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文婕和藏區學生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支教西藏,不負青春與夢想!」吳川市蘭石中學女教師林文婕,從去年8月起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區中學開始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把一片真情傾灑在雪域高原上。今年教師節前夕,林文婕老師被評為吳川市首屆「最美教師」之一。
9月10日,記者與身在西藏林芝的林文婕老師取得聯繫,聽她講述援藏支教的工作、生活情況和心路歷程。
「80後」女教師成吳川赴藏支教第一人
「來到林芝巴宜區中學支教已經過了一年,在這裡努力適應環境,適應當地跟廣東差別非常大的教學方式,目前也還好,拿到幾張獎狀。」昨日是第33個教師節,林文婕告訴記者,學校裡組織了教師節慰問活動,還有遊園活動,這個教師節過得蠻有意義。
今年33歲的林文婕,是吳川市蘭石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老家在吳川振文鎮。去年7月她得知有赴藏支教計劃後報名參加,通過考核後,8月她帶著家人的祝福與支持,奔赴西藏林芝市,開始自己人生中另一段別樣的支教生活。她被分配到林芝市巴宜中學任教初中數學,成為吳川教師西藏支教的第一人。
在此之前,林文婕並沒有去過西藏。西藏,在人們的印象中,是純淨的天空與大地、純淨的陽光,還有很多人時常說起的高原反應。「父母其實挺擔心的,畢竟我們都沒去過西藏,感覺這個神秘的高原大地也不好惹,擔心我適應不了。但我堅持要來,他們也只好支持了!」林文婕說。
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雖有「西藏江南」美譽,但部分地區條件十分艱苦。西藏給林文婕留下的第一感覺,不是文藝作品中那樣美好,而是胸悶、頭疼、缺氧。林文婕說,剛剛到的時候,因為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她還得了支氣管炎,病得有點嚴重。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是什麼驅使你選擇到雪域高原去支教?」記者問這問題時,心下覺得她一定會說自己有「西藏情結」、非常嚮往西藏等等。但林文婕的回答讓記者有些意外,她說:「其實在我心裡,我也沒有特別嚮往西藏,它跟我之前去支教的地方是一樣的,重要的是支教,而不是去哪個地方支教!」
援藏一年,收穫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
來到西藏林芝後,林文婕除了在生活上要適應高原地區的氣候和飲食,工作上也得適應這邊的作息時間、授課方式、學校管理等各個方面。雖說西藏地區也是同樣使用北京時間,但這邊還是跟廣東存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差,來到這裡工作的第一個特殊情況就是需要「倒時差」,從廣東的作息模式調整到西藏的作息安排。
最讓她感到緊迫的應該是授課方式上的適應,雖說教材、考綱等都一致,但課堂教學是一項師生雙向活動,特別是在新課標要求下,課堂的主體更應該側重於學生,因此來到這裡的備課便多了一項特別重要的項目——「備學情」,需要適應這裡的授課方式和學生情況。
巴宜中學的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有限,個別學生甚至書寫自己的名字都有點困難,可見其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巴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學習習慣不規範,學生的紀律觀念稍差,學生家庭教育也不是那麼的有效,這種教學對象的變動考驗著她備課上課方式的轉變,在這裡,更多的是需要摸索出一套啟發式教學方法。她漸漸將高中教學方法與初中教學實際實現較好的融合,並以一種較為新穎的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領會她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這也讓她更有動力去進一步改進,去嘗試新的有效教學模式。
林文婕希望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儘快融入」,不能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客人,而是應該慢慢地有主人翁精神。她意識到,融入的前提便是適應和嘗試,在生活上在工作上慢慢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在工作上與同事的交流也慢慢消除了「本地老師」和「援藏教師」這兩大概念。
工作環境的融入最終的體現還是課堂上的融入,她在備課的時候都在思考如何做到融入本地學生中去,只有融入氛圍,才能切實給他們灌輸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讓課堂的有效性得以發揮。除了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上,也更多地想辦法讓自己在這裡有一種「家」的感覺。如今再跟家鄉的親人或同事介紹或者談起林芝,她慢慢地多了一份自信和驕傲,生活在林芝感到越來越明顯的開心和滿足,一種歸屬感也慢慢地生成。
一年來的援藏支教,林文婕收穫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她說,孩子們很懂事,能讓你覺得很溫暖,不孤單。每年春夏季節,都是林芝的多雨期,有一次因為沒帶雨傘,她冒著雨跑到教室上課。有個男孩子特意從家裡帶了一把傘送給她,並叮囑她注意身體,讓她覺得心裡暖暖的。
「支教的路,一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
言談中,記者感受到林文婕老師對支教工作懷有非常深的感情,在赴西藏支教之前,她還曾有兩次支教經歷。林文婕感慨說:「支教的路,一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
2008年6月,林文婕畢業於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數學系,她將「以平等、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一個孩子的心門,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遺憾」作為從教的初心,就這樣帶著一顆熾熱的心在吳川市蘭石中學開啟了教師生涯。
2013年,因工作的需要,林文婕被派往清遠陽山支教一年。在這一年裡,她受益匪淺,不管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是業務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所教的班級高考數學科成績在同級中領先,她擔任該校當年首次進行的「導學案教學法」的改革高一部分導學案的編寫,更是獲得教研組的好評與肯定,這對她來說是一種鼓舞,是一種激勵她在教育路上繼續向前的動力。
2015年,又一次由於工作的需要,她再次被派遣山區支教,這次支教的地點是清遠連州市山塘中心小學。在山塘中心小學的日子裡,她努力克服生活困境,鑽研相關教育書籍,跟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討教,進行自我反思。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任教的兩個班在小升初的考試中,數學科成績優異,在同類學校中領先。一年的連州支教不但讓她實現了從中學教育到小學教育的跨越,還讓她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不單是尊重對尊重的解讀,還是愛對愛的呵護,更是心對心的感動!
當2016年7月省教廳徵集50名廣東省組團式教師來西藏林芝巴宜區中學援藏時,她主動報名參加。湛江市這次派赴西藏開展支教的除了林文婕外,還有一位來自廉江營仔中學的邵載豐教師。林文婕說,來到西藏,除了當地學生讓她感受到西藏民風的樸實和善良之外,西藏文化的神秘和悠遠也讓她十分動容,也讓她想要更深入了解西藏文化的底蘊。她說來到西藏,收穫的是一份難得的藏地之旅,收穫的是更長時間待在西藏感受這裡的文化和民俗,收穫的是一份人生長河中難忘的高原生活。
「援藏支教,我儘可能傾灑自己的真情,努力讓孩子們有所收穫、有所改變!」林文婕說。在援藏支教期間,她會時不時地問自己:「我是來幹什麼的?我應該做些什麼?」每次反思之後,都會重新讓她充滿激情與活力:「我要用我真誠的心去做好援藏支教的每一件事。」
林文婕告訴記者,她的援藏支教為期三年,會在2019年8月結束。一年的西藏支教經歷,讓她收穫良多。她說,以後回到家鄉,她不會停下腳步,將在教育事業的路上繼續前行,讓愛心與信念的薪火一直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