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6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田作林 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田作林是勃利縣青山鄉奮鬥村黨支部副書記、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作為新型現代職業農民,他於2012年返鄉創業,建設大棚栽培溫室葡萄「黑甜甜」,成立了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歷經8年「強筋健骨」,發展成為一個集葡萄、甜糯玉米種植和加工、銷售,有機蔬菜種植、採摘、觀光、旅遊,家禽和養殖、餐飲娛樂、民宿體驗、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田作林帶領村民發展綠色食品種植及特色鄉村旅遊,奮鬥村先後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網際網路應用示範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美麗休閒鄉村,田作林也成為響噹噹的致富能人,勃利縣政協委員、七臺河市人大代表。
鎖定特色,返鄉農民辦起農莊
2011年,田作林萌生了建設一個集休閒採摘、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特色產業園的想法。2012年3月,田作林和妻子籌集資金近200萬元,義無反顧地回到青山鄉奮鬥村開辦農莊。通過土地流轉,在村西出口處建設了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的農莊。引進栽培了「黑甜甜」葡萄苗6340棵,葡萄架下套種柿子、菇娘、香瓜、蔬菜等作物;農莊內還栽種各種果樹,散養土雞、野雞等,吸引市民前去觀光和採摘,當年就獲得了良好收益。
2013年,田作林牽頭成立了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被勃利縣評為特色種養殖大戶。2014年,田作林被評為市勞動模範和科普帶頭人。
穩紮穩打,合作社羽翼不斷豐滿
2015年,田作林擴建鄉村風情園。在風情園裡可以看到「土得掉渣」的農耕物件,還可以體驗坐花轎、拋繡球等復古婚禮,加之極具東北特色的民俗住宿,吸引了大批遊客;2016年,他又適時增加草莓種植。6月1日草莓園開業,當年累計接待遊客10萬人次。2017年,田作林引進甜糯玉米試種成功,全部採用真空包裝鮮食玉米,投放市場獲得了良好收益,這一年他獲得黑龍江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8年,他一鼓作氣種植了1200畝甜糯玉米,以每棒2.5元的批發價銷售,純收入近200萬元;2019年,甜糯玉米種植面積增至2000畝,他被授予全國鄉村旅遊能人;2020年擴增至2250畝,年均實現純收入千萬元以上,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省農民脫貧致富帶頭人。
砥礪奮進,拉動一方經濟共同繁榮
合作社發展至今,已擁有民宿26間,餐飲面積3000平方米,鮮食玉米基地2250畝,加工車間4000平方米,倉儲1200平方米,葡萄大棚15棟、溫室4棟,青儲基地10000平方米,農資大集800平方米,建成了完善的循環經濟產業系統。
2017年以來,田作林帶領合作社牽頭實施產業扶貧,為全鄉貧困戶免費發放1.5萬棵龍豐果樹苗木,扶持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以每斤4.5元的價格回收貧困戶生產的龍豐果。每年為36戶貧困戶每戶發放1000元工薪崗位資金;以高於市場價1000元的價格流轉貧困戶土地,並為貧困戶發放鮮食玉米種子,以每棒高於市場價3分錢進行回收。田作林不僅帶動鄉親發家致富,還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慷慨捐物捐款,向卡口志願者、公安民警、醫務工作者共計捐出鮮食玉米700餘箱。
示範帶動,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現在的青山鄉奮鬥村在田作林的帶領下,已成為一個環境美、生態優、村風正、民風淳的文明和諧新農村。
2021年,合作社預計種植小紅辣椒5000畝,甜糯玉米種植面積將達5000畝,鮮食玉米收穫後還可以對玉米秸稈進行回收,生產青儲飼料,用於養殖業。
人逢喜事精神爽,從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載譽歸來的田作林,決定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依託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繼續挖掘生態旅遊品牌內涵,塑造鮮明特色,著力打造精品旅遊項目,把奮鬥村變成多業並舉的休閒農莊和歡樂牧場,朝著全國高標準化鮮食玉米產業示範基地和全國鄉村旅遊龍頭村的戰略目標邁進。
來源:七臺河日報
記者:黃曉慧
原標題:《田作林: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