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他們為了支援國家建設,捨棄了自己的家園,輾轉到一個陌生的環境,用自己的勤勞和智慧重建家園。
李小平就是其中一員。
20年前,為了三峽工程,27歲的李小平響應國家號召,離開故土、攜家帶口,從重慶老家搬遷到千裡之外的平湖。
三峽移民舍小家顧大家,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更令我們肅然起敬的是,20年過去了,李小平在嶄新的土地上,白手起家、勤勞致富,不僅為三峽庫區增光,也為第二家園添彩。
「我是三峽人,也是平湖人」
像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大規模移民一樣,搬遷的車輪滾動,只意味著第一步的邁出。外遷移民需要一個漫長的適應與被吸納的過程,那是一場觸及心靈的長徵。
2001年之前,李小平從未來過平湖,也沒聽說過嘉興。他與其他村民一樣,既充滿期待,又忐忑不安,心裡常嘀咕:「當地人會不會排外,生產能不能搞好,能否真正融入當地社會?」
然而,一踏上這片土地時,他發現,自己的那些擔心都是多餘的。
吃飯的鍋沒有,村幹部主動拿上門,配套還帶了煤氣灶、柴米油鹽。
兒子李港來時只有3歲,年幼不懂事,有一次,摘了鄰居家的小西瓜。李家人正擔心如何向鄰居致歉,第二天,對方挑了一大筐西瓜送上門來。
勤善和美的村民感染著這位異鄉人。善於觀察的李小平發現,他所遷入的鐘埭街道鍾埭村村民,「凌晨一兩點就去地裡了,如果不跟上他們,我就要落後了。」於是,他也學著當地人種毛豆、絲瓜、青菜。遇到技術問題,鄰居們總是不吝傳授,主動幫助他。有一次,他凌晨3時,裝了近300斤的毛豆想拿到鎮上去賣,但一麻袋剛裝上自行車又倒下來。路過的鄉親看到了,立馬上前,一起搬。
「村裡從不把我們當外人,我們也要把這裡當成真正的家。」既然來到這裡,就是一種緣分。在他看來,入鄉隨俗、就地取材,才能在嶄新的土地上生長出希望。
平湖本地服裝、箱包企業多,三峽移民沒技術,李小平就主動找到村委會商量學縫紉。「村裡很支持,學費300塊,我們付一半,村裡承擔一半。」一起移民到鍾埭村的五戶老鄉,跟著李小平,每天騎自行車去學技藝。
「一開始只能在廠裡做點簡單的跑直線,後來老闆看我肯幹,又教我用壓膠機。」為了追趕技術進度,李小平常常一個人留在偌大的車間裡,奮戰到第二天太陽升起。腳踏實地,得來的成果也實實在在。第二年,他的收入就躍升到了同行第二名。
「我是三峽人,也是平湖人。在這裡留得下、安得穩。」李小平常這樣說。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
儘管黨和政府對三峽移民高度重視,但在李小平看來,好政策要變成好生活,離不開一雙勤勞的手,一顆進取的心。
「幸福生活是奮鬥出來的。」這句話,20年來一直紮根在李小平和家人的心頭。
寒冬的工作日,上午10時,在「小平農家樂」裡,熱騰騰的香氣已瀰漫開來。走進院子,菜架上擺滿了清早剛採摘、洗淨的各種蔬菜。他不停地走進走出,算著桌椅的數量,前不久剛接待好80人的企業團,兒子又接了一個13桌的大單。
「小平農家樂」開了一年多,口碑不俗、生意紅火,也成了當地美麗鄉村遊的一張新名片,每個月淨利潤五六萬元。
許是三峽裡風大浪高,造就了江邊人闖急流、跨險灘,有著艱苦創業、知難而進的品性。村民們說,李小平是位兼具開拓精神和商業意識的能人。
早些年在平湖服裝企業打工時,李小平就一直在觀察市場需求,評估周邊的創業環境。他堅持不等不靠不埋怨。他覺得,每一天多走一步,離目標就會近一步。2004年,他在鍾埭集鎮開了一家重慶火鍋店。
「開店沒有想像中那麼簡單,有時候生意不好沒客人來,生意一上來,人手不夠,又招呼不過來。」一年以後,這家火鍋店宣告關門。
「時間的意義,不是靠時鐘的刻度來衡量的,也不是靠日曆的翻篇去計量的,而是在傾注心血、播灑汗水中積澱而成的,奮鬥的人生每一天都沒有遺憾。」23歲的李港,用標準的平湖話,詮釋著父親創業的這份韌勁。
首次創業,沒有最終的成功,也沒有致命的失敗,帶給李小平的只有繼續向前的勇氣。他一邊總結經驗,一邊尋找店面。之後,他嘗試在家經營過布料加工,又在鍾埭集鎮上開了一家渝香燒雞公。
李小平堅持自己採購食材、自己打掃衛生。不管是幫工還是大廚,都經過他層層「考核」。「稍微有點紕漏,客人的體驗感就會非常不好。我以前吃過虧。」開了農家樂以後,他也堅持著自己的原則。從凌晨出門挑選當天菜餚的原材料到送走最後一撥客人、打掃完衛生已是後半夜,但李小平覺得這樣的日子充實也踏實。
「帶領村民一起奔向美好未來」
此心安處是吾鄉,吾心安處即為家。家安!心安!
2020年初,一場新冠肺炎疫情,給「小平農家樂」按下了「暫停鍵」。
店不能開,李小平也沒有閒著,「我們一家能有今天全靠平湖這邊的政府和老百姓一路關心支持,『小平農家樂』既有我的名字,也包含了金平湖的『平』。我們早已不分你我。」
他自告奮勇在卡口當了16天志願者,協助村裡對進出卡點的人員進行登記排查。在得知企業人員緊缺時,擁有大掛車駕駛證的他又驅車趕到獨山港鎮,幫助拉貨櫃。那段時間,他每天從凌晨1點幹到晚上10點,一天出車8次。
從三峽移民到共戰疫情,「舍小家為大家」的移民精神又一次在李小平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2020年3月9日,「小平農家樂」重新迎客,往日的「紅火」場面又回來了。招呼不過來時,他們會主動介紹客人去附近的農家樂吃。
依託美麗鄉村這幾年的建設成果,李小平所在的鐘埭村成功創建成為省級3A級景區村莊,而離村子不遠處,還有一個遊人如織的櫻花小鎮。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實現了高水平的小康生活,如何帶領村民一起奔向更美好的未來,這是李小平的新課題。
「我們這裡自然條件好,農副產品品質也高,村裡現在也建起了遊客服務中心,還有專門的停車場,在鄉村旅遊方面還是大有可為的。」
李小平認為,硬體的提檔升級僅僅是鄉村遊提質增效走出的第一步,「開農家樂的、開民宿的、賣農產品的,大家取長補短,哪家有困難、哪家有金點子,我們可以統一協作,一方面要提升整村接待能力和水平,增加村民收入。另一方面也通過現代化的經營,為其他希望發展的村民,提供家門口的『參考模板』。旅遊市場有序競爭,村民才能共同致富。我們要一起做好這件事!」
【來源:嘉興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