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隊友,叫上陣父子兵

2021-02-23 領教工坊

「我是個激情型的選手,追求飛蛾撲火般璀璨的瞬間。」杜長江穿著時尚的綠格西裝,笑容滿面地說,「我的生命要像我的光頭一樣有光芒。」

身為卓木王的總裁,杜長江自信、瀟灑、恣意,頗具小有所成的「二代接班人」的風範。

但只需認真聊上兩句,就會明白,即便是家族傳承,也沒有隨隨便便的成功,專業素養、職業態度和奮鬥精神,一個都少不了。

「我是傳統手藝人出身,從我創業開始就抱持著一個信念:要麼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年過花甲的杜承三講話鏗鏘有力,「但做著做著我就考慮到一個問題,憑我自己這麼做,做木王是可以的,但想做卓木王就很難,我需要杜長江回來幫我。」

身為卓木王的創始人兼董事長,杜承三有著改革開放後一代企業家的堅韌、豪情與驕傲。但聊起傳承家業的兒子,信任的程度和平等的姿態,是在企業一把手身上少見的。

就是這樣一對獨特的「上陣父子兵」,基本完成了讓很多企業家頭疼的二代傳承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完成得超乎想像。

對此,領教工坊領教孫振耀評價道:他們的案例很特別,別人複製不來。

▲領教孫振耀(左一)與杜長江(左三)

在私董會上交流

但是,一代到底應該如何激發二代傳承的意願?兩代人之間應該以什麼樣的角色和角度去面對彼此、面對企業?

卓木王這個獨特的案例,確實值得一看。

杜承三17歲時,自知難以被推薦去繼續念書,便在鄉鎮企業招工時報名學了雕刻。那時的浙江東陽人多地少,都是要靠手藝吃飯,為了能夠養家餬口,他非常勤奮刻苦。

後來,憑藉著努力和聰慧,年少的杜承三按照單位的逐步發展,先後做了會計、銷售員和質量檢驗員,並在22歲時,被破格選為木雕廠的新廠長。

「當上廠長以後,我就發現,不能只想著養家餬口的事了,因為作為廠長,擔負的是整個工廠的責任。」杜承三回憶道,原本性格活潑的他,開始嚴格要求自己要以身作則。

這種身先士卒、言傳身教的狀態,作為兒子的杜長江再熟悉不過,「我父親現在還是保持著這種狀態,做不到的東西不承諾,三十年如一日地使勁做、堅持做,每天進步一點點。他的這種工匠精神和精緻主義也奠定了卓木王的生產基因。

改革開放後,杜承三開始創業,從做純粹的木雕,擴展到生產紅木家具。產品類型的變化促使他開始考慮樹立品牌。

原本想到「森林」一詞是由5個木組成,想叫「五木王」,但又覺得不夠好,有點土。後來想到不僅要做木王,還要追求卓越,於是有了『卓木王』這個名字。

中國人講求契約精神,杜承三希望卓木王能夠成為一家誠信企業,便將自己的指紋印在了logo裡。

1983年,卓木王成立。像是命中注定一般,杜長江生命的元年也是這一年。

比起年輕時的杜承三,兒子杜長江更加隨性,活潑的性格也保持得更久。「以前的我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覺,然後再睡上三天三夜。」杜長江笑言。

在英國讀研時,杜長江修的是信息技術。畢業後回國,開始在上海做房地產,賣過房子,經營過酒店,也做過董秘給老闆拎包。打拼4年後,成為了公司的副總,職業經理人。隨後,他接到父親杜承三的電話,詢問他是否願意回卓木王創業。

原本杜長江是不願回去接班的,「因為我從小就看著董事長辦工廠,總是在四處求人,賺點錢好勤苦,我想做一個讓別人求的人。」

但在電話裡,杜承三表示,杜長江回去後不是接班,而是兩個人共同創業,圍繞杜長江的興趣點和擅長之處對企業進行調整和變革。

這一點,深深吸引了杜長江。

他分析了一下自己的優劣勢:如果繼續留在房地產界,可能始終是個三流人才,但如果回到家族事業中,踩著巨人的肩膀,或許能成為傳統行業中的一流人才。並且,打工多年的他開始有了自我表達的欲望,想要改變世界。

經過了一番理性的衡量與思考,杜長江做出了決定——回家。

聽到這個消息後,杜承三便開始為變革做準備。「因為杜長江和卓木王都誕生於1983年,我們就把品牌名改為:卓木王1983。當時我還在想,既然我要把這家企業傳承給我的兒子,那我們能不能共同努力把它做成一家百年企業呢?於是就定下來,誰當董事長,logo上就按誰的手印,這是對客戶的承諾,對企業的擔保。」

從職業經理人,到企業的傳承者,杜長江的使命越來越大,責任也越來越大。

以父親杜承三為對標,他開始堅持早起,堅持出席例會,哪怕前一晚凌晨三點才從出差地飛回家。

「他與一般的孩子不同,他的奮鬥精神極強,創新思維也很超前,而這些正是企業家必須具備的特質。」杜承三非常堅定地說,「綜合所有因素,我認為杜長江就是把卓木王做成百年企業的最佳人選。」

傳統的手工藝作坊非常講人文之道,師徒相授、師徒相親。

但現代企業是偏科學和管理的,因此,只有將人文之道與科學管理相結合,才能將卓木王做出適當的規模。

杜長江把這種企業狀態稱之為:一半科學一半藝術。

杜承三是傳統手藝人出身,是木雕屆的大師,對藝術拿捏得非常精準;杜長江做過職業經理人,企業管理中的絕大多數領域他都有經歷過,管理經驗和職業化程度都很高。

因此,原本很難掌握的組織平衡,卻恰恰是杜承三和杜長江聯合創業的優勢,進而成為卓木王的核心競爭力。

作為企業的一把手,杜承三始終把父子二人與卓木王的關係定義為共同創業。「其實0-1的難度並不大,但如果讓一個沒有創業經歷的年輕人接我做了二、三十年的班,再有能力的人也很難勝任,因為缺少閱歷。」杜承三表示,只有兩代人完成了共同創業,杜長江才能將這份事業繼承下來。「人只能做他自己擅長的事,做不了別人擅長的事。」

兒子回來以後,杜承三的首要任務就是把他培養成一名合格的企業家,因此,他將自己定位為「陪跑人」。

所謂陪跑人,就是既要放權,又要負責。「一定要給他鍛鍊的機會,所以只要不是原則性問題,我就讓他自行發揮。」杜承三解釋說,「其次,什麼時候改進什麼時候改退,要衡量好,隨時進行角色轉換。」

在杜長江看來,所謂的父子共同創業,或者說完成二代傳承的過程中,最難的是一代。二代只要負責使勁幹,就是挺好一孩子,蠻容易的。

但一代很難,處在肖知興老師講的「管理的灰度」中,灰度代表包容、關愛、要求、教育等等,這個度很難掌握。

「在我們企業治理層面,他是董事長,我是總裁,他是我老闆;但在企業管理層面,我是總裁,他是生產中心的總監,我是他老闆。你看,他既要學會做我老闆,又要學會做我手下,多難啊!」杜長江笑得狡黠,卻也充滿崇拜,「但我們董事長做得特別好。」

無論是董事會上杜承三的決策,還是管理會上杜長江的要求,對方都會積極配合,只要拍板的事情就堅決執行。當然,衝突也是有的。

從實踐結果來看,杜長江創新思維超前的優點,也是他的缺點。「他的創新理念,市場要兩年後才認可。」杜承三認為,這就是超前的代價。「並且他要幹就幹大的,追求一下子飛上天,但我是一步步走出來的。」

面對父子倆理念上的不同,杜承三並不感到煩惱,只堅定地掌握兩個原則:

●  第一個原則,杜長江提出的原則自己能不能想懂,如果想不懂就想通,只要成了就是機會的事,就不管想不想同意都同意。

●  第二個原則,所有同意的事情自己能兜底,即便事情不成,也只能傷企業的皮肉,不能傷企業的筋骨。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杜承三直言,「停在原來的地方是做不成百年企業的。所以對於陪跑者來說,最難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看不到的東西想通想懂。」

對於從父親那裡傳承下來的企業精神,杜長江是很遵從的。「卓木王有一個很簡樸的文化,是董事長一直和我強調的經營原則:勤付款、勤收款,三角債拖垮國家。」

這句話是杜承三在80年代時去深圳出差,在一家合資企業中看到的,從那以後便始終被保留在他的腦海中,所以卓木王從創辦開始,沒有欠過一分錢,不論是員工的工資,還是供應商的貨款。

但是,對於企業的發展節奏,以及個人的做事方法,杜長江原本有著自己的一套——崇尚個人英雄主義,喜歡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太過於追求一時的輝煌璀璨,常會忽略對長遠發展的考量。

直到經歷了去年年初的疫情期,杜長江才慢慢發現,一個人確實能走得很快,但要組織一群人去做事才能走得更遠。而對於成功的把握、對風險的控制和對長續的思考,老一輩確實更有辦法讓企業活得更久一些。

杜長江的轉變來源於危機時對未來發展的思考,杜承三的轉變則是源於有效的管理培訓。

肖知興在剛創辦領教工坊時,便邀請杜長江加入私董會小組學習,原本就上過肖知興老師的管理課程,杜長江信任他,就報了名、交了學費。

「但是私董會的學習要求是企業一把手,我那時候剛回卓木王,就想著說服我父親去。老一輩是很看重錢的,一聽說學費都交了也不能退,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了。」

結果,一學就是8年多,杜承三還逢人就說:

這些年,杜長江最大的功勞就是把我送進了領教工坊,改變了我的認知。

反求諸己的領導力和奮鬥終身的企業家精神,都是領教工坊的領教和兄臺們教給我的。

說到這裡,杜長江挺直了脊背,微仰著臉問:「畢竟是做了貢獻的,那學費是不是該找董事長給我報銷一下?」

▲領教工坊組員企業家、卓木王家具創始人杜承三在私董會上

杜承三聽聞看向他,緩緩地說:「那你後面幾年的學費還不是我給你交的?」

一時無言,杜長江笑嘻嘻地轉開了話題。

看上去性格大大咧咧的杜長江,內心其實很細膩。父親的小組來卓木王開私董會時,給了杜承三一個反饋:長江身上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你要嘗試表揚他。

即便是在幾年後回憶起這段往事,杜長江的眼淚還是會來到眼眶邊打轉。「不是覺得委屈,就是覺得很感動。」

杜長江明白父親和兄臺們各自不同的良苦用心,他也十分清楚,無論是父親還是他,都不是卓木王的皇帝,而是打造卓木王、成就卓木王的匠人。

「卓木王融合了我們父子二人的基因,但我們都只能陪卓木王走一段時間。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卓木王能更長久地活下去,是我們父子共同的願景。」

在卓木王,父子倆的共同創業不是規劃出來的,也不是商量出來的,而是幹出來的。「幹就完了!」杜長江表示,「我們的董事長很寬容。

「很多時候,董事長會在我高興時批評我,在我沮喪時鼓勵我。我們的上陣父子兵建立在人文關懷和親情關懷的基礎上,所以我們配合得很好。」談及父子關係,杜長江始終保持著很強的尊重。

「一代挺難的,」杜長江又一次強調,「原本是那麼驕傲的帝國締造者,卻願意放下高高在上的自尊心,與我們共享榮耀,平等地交流、共同地成長。」

而在杜承三心中,比起二代是否接班,比起企業的傳承之道,處理好父子之間的關係,才是所有為父者的必修課。

他始終認為,父子之間最不可以搞壞的就是父子關係,並且,這是父親的責任。而其中最重要的方法是:不要講對與錯。

「我跟他從來不講對與錯,都是對的,只不過我們的想法不一樣,想要達成一致,總要做出改變。」習慣以身作則的杜承三往往會率先做出改變,「他可以先說希望我做到哪些,我做了以後他就會做。無論如何不能強求,要真正地轉變他的思想,否則是沒用的。」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只要董事長的位置還沒交,兒子也是職業經理人,那麼老爸就要用對待職業經理人的狀態對待兒子,而不是用對待兒子的狀態對待職業經理人。因為職業經理人是自由的、有選擇的,今天在這裡打工,明天可以去別的企業打工。

但父子關係是沒有選擇的,而且情感這東西要是破了,就補不回來了。

所以杜承三非常看重在職場中的職業化,這是絕大多數家族企業都會出現問題的地方,但只要做好了,就會是推進二代傳承的順利發展的一大動力。

培養兒子,終究是比培養職業經理人有更靈活的空間,杜承三稱之為「比較幸福」。「痛苦的時候把好的一面拿出來比一比,自己的心態就平穩了,處理的事情也就平穩了。比一比就不難過了,但不難過不代表不去處理問題,而是可以處理得更加妥當。」

對此,杜長江半開玩笑半認真地提出建議:一代們得認命啊!

「按我們董事長的話說,原來事情都掌握在自己手裡,是可控的,交給下一代以後,都不可控了,還不能硬管,好糾結,好焦慮。」杜長江哈哈一笑,繼續說道,「一代也曾在年輕時意氣風發,但時間向前走,更年輕的一輩出來了。我衷心祝願所有一代都能勇於挑戰新時代賦予他們的新使命!」

至於會不會讓自己的孩子接班,杜長江的回答非常灑脫且通透:「這是意願問題,他們如果覺得幸福自己會做,我如果覺得他們適合,會去引導,但成不成無所謂。因為比起接班,我更希望他們能成就更加美好的自己。」

「企業可以有很多辦法延續下去,未來的社會也更多元,不一定只能子承父業。不要太強求二代,他們只是時代的產物,只是一不小心加入『豪門』的小孩。」又是一陣哈哈大笑後,杜長江頗為認真地說:「生他們下來不是為了折磨他們,要給他們愛與祝福。」

#轉載合作,請添加小助手微信:clec201101

#內容合作、投稿交流:hanyu.wei@clec.com.cn

對領教工坊「私人董事會」感興趣的企業家朋友可通過下方「閱讀原文」提交申請

相關焦點

  • 探索素人綜藝新表達,《上陣父子兵》何以「走心」
    「今天你躺在我懷裡睡著了,我感到一種久違的幸福。」「我們都很愛對方,這是個被遺忘的秘密。」在《上陣父子兵》節目中,這些父子間深埋心底的「情話」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7月8日,山東衛視攜手中和傳媒打造的父子情感溝通紀實節目《上陣父子兵》開播。節目以戶外生活體驗的形式,將目光投向素人父子群體,探索父子間的相處之道。
  • 上陣父子兵,兩代人同臺訴忠誠!
    前段時間有一部電視劇很火,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就是《琅琊榜2》。有句俗話叫子承父業,他的父親曾經是一名防空兵,他也希望有一天和父親一樣,而曾排長在院校學習的是地面炮兵,和防空一點不沾邊,畢業後更是到了空降兵,他想成為防空兵幾乎不可能。
  • 全國首支人民警察組成的棒球隊 朱曉父子詮釋上陣父子兵
    運動人生 | 全國首支公安棒球隊 父子兵擔綱 人民衛士的另一面當知道成都前衛棒球隊這支隊伍時,我不免有一些新鮮感:「前衛」代表公安系統,前衛棒球隊,就是一支由警察組成的棒球隊——還能有這種操作?故事的主角是一對父子:球隊的隊長朱曉警官和球隊的主教練朱明德。朱明德曾帶領多個級別的國字號球隊在世界、亞洲賽場上取得優勝,戰功赫赫。他最初的專業是體操,之所以幹起了棒球,他自己的解釋是:並非因為對這項運動有多麼了解,而是因為棒球對身體條件和年齡都沒有什麼特別的要求。
  •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盤點商業大佬的父親情結
    俗話說,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父親是一隻船,載著我們的期待和夢幻;父親是一座山,為我們阻擋風雪和嚴寒。父愛如山,它嚴肅而深沉。雖沒有母愛那般體貼入微,但同樣雋永深刻,深入心髓。商場如戰場,風雲變幻。褚時健作為實業家,反對兒子以一種虛擬的方式獲得利益。2012年底,褚一斌接到父親的電話:」我年紀大了,也跑不動了,你看怎麼辦?」褚一斌一句:「我明白了」,就放下一切,回到雲南陪褚時健種橙子。2012年,85歲褚時健種植的橙子通過電商開始售賣,橙子品質優良,常被銷售一空。
  • 上陣父子兵!蘭山公安分局刑偵大隊民警父子同戰「疫」
    蘭山 公安分局刑偵大隊的民警王偉豪和他的父親齊上陣,和戰友們共同戰「疫」,唱響公安鐵軍守護人民的 讚歌。戰「疫」有我在,上陣父子兵大年三十下午,王偉豪和父親值完班回到家裡,他的母親和爺爺奶奶已經像往常一樣準備好了熱氣騰騰 的年夜飯。
  • 全是人民警察,上陣還有一對父子兵
    編者按:穿上警服,他們是人民警察;穿上隊服,他們是棒球父子。 ( 紀錄片:全國首支公安棒球隊 父子兵擔綱人民衛士的另一面) 當知道成都前衛棒球隊這支隊伍時,我不免有一些新鮮感:「前衛」代表公安系統,前衛棒球隊,就是一支由警察組成的棒球隊——還能有這種操作?
  • 吳磊@邵兵「上陣依然父子兵」
    《穿越火線》邵兵為吳磊洗澡片段吳磊@邵兵「上陣依然父子兵
  • 上陣父子兵 錢小豪與兒子龐景峰新戲殺青
    正所謂上陣父子兵,錢小豪如今經常帶著他與前妻郭秀雲所生的兒子龐景峰一起拍戲。昨日,錢小豪和龐景峰等主演的網絡電影《靈幻大師》殺青了。看片場各位演員的合影,還有一個造型比較怪異的演員,大概就知道這又是一部降妖除魔的電影。不過,一眾演員中,除了錢小豪和龐景峰,其他似乎都是新面孔,都不怎麼認識。看這陣容,大概還是要靠錢小豪來吸引人氣和關注。
  • 喜劇電影《父子雄兵》:演繹中國式冤家父子 笑點與淚點齊飛
    《父子雄兵》是一部「合家歡」的喜劇電影,適合全年齡段觀看。從劇情設置上看,故事題材看似老套,實則有新意。本片延續了「鵬式喜劇」一貫的風格水準,有笑有淚,溫情滿滿。一直以來,中國電影史上從來不缺表達母子情的電影,但是自陳佩斯父子之後,表達父子情的電影可謂越來越稀缺。這一次,範偉和大鵬聯袂出演冤家父子片《父子雄兵》,讓人不由自主地想到了範偉早年演的抗日劇《上陣父子兵》。
  • 休假遇防汛,上陣父子兵!中士湯勇與江東父老一起戰鬥
    圖文 | 林澤、劉金桂、陳涵林父親是水電工,在防汛中主動擔當志願者;兒子是現役軍人,休假在家主動請纓投身抗汛,在安徽蕪湖抗洪一線,上演了一段上陣「父子兵」的佳話。因為洪水的來襲,村子多處出現了漫灌的苗頭,為了能更快地完成搶修堤壩等任務,湯勇父子倆在雨中開始了搭設電路的工作。湯勇猛揮鋤頭,三兩下便鑿出架杆的坑。「爸,這高度,您踩我肩膀上!」為了趕進度,老湯以兒子的肩膀為梯奮力作業,很快便架起了第一盞燈。
  • 上陣父子兵,陳佩斯帶著兒子拍喜劇
    好久不見的陳佩斯又「出山」了,帶著兒子陳大愚推出了喜劇短片《宅家父子》,在抖音(視頻軟體)上免費播放。由於突發疫情原因,公司原本想讓兩人拍攝一個有關「戴口罩」的公益視頻,結果兩個做喜劇的人閒不住,乾脆做成了喜劇短片,用輕鬆幽默的方式記錄這段難忘的特殊時光。目前,《宅家父子》一共出了三集。
  • 上陣父子兵,成龍 張國立力捧兒子多次,都不及他捧兒子一次
    娛樂圈裡有很多的星二代,他們的父母的都非常有名氣的大咖,而他們帶著星二代的光環,剛出道便備受關注。大家都默默關注這些星二代們的「戲路」如何,看看他們到底有沒有父輩出色,但這些星二代他們似乎並不如他們的父母出色,儘管他們父母的光環下,剛出道就比別人容易,可他們出道多年依然默默無聞。
  • 戰場父子兵——範仲淹與範純祐
    以靜制動範仲淹對於西北邊務形勢有深刻認識,「西戎居絕漠之外,長河之北,倚遠而險,未易可取」。西夏民風彪悍,具備所有遊牧民族的傳統優勢,「風集雲散,未嘗聚養」,作戰機動靈活。比較敵我優劣,範仲淹認為,「國家用攻,則易取其近,而兵勢不危」「用守,剛必圖其久,而民力不匱」。在這種思維主導下,屯田戍邊是穩中求進之策,須在關鍵位置加強軍事守備。
  • 武岡青年黨員突擊隊的父子兵、姐妹檔、兄弟夥
    東路上陣「父子兵」東路村黨總支有這樣一對父子:他們背著醫藥包穿梭在村間小道,上門為從武漢回家者測量體溫,詢問他們的身體感受並詳細記錄,叮囑他們不要出門、勤洗手、戴口罩,還留下自己的電話,告訴他們如有不適隨時打電話。
  • 《老酒館》上陣父子兵,對手戲可圈可點
    2011年,陳月末在《智者無敵》劇組擔任導演助理一職,當時他正在準備一場戲的場景安排,陳月末無意中看到了一個跑龍套的角色,雖然角色沒什麼戲,但陳月末腦洞大開,對這個角色的解讀有自己的想法。由於這場戲,陳月末也有了一定的曝光度,有影視公司覺得陳月末有一定可塑性,就跟他籤約了。自此,陳月末半路轉行,雖然並非科班出身,但對演戲的熱情還是促使他進入了演藝圈。
  • 走近飛彈陣地上的「父子兵」!
    他們時而一起研究戰場保障計劃,時而共同為裝備把脈排障……他們,是火箭軍某旅的一對「父子兵」——飛彈專家、高級工程師佘建斌和助理員佘立明。 同一個強軍夢,凝聚起兩代人。金秋時節,記者踏訪祖國大江南北的座座飛彈陣地發現,像他們一樣的「父子兵」還有不少。
  • 蒙自:抗疫一線的夫妻檔和父子兵
    在人民群眾的生命健康受到嚴重威脅的緊要關頭,來自基層的黨員、幹部毫不退縮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和宣傳的一線中,他們是「夫妻檔」,也有「父子兵」,他們舍小家保大家,勇往直前,默默地堅守在防疫一線。楊炳燦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新安所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兒子楊子賢是新安所村城內三支部支部書記,父親是20年的老書記,兒子卻是剛上任2個月的「新書記」,雖是「新兵」,卻是「強將」,危難時刻顯擔當,父子倆主動請纓,加入到了疫情防控第一線。
  • 專訪《父子雄兵》導演袁衛東 | 合家歡有三寶:愛、歡樂、正能量
    但在《父子雄兵》中,他選擇返璞歸真,踏踏實實講好故事、塑造好人物、傳遞好情感。 《父子雄兵》是一部笑點密集的喜劇電影,喜劇的特質註定了其一度成為票房的主力,談到喜劇的創作,袁衛東認為:「喜劇需要一種更加真實和真誠的姿態,它不會是謊言,不會用假的放鬆的態度和觀眾對話。當你足夠強大和勇敢的時候,你才有可能和別人溝通。另一方面,當我們把自己丑的、不堪的、懦弱的一面展現出來時,觀眾能理解尷尬、包容狼狽、感同身受,這才是喜劇的魅力。
  • 網友票選「動漫最強親子檔角色」上陣不離父子兵
    ↑↑↑點擊上面 愛彈幕 關注我們哦現實生活裡我們就是一代傳一代的生活下去,也許螢幕前的你們某些人,已經生兒育女當起了父親母親的角色,只是三次元是現實,不一定要打打殺殺拼戰鬥力保護地球的和平,但在動漫裡面世代傳承一直都是設計的元素,你或許就能從同一部作品,看到主角的爸爸領著主角,或是主角有了下一代一起上陣作戰
  • 六位鎮平玉人的「玉見」故事,上陣父子兵,盡顯世家之盛
    上陣父子兵,盡顯世家之盛2008年奧運會獎牌的金鑲玉設計助力金鑲玉走向快車道,走向國際!鎮平玉人李書超承接奧運金鑲玉獎牌的加工,一次牽手叩開了鎮平玉雕金鑲玉產業的大門。李書超開始專注於金鑲玉的加工、銷售,在金鑲玉圈子裡聲名鵲起!鎮平玉人李徵虎父哪有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