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作林: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2020-11-28 澎湃新聞

田作林: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2020-11-26 09: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田作林 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田作林是勃利縣青山鄉奮鬥村黨支部副書記、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作為新型現代職業農民,他於2012年返鄉創業,建設大棚栽培溫室葡萄「黑甜甜」,成立了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歷經8年「強筋健骨」,發展成為一個集葡萄、甜糯玉米種植和加工、銷售,有機蔬菜種植、採摘、觀光、旅遊,家禽和養殖、餐飲娛樂、民宿體驗、電子商務等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田作林帶領村民發展綠色食品種植及特色鄉村旅遊,奮鬥村先後榮獲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全國網際網路應用示範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全國美麗休閒鄉村,田作林也成為響噹噹的致富能人,勃利縣政協委員、七臺河市人大代表。

鎖定特色,返鄉農民辦起農莊

2011年,田作林萌生了建設一個集休閒採摘、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特色產業園的想法。2012年3月,田作林和妻子籌集資金近200萬元,義無反顧地回到青山鄉奮鬥村開辦農莊。通過土地流轉,在村西出口處建設了佔地面積2.4萬平方米的農莊。引進栽培了「黑甜甜」葡萄苗6340棵,葡萄架下套種柿子、菇娘、香瓜、蔬菜等作物;農莊內還栽種各種果樹,散養土雞、野雞等,吸引市民前去觀光和採摘,當年就獲得了良好收益。

2013年,田作林牽頭成立了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被勃利縣評為特色種養殖大戶。2014年,田作林被評為市勞動模範和科普帶頭人。

穩紮穩打,合作社羽翼不斷豐滿

2015年,田作林擴建鄉村風情園。在風情園裡可以看到「土得掉渣」的農耕物件,還可以體驗坐花轎、拋繡球等復古婚禮,加之極具東北特色的民俗住宿,吸引了大批遊客;2016年,他又適時增加草莓種植。6月1日草莓園開業,當年累計接待遊客10萬人次。2017年,田作林引進甜糯玉米試種成功,全部採用真空包裝鮮食玉米,投放市場獲得了良好收益,這一年他獲得黑龍江省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18年,他一鼓作氣種植了1200畝甜糯玉米,以每棒2.5元的批發價銷售,純收入近200萬元;2019年,甜糯玉米種植面積增至2000畝,他被授予全國鄉村旅遊能人;2020年擴增至2250畝,年均實現純收入千萬元以上,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省農民脫貧致富帶頭人。

砥礪奮進,拉動一方經濟共同繁榮

合作社發展至今,已擁有民宿26間,餐飲面積3000平方米,鮮食玉米基地2250畝,加工車間4000平方米,倉儲1200平方米,葡萄大棚15棟、溫室4棟,青儲基地10000平方米,農資大集800平方米,建成了完善的循環經濟產業系統。

2017年以來,田作林帶領合作社牽頭實施產業扶貧,為全鄉貧困戶免費發放1.5萬棵龍豐果樹苗木,扶持貧困戶發展庭院經濟;以每斤4.5元的價格回收貧困戶生產的龍豐果。每年為36戶貧困戶每戶發放1000元工薪崗位資金;以高於市場價1000元的價格流轉貧困戶土地,並為貧困戶發放鮮食玉米種子,以每棒高於市場價3分錢進行回收。田作林不僅帶動鄉親發家致富,還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慷慨捐物捐款,向卡口志願者、公安民警、醫務工作者共計捐出鮮食玉米700餘箱。

示範帶動,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現在的青山鄉奮鬥村在田作林的帶領下,已成為一個環境美、生態優、村風正、民風淳的文明和諧新農村。

2021年,合作社預計種植小紅辣椒5000畝,甜糯玉米種植面積將達5000畝,鮮食玉米收穫後還可以對玉米秸稈進行回收,生產青儲飼料,用於養殖業。

人逢喜事精神爽,從全國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上載譽歸來的田作林,決定繼續擼起袖子加油幹,依託勃利縣田園音樂葡萄種植專業合作社,帶領鄉親繼續挖掘生態旅遊品牌內涵,塑造鮮明特色,著力打造精品旅遊項目,把奮鬥村變成多業並舉的休閒農莊和歡樂牧場,朝著全國高標準化鮮食玉米產業示範基地和全國鄉村旅遊龍頭村的戰略目標邁進。

來源:七臺河日報

記者:黃曉慧

原標題:《田作林: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田作林: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全國勞模
    田作林:帶領鄉親詮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全國勞模 2020-11-26 09: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奮鬥的我 最美的國|90後雞老闆帶領鄉親們奔小康 2020-12-04 12: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李小平: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路過的鄉親看到了,立馬上前,一起搬。「村裡從不把我們當外人,我們也要把這裡當成真正的家。」既然來到這裡,就是一種緣分。在他看來,入鄉隨俗、就地取材,才能在嶄新的土地上生長出希望。平湖本地服裝、箱包企業多,三峽移民沒技術,李小平就主動找到村委會商量學縫紉。「村裡很支持,學費300塊,我們付一半,村裡承擔一半。」一起移民到鍾埭村的五戶老鄉,跟著李小平,每天騎自行車去學技藝。
  • ...興義市豬場坪鄉長灣村第一書記楊大琴帶領鄉親奔跑在幸福路上
    楊大琴幫著鄉親一起採收菸葉「書記對我們關心得很嘍,田間地頭講技術,哪家要是有個困難,她都想法幫。」正在忙的婁孝琴指著眼前一片長得密密麻麻的菸葉,臉上洋溢著幸福。「去年因為土地原因,沒種烤菸,前年,種烤菸的毛收入就有15萬元!」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高萬全:養羊拼出好日子
    10月13日,高萬全一邊向鄉親們介紹自己的「養殖經」,一邊打開手機微信展示訂單。  吉木薩爾縣老臺鄉下西溝村村民高萬全是七零後。憑藉自己的奮鬥,他在村裡不但有兩個佔地15畝的養殖基地、600多隻羊,還在城裡買了樓房,擁有兩部私家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以前,我們一家人過得很拮据。後來,我認準一個理:甩開膀子務實幹,就一定能嘗到生活的『甜頭』。」
  • 護鳥人楊金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鳥」事
    如今,布朗山寨村民的經濟收入除了茶葉、咖啡等作物,鄉親們還利用當地生態優勢,主動進山保護常年生活在這裡的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紫胸鸚鵡等鳥類,通過當起護鳥人,著力打造觀鳥經濟,走出了一條脫貧致富的新路子。我們鸚鵡寨擁有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鳥兒們在這裡棲息,我們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它們也給了我們回報,我覺得對我和我們村的人來說,這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最好詮釋。」
  • 郝金民:始終牢記軍人本色 帶領鄉親脫貧致富
    長城網記者 吳志榮 孫學工 張曉鵬 實習記者 張謝雅郝金民是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大峪鎮北澗溝西村的一名退伍軍人,他在創業致富過程中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事跡,在當地村民中廣為傳揚。1989年在江西南昌當了5年的兵的郝金民結束了軍旅生涯,回到了家鄉。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現在,作為生產管理部的成本管理專員,她兢兢業業、飽含熱情地在崗位上不斷奮鬥。準確是第一要務回想起當初加入格蘭仕,楊賀娉感慨萬千。那時候她從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會蛻變為如今的模樣。「格蘭仕的飛速發展,離不開格蘭仕人的奮鬥精神。而這個獨特的奮鬥標籤,深深地影響著我們的行為與思維。」楊賀娉認為,在格蘭仕的收穫離不開領導的諄諄教導。隨著經驗的不斷累積,從一個畏手畏腳的新人,成長為一名駕輕就熟的員工,她身上擁有格蘭仕人最普通,卻最可貴的品質——細緻。
  • 丁金賢:種植羊肚菌 帶領鄉親共創致富路
    可是,當他想到家鄉石板河村的鄉親們收入還不高的時候,他想為石板河村做點事。於是,他放棄了自己的裝修生意,毅然回鄉發展羊肚菌產業。    2019年,丁金賢租了鄉親們的30畝地,投資了60多萬元,建了幾十個遮陽網大棚種植羊肚菌。為了能更好地掌握技術,他又跑去河南、四川等地學習種植技術,從一個門外漢成了專家,甚至有培訓他的老師邀請他留下來共同發展,都被他婉拒了。
  • 看· 白山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看 · 白山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之於國家這是創造偉業的信言之於民族這是實現夢想的宣言
  •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艾爾肯•麥麥提尼亞孜:帶領鄉親們富起來才是真的富 2020-12-05 14: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好日子是奮鬥出來的!海鹽三峽移民樂享幸福生活
    如今,30歲的柯鵬飛事業生活雙豐收,他的妻子是鄰村土生土長的海鹽人,孩子也已經三周歲,小日子過得幸福而美滿。「就是緣分,一眼相中,他也的確有擔當有責任心。」妻子陳翩翩笑著告訴記者。從重慶到海鹽,山水相異,但文化相通,在創業的時候,不少村民都幫助過柯鵬飛,他也一直記在心裡,積極參加各種志願活動回饋鄉親。「阿叔,快過年了,防火防盜防騙,千萬要注意。」
  • 《當幸福來敲門》幸福是靠奮鬥出來的
    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幸福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一點一滴去創造。——《獨立宣言》。影片標題叫做The Pursuit of Happyness,可在英文中應該是Happiness,Chris所理解的幸福: There is an I in "happiness",There is no Y in "happiness",It's an I . 幸福之中沒有為什麼(why)只有自己(I)。
  • 英文學院: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三下鄉
    政府和村民一起努力,為打贏脫貧攻堅而一起奮鬥。看到漫山遍野新鮮飽滿的水果,我知道這是黑廟村大膽嘗試的結果,是政府修建農業學校教授技術的結果,是村幹部們日日夜夜操勞的結果,是無數村民奮鬥的結果。看到如此美好的鄉村,我更堅信奮鬥的力量。沒有什麼是伸手就可以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我作為新一代的青年,更要一直奮鬥下去,創造自己的價值。
  • 湖北鄖西:226個鄉親扶貧協會帶領鄉親共同富裕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組織——鄖西鄉親扶貧協會,他們回鄉捐款捐物支持脫貧攻堅。澗池鄉金龍山村的張學平、張飛、張忠國叔侄仨,在外拼搏20多年,最終靠營銷綠松石發家。2015年,他們回鄉投資2000餘萬元,建成1000隻規模的鹿鼎種鹿科技公司,帶動附近5個村的160戶貧困戶就業。
  • i東營·東營影像·脫貧故事|張瑞亮:帶領北張村的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
    帶領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  最初,張瑞亮懷揣著滿腔熱血回到北張村,想要帶領著鄉親們一起發家致富。部分村民從土地種植中解放出來,轉為勞動力,在苗木合作社打工。  之後,在一次機緣巧合下,山東中頤康中藥材種植有限公司來到郝家鎮北張村尋求土地合作方種植金銀花,張瑞亮經過前後的溝通之後,認為讓大型的公司來種植比合作社種植更加平穩安全,避免了旱、澇、災等風險。
  • 【巾幗風採】「最美母親」藍鳳秀帶領上林縣西燕鎮上綢莊鄉親過上...
    【巾幗風採】「最美母親」藍鳳秀帶領上林縣西燕鎮上綢莊鄉親過上好日子 2020-07-31 11:0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 | 吉林省水文水資源局白山分局防臺抗洪回眸
    習近平總書記說過:「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奮鬥本身就是一種幸福。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之於國家這是創造偉業的信言之於民族這是實現夢想的宣言之於我們「在黨支部組織帶領下,在黨員先鋒模範引領下,白山水文人奮戰在抗洪防臺一線,實時監測預警,記錄詳實數據,經受住了風雨洗禮,為上級科學決策、百姓安居樂業,貢獻出一份力量。」回顧防臺抗洪的日日夜夜,分局黨總支書記、局長魏曉鴻感慨萬千。
  • 後知青時代的裡程碑——記重返第二故鄉帶領鄉親脫貧致富的徐桔桔...
    期間,村民向她反映村子發展緩慢,渴盼「有本事」的知青回來當「村官」,帶領大家共同致富。  賈愛春首先想到徐桔桔。沒想到的是,徐桔桔毫不客氣地給她吃了「閉門羹」。桔桔剛退休,有財務專長,被一家韓國公司高薪聘請任財務總監。優厚的退休金加上優厚的工資待遇,她完全可以安逸的度過晚年。  賈愛春是個執著的人,認準的事撞上南牆也不回頭。
  • 致敬奮鬥的你丨用勞動譜寫新時代的「幸福之歌」
    「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新時代是奮鬥出來的。」  「光榮屬於勞動者,幸福屬於勞動者。」他們以自身的模範行動和崇高品質,生動詮釋了中國人民具有的偉大創造精神、偉大奮鬥精神、偉大團結精神、偉大夢想精神。  這些偉大成就,是我國工人階級和廣大勞動群眾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拼搏奮鬥、爭創一流、勇攀高峰,用智慧和汗水創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