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親戚家玩,剛進門就被眼前的場景嚇到了,整個客廳到處都是孩子散落的玩具,原本不怎麼大的環境顯得更加擁擠了。
而且要命的是,他們家的家具特別多,基本上把能塞的地方都塞了,導致孩子一點遊戲的私人空間都沒有。最讓我焦慮的是,本來空間就不大,亂已經夠糟心的了,髒就讓人有點接受不了了,光客廳的茶几上就堆滿了瓜果皮,地上還有一些不明液體。
我也不好意思多說什麼,只能幹幹的坐著,但對於一個有點潔癖的我來說,確實有點難受得慌。
其實,現在的年輕人已經很注重孩子的教育問題了,他們會捨得花大量的金錢和精力去培養孩子。但是,很多人都沒想到的是,家庭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個場所,還是待的時間最長的地方,而家庭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則是非常大的。
如果,我們能為孩子提供一個寬敞明亮、整潔乾淨、舒適自在,而又生機勃勃的居家場所的話,那對孩子來說是特別好的一件事情。
一、為什麼居住環境對孩子的大腦發育有影響呢?
其實看過科普文的媽媽就應該知道,孩子的大腦發育是需要受到各方面的刺激的,環境越豐富、體驗越充分,大腦發育得就越好,比如摸、爬、滾、打、聞、嘗、看等,如果各個感官刺激都足夠多的話,孩子的大腦就也會受到豐富的刺激,這樣就容易促進孩子的大腦發育了。
可能很多媽媽覺得,家裡就是一個吃喝拉撒睡的地方,但實際上,家庭的環境格局、空間布置等,都跟孩子的大腦發育息息相關的。
著名的生物心理學家馬克·羅森茨威格曾做過一個實驗:準備兩個不一樣的環境,一個光線充足、寬敞明亮、準備了各種玩具;另一個光線昏暗、窄小潮溼、沒有任何可消遣的玩具。然後把兩批遺傳素質一致的老鼠分別放入這兩個不一樣的環境中。最後,實驗結果顯示,在第一種環境中生存的老鼠,大腦皮層的厚度、重量方面都明顯優於另一個環境中的老鼠。
這樣是不是就可以好理解一些,即使孩子們一開始的資質是一樣的,但是如果身處不一樣的環境中成長時,大腦的發育還是會截然不同的。
二、那麼,什麼樣的居住環境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呢?又該如何解決呢?
1. 空間布局
有些家庭可能會因為面積較小,導致整個空間顯得異常擁擠。可能有些人已經感覺到了,太擁擠的環境容易讓人有種喘不過氣的感覺,尤其是在家待的時間稍微長一點,就會覺得煩躁憋悶。
那對於正處於各方面發育還不完善,正需要父母提供滋養的孩子來說,這種環境無疑是不利於孩子生長的。
這個時候,就需要大人學會做減法了,儘量把家裡不需要的東西都清除出去,不要捨不得。因為有些東西你總覺得有用但是從來沒用過,那留著幹嘛呢!
試想一下,如果你的家裡,是寬敞明亮的,有著讓人非常舒服的光線,可以曬著暖暖的陽光,那人在裡面生活是不是也就舒服了很多。而且少了那些磕磕碰碰的東西,孩子活動的範圍也就大了,這樣就大大提升了孩子的探索欲,他可以盡情地去觸碰去觀察自己感興趣的部分,而在探索的過程中就刺激了大腦的發育。
2. 家具顏色
千萬不要選擇那種暗暗的、死氣沉沉的家具顏色,直接簡單一點,做到整個屋子和諧統一就行。也不要選擇那種花裡胡哨的顏色,什麼白的、黃的、綠的、紫的……啥好看就買啥,結果結合到一起反而讓屋子像個萬花筒一樣。
要知道孩子正處於對色彩特別敏感的時期,如果環境太過複雜,是會影響人的心情的,孩子也是一樣。有些家長,可能在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就把家裡的兒童房好一頓收拾了,完全按照自己的喜好來,什麼好看就買什麼,要是顏色搭配得舒服還好,如果各種顏色都有,那就真的沒必要了。
而且顏色太鮮豔的家具,越有可能含有大量的鉛,孩子喜歡這邊碰一碰,那邊摸一摸,如果不小心吃進嘴裡那就不好了。
3. 家具選擇
選擇什麼樣的家具,還能影響孩子的生活學習習慣呢,比如:
給孩子準備一個獨立的餐椅,可以培養孩子自主進食的能力,從而養成一個良好的飲食習慣;給孩子準備一個小桌子,平時看繪本學畫畫都可以在上面進行,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給孩子準備一個收納架,平時玩過的玩具都可以讓孩子幫忙一起收到裡面去,這樣就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整理習慣了;給孩子準備一個書架,平時看的繪本都放在裡面,想看的時候直接一目了然就能找到,這樣就能幫助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閱讀習慣;給孩子準備一個小的座便器,放在衛生間裡,每次要方便的時候都在小馬桶裡進行,這樣孩子就能養成很好的入廁習慣……
總之,在家具的選擇上多花點心思,孩子會很直觀地給到你非常好的表現。
4. 室內環境
如果家裡是雜亂不堪、藏汙納垢的,那對孩子的心理影響會非常大,長期處於這種環境中,人很容易產生負能量,對孩子的身心發展來說非常不利,容易引發一些心理疾病,比如易怒暴躁、缺乏耐心等。
當然,也不提倡過於潔癖的家庭。因為有些家長可能會有嚴重的潔癖和強迫症,這對孩子來說壓力會非常大。太過於追求完美,容易讓人神經緊繃,對孩子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
凡事要有個度,只要居住舒適即可,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不要讓這種焦慮的心情影響到孩子。
5. 獨立空間
每個孩子都需要一個獨立空間的,這是屬於他自己的一方小天地。在這裡,只要不涉及危險的事情,他可以肆意而為。
獨立空間能夠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遇到事情他可以自己去思考去解決,對孩子的發散思維培養非常有益。而且還能培養孩子的主觀能動性,他需要自己去動手處理自己的事情。
另外,我們還可以適當地改變居住的環境氛圍,比如在過生日的時候,在聖誕節的時候等等,給家裡做一些裝飾,營造一些節日的氣氛。有的時候改變一下一成不變的環境,對孩子來說也是非常有益的。
當然,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去改變居住環境,讓孩子在一個舒適自在的環境中自由生長才是最重要的。
我是@辰小寶媽媽,一個90後全職媽媽,歡迎一起交流育兒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