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點標題下太湖之南,關注有思想的微信雜誌
唐朝初年,杜陵有個書生叫韋固。他從小是個孤兒,很想娶個稱心如意的妻子,但一直沒有中意的對象。
貞觀二年,他去清河旅行,途徑宋城時,投宿在一家叫南店的旅社。
同住的一位客人得知他尚未娶妻,便熱心為他介紹原任司馬潘昉的女兒,並約定次日一早在龍興寺相見。
韋固娶親心切,連夜便來到龍興寺。這時月亮西斜,只見門口臺階坐著一位老人,倚著一個青色布囊,在月光下翻看一卷書。
韋固很是好奇,便湊過去觀看,但看了多時,卻一個字也不認識。
韋固恭敬地問道:「請教老人家,我自幼苦學,頗通詩文。就是西方的梵文,也認識不少,怎麼您這本書竟然一字不識。」
以老人笑道:「這是幽冥之書,並非人間之物,你如何認識?」
韋固請教老人的來歷,老人說:「我是幽冥之人,專管天下的婚姻檔案。」韋固聞言非常高興,連忙把自己的煩惱向老人訴說一番,並請老人預測此次的婚姻的成敗。
老人說:「潘氏與你沒有姻緣。你未來的妻子現在才三歲,要等到她十七歲時,才能和你成婚。」
韋固將信將疑,又探問老人布囊中的物件。老人說:「這是紅繩子,一旦男女有姻緣,就系住他們的腳。哪怕是冤家對頭,貴賤懸殊,遠在天邊相隔千裡,只要繫上,終究會成為夫妻。你的腳已經被系,還找他人何用?」韋固更是好奇,連忙打聽自己未來的妻子。老人說:「就是南店北首一位賣菜婆婆的小女兒。」韋固問:「我能見見她嗎?」老人同意為他指點。
天色微明,二人來到市場。只見一個眼瞎婆婆坐在菜攤前,衣裳破舊不堪,形象十分醜陋,懷抱一個小女孩。老人說:「那個女孩子就是你未來的妻子。」言罷便消失的無影無蹤。韋固見那女孩蓬頭垢面、面黃肌瘦、相貌醜陋,不禁火起,竟拔劍刺去。女孩驚呼,老嫗高叫,韋固棄劍而逃。
果如老人所言,韋固和潘家女兒沒有姻緣。此後,他的婚事也竟然拖延多年,但韋固也認為老人的話純屬子虛烏有,並未放在心上。
十四年後,韋固到相州任參軍。刺使王泰見他很有才幹,就把自己的女兒香娘許配給他。這位新娘十六、七歲,容顏秀麗,稱得上是一段美滿姻緣。洞房之夜韋固揭開香娘的紅頭蓋,見妻子貌美非凡,眉心貼著一朵紅紙剪的小花。韋固回想當年的那番遭遇,覺得十分好笑。
婚後,妻子向他訴說的身世。他的生父原是宋城長官,自己尚在襁褓之時,就病死任上。此後母兄也相繼辭世,她跟隨奶媽陳氏,在南市以販賣菜蔬艱難度日。直到叔父王泰來此地任職,這才前來投靠,被當做女兒下嫁韋固。
韋固大驚,連忙詢問那陳氏是否眼盲,妻子點頭稱是。韋固拍手稱奇,便把當年的遭遇訴說了一番,也終於相信月下老人所言不虛。從此,夫妻更加相敬相愛,直到終老。
現任的宋城長官聽說此事,大為驚嘆,將南店提額為「定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婚姻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民間常把做媒之人叫做「月老」。
以後,古代男女成婚儀式上拜天地父母時牽紅帶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漸演化而來。
一支思想的蘆葦
微信號:huzhou0571
投稿或推薦文章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