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東、棗宜兩次會戰,截然不同的結局,卻有2名高級將領以身殉國

2020-12-28 地平線薦賞

上文,小編講了「南昌會戰」大敗,令中國軍隊損失慘重。與此同時,讓國民政府再一次體會到了自己與敵人之間的巨大差距。目前,中國軍隊還沒有實力跟敵人展開硬碰硬地攻堅作戰。當初,一場「臺兒莊大捷」的自信和自滿,此時此刻蕩然無存。

而接下來的「隨棗會戰」,就是在隨縣與棗陽一帶發生的戰事。此役戰鬥波及的範圍,東自平漢鐵路的南段,西起漢水,這中間還包括有樊城、襄陽等名城。因此,小日本稱其為「襄東會戰」。其實,該戰役是由李宗仁所轄五戰區的湯恩伯率隊發動的。

1939年4月,日軍主將岡村寧次因為擔心武漢外圍湯恩伯與李品仙的主力部隊,時刻想著切斷他與其他日軍的聯繫,所以,岡村率部隊由北快速向南而下。

5月1日,日軍岡村令荻洲的第13師團與藤江的第16師團連手,從鍾祥沿大洪山一線,向北方的棗陽發起攻勢。

5月3日,日軍第3師團以及幾個支隊精銳,一路從應山,一路從信陽,分別向隨縣和桐柏挺進,目標計劃是想把湯恩伯所部及李品仙的11軍、31軍死死圍住,一舉殲滅。

5月7日,日軍突破我軍第77軍防線,棗陽陷落。

5月12日,唐河、南陽、新野也相繼淪陷。不過,國軍王仲連的85軍、張軫的13軍、覃連芳的84軍,他們在桐柏山卻打了一個翻身仗。當時,他們三人率隊互相配合,成功地切斷了日軍的去路,導致日軍荻洲師團和藤江師團的人馬,始終不能會師。

這個時候,張自忠的33集團軍和孫震的第二線部隊,都及時東渡漢水,紛紛投入戰場,從側面攻擊日軍田中和藤江的師團。同時,湯恩伯從三臺店抽身北上泌陽,繞過南陽,再回頭攻擊駐守新野的日軍。此時,日軍面對我軍多路進擊,紛紛後撤。

5月20日,新野、唐河、棗陽和桐柏等淪陷區,一舉被我軍光復。

據統計,「隨棗會戰」日方動用的總兵力,接近12萬餘眾。而中方投入的總兵力,大約為22萬人左右。

20天之內,中方將士接連被日軍飛機炸、毒氣燻、燃燒彈燒,一共傷亡28000餘人。不過,日軍被我軍將士殲滅人數,也達到了21000人。顯然,比例越來越接近,更重要的是在這一仗裡,我們雖然曾失掉了若干城池,但最後,還是把它們奪了回來。

眾所周知,這與抗戰初期,死守一地一城,然後再棄城突圍相比,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現在,我們不僅有能力進行運動戰,甚至攻堅戰。當然,這些都是在一次次失敗和痛苦後,從中汲取的經驗與教訓,也是踏著先人血跡,為自己尋得一條生路。

1940年4月,日本陸相田駿六命第11軍司令官圓部和一郎,率部向長江以北的五戰區發起攻擊。隨後,圓部在鄂北集結了第3、13、39三個師團與湘北調來的兩個支隊,約10萬之眾。當時,田駿六採取分合擊的戰法,準備給李宗仁一次報復性的重擊。

而此時,國民軍事委員會令五戰區部隊,避開日軍鋒芒,以小股隊伍狙擊遲滯,並分兵向山地退避,而後截斷日軍後路,將其殲滅之。同時,蔣委員長嚴令郭懺堅守江防,以防敵軍突擊漢宜公路。

這個時候,第五戰區的防禦體系,匯集了30個師,而且分兵三路:

左路:由第2集團軍的孫連仲負責。

中路:由第11集團軍的黃琪翔指揮。

右路:由第33集團軍的張自忠和第29集團軍的王瓚緒,再加上江防軍的郭懺。

事實上,這一仗始於鄂北與棗陽,結束於宜昌,所以史稱「棗宜會戰」。

5月1日,日軍第3師團突破左路孫連仲防地。

5月4日,棗陽再一次陷落。

同日,日軍第39師團從隨縣大舉向西進攻,但在唐縣附近遭到我84軍的174師頑強阻擊。為了掩護友軍主力撤退,174師邊打邊退,犧牲慘重。然而,當他們突圍的時候,落入敵人埋伏,戰至最後僅剩30餘人,彈盡援絕。師長鍾毅舉槍自盡,時年39歲。

5月5日,泌陽失守。

5月6日,日軍第13師團從鍾祥出發,攻陷豐樂河,直奔田家集。

5月7日,唐河淪陷。

隨後,日軍第3師團回頭轉向棗陽,此時我軍機動兵團自確山西進,馳援收復唐河,隨著日軍的尾巴猛追。

5月8日,日軍第13師團抵達張家集與第3師團集結。

此時,日軍大部隊在棗陽與襄東平原一帶,合兵一處。而此刻,那些當初棄城突圍的我軍各路人馬,竟然在外圍把日軍部隊給圍了起來。

5月10日,中方約有4個集團軍,分別從唐河、新野、光化等方向,以左、中、右3路合圍日軍精銳。不過,這一路打下來,並沒有給日軍帶來多大的損耗,日軍戰鬥力依然強大。因此,本來是一場佔據優勢的圍殲戰,結果變成了你死我活的一場血戰。

5月13日,日軍終於在多重圍困中殺出一條血路,不過,在方家集與黃龍崗交界處,遭遇右路張自忠的隊伍。而日軍主將圓部曾得到情報,說張自忠有5個師的人馬加入戰場,令他十分忌諱。無奈之下,他將13師團、39師團和池田支隊全部聚集向南靠攏。

實際上,當下的張自忠駐紮河西的守軍只是一個第74師。也就是說,他目前身邊人馬只有第74師和指揮部的一個特務營。所以,他在出戰之前,感覺到自己這一次,有可能一去不回。但是,在國家生死存亡之際,張將軍偷偷寫下遺書,悄然而去。

5月8日,在新街一帶,張將軍率74師與敵軍的絕對精銳遭遇,一場惡戰。

5月9日,張將軍帶74師撤退至峪山一帶,又遭遇日軍精銳,又一輪血戰。

5月11日,日軍圓部和一郎知道了張將軍的蹤跡,便傾巢出動形成合圍之勢,雙方鏖戰5天5夜。打到最後,74師糧盡援絕。

5月16日,張自忠將軍身中數彈,終於求仁得仁。而跟隨他一同英勇作戰的少將高參張敬以及全體將士,也都在南瓜店附近的十裡長山,為國家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小編感慨萬千,我們從各個角度講,張自忠真可以說是中國軍人一個最好的楷模,就連周總理都直稱他為,「中國軍人之魂」。

在鹿理梅的《抗日名將張自忠》一書中這樣描述,抗戰時期,張將軍應該是中國的嶽飛,是精忠報國的典範。而且,張將軍是全世界反法西斯50個國家裡面,戰死沙場軍階最高的軍人,他是中國永久的驕傲。但是,也是我們非常沉痛的一個話題。

當年,張自忠的母親曾有一段時間從山東老家到北平暫居。張將軍每天一進門就喊娘,只要老娘臉色不太好,他馬上緊張地問:怎麼了?另外,張將軍傾其所有為母親買很多非常名貴的衣物。不久,母親因住不慣要回老家,張將軍就躲在暗地裡失聲痛哭。

在母親去世的時候,當時因為戰事緊張,張自忠沒法回家奔喪。等他趁著戰事間隙,再三向他的老上司馮玉祥請假,但馮玉祥以戰事為由不準。而張自忠竟跪在馮玉祥面前,說:你再不準我回去,我只好回家種地了。這樣,馮玉祥才給了他7天假期。

張將軍殉國以後,引起了巨大反響,舉國上下共同哀悼。延安還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追悼會,當時在延安的中央大禮堂,有1000多人參加,朱總司令親自到場。隨後,向全國發出唁電:一戰淝水,二戰徐州,三戰長沙,四戰隨棗,鞠躬盡瘁,卒以身殉。

相關焦點

  • 廣西戰役,3個國軍高級將領趁亂逃脫,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2月,廣西戰役爆發,負責守衛廣西國軍將領的是「小諸葛」 白崇禧,而我軍第四野戰軍擔任此次進攻任務。白崇禧眼看大勢不妙,他提前逃到海南島,另外還有3個高級將領趁亂逃脫,那麼這3個國軍將領是誰?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
  • 參加過哪些大型會戰?結果...
    第2次蔣桂戰爭又組建,中原大戰中被粵軍擊敗。 ★參加的大型會戰:淞滬會戰、徐州會戰、武漢會戰、隨棗會戰、棗宜會戰 結局:1949年9月衡寶戰役中被殲滅,後重建,12月在廣西戰役中又被殲滅。
  • 這六位將領,是國共雙方公認的抗戰名將,後來他們都怎麼樣了
    第一位當然是張自忠,他出身於西北軍,曾一度被誤認為是漢奸,但後來在抗日戰場上,他用行動證明自己,先後參與了臨沂戰役,隨棗會戰,冬季攻勢等戰鬥,可惜在1940年的襄陽與日軍戰鬥中不幸犧牲。然而張自忠抗戰事跡,得到國共雙方的公認,包括對手日本人,都稱他為支那大將。
  • 中華民族的恥辱,那些在抗戰中被槍決的國軍高級將領
    在中國人民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有261名將軍為國捐軀,其中上將21人、中將73人、少將167人。他們中有許多我們熟知的人,如在南昌會戰中中彈犧牲的第29軍軍長陳安寶上將,忻口會戰中壯烈殉國的第9軍軍長郝夢齡上將, 在豫中會戰中犧牲的第36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上將。還有我們最為熟悉的張自忠上將等等。
  • 抗日戰爭降日國軍高級將領有多少?西北軍最多,中央軍7人
    國民黨軍犧牲的人數,主要為初期的幾大戰役居多,如「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武漢保衛戰」等。到了後期,其實正面戰場的最前沿,則主要是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和新四軍在與日寇作戰。總體上來說,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要比國軍抗戰堅決許多,我們只從在整個抗日戰爭過程中,投降日寇的高級將領的人數就可見一斑了。
  • 山東「三李」中,他結局最好,說:幸好當年被解放軍俘虜
    山東「三李」中,他結局最好,說:幸好當年被解放軍俘虜民國時期,在蔣介石的嫡系將領中,有三位李姓山東籍名將,他們是李玉堂、李延年、李仙洲。他們都是黃埔一期出身,職務都是兵團級,軍階又都是中將,因而被時人稱為山東「三李」。
  • 抗日戰爭犧牲最高將領,妻子悲痛絕食七天而亡,合葬梅花山
    1938年,一則「59軍在追擊戰鬥中俘虜日軍松井等一百三十名」的消息迅速傳遍大江南北,被各家報紙紛紛轉載,事實上,這則報導背後的戰鬥卻只是俘獲了一名叫做「松井一三」日軍。「俘獲日軍松井一三一名」寫成了俘獲日軍松井等一三一名,雖然消息不準確,但鼓舞人心卻是實實在在的,而這次俘獲背後的59軍在臨沂的戰績也是實實在在的。
  • 楊伯濤整編第11師,手下的三個鐵血團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
    楊伯濤整編第11師,手下的三個鐵血團長都是誰,後來的結局如何在國民黨第18軍編制系列裡,第11師永遠居於核心地位,是該軍擁有較高戰鬥力與獨立特色的具體體現者。所以,第11師擔負的任務,該師的一舉一動,最能體現該軍特點。
  • 蔣百裡家中高朋滿座,到處是配劍高級將領,怎料一位中校高談闊論
    1937年8月初,蔡繼剛去拜訪父親的好友、時任軍事委員會高級顧問的蔣百裡將軍。那天蔣百裡家高朋滿座,來訪的都是一些軍政要人,其中有第9集團軍司令官張治中將軍,有軍政部政務次長陳誠將軍,有剛剛被任命為副參謀總長兼軍訓部部長的白崇禧將軍,還有自己在維吉尼亞軍校的老校友、時任稅警總團第4團團長的孫立人上校。
  • 4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是誰?都是什麼軍銜?
    長沙會戰,一共打了四次,前三次中國軍隊以九萬餘人的傷亡,殲滅了日軍11萬人,並且抵抗住了日軍猛烈的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中國軍隊沒能複製勝利,日軍攻陷了長沙。這四次長沙會戰,中日雙方都戰死了很多人,今天我們就來講講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誰?
  • 4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戰死的最高將領都是什麼軍銜?都是誰?
    在長沙會戰中,中國共打了四次,第一次傷亡九萬多人,共殲滅日軍11萬多人,並抗擊了日軍的猛烈進攻,第四次是在1944年,由於未能取得勝利,中國軍隊未能再攻下長沙。在這四次長沙會戰中,中日雙方都死了不少人,今天我們來談談誰是雙方的最高將領?
  • 自殺式大爆炸,4名高級將領陣亡
    天天軍情有這些事值得關注——索馬利亞總理即將抵達,體育場發生自殺式大爆炸,4名將軍1名市長被炸身亡摩加迪沙消息:索馬利亞政府官員18日說,索中部穆杜格州加勒卡尤市當天發生一起自殺式襲擊5名死者中,4人為索政府軍高級軍官,1人為加勒卡尤市前市長。索馬利亞政府發言人伊斯梅爾·穆赫塔爾·奧馬爾在接受採訪時說,索馬利亞總理穆罕默德·羅布萊原定於18日在加勒卡尤市一體育場發表講話,當時體育場外有人群聚集,等待羅布萊的到來。一名自殺式襲擊者在體育場外引爆了炸彈,爆炸發生時總理車隊尚未到達。
  • 南京保衛戰中,一批高級將領丟下部隊逃跑,傷兵們破口大罵
    南京城在很短時間內便被攻破,其實也是有苦衷的。當然這其中既有主觀因素,也有客觀因素。在1937年8月到11月的淞滬會戰中,國軍集中主力部隊與日軍交戰,因撤退演變為潰敗,故而損失極大。在書面的突圍計劃中,這些部隊不應該自下關渡江,因此挹江門的78軍36師與這些湧入的部隊發生了衝突,最終把36師部隊也給衝散了,數萬名軍人就擁擠在下關江邊。這時候,國軍高級將領的劣根性就表現出來了。
  • 又一名高級將領被殺,伊朗卻矢口否認!到底有啥苦衷?
    就在近日,繼伊朗首席核科學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之後,伊朗又一重要將領也遭遇了毒手。 據環球網援引伊拉克阿拉比亞電視臺報導,當地時間29日晚間,伊朗革命衛隊高級指揮官穆斯林·沙赫丹乘坐的車輛,在伊拉克和敘利亞邊境附近地區突然遭到了無人機襲擊,沙赫丹與三名隨行人員均在襲擊中身亡。
  • 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戰22次會戰01:淞滬會戰1天打光1個師
    1936年,在蘇州成立了「中央軍官學校高級教官室」,負責人是張治中。而這個機構的核心任務就是負責制定南京上海地區作戰計劃,一旦發生戰爭迅速轉變為前敵指揮所。 張治中屬於強烈主張對日先下手為強的將領,「先以充分兵力進駐淞滬、向敵猛攻,予以重創」。
  • 1949年,國民黨將領吳奇偉和平起義,主動留在大陸的結局怎麼樣?
    陳濟棠手下也收羅了大量的廣東籍革命將領,這些人組成了民國時期一支重要的軍事力量,他們統一被稱為粵系。 粵系將領的傑出代表有薛嶽、張發奎、餘漢謀等,不過這些人都沒有留在大陸,他們有的逃到香港,有的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當然也有的粵系將領深明大義,他們反對內戰,為和平主動起義,並留在大陸建設新中國,吳奇偉是起義將領的典型代表。
  • 芷江會戰,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的岡村寧次,或比戰敗更恥辱
    我軍在將領王耀武的帶領下,贏得最後的勝利。這一戰,雙方共有28萬餘人參戰,戰線已經長達200多公裡,最後一戰,日軍被我軍重創,在懷化,邵陽市附近揮動白旗,選擇投降,湘西會戰以日軍失敗告終,也標誌著中國抗日正面戰場由防禦轉為進攻。其實按照當時的局勢來看,湘西會戰的發生是必然趨勢,而日軍在之後的戰爭中也勢必會逐漸喪失其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