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小編講了「南昌會戰」大敗,令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與此同時,讓國民政府再一次體會到了自己與敵人之間的巨大差距。目前,中國軍隊還沒有實力跟敵人展開硬碰硬地攻堅作戰。當初,一場「臺兒莊大捷」的自信和自滿,此時此刻蕩然無存。
而接下來的「隨棗會戰」,就是在隨縣與棗陽一帶發生的戰事。此役戰鬥波及的範圍,東自平漢鐵路的南段,西起漢水,這中間還包括有樊城、襄陽等名城。因此,小日本稱其為「襄東會戰」。其實,該戰役是由李宗仁所轄五戰區的湯恩伯率隊發動的。
1939年4月,日軍主將岡村寧次因為擔心武漢外圍湯恩伯與李品仙的主力部隊,時刻想著切斷他與其他日軍的聯繫,所以,岡村率部隊由北快速向南而下。
5月1日,日軍岡村令荻洲的第13師團與藤江的第16師團連手,從鍾祥沿大洪山一線,向北方的棗陽發起攻勢。
5月3日,日軍第3師團以及幾個支隊精銳,一路從應山,一路從信陽,分別向隨縣和桐柏挺進,目標計劃是想把湯恩伯所部及李品仙的11軍、31軍死死圍住,一舉殲滅。
5月7日,日軍突破我軍第77軍防線,棗陽陷落。
5月12日,唐河、南陽、新野也相繼淪陷。不過,國軍王仲連的85軍、張軫的13軍、覃連芳的84軍,他們在桐柏山卻打了一個翻身仗。當時,他們三人率隊互相配合,成功地切斷了日軍的去路,導致日軍荻洲師團和藤江師團的人馬,始終不能會師。
這個時候,張自忠的33集團軍和孫震的第二線部隊,都及時東渡漢水,紛紛投入戰場,從側面攻擊日軍田中和藤江的師團。同時,湯恩伯從三臺店抽身北上泌陽,繞過南陽,再回頭攻擊駐守新野的日軍。此時,日軍面對我軍多路進擊,紛紛後撤。
5月20日,新野、唐河、棗陽和桐柏等淪陷區,一舉被我軍光復。
據統計,「隨棗會戰」日方動用的總兵力,接近12萬餘眾。而中方投入的總兵力,大約為22萬人左右。
20天之內,中方將士接連被日軍飛機炸、毒氣燻、燃燒彈燒,一共傷亡28000餘人。不過,日軍被我軍將士殲滅人數,也達到了21000人。顯然,比例越來越接近,更重要的是在這一仗裡,我們雖然曾失掉了若干城池,但最後,還是把它們奪了回來。
眾所周知,這與抗戰初期,死守一地一城,然後再棄城突圍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我們不僅有能力進行運動戰,甚至攻堅戰。當然,這些都是在一次次失敗和痛苦後,從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也是踏著先人血跡,為自己尋得一條生路。
1940年4月,日本陸相田駿六命第11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率部向長江以北的五戰區發起攻擊。隨後,圓部在鄂北集結了第3、13、39三個師團與湘北調來的兩個支隊,約10萬之眾。當時,田駿六採取分合擊的戰法,準備給李宗仁一次報復性的重擊。
而此時,國民軍事委員會令五戰區部隊,避開日軍鋒芒,以小股隊伍狙擊遲滯,並分兵向山地退避,而後截斷日軍後路,將其殲滅之。同時,蔣委員長嚴令郭懺堅守江防,以防敵軍突擊漢宜公路。
這個時候,第五戰區的防禦體系,匯集了30個師,而且分兵三路:
左路:由第2集團軍的孫連仲負責。
中路:由第11集團軍的黃琪翔指揮。
右路:由第33集團軍的張自忠和第29集團軍的王瓚緒,再加上江防軍的郭懺。
事實上,這一仗始於鄂北與棗陽,結束於宜昌,所以史稱「棗宜會戰」。
5月1日,日軍第3師團突破左路孫連仲防地。
5月4日,棗陽再一次陷落。
同日,日軍第39師團從隨縣大舉向西進攻,但在唐縣附近遭到我84軍的174師頑強阻擊。為了掩護友軍主力撤退,174師邊打邊退,犧牲慘重。然而,當他們突圍的時候,落入敵人埋伏,戰至最後僅剩30餘人,彈盡援絕。師長鍾毅舉槍自盡,時年39歲。
5月5日,泌陽失守。
5月6日,日軍第13師團從鍾祥出發,攻陷豐樂河,直奔田家集。
5月7日,唐河淪陷。
隨後,日軍第3師團回頭轉向棗陽,此時我軍機動兵團自確山西進,馳援收復唐河,隨著日軍的尾巴猛追。
5月8日,日軍第13師團抵達張家集與第3師團集結。
此時,日軍大部隊在棗陽與襄東平原一帶,合兵一處。而此刻,那些當初棄城突圍的我軍各路人馬,竟然在外圍把日軍部隊給圍了起來。
5月10日,中方約有4個集團軍,分別從唐河、新野、光化等方向,以左、中、右3路合圍日軍精銳。不過,這一路打下來,並沒有給日軍帶來多大的損耗,日軍戰鬥力依然強大。因此,本來是一場佔據優勢的圍殲戰,結果變成了你死我活的一場血戰。
5月13日,日軍終於在多重圍困中殺出一條血路,不過,在方家集與黃龍崗交界處,遭遇右路張自忠的隊伍。而日軍主將圓部曾得到情報,說張自忠有5個師的人馬加入戰場,令他十分忌諱。無奈之下,他將13師團、39師團和池田支隊全部聚集向南靠攏。
實際上,當下的張自忠駐紮河西的守軍只是一個第74師。也就是說,他目前身邊人馬只有第74師和指揮部的一個特務營。所以,他在出戰之前,感覺到自己這一次,有可能一去不回。但是,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張將軍偷偷寫下遺書,悄然而去。
5月8日,在新街一帶,張將軍率74師與敵軍的絕對精銳遭遇,一場惡戰。
5月9日,張將軍帶74師撤退至峪山一帶,又遭遇日軍精銳,又一輪血戰。
5月11日,日軍圓部和一郎知道了張將軍的蹤跡,便傾巢出動形成合圍之勢,雙方鏖戰5天5夜。打到最後,74師糧盡援絕。
5月16日,張自忠將軍身中數彈,終於求仁得仁。而跟隨他一同英勇作戰的少將高參張敬以及全體將士,也都在南瓜店附近的十裡長山,為國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小編感慨萬千,我們從各個角度講,張自忠真可以說是中國軍人一個最好的楷模,就連周總理都直稱他為,「中國軍人之魂」。
在鹿理梅的《抗日名將張自忠》一書中這樣描述,抗戰時期,張將軍應該是中國的嶽飛,是精忠報國的典範。而且,張將軍是全世界反法西斯50個國家裡面,戰死沙場軍階最高的軍人,他是中國永久的驕傲。但是,也是我們非常沉痛的一個話題。
當年,張自忠的母親曾有一段時間從山東老家到北平暫居。張將軍每天一進門就喊娘,只要老娘臉色不太好,他馬上緊張地問:怎麼了?另外,張將軍傾其所有為母親買很多非常名貴的衣物。不久,母親因住不慣要回老家,張將軍就躲在暗地裡失聲痛哭。
在母親去世的時候,當時因為戰事緊張,張自忠沒法回家奔喪。等他趁著戰事間隙,再三向他的老上司馮玉祥請假,但馮玉祥以戰事為由不準。而張自忠竟跪在馮玉祥面前,說:你再不準我回去,我只好回家種地了。這樣,馮玉祥才給了他7天假期。
張將軍殉國以後,引起了巨大反響,舉國上下共同哀悼。延安還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追悼會,當時在延安的中央大禮堂,有1000多人參加,朱總司令親自到場。隨後,向全國發出唁電:一戰淝水,二戰徐州,三戰長沙,四戰隨棗,鞠躬盡瘁,卒以身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