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登陸臺灣

2021-02-17 中成偉業管理有限公司

   【深圳商報臺北訊】(駐臺記者 劉瑜 文/圖)海底撈進軍臺灣。就在臺北最繁華的信義商圈、三年前俏江南的原址,海底撈昨日試營業。

   相較於俏江南當年開業的記者會與晚宴盛況,海底撈延續的是一貫低調的做派,在臺北最潮的購物中心ATT 4 Fun六樓悄悄開張。然而昨日中午11時開門營業,食客絡繹不絕,大半卻遭婉言相拒。記者被告知,前兩日電話開放預訂,現在一周之內全被訂滿,到21日才有訂位。

   對於開業的火爆,臺北海底撈客戶經理康靜說出乎預料,餐廳一共有217個位子,試營業期間只開放了一半餐位。康靜是四川姑娘,在海底撈工作了七八年。臺北海底撈基本招收的是本地員工,並且先後送了六七批將近30多位臺灣年輕人到深圳海底撈南山店受訓三個月。在應對當地媒體圍觀採訪時,康靜顯得並不適應。

   之前對於大陸頭號火鍋連鎖店海底撈的到來,臺灣媒體曾發出「海底撈能否徵服臺灣」的探討。在臺灣人眼中,臺灣服務業領先大陸20年,以至於在大陸只要哪家餐館服務好,都會被認為是臺灣老闆開的。如今海底撈來臺灣打天下,而且切入的還是臺灣競爭最激烈、規模高達100億新臺幣的火鍋市場,全臺至少有六七十個火鍋品牌,將近千家店,能否站穩腳跟有待考驗。

相關焦點

  • 海底撈允許自帶食材,被臺灣人擺了一刀
    據了解,海底撈自帶菜品政策是從臺灣開始的。        海底撈臺灣店去年12月12日宣布,不僅允許顧客免費自帶食材,還宣布包廂不設最低消費、不限用餐時間、客人攜帶的酒水也不額外收取開瓶費。
  • 海底撈臺灣玩「變臉」,明年要開10家店
    之前我們談過海底撈在日本在新加坡門店的情況《海底撈、小肥羊入侵日本,畫風突變,震驚全球!》,今天帶大家一起來看看,海底撈在臺灣市場是怎麼樣的?很多人可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我們公眾號介紹最多的餐飲品牌是海底撈?今天也跟大家說說是怎麼回事?第一,不管是哪個餐飲類的公眾號,你會發現在一年之中講的最多的餐飲品牌都是海底撈,為什麼?因為大家都是向它學習。
  • 海底撈不嫌事大,介紹臺灣是「國外」
    網友@趙宇辰V表示,「至今日中午,@海底撈火鍋 以評論的方式進行了回應和道歉,把鍋推給了微海諮詢公司,而且也沒有發布道歉聲明帖子,因此事件坐實,我們認為@海底撈火鍋 認錯態度不誠懇,和萬豪有一拼。」該網友指出,四川海底撈餐飲股份有限公司是內資大公司,經工商查詢,直接相關單位就有62家。事發後,甩鍋微海公司,全名不明,但委託後,責任脫不了,所以鍋是甩不掉的。
  • 臺灣海底撈同意自帶食材後,最不願意看到的場面發生了……
    但僅僅兩個月時間不到,海底撈就宣布自2月15日起取消自帶食材服務,原因是顧客自帶食材數量、品項過多,已超出店家對食品安全可控範圍。消息傳出後,臺灣網友嘲諷說,「本來是善意的政策結果被玩壞了」、「嗯被奧客(即「麻煩的客人」)玩壞掉了」、「完全低估客人臉皮的厚度」……臺媒甚至直接打出標題說「臺灣鯛毀了海底撈」。
  • 海底撈在臺灣徵才600人 今年營收目標24億新臺幣
    海底撈去年赴香港上市,近期公布最新年報,2018年營收達人民幣169.69億元,年增59.5%,淨利為16.46億元。(圖片來源:臺灣「東森新聞雲」)中國臺灣網4月17日訊 據臺灣「東森新聞雲」報導,以「從排隊就開始提供服務」著稱的大陸知名餐飲業者「海底撈」火鍋,去年在臺灣營收達18億元(新臺幣,下同),臺灣地區總經理李瑜昨日表示,今年在臺灣將再開設四家新門店,也將大舉徵才600名新員工,力拼今年營收目標上看24億元。
  • 海底撈將在臺灣徵才600人 島內營收目標24億
    海底撈去年赴香港上市,近期公布最新年報,2018年營收達人民幣169.69億元,年增59.5%,淨利為16.46億元
  • 海底撈能否徵服臺灣?臺北店明天試營業,當地媒體稱服務「嚇人」
    農曆年前,臺北信義計劃區最潮的購物中心ATT4Fun六樓,知名藝人大S夫家來臺開設的創意川菜「俏江南」,剛搬走不久,就立起紅底白字的大看板,上面寫著「海底撈」。一夕之間,臺灣媒體和服務業者紛紛議論,「俏江南走了,海底撈來了。」海底撈能否徵服臺灣?經常走訪兩岸的臺灣人對海底撈一定不陌生,這是中國最家喻戶曉的火鍋連鎖店。
  • 臺灣海底撈店長月收入10萬背後,店長強則企業強丨【勺子推薦】
    臺灣海底撈店長月收入約10萬人民幣!近日,海底撈臺灣總經理李瑜在採訪中透露了員工的薪資制度。臺灣海底撈店長的工資高達76000元(35萬新臺幣),並且享受分紅,每個月還有15200元(7萬新臺幣)的租屋補貼。01舞面師薪酬堪比內地廚師長除了店長能夠月入10萬,臺灣海底撈其他員工的薪酬水平也讓人「瞠目結舌」。
  • 海底撈火鍋!終極「省錢攻略」!
    但系如何省錢食海底撈?今日終於有一位食海底撈多年的少女粉絲同我地分享佢嘅省錢秘訣了海底撈服務非常到位,但是每到飯點時間就爆滿!例如我愛的華豐即食麵甚至有網友看到了吃海底撈自帶食物的最高境界!我佩服但是我不敢海底撈的蘸料是10元/位(點了濃鍋底就,口味淡的就直接不要可以了)
  • 海底撈可以自帶食材?真的要被吃垮了......
    關於「可自帶食材」的消息,最早來自海底撈臺灣店。去年12月12日,以服務聞名的海底撈臺灣店宣布,不僅允許顧客免費自帶食材,還宣布包廂不設最低消費、不限用餐時間、客人攜帶的酒水也不額外收取開瓶費。海底撈臺灣地區總經理李瑜說,他們「對絕大部分客人有信心」,認為只有少部分顧客會自帶食材,就算帶了也是店內未販售的頂級食材,「你請朋友吃飯,總不可能自己拎一籃菜到餐廳吧!」然而,臺灣民眾還真拎著菜到餐廳去了。臺媒報導稱,新北市的海底撈店裡,客人帶的食物五花八門:可樂、蔬菜、泡麵、豆腐……
  • 光大信用卡海底撈、必勝客外賣享優惠
    >活動對象中國光大銀行有效信用卡持卡客戶(以下簡稱客戶)活動內容活動期間,客戶每休息日(即周六、周日)上午11點可通過陽光惠生活APP-「優美食」版塊參與「必勝客50元購100元優惠權益」、「海底撈外賣50元購100元優惠權益」活動。
  • 聯商品牌周報: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 瑞幸CTO離職
    ,CTO也離職了;達芙妮退出臺灣市場;星巴克中國與紅杉中國達成戰略合作...hummel首進中國 落戶上海愛琴海購物公園據報導,丹麥運動潮流品牌hummel即將登陸上海,開啟中國首家潮運動品牌旗艦店。海底撈啟動接班人計劃海底撈火鍋發布「公司採納領導人次選拔計劃」的相關公告。公告內容顯示,海底撈公司宣布採納未來10年至15年的領導人次選拔計劃,除了施永宏、苟軼群、楊小麗以外的所有員工都有資格參與該計劃。海底撈稱,此次計劃的退休目的是為了給公司的持續發展和高級管理團隊的遠期計劃提前推行人才儲備和鍛鍊。
  • 海底撈可自帶食材,這個營銷方式值得點讚!
    臺灣海底撈日前宣布,開放所有民眾自備食材、酒水入場,完全免費!據臺灣媒體報導,海底撈12日宣布,所有門市全面開放民眾自帶喜愛吃的食材加好料,不論食物、酒水都能帶,完全不加收任何費用,成為臺灣火鍋界創舉。
  • 海底撈「變態」服務錦集
    ,也許你只是片面地聽說過海底撈的「變態」服務,並不曾完整地見識過網友的表達。小編今天為大家匯總了海底撈「變態」服務錦集,並由資深人士總結出海底撈服務的真諦。由於各家企業經營情況不同,請勿照抄,我們需要的是取其精華。
  • 超強颱風「尼伯特」登陸臺灣 為登陸我國最強初臺
    今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於今天(8日)5時50分以超強颱風級在臺灣臺東太麻裡鄉沿海登陸,成為1949年以來登陸我國的最強初臺。預計它將於9日早晨到上午以颱風級登陸福建龍海到連江一帶沿海。受其影響,8-11日,臺灣及華東6省市有強風暴雨。
  • 2020,複製海底撈-虎嗅網
    快時尚餐飲品牌九毛九登陸港交所,隨即暴漲44%,被看作「海底撈第二」。 而2018年9月登上港交所的海底撈,如今市值已經逼近2000億港元。除了九毛九和海底撈,同慶樓已低調拿到登陸A股的入場券,瑞幸咖啡已奔赴美股上市,巴比饅頭、五芳齋等也在排隊等待上市。
  • 海底撈越來越逆天了
    在「雙十二」當天,海底撈臺灣門店連放大招:除挑戰餐飲行業「禁止外帶」,還宣布不設最低消費、不限用餐時間、客人攜帶的酒水也不額外收取開瓶費。 此消息一出,臺灣網友先是一臉懵X,隨後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響叮噹之勢前往排隊叫號。除了討論到底帶什麼食材去大吃一頓外,甚至有網友表示連鍋底和瓦斯都要自帶。「海底撈瘋了!」
  • 海底撈做了個「實驗」,結果…
    ▲圖片來源:梨視頻截圖其實,海底撈可自帶菜品的舉措此前一直都有,之所以成為網絡熱點,是因為臺灣海底撈分店施行該舉措後,引發了一場風波。海底撈臺灣店去年12月12日宣布,不僅允許顧客免費自帶食材,還宣布包廂不設最低消費、不限用餐時間、客人攜帶的酒水也不額外收取開瓶費。消息一出,臺灣餐飲業感到憤怒又擔憂,他們覺得海底撈會慣壞客人,如果客人全都自帶食材,那還賺什麼?
  • 海底撈終於上市了,為啥靠的是火鍋料,而不是火鍋店?
    7月13日,海底撈掌門人張勇在港交所敲鑼,旗下子公司頤海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上市。海底撈終於藉助頤海,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從此,餐飲業的上市故事又多了一種新版本。|落槌|頤海代表海底撈先行上市自2011年起,有關海底撈籌備上市的消息就層出不窮,但都被海底撈官方以時機尚未成熟否定。纏纏綿綿5年之後,昨天,海底撈上市風雲終於落下一槌,其獨家底料供應商頤海在港交所上市。
  • 海底撈無法超越海底撈
    說到火鍋,我們很容易想到火鍋行業「頂流」海底撈。但是,近年來,海底撈的翻臺率已經逐漸下降,其他跟隨海底撈踐行「服務主義」至上的中小品牌,也感受到行業的發展被「扼住喉嚨」,已經到了瓶頸處。是的,火鍋行業已經從最初的遊兵散勇走到現在的連鎖品牌火鍋店林立,走過了最初缺乏品牌野蠻生長的時代,走到了行業升級轉型的拐角處。火鍋行業,要拐到哪?這一次,火鍋行業也許該拐回正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