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 | 林澤、劉金桂、陳涵林
父親是水電工,在防汛中主動擔當志願者;兒子是現役軍人,休假在家主動請纓投身抗汛,在安徽蕪湖抗洪一線,上演了一段上陣「父子兵」的佳話。
「老鄉,我是當兵的,讓我來!」7月12日,第77集團軍某旅戰士湯勇和身旁穿著志願服務紅馬甲的父親在安徽老家一座防汛大堤上,合力挖洞、立杆、架線,亮起了一盞盞照明燈。
隨著連續多日的強降雨,長江水位急速上升,位於安徽省蕪湖市繁昌區的義興村正面臨來勢兇猛的江水,圩下萬畝良田危在旦夕,兩岸電線也被洪水不斷肆虐,當地村民們立即自發組織成立抗洪搶險志願隊。在得知這個消息後,休假在家的湯勇立即向組織說明情況,申請加入抗洪搶險的隊伍,成為了這支隊伍中的年輕力量。
因為洪水的來襲,村子多處出現了漫灌的苗頭,為了能更快地完成搶修堤壩等任務,湯勇父子倆在雨中開始了搭設電路的工作。湯勇猛揮鋤頭,三兩下便鑿出架杆的坑。「爸,這高度,您踩我肩膀上!」為了趕進度,老湯以兒子的肩膀為梯奮力作業,很快便架起了第一盞燈。
看到兒子肩膀上的一道道鞋印和臉上的汗珠,父親心疼道:「扛得住不?」湯勇咧嘴一笑:「小意思!」
湯勇和父親全力保障防汛照明
父子倆一邊放線,一邊安裝燈頭,經過4個小時高強度工作,防汛大堤終於亮起了明燈。完成任務後父子倆鬆了口氣,湯勇邊為父親擦了擦額頭上的汗水,邊說道:「辛苦了,老爸!」父子倆全身早已浸透,手上滿是被鐵絲雜草劃傷的傷口,兩人面對面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第二天太陽還未升起,湯勇便爬起床,為父母做好早飯。父親老湯剛吃兩口飯,電話突然響了起來,湯勇的心裡頓時有了一種不祥的預感。「河口水大漲,趕快過來幫忙加固河堤!」電話音未落,父親立馬放下碗筷收拾出發,坐在一旁的湯勇連忙拿上工具,同父親衝出家門。
湯勇給父親當人梯,安裝防汛照明燈
巡查人員發現河口電站排水渠出現倒灌滲漏現象,情況緊急,村負責人立馬組織村民進行搶修填補。湯勇見勢申請跳入排水渠,卻被一旁的父親拉住:「你水性不好,讓我來。」話音剛落,父親果斷脫下衣服跳進了排水渠。
湯勇沒有停歇,他立馬轉身去尋找沙土較多的地方,和村民一同挖掘沙土,一袋、兩袋、三袋……湯勇數不清自己來回走了多少趟,也不知自己搬運了多少沙土,他看到排水渠裡奮力搶救的父親還有那漸漸被堵住的排水渠,湯勇心中既是愧疚又是敬佩。
湯勇和父親一起架設電線
為了安全起見,大家商議共同堆砌擋水牆,這就意味著要在4米多高的高牆上作業,再加上雨後路滑,危險也隨即加大。「我是當兵的,讓我來!」湯勇自告奮勇,他給父親投去堅定的眼神,便迅速爬上牆,村民們立即站成一排,將一包包沙袋傳遞給他,經過一上午奮戰,被砌成一堵堅實的擋牆,河口電站的倒灌危機也被成功化解。
兩句樸實的「讓我來」,成為了這次搶險中最溫暖的話語,也是湯勇從小在父親那兒聽來最多的話。「我爸從小教育我,作為男人要有擔當,有責任感!」電話採訪中,湯勇這樣說道,如今作為一名共產黨員,更是一名軍人,面對災難險情,必定義不容辭,衝鋒在前。
湯勇所在連隊有著連續31年被評為「基層建設標兵單位」的光榮歷史,作為其中一員,他努力將「標兵」稱號貫徹到日常工作中,處處以身作則,髒活累活都衝在前。
來源:西南雄獅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