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9: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12月10日,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包頭分會場)召開,內蒙古包頭鑫達黃金礦業有限責任公司選冶廠副廠長範保建獲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榮譽稱號。而他載譽歸來後卻說:「勞模都是幹出來的,不僅思想上要幹,行動上更要幹,而且要幹就幹好,工作的目的是把生產做好,只有跟上時代的進步,才不會被社會淘汰。」從2010年到2020年,他用行動驗證著「幹」這個字的深刻含義。
▲範保建獲內蒙古自治區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作為選冶廠副廠長,範保建身上有一種品質叫堅持,有一種倔強叫要幹就幹好,也有一種習慣叫看見工藝流程不順暢就要改。
2010年他懷揣夢想正式入職鑫達公司選冶廠,面對陌生的工作環境、書本理論知識與現實工藝流程的差距,他有過困惑和猶豫,但是他卻用一顆堅持的心平復自己內心的燥亂。他說:「都是農村出來的孩子,既然來了,那就幹出個樣來。」這是他的堅持,也是他的選擇。
在他的辦公室檔案櫃裡,存放著三本被他記錄的滿滿的筆記本,當他拿出來時,從他的語氣中能明顯體會他的自豪。他說這是他的靈感記錄本,也是他的「寶貝」,記錄著每一個技改點或者一個思路,亦或者是選冶工藝流程的科技前沿資料。
每當他去車間巡檢的時候,看見選冶工藝不順暢的就想著如何改進。當遇上技術等客觀環境的影響或者工藝流程不熟悉的,他要麼不停查閱科技前沿資料,積累技術,聯繫廠家;要麼就是一直守在工藝流程旁,不停地琢磨。用他的話說,該改的還得改。然而,技改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每當發現需要完善的工藝流程,他都要起草一系列完整的技改方案,明確技改的目標和技改效果,然後再同公司、厂部領導一起研究,與技改工人一同討論實驗,使技改項目一點一點進行。他經常說:「只有工藝流程達到預計效果了,技改項目才算完成。技改不是為了改而改,而是需要放在實踐中去檢驗。」
2018年,他帶領選冶廠創新團隊,通過對球磨機鋼球配比調整、旋流器調整,使磨礦處理能力提高提高200噸/日,磨礦細度也從88%(-200目含量)提高到90%以上;通過優化改造靜態吸附流程,使氰化尾礦品位從2016年的0.135克/噸降低到目前0.125克/噸,選冶回收率從90.54%提高到91%,多產黃金10餘公斤,創效五百餘萬元。同時在白銀回收、載金炭提炭篩改造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加強含金物料及多金屬回收,年多回收白銀300公斤,年多回收金金屬5公斤,創造價值150餘萬元。
▲範保建有一種習慣,看見工藝流程不順暢就要改。
據統計,他先後參與創造了選冶廠60項選冶工藝科技成果研發,其中C110顎式破碎機定顎板四次掉頭裝置、載金炭高溫高壓解吸電解工藝貧液回收金金屬裝置等10項科技成果獲得國家實用專利。2020年組織參與的中型溢流型球磨機筒體襯板形狀及安裝技術優化實踐,被評為國有企業先進典型案例。
這就是範保建,一個用實際行動詮釋堅持,用不放棄的精神詮釋勞模品質。
原標題:《他用十年詮釋,什麼是幹出來的精彩》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