在商業模式和類型片模式上都進行了升級,在故事內容上也都以「以小博大」貫穿始終,聚焦個體放大人性,讓普通觀眾也能從小人物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


相比起傳統戰爭片模式化的敘事節奏,商業戰爭片火氣全開、層層遞進的戰事衝突能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大呼過癮,在情感傳遞上也更為真實動人。


商業戰爭片會否成為未來電影市場的新熱點?



隨著國產戰爭片的轉型,整個市場對於該類型片的情緒接受度也更為高漲。


《集結號》在上映後累計創下了近2.6億票房,僅次於當年的票房冠軍《滿城盡帶黃金甲》(2.91億),而那個時期能夠破億的國產電影屈指可數。



十年後上映的《戰狼2》更是一舉創下了56.39億的驚人票房,迄今仍是中國電影票房排行榜TOP1,成為中國影史上現象級的戰爭片。



《湄公河行動》累積票房11.8億,既收穫了票房也贏得了口碑,被觀眾譽為「不輸給好萊塢戰爭片」的佳作。



2018年春節檔的「黑馬」《紅海行動》一舉斬獲了36億的票房,成功擠進中國內地票房排行榜TOP5,無論是戰爭場面的真實性還是軍事專業知識的處理上都做到了極致。



再到2020年頂著疫情還能闖過30億票房大關的《八佰》,這些戰爭大片的成功也意味著國產戰爭片商業化的步伐又往前邁進了一步。


當然,雖然說聚焦歷史的戰爭片是有一定題材紅利的,但要說以上這些爆款戰爭片大賣完全是因為題材也確實有失偏頗,畢竟不是所有的商業戰爭片都能在如今的市場收穫豐厚。


比如講述常德保衛戰的《喋血孤城》票房就不甚理想,電影總投資5000萬人民幣,票房卻只有300多萬慘澹收場,《喋血孤城》的失利不僅僅是因為題材受限,或許也和主演安以軒、呂良偉缺乏票房號召力有關。



再比如展現淞滬會戰的《捍衛者》,同樣是歷史壯舉,卻只有1000多萬的票房。票房失利,演員表一樣脫離不了關係。



可見,商業戰爭片若想成功,重要的不是拍什麼題材,而是在於怎麼拍,導演功底、演員號召力、營銷手段等都是關鍵。


在時代與行業變遷的大環境下,國產戰爭片正在努力地適應市場,越來越商業化的國產戰爭片也藉助了中國電影發展的風浪迎風起航。


如今,中國電影工業正在急速發展,比起從前還需藉助各方國家電影團隊的外力,如今的中國電影早已具備拍攝像《流浪地球》這般高水準高技術的電影工業基礎。


整個中國電影市場也在逐漸擴容,十幾年前電影破億已是奇蹟,但十幾年後,破億的電影稀鬆平常,中國電影票房早已向幾十億甚至百億票房靠近。


有了對市場的較好預判,商業戰爭片才能更好地在籌備階段追加預算,以此獲得更高的電影技術增強觀眾的觀感,再加以升級營銷聲量,高投入的商業戰爭片更能獲得市場優勢。


再者,市場對於國產戰爭片也釋放出了新的利好信號,除了紅軍、抗戰、解放這傳統三大題材外,抗美援朝也正在成為國產戰爭片的一個新的拓展空間


除了即將上映的《金剛川》以外,目前已有多部抗美援朝電影已經立項啟動,分別是《冰血長津湖》《冬與獅》《決戰上甘嶺》等電影,從陣容上來看,這些電影對觀眾來說也是具備一定市場吸引力的。


目前期待聲最高的莫過於《冬與獅》,它講述的是長津湖戰役,該片導演就是大名鼎鼎的「戰爭片專業戶」張黎,《人間正道是滄桑》《辛亥革命》《四十九日祭》等都是他的代表作品,而編劇則是曾創作出《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的蘭曉龍。



相信在未來的中國電影市場,戰爭片無論是在數量、題材、風格上都更加豐富多元,乘著中國電影發展的風浪,商業戰爭片前景無量。

相關焦點

  • 《八佰》票房破五億,在商業與歷史之間,國產戰爭片的艱難抉擇
    《八佰》是亞洲首部全片使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商業電影,作為影院重啟後的第一部國產大片,它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不過這對歷史戰爭片來說是基本操作,觀眾都容易被振奮人心的畫面所打動。首先,四行倉庫之戰在整個淞滬會戰裡的地位,其實遠不如電影裡描寫的那樣重要,被拍成了英雄的背水一戰,就已經是很值得琢磨的事情了。不過,小編個人並不認同這樣的說法,其實看很多美國戰爭片,他們都能把侵略拍成正義之戰,鼓吹他們的士兵,我們為什麼就不能稍微誇張地拍一下我們的戰鬥英雄呢?
  • 破20億的《八佰》與其它爆款電影的共同點?
    得2望3,《八佰》已經成為2020年第一個爆款商業電影。中國電影市場在停擺了半年之後,終於有了熱度,相信這也是近期有三部春節檔大片宣布定檔國慶黃金周的重要因素。電影是藝術,商業電影或是一種產品,那麼爆款商業電影呢?可能是一種玄學。怎樣的配置能產生爆款?一流的科幻小說IP為藍本,配置當季最火的明星演員,再加上功力紮實的導演,可以產出爆款嗎?
  • 評分很爛爆款不斷!觀眾為何就好國產土味怪獸片這一口?
    問題是,這波怪獸電影崛起到底從何而來,為何中國過去沒有成功的怪獸電影,現在卻突然多了這麼多爆款?爆款頻出的怪獸電影,能出現我們本土的《哥斯拉》嗎?乘風破浪的網絡怪獸電影,能造出國產怪獸宇宙嗎?當時看來國產怪獸片就是賠錢的買賣,國產怪獸電影,怎麼可能打得過好萊塢投資數億美元的,帶有災難、驚悚、冒險等元素的科幻大片?但在疫情下,國產怪獸電影還是賭贏了這一局。三年前那顆微妙的種子,跨越了綿長的時空,終於成長為了今日怪獸電影市場的參天巨木。
  • gogokid能成為今日頭條的下一個爆款產品嗎?
    不得已之下,今日頭條被拋棄的徹底,一方面是不在作為公司名露出,改為「字節跳動」;另一方面,抖音代替頭條的地位,成為今日頭條系新的戰略產品。前有被下架的內涵段子、被輿論擊垮的今日頭條,後有隨時可能掉鏈子的抖音,急智的字節跳動必須要找到下一個可能的爆款,於是金融、遊戲、教育產品此時紛紛推出,其中gogokid便是其在教育領域的一次嘗試。gogokid於今年5月正式上線,彼時今日頭條正值「頭騰大戰」的前夜。在低調上線之後,可能是出於產品並未成熟,或其他不可明說的原因,頭條並未找權威媒體做過多的解讀和報導。
  • 國產史詩級戰爭片,終於要有一部了!
    即使不為打造最震撼的戰爭片,也要為先輩們流過的血譜寫一曲讚歌!拍攝歷時230天,電影全面殺青。直到今年4月17日,我們等來了這部或成史詩級戰爭片的電影《八佰》定檔的消息。7月5日,全面「開戰」。02關於抗日戰爭的影視數不勝數。那些老電影講求的「真實」,在影視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反而從此不見。
  • 國產戰爭片的一個新高度
    此前一周,它的點映票房破1.8億,創造了中國電影市場點映票房最高紀錄,被稱為「華語戰爭片的新高度」,具有「頂級的製作,瘋狂的構思,極限的創作力」。《八佰》是由管虎執導的戰爭電影,《八佰》為了上映也是耗時挺長的,最終還是打響疫情後期的第一炮,整體電影質感絕對不輸好萊塢工業的戰爭類型片,管虎從突然定檔到現在的突然點映,都體現出了電影及導演的自信,《八佰》也可以說是疫情最後很有力的一部電影,電影整體雖然有瑕疵但是肯定還是值得聊一聊的並且肯定也會成為20年下半年的熱門話題。
  • 只上了半年班 電影市場在等一個爆款跨年?
    然而今年,2020年已經進入倒計時,尚沒有一部片子能點燃市場的熱情。無論是張藝謀的《一秒鐘》,還是《捉妖記》原班人馬打造的《赤狐書生》,都未掀起觀影熱潮。多位院線經理預測,今年最後一波觀影高潮將出現在12月18日,《緊急救援》《神奇女俠1984》等新片將為2020全年電影票房添上最後一把柴。多家影院目前均推出了促銷措施乃至跨年影片的放映,意圖以一個漂亮的收官,迎接2021年的到來。
  • 如何運用最有效的方法,讓你的電影成為下一個爆款?
    這是很不幸的誤解,而且還反映在他們的行動中:增加電影的硬廣告宣傳,增加特效成本,投入更多的媒體宣傳,舉辦宏大的電影首映禮,參加全世界最有名的電影節。可是,這些又能怎麼樣呢?我希望你不要再理所當然地接受目前的狀況。問題到底出在哪?因為他們不懂得如何在電影觀眾的靈魂深處「編碼」,沒有掌握打造一部爆款電影的「核心秘籍」。
  • 為什麼《八佰》能打破國產戰爭片的票房天花板?
    在能否救市的問題已經得到完美解答之後,下一個問題也呼之欲出:《八佰》最終能創造一個怎樣的年度票房神話?那麼接下來迎接它的,會是更大的票房突破嗎?憑藉實力和氣勢,它到底能不能打破國產戰爭片的票房天花板?再簡單點來說,突破25億,《八佰》到底有幾成勝算?《八佰》大賣,怎麼可能只因為抓住了報復性觀影紅利?《八佰》何以大賣?一種說法是:它抓住了報復性觀影紅利。
  • 導演付強:類型電影偏執的國內市場
    在歐美國家及日韓等商業化電影機制有序而高速的運轉下,類型電影發展集約程度高,遵循影視產品標準化規範,高質量影片層出不窮,贏得大批影迷擁躉。其中好萊塢電影更是國際影視行業翹楚,出產高質量的影片屢屢斬獲高票房。類型涉及:漫威英雄系列等科幻片、戰爭片、動作片、喜劇片、劇情片、歌舞片、動畫片、恐怖片、西部片等等。近鄰韓國的類型電影成長同樣有目共睹。
  • 你什麼時候感受到了國產戰爭片的崛起,《戰狼》?還是《八佰》?
    你是在什麼時候感受到了國產戰爭片的崛起,是大名鼎鼎的《集結號》,是中國歷史總票房第一的《戰狼2》,還是今年登頂全球票房年度冠軍的《八佰》?細讀這些年讓大家印象深刻的國產戰爭片票房,能看到這一類型片是如何伴隨電影工業的進步不斷探索和進化,讓更多的觀眾在電影中走近歷史,了解英雄,珍惜和平。
  • 《環太平洋2》能成為下一個「變形金剛」嗎?
    然而隨著內地電影市場回歸理性,《戰狼2》《芳華》《前任三》《紅海行動》等國產類型片頻頻收割票房,內地票房市場或將迎來拐點,《環太平洋2》此時的上映能夠順利淘金嗎? 視效大片+中國元素,《環太平洋2》能否扛起進口片票房市場
  • 十三年前的這部電影,是比《八佰》更真實的國產戰爭片
    今年暑期檔一部《八佰》橫空出世,讓很多人討論起誰是最好的戰爭片? 我說它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大家沒意見吧! 最近戰爭片《八佰》大火,許多人去影院打卡看片,影院也漸漸復甦,這部電影的上映拯救電影院,同時也引起了大家的諸多討論。
  • 《神奇動物在哪裡》還能成為下一個哈利波特爆款嗎?
    11月25日,《神奇動物在哪裡》全面登陸內地影院,前段時間的莫名調檔讓許多粉絲大感意外,畢竟與《海洋奇緣》同日開畫,也意味著華納兄弟與迪士尼的一次對戰,那麼,打著《哈利波特》番外旗幟的《神奇動物在哪裡》還能成為華納的下一個爆款嗎?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相比之下,抗戰題材影片在數量、表現形式、美學風格、運作模式上都更加豐富多元,成為最具典型意義上的國產戰爭片,代表作有《太行山上》《百團大戰》《南京!南京!》等。除了傳統的三大題材,抗美援朝也正在成為國產戰爭片一個新的拓展空間
  • 30億不是夢,《八佰》為中國戰爭片逆天改命
    作為影院復工後的第一部商業大片,《八佰》這把火燒得夠旺。這也意味著,在中國電影票房的第一梯隊裡,終於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戰爭片。事實上,《戰狼2》和《紅海行動》都是建立在大國想像基礎上的軍事動作片,和傳統意義上的戰爭片還是有很大區別的。抗日劇一度是國產電視劇經久不衰的一大類型,琳琅滿目,泥沙俱下。長期以來,抗戰題材的高曝光度、低美譽度,使其很難在市場中突圍。
  • 《金剛川》奪冠《長津湖》開機 國產戰爭片爆發!
    《金剛川》引領起抗美援朝電影的創作熱潮,國產戰爭片也勢必將迎來全新「戰局」。 目前,《最冷的槍》劇本已經在做最後一稿的修改,電影也正處於選角、籌拍階段。陳宇期許影片完成後能具有不被時間埋沒的魅力,「希望10年以後觀眾再看,仍然有所觸動。」
  • 《金剛川》奪冠《長津湖》開機 國產戰爭片爆發
    《金剛川》引領起抗美援朝電影的創作熱潮,國產戰爭片也勢必將迎來全新「戰局」。目前,《最冷的槍》劇本已經在做最後一稿的修改,電影也正處於選角、籌拍階段。陳宇期許影片完成後能具有不被時間埋沒的魅力,「希望10年以後觀眾再看,仍然有所觸動。」
  • 電影局保障排片、選片標準升級,獻禮片也能成為爆款?
    作為新中國成立70周年重大宣傳期,因為有電影局的硬指標,再加上政策、排映和優惠票價的多重扶持,接下來的幾個月,將是「獻禮劇」的天下,電影市場將出現一個強大的獻禮片內容矩陣。選片標準、排映力度雙重升級,獻禮片也能成為「爆款」因為獻禮片的特殊性,導致大多數獻禮片都肩負「謳歌時代」的使命。所以,以往的獻禮片普遍又紅又專,所以基本都是「啞火」狀態,並沒有真正成為觀眾的「剛需」。網絡大電影(ID:wxs360)整理了以往的一部分獻禮片,發現大多數影片觀眾都沒有聽說過。
  • 爆款頻出的「怪獸片」,能否帶領國產網絡電影「殺」出重圍?
    值得一提的是,在過去幾個月上線的網絡電影中,包括《大蛇2》《巨鱷島》等多部「怪獸」題材電影競相登場且創造亮眼成績,作為一個亞類型題材,過去在院線電影市場不被大眾看好的「怪獸」片為何能成為網絡電影界的新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