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耳熟嗎?
「如果當時我知道就好了。」
我相信在生活中很多人都說過或者聽過這句話,當某件事的結果不是很好的時候,突然反應過來自己當初不應該這麼做。
可事實上,很多事情的結果一旦產生,就意味著已成事實,想回去改變是不可能的。
所以,那些真正厲害的人,身上都有這4個特點,越早知道越好。
1
不被別人的看法左右生活。
村裡老人給我講過一個爺孫倆騎驢去趕集的故事。
某天早晨,爺孫倆去趕集,爺爺牽著驢, 讓孫子騎著驢,路人看見,說這個孫子真不孝順,讓爺爺走路,他卻騎著驢。
爺爺只得把孩子放下來走路,換他騎驢,可走著走著,路人又說,這個爺爺真狠心,那麼小的孩子走路,自己卻騎著驢。
無奈之下,爺爺和孫子都騎著驢走,走著走著,路人看見了說,兩個人騎著驢走,驢真可憐。
爺爺聽了很無語,於是他和孫子都不騎驢了,牽著驢走了一段,走著走著,路人又說,這兩人怎麼那麼傻,有驢不騎,還走路。
這個故事告訴大家,你不是人民幣,你怎麼做,都取悅不了所有人,總有人會說長道短,因為人的嘴巴,你是堵不住的。
既然如此,何必又去在意其他人的看法呢?想怎麼活,是你自己說了算,與別人無關,世俗的眼光只會把我們困在囚籠。
有這樣一則寓言。
一個方丈在河邊,看漁人撒網。忽然有條魚奮力從網中掙脫了出來,方丈興奮地喊道,「俊哉,透網金鱗!」
方丈興奮,是因為他等了很多年,才看到一條不屈服命運,奮力跳出世俗羅網的「漏網之魚」。
別人的看法就像漁網,太在乎反而會使自己成為別人杯子裡的咖啡,沒有自由。
俗話說,「誰人不被別人說,誰人背後不說人。」
不要再花太多時間去擔心別人怎麼看你,是真是假,你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就行,你的世界與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人們心中的偏見就像一座大山,你不是愚公,任由你怎麼努力,都挪不動它。
我們都應該要做那隻奮力跳出世俗羅網的「漏網之魚」。
2
感到不滿足現狀,那就不要閒著。
看到過這樣一個事例,講的廣東第一代打工妹王馨如何改變命運成為企業家的經歷。
王馨,出生在河南新野縣農村的一個貧困家庭,她從小學習就很努力,還考上了縣裡的重點中學。
但不幸的是,她父親去世,家裡負擔太重,王馨在初二時輟了學,跟隨老鄉一起南下到廣州打工。
對一般人而言,打工只是謀生手段,對王馨卻是學習和磨練的機會,她不甘於做一個流水線工人。
那時候,她每天工作超過12個小時,很多人下班後就倒頭在宿舍裡休息,王馨雖然也很累,但是她咬牙堅持捧著書本學習。
就這樣憑著勤奮和不斷學習的毅力,讓她迎來人生的高光,如今她在東莞擁有四家企業,還在05年返鄉創業帶動家鄉發展。
回到我們的現實生活,很多人是那種工作就是為了生活的心態,時間一長,就輕易的滿足於現狀,覺得人生已愜意無比了。
然而,事實往往是殘酷的,沒人能在社會的優勝劣汰和生活的不斷挑戰中獨善其身,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只會消磨你的志氣。
鍾南山院士給年輕人的寄語說:「我們年輕人也要這樣,從來不要滿足,要向更高的目標走。」
機遇和危機往往是並存的,要想活出精彩的人生,就必須要不甘於現狀,對致富的持續渴望。
所以,不要再說自己沒有時間,還沒準備好,現在改變太晚了,等到那一天到來再說吧之類的話。
藉口從不會給你帶來幸福和滿足,無論你做或是不做,總有一天你都得去面對。
電影《廁所英雄》裡有這樣一句臺詞,「如果你什麼都不改變,那什麼也不會改變」。
如果你對現在的生活不滿意,那就做些改變,時間不會奇蹟般的給你帶來你想要的生活,重要的是你如何利用你的時間。
不管多晚,都要朝著自己所期待的方向出發,而不是因為錯過而感到遺憾。
3
關心自己的健康勝過關心自己的容顏。
最近,由趙薇發起的國內首部女性獨白劇《聽見她說》,第一集《魔鏡》上線,「容貌焦慮」一詞進入了觀眾視野,引起了一眾熱議。
曾幾時起,在「顏值高」風氣的影響之下,許多人認為要長得好看才有優勢,長得好看才更能被人們認可。但其實,你的外表永遠不會決定你的價值。
古人說得好,「即便你有一萬種能力,可以徵服世界,改變生活,但若沒有健康,都只能是空談。」
朋友分享過一個她的經歷。
去年,她在洗澡的時候發現胸部有硬塊。去醫院檢查醫生初步認為是腫瘤,建議去上一級醫院複查。
她想到自己的偶像姚貝娜,就是因患乳腺癌不幸離世,著實把她嚇壞了。
那段時間她整個人都恍恍惚惚的,在一系列檢查排號的漫長等待中做完了手術,幸運的是腫瘤是良性的。
前幾天,在一次聚會上,她感慨的說,「回想以前的生活,她的性格太過急躁,遇到事情喜歡悶著心裡,給自己壓力。生病後很多事情都想開了,以後不會在去鑽牛角尖了。」
真的,健康比什麼都重要,我們可以拿自己的長相開玩笑,卻不能對健康開玩笑,要知道,生命沒有「早知道這樣」。
網絡上有一個著名的健康公式:健康=情緒穩定+運動適量+飲食合理+科學的休息。
再好看的容顏總有一天也會老去,而健康能給你帶來更多的快樂,能一直跟隨著你直到永遠。
把健康放在第一位,好好愛自己,不做任何有害健康的事情。
當然,除了身體健康,思想健康也同等重要。
4
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價值觀。
價值觀扭曲的人有多可怕?
今天早上,我看到了這樣一條新聞。
杭州一位28歲未婚女子吳女士取快遞時被偷拍,並被上傳網絡編造其出軌。
因為這件事,吳女士被人議論謾罵,被原來的公司勸退,也患上了抑鬱症。
事發之後,幾個造謠者除了陶某發微博給她道過歉,其他兩位均未露面,也沒有道歉。
造謠者郎某的父親甚至認為,吳女士失去工作與此事件無關,拒絕賠償。
老話說,「動機決定行為。」
歸根結底,這些造謠者的深層次動機,恐怕在於人性的缺失,道德的淪喪。
當心中的價值觀和現實生活存在差距的時候,他們沒有及時阻止罪惡的滋生,而是沉浸於臆想的空間,用造謠傷害他人,追求一時快感。
而多數人,一旦在工作和生活中,不能很好的面對與解決出現的問題時,就很容易陷入這種「錯誤的價值觀」。
那些為博眼球,賺點擊的網紅就是這樣,為了能紅各種不擇手段,跪地爬行「遊街」,跪爬徵婚等等。
這些三觀不正的行為,簡直讓人唏噓。
每個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過程中,難免會失去很多東西,但價值觀萬不能丟,只有讓價值觀、夢想和目標保持一致,才是有意義的人生。
為什麼那些厲害的人會越來越厲害?
原因就在於他們從不讓別人的看法來決定自己的生活;他們不滿足現狀的時候,不是閒著而是去改變;他們知道自己的健康勝過自己的容顏,只有自己健康了,才能擁有一切;他們在喧囂複雜的時代下,去了解真實的自己,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以前你可能不知道這些,但現在開始,只要你還活著,就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