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衝繩風景(海焱攝影)
朋友海焱去了衝繩旅遊,傳回的照片非常美麗,讓我想起自己多年前到衝繩本島、石垣島、西表島的那趟行程。當時在衝繩本島從南到北開了一趟車,風光旖旎,還好奇心驅使,在美軍基地周圍轉圈,想混進去看看,最後被美兵擋住叫停。
衝繩本地人(年紀大的人)說日語口音很重,甚至比筆者說的日語都口音重,聽起來有些費勁,但都很熱情友好。聽他們說,衝繩的中小學裡,大家一般相互叫姓+名的全稱,而不是像日本本土那樣只叫姓,後面加個「君」或「桑」。
▲衝繩的海是真正的碧海(海焱攝影)
衝繩的市場上有賣豬耳朵和腐乳的,還有切成四方塊的煮豬肉,這些飲食風格更接近大陸。衝繩的酒最有名的叫「泡盛」,是蒸餾酒,而日本酒(清酒)是釀造酒,這說明衝繩人的飲酒習慣也更接近大陸。
▲淺灘能看到水下的藍珊瑚(海焱攝影)
衝繩有一些濃鬱的美軍氣息,有一些小店賣的東西就像是美國雜貨店,路上也時不時能見到美國大兵模樣的開著車在外面兜風,連衝繩的肯德基的口味也跟日本土不太一樣,味道偏重。但在偏僻的離島,依然保留著濃濃的鄉土風情。
▲小浜島的田園風景(海焱攝影)
衝繩現在是日本重要的旅遊觀光地,獨特的環境和清澈的海水,不僅吸引日本本土的人大量飛來觀光,臺灣人也坐著船就可以輕易地到「日本」玩一趟。這裡說的「日本」是衝繩的靠近臺灣的離島。
▲離臺灣最近的「日本」-西表島(海焱攝影)
衝繩沒有那麼多的工業和高樓大廈,但有完整配套的跟日本本土一樣的社區設施和組織,居民生活總體相當安逸。在全日本的47個都道府縣裡,衝繩的嬰兒出生率最高,近年出現了不少衝繩出身的著名歌手,超模,高爾夫選手,藝人等。比如,很多中國人喜歡的骨感歌手安室奈美恵就是衝繩人。
▲琉球王宮的大門-守禮門 (戰後重修的)
衝繩的守禮城是一般去衝繩的觀光客都要去看看的,建築物是古中國的的風格,內飾、匾額也都是明代氛圍。入口處的守禮門經常作為衝繩的標誌,2000日元紙幣圖案就是守禮門,筆者還保存有一枚老的50日元硬幣,上面也有守禮門。門上的四個大大的漢字是「守禮之邦」。
本來是好好的一個「守禮之邦」,在19世紀到20世紀的百年之內,數度城頭變換大王旗,每一個來旅遊的中國人,看了琉球近代史介紹後,都不勝唏噓,尤其是琉球45年前重新插上太陽旗的經過,不僅讓人沉思,還讓人反思。至於反思之後能不能感情升華,看個人的喜好和修為。
▲石垣島上的一個730紀念碑
圖片是跟衝繩城頭變換大王旗有關的一個紀念碑,至於是紀念什麼您能猜到嗎?如果猜不到,請看到最後筆者給您解釋,相當令人唏噓。
古堡式的琉球王宮守禮城建在一個山包上,在二戰的後期,美軍登陸衝繩島,島上的日軍在守禮城的下面修了複雜的軍事壕溝,並把指揮部安在裡面,跟登島美軍激戰,結果美軍也不管古蹟不古蹟了,把守禮城炸了個稀爛,連同守禮門,和城周圍的街道房屋都毀於戰火。一直到戰後很長時間,這一帶一片廢墟。
戰後,美軍認定衝繩是被日本帝國主義霸佔和欺凌的「受壓迫」地區和民族,直接乾脆,從北緯30度劃線,以南全部從日本分離出去,包括屬於鹿兒島縣的一些島嶼和衝繩諸島,由這些島嶼合起來,要恢復琉球國。
美軍的效率極其高,按照美國的治國理念是在佔領軍管制下的琉球人自治。簡單捋一下戰後由美國託管,琉球政府的變遷:
1945年
☆設立琉球列島美國軍政府
☆汽車都改為左舵,跟美國一樣靠右通行。
☆設置衝繩諮詢會,由當地人代表組成的簡易參政機關。
☆1947年還允許成立政黨,選舉群島議員。
1950年
☆變為琉球列島美國民政府
1952年
☆設立琉球政府
☆三權分立構造,同時還設有立法院和裁判所。
☆政府的行政長官要受美國的制約和任命。
1960年
☆當地人結成「沖縄県祖國復帰協議會」。
☆每年4月大遊行,要求「復歸」。
1969年
☆佐藤榮作首相和美國尼克森總統發表共同聲明約定將琉球的施政權歸還日本。
1972年
☆5月15日,琉球政府正式變成日本的衝繩縣
☆整備日本最後一條國道58號線連接鹿兒島到那霸
1978年
☆7月30日,琉球諸島變成汽車靠左行使
☆石垣島立730碑紀念改道左行
這次大變換的100年前,1879年日本明治政府「廢藩置縣」,強制把琉球變成了日本的衝繩縣,說衝繩人是受壓迫受歧視民族一點兒也沒錯。二戰後脫離日本由美軍託管,那時衝繩語言還有很多人會說,島民完全有自治及要求獨立自主的基礎,也可以像韓國那樣,作為獨立國家加入戰勝國行列,還可以要求日本不斷賠償。可是,島上的主流民意不是強烈的獨立意識,也不要求加入美國,更不要求中國救助,而是要求回歸戰敗國日本,跟二戰後世界各地的獨立建國潮流唱的是反調!
戰敗的二流國家日本何以有那麼大吸引力?
看看當時的琉球周圍的這些國家地區吧,60年代到70年代,韓國和臺灣還在獨裁,經濟還沒有起來,朝鮮金太陽照著老百姓的日子不好過,蘇聯一心和美國冷戰但內部卻有赫魯雪夫的「變修」,美國陷入越南戰場拖拖拉拉,駐衝繩美軍活動頻繁,琉球人的反戰反到了駐琉球美軍。
本來應該能給琉球人一些念想的從古以來的老大中國,那個時候是什麼狀態呢?大躍進後的大饑荒,紅太陽下的文革混亂,國民生活落後窮苦,好多人冒著生命危險偷渡到香港,甘願去當英國殖民地的二等公民。
再看看日本,從五十年代經濟大發展,在亞洲一枝獨秀,60年代開始騰飛。日本的發展過程中重視一般百姓的福祉,教育醫療住房交通等儘量照顧一般勞動者的需要,不僅農村的農民們的地位高了,進城打工者也成了能安定生活的中產階級。當時就有不少琉球年輕人跑到日本本土打工就業的,這些都構成了人們對日本的嚮往。
說美國順水推舟也好,別有用心另有陰謀也好,或是說美國想從日本搞錢也好,結果就是沒有軍力,沒有核武的戰敗國日本,靠的是發展經濟,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吸引了琉球人,重新獲得了衝繩縣,衝破了美軍的北緯30度線。
如果您還要問筆者問什麼北方四島日本收不回來?那是因為蘇聯佔領北方四島時,把島上的日本住民都趕走了,島上只有一些軍事人員及家屬,還有少量遷來的俄羅斯人,大片的地是空著的,蘇俄的傳統向來是要地不要人,地比人和經濟都重要。
▲衝繩人在國會前舉獨立旗,沒人阻止
很多國人會不會對45年前這事很糾結,琉球百姓的選擇跟很多人想像的不一樣,也許這就是一般百姓最看重的東西,不看你是不是軍力強大,不看你是不是在國際上呼風喚雨,只是想過好日子,嚮往安定和自由,就像當年逃港的廣東人,就像現在脫北的朝鮮人。
當然日本也沒能解決駐衝繩島美軍基地的問題,但是會給當地人補貼錢,一些琉球精英時不時還會要求「琉球獨立」,很多人還會要求美軍撤走。在言論自由的日本,隨便你把獨立旗子打到國會大樓前,隨便你聚會演講發表反美反日主張,只是現階段應者寥寥,不成氣候。
琉球重回日本後、整整45年過去,會說琉球話的人已經很少,對日本的認同度更高,琉球已成為歷史!
世上有比軍力更厲害的東西可以收回或擴大領土,那就是給百姓過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