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女教師林文婕:「支教西藏,不負青春與夢想!」

2021-01-17 湛江新聞網

林文婕和藏區學生在一起。 受訪者供圖

「支教西藏,不負青春與夢想!」吳川市蘭石中學女教師林文婕,從去年8月起赴西藏林芝市巴宜區中學開始為期三年的援藏支教,把一片真情傾灑在雪域高原上。今年教師節前夕,林文婕老師被評為吳川市首屆「最美教師」之一。

9月10日,記者與身在西藏林芝的林文婕老師取得聯繫,聽她講述援藏支教的工作、生活情況和心路歷程。

「80後」女教師成吳川赴藏支教第一人

「來到林芝巴宜區中學支教已經過了一年,在這裡努力適應環境,適應當地跟廣東差別非常大的教學方式,目前也還好,拿到幾張獎狀。」昨日是第33個教師節,林文婕告訴記者,學校裡組織了教師節慰問活動,還有遊園活動,這個教師節過得蠻有意義。

今年33歲的林文婕,是吳川市蘭石中學的一名數學教師,老家在吳川振文鎮。去年7月她得知有赴藏支教計劃後報名參加,通過考核後,8月她帶著家人的祝福與支持,奔赴西藏林芝市,開始自己人生中另一段別樣的支教生活。她被分配到林芝市巴宜中學任教初中數學,成為吳川教師西藏支教的第一人。

在此之前,林文婕並沒有去過西藏。西藏,在人們的印象中,是純淨的天空與大地、純淨的陽光,還有很多人時常說起的高原反應。「父母其實挺擔心的,畢竟我們都沒去過西藏,感覺這個神秘的高原大地也不好惹,擔心我適應不了。但我堅持要來,他們也只好支持了!」林文婕說。

西藏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雖有「西藏江南」美譽,但部分地區條件十分艱苦。西藏給林文婕留下的第一感覺,不是文藝作品中那樣美好,而是胸悶、頭疼、缺氧。林文婕說,剛剛到的時候,因為不適應這裡的氣候,她還得了支氣管炎,病得有點嚴重。但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

「是什麼驅使你選擇到雪域高原去支教?」記者問這問題時,心下覺得她一定會說自己有「西藏情結」、非常嚮往西藏等等。但林文婕的回答讓記者有些意外,她說:「其實在我心裡,我也沒有特別嚮往西藏,它跟我之前去支教的地方是一樣的,重要的是支教,而不是去哪個地方支教!」

援藏一年,收穫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

來到西藏林芝後,林文婕除了在生活上要適應高原地區的氣候和飲食,工作上也得適應這邊的作息時間、授課方式、學校管理等各個方面。雖說西藏地區也是同樣使用北京時間,但這邊還是跟廣東存在一個半小時左右的時差,來到這裡工作的第一個特殊情況就是需要「倒時差」,從廣東的作息模式調整到西藏的作息安排。

最讓她感到緊迫的應該是授課方式上的適應,雖說教材、考綱等都一致,但課堂教學是一項師生雙向活動,特別是在新課標要求下,課堂的主體更應該側重於學生,因此來到這裡的備課便多了一項特別重要的項目——「備學情」,需要適應這裡的授課方式和學生情況。

巴宜中學的學生漢語表達能力有限,個別學生甚至書寫自己的名字都有點困難,可見其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巴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一般,學習習慣不規範,學生的紀律觀念稍差,學生家庭教育也不是那麼的有效,這種教學對象的變動考驗著她備課上課方式的轉變,在這裡,更多的是需要摸索出一套啟發式教學方法。她漸漸將高中教學方法與初中教學實際實現較好的融合,並以一種較為新穎的案例教學法讓學生領會她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這也讓她更有動力去進一步改進,去嘗試新的有效教學模式。

林文婕希望自己在工作和生活上,能「儘快融入」,不能只是把自己當做一個客人,而是應該慢慢地有主人翁精神。她意識到,融入的前提便是適應和嘗試,在生活上在工作上慢慢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在工作上與同事的交流也慢慢消除了「本地老師」和「援藏教師」這兩大概念。

工作環境的融入最終的體現還是課堂上的融入,她在備課的時候都在思考如何做到融入本地學生中去,只有融入氛圍,才能切實給他們灌輸一些屬於自己的教學理念,才能讓課堂的有效性得以發揮。除了融入自己的工作,生活上,也更多地想辦法讓自己在這裡有一種「家」的感覺。如今再跟家鄉的親人或同事介紹或者談起林芝,她慢慢地多了一份自信和驕傲,生活在林芝感到越來越明顯的開心和滿足,一種歸屬感也慢慢地生成。

一年來的援藏支教,林文婕收穫了孩子們的信任和喜愛。她說,孩子們很懂事,能讓你覺得很溫暖,不孤單。每年春夏季節,都是林芝的多雨期,有一次因為沒帶雨傘,她冒著雨跑到教室上課。有個男孩子特意從家裡帶了一把傘送給她,並叮囑她注意身體,讓她覺得心裡暖暖的。

「支教的路,一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

言談中,記者感受到林文婕老師對支教工作懷有非常深的感情,在赴西藏支教之前,她還曾有兩次支教經歷。林文婕感慨說:「支教的路,一開始就再也停不下來!」

2008年6月,林文婕畢業於廣東石油化工學院數學系,她將「以平等、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一個孩子的心門,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遺憾」作為從教的初心,就這樣帶著一顆熾熱的心在吳川市蘭石中學開啟了教師生涯。

2013年,因工作的需要,林文婕被派往清遠陽山支教一年。在這一年裡,她受益匪淺,不管是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還是業務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她所教的班級高考數學科成績在同級中領先,她擔任該校當年首次進行的「導學案教學法」的改革高一部分導學案的編寫,更是獲得教研組的好評與肯定,這對她來說是一種鼓舞,是一種激勵她在教育路上繼續向前的動力。

2015年,又一次由於工作的需要,她再次被派遣山區支教,這次支教的地點是清遠連州市山塘中心小學。在山塘中心小學的日子裡,她努力克服生活困境,鑽研相關教育書籍,跟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討教,進行自我反思。功夫不負有心人,她任教的兩個班在小升初的考試中,數學科成績優異,在同類學校中領先。一年的連州支教不但讓她實現了從中學教育到小學教育的跨越,還讓她深刻地體會到:教育不單是尊重對尊重的解讀,還是愛對愛的呵護,更是心對心的感動!

當2016年7月省教廳徵集50名廣東省組團式教師來西藏林芝巴宜區中學援藏時,她主動報名參加。湛江市這次派赴西藏開展支教的除了林文婕外,還有一位來自廉江營仔中學的邵載豐教師。林文婕說,來到西藏,除了當地學生讓她感受到西藏民風的樸實和善良之外,西藏文化的神秘和悠遠也讓她十分動容,也讓她想要更深入了解西藏文化的底蘊。她說來到西藏,收穫的是一份難得的藏地之旅,收穫的是更長時間待在西藏感受這裡的文化和民俗,收穫的是一份人生長河中難忘的高原生活。

「援藏支教,我儘可能傾灑自己的真情,努力讓孩子們有所收穫、有所改變!」林文婕說。在援藏支教期間,她會時不時地問自己:「我是來幹什麼的?我應該做些什麼?」每次反思之後,都會重新讓她充滿激情與活力:「我要用我真誠的心去做好援藏支教的每一件事。」

林文婕告訴記者,她的援藏支教為期三年,會在2019年8月結束。一年的西藏支教經歷,讓她收穫良多。她說,以後回到家鄉,她不會停下腳步,將在教育事業的路上繼續前行,讓愛心與信念的薪火一直傳遞下去。

相關焦點

  • 南粵優秀教師林文婕:「赴藏支教是我最驕傲的事」
    今年9月,在西藏林芝市巴宜區中學支教的吳川女教師林文婕,迎來了她援藏支教的第五個學期。兩年來,林文婕在西藏巴宜區中學的三尺講臺上,留下了青春的身影,寫下了奮鬥的故事。日前,林文婕老師被評為「南粵優秀教師」。9日,記者連線採訪了林文婕,聽她講述自己援藏支教的故事。
  • 不忘初心!吳川蘭石中學教師林文婕用愛鋪就教育之路
    「以平等、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打開每一個孩子的心門,不讓任何一個孩子成為遺憾」是她從教的初心。2008年大學畢業之後,她帶著一顆熾熱的心來到吳川市蘭石中學,開啟了教師生涯。為山區孩子送去知識和愛林文婕除了在本校勤懇工作以外,她還經常積極主動參加支教工作。2013-2014學年,她被派往清遠陽山中學支教,擔任高三兩個班的教學任務。2015-2016學年,又一次由於工作的需要,她再次被派遣山區支教,這次支教的地點是連州市山塘中心小學。
  • 常德市十一中支教團隊赴西藏隆子縣中學交流
    近日,常德市十一中支教團隊去到西藏山南市隆子縣中學開展為期一周的支教交流活動。一周時間內,支教人員通過專題講座、報告和上示範課,給雪域高原的孩子們帶去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常德市十一中學語文教師覃躍香在給藏族孩子上課支教團隊的《邊境示範校如何創出「邊」與「特」》報告和《教師以校為家,爭做學校主人》專題講座圍繞學校教學管理藝術、教務管理經驗、年級管理優化等方面作了交流分享。聆聽後,隆子縣中學的教職員工深受啟發。其間,7名支教教師上了12堂示範課,團隊還開展了18堂說課、評課、指導課。
  • 支教感悟:青春在孩子們成長中閃閃發光
    這裡的教師熱心又善良,孩子們也總是洋溢著熱情的笑容。每次站在講臺上看到他們淳樸的眼神時,我的心裡就一股熱流湧過。  令我感動的還有,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我表達友好。有時候是一張小紙條、摺疊成愛心形狀的信封或是從廣告紙上剪下來的漂亮的畫像。學生們表達感情的方式樸素又簡潔,筆跡稚嫩,卻最為珍貴。也正是在這裡,我更加堅定了支教的信念和成為一名教師的目標。
  • 歪臉女孩趙宏秋:整容後拒百萬年薪支教西藏,這才是整容意義所在
    家裡條件不太好,而她12歲時又因腦部血管異常而高燒不止,由於當時醫療條件有限,因此無可奈何父母只能選擇保守治療。趙秋宏在醫生和父母的努力下勉強保住了生命,但隨後又出現了新的問題,他的臉開始扭曲畸形。由於那時醫院沒有把握做矯形手術,加上趙秋宏一家經濟狀況有限,所以父母只能把她帶回家裡,尋找其他治療方法。
  • 【致敬教師】來自公安大學的支教老師,普安歡迎您!
    我希望,也有信心,能夠用這一年不長的時間,在這些孩子的心裡埋下名為夢想和遠方的種子,除了知識,更重要的是把尊重知識,熱愛知識的態度交給他們,並一代代傳承下去。 夏末秋初我來到了黔西南普安縣青山小學開始了為期一年的支教生活,很慶幸能夠加入我校第八屆研支團,用一年不長的時間,做一件終身難忘的事;很慶幸能夠深入我國西部偏遠山區,去到祖國和人民最需要我們的地方,去擼起袖子,俯下身子,腳踏實地地助力當地教育扶貧事業;很慶幸能夠來到青山小學,結識了許多敬業奉獻的優秀人民教師
  • 「歪臉女孩」受助變女神,放棄百萬年薪支教西藏
    突發疾病,外貌缺陷斷送自己的"教書夢" 趙宏秋從小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老師。 趙宏秋的家庭很貧困,但好在她的父母都很開明,十分支持她讀書,她的成績也一直都很好。假如沒有12歲那年的那場病,趙宏秋說不定會很快成為一名受人喜愛的人民教師。
  • 強制懷孕教師支教事件始末原因?湛江大成中學回應
    安排支教時,學校和老師溝通過嗎?  「(8月29號)公布名單之後,學校才讓我們去學校開會的。」朱芸說:「如果提前通知,至少我們可以提前了解一下是怎麼回事,而不是突然通知。我也不知道學校是怎麼確定這個名單的,可能放暑假太長,學校不了解我的情況,就安排了我。」
  • 歪臉女孩整形成功,舍百萬年薪支教西藏,網友:這才是整容的意義
    雖然經歷了接二連三的挫折,但她依然十分堅強,隨後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大學,並在大學期間通過了教師資格證的筆試。但因為"歪臉",所以她在面試的時候屢次失敗。全國勞動模範郭明義了解到趙宏秋的情況後,向她伸出了援手。而在接受了整容幫助後,趙秋宏終於撕下了"歪臉女孩"的標籤。
  • 湖南大學教師馬華華:託起青春夢想的「前浪」!
    馬華華做共青團工作的「全能選手」15年前馬華華滿懷著對湖南大學、人民教師的無限熱愛留校工作「這是一種青春的留駐,在這裡工作對於我來講是一種享受。」馬華華說道。作為共青團戰線的一名「老兵」,她多次負責社會實踐、學生組織、基層建設、宣傳等工作,無論工作量有多大,她都從不抱怨,「青春情中國夢」、「我與祖國共成長」、「升旗儀式與信仰對話」、「我的青春我的團」等這些主題教育活動中都飽含了她的無數心血。
  • 「歪臉女孩」火了,受資助整容成「女神」,拒絕百萬年薪支教西藏
    "歪臉女孩"火了,受資助整容成"女神",拒絕百萬年薪支教西藏前段時間,遼寧葫蘆島"歪臉女孩"火了。事情是這樣的,"歪臉女孩"趙宏秋,在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大病一次,經過治療之後,病是無礙了,但臉卻越來越歪了,下頜骨越來越大,臉變得畸形起來,而且不可治療。
  • 援藏志願者陳熙:雪域高原上的支教好男兒
    青春洋溢的校園公益達人,志願西部,情系高原,只身前往平均海拔4500米的青藏高原,開啟了人生8760小時,525600分鐘的支教生涯。陳熙 供圖  2015年8月,作為湖北省第一批入藏的研究生支教團成員,陳熙和他的團隊經過近一年的培訓與鍛鍊來到了西藏山南地區乃東縣乃東中學。
  • 西藏——嗨,青春西藏
    【參評項目】媒體融合創新項目【參評單位】西藏廣播電視臺【主創】張先群、侯曉燕、普瓊、鄒霞、邢兵帥、郭琦、唐承陽、田富生、洛桑晉美、劉一衡【作品簡介】為熱烈慶祝西藏自治區成立55周年,由西藏廣播電視臺攝製的三集紀錄片
  • 黃愛玲 懷揣教師夢 這女孩連續三年回國支教(組圖)
    今年14歲的這名女孩,因為一個偶然,於2013年暑期回國,首次前往甘肅地處偏僻的宕昌縣義務支教,為一群喜歡英語但不知道該如何學習英語的同齡人上課,此後年年不斷。在縣城、在山區,在一次次教學中,她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感受到了真正的快樂,更堅定了自己對夢想的追求……感言:每年暑假只要有時間,我一定回到宕昌,陪大家一起開開心心學英語。甘肅省宕昌縣縣城,舊城中學。
  • 超勵志的句子,不負美好時光,不負青春夢想
    1、沒人知道你現在做的每一件事,未來會成為怎樣的故事,但唯一能肯定的,是現在的每一次探尋,每一次推開那些向你指點的手,每一次對跟風的不妥協,每一次帶著眼淚往前的奔跑,都一定會讓人生有一點點不同。——《肖申克的救贖》5、我們要有最樸素的生活和最遙遠的夢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凍,路遙馬亡。——七堇年《被窩是青春的墳墓》6、夢想,可以天花亂墜,理想,是我們一步一個腳印踩出來的坎坷道路。——三毛《親愛的三毛》7、每一個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對生命的辜負。
  • ​陸倩芳:《我和我的家鄉》現實版支教教師,如今支教已有三十年
    ​陸倩芳:《我和我的家鄉》現實版支教教師,如今支教已有三十年市場信息網   2020-11-16 09:54:05   來源:    評論:   最近在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中,範偉扮演了一名支教老師,故事在感人的同時也非常令人敬佩。其實這樣令人另配的支教故事在現實中也有著原型。
  • 「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在京開幕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記者 何明 張浩禎)11月9日,「I Do用藝術點亮夢想」西藏特殊兒童藝術作品公益展(以下簡稱「公益展」)在北京798藝術區正式開幕。此次公益展由I Do 基金會主辦,是為來自西藏拉薩市特殊教育學校的224名特殊兒童打造的專屬展覽,展出了基金會藝術支教期間,孩子們在藝術家指導下創作的400多件作品。I Do 基金會創始人李厚霖表示,「我們的目標是打造平臺和模式,平臺可以吸引更多社會資源參與進來,模式可以複製到更多項目,幫助更多兒童拓展夢想。」
  • 寧波市鄞州區在延支教教師開展交流座談活動
    9月10日,在第36個教師節來臨之際,市教育局組織從寧波市鄞州區來延支教的7名教師和受援學校相關負責人開展交流座談活動,進一步了解支教教師工作、生活情況和交流經驗,並向各位教師們致以節日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 西藏支教老師馬成亮攜「背水姑娘」來蓉做公益
    記者了解到,《背水姑娘》是由安徽小夥馬成亮根據其在西藏支教的真實經歷創作,特邀著名音樂人劉黨慶擔綱編曲製作、著名畫家吉小寶擔綱音樂封面人物創作,歌曲自10月14在QQ音樂獨家線上發行以來,圈粉無數,好評如潮。馬成亮現為上海大學中歐學院教師,2012年榮獲共青團中央、全國學聯授予的「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標兵」稱號,曾於泰國留學期間,積極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
  • 五老峰下雪蓮盛開 雪域高原白鷺翱翔——廈大與西藏的校地情緣
    在經歷了8年異常艱苦的援藏工作後,葉雪音轉入西藏公學(西藏民族大學前身)從事漢語文教學,直到退休。幾十年來她始終堅守在三尺講臺,不負廈大人甘於奉獻、勇於擔當的光榮使命,為西藏培養了一批批優秀人才,也為廈大學子在雪域高原的家國情懷書寫了精彩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