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鼠年,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毒打亂了人們的生活,延期開學,延期復工,倡議居家防疫,有些小區由於確診了感染者,被迫進行了全封閉式管理……
在這場戰疫中,我們致敬逆行的英雄們,是他們,放棄與家人團聚的機會,放棄留在後方的安全與安逸,帶著家人的不舍與牽掛,義無反顧地衝向疫區。有人累倒了,有人累病了,甚至有人獻出了生命!
而我們,身在後方的每一個普通人,每一個普通家庭,也正在這場「戰疫」中,重新認識自己、認識身邊人,並重新檢視我們的關係。
全職媽媽,是一個被困在鄙視鏈底部的群體,她們全年無休,囿於晝夜、廚房與孩子,累壞了腰椎,患上乳腺炎、腱鞘炎,甚至被抑鬱情緒深深困擾,卻不被理解。
而居家防疫的二十幾天裡,一家人關在屋子裡,這種不平等、不被理解與支持的無助感越發明顯,很多家庭矛盾一再激化,我的文章《居家防疫第20天,我發現「喪偶式育兒」竟然是個好詞》評論區,一眾留言讓我感慨頗深——
「關起門來,被考驗得最多的就是關係,以前太理想化了,這段時間讓我看清了生活和婚姻的本質,也認清了身邊這個人。「請問民政局上班了沒?我要離婚。」「你們知道媽媽黨是怎麼被網課逼瘋的嗎?我兩個孩子,每天要買菜、做飯、做家務,還要陪孩子上網課,輔導作業,孩子爸爸整天在家,除了偶爾辦公,其餘時間就是刷手機、玩遊戲。我分明就是一個人帶仨孩子,生無可戀。」……
我突然有點擔憂我的朋友小雅,於是有了下面的對話——
我鬆了一口氣,替她感到高興之餘,也想了解她是如何處理「禁足」期間的家庭關係,給大家一點參考和體悟。
曾經的小雅
小雅是我學生時代的摯友,畢業後我們待在了不同的城市。
在畢業後的第一個工作單位,她就遇到了她的先生,彼時他倆是同事,當時她說對方木訥但沉穩,不會甜言蜜語,但有的是腳踏實地的行動。她很快墜入愛河。
兩年後,她做了他的新娘,因為公司有禁止同事結婚的規定,她主動離職,當起全職主婦,並專心備孕。
這期間,我曾遊說她重回職場,不要失了自己的主心骨。她也嘗試過找工作,但因為各種因素終未果。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來了孩子,竟然還是雙胞胎,從此她安心養胎,斷了「復出」的念頭,她滿臉幸福地告訴我,「我從小就沒有多高的人生目標,我的理想就是嫁個好人,當個好媽媽。雙胞胎誒,百萬分之一的概率,我真是太幸運了。」
如果說婚姻的最初,她是被泡在蜜罐裡,因而忘卻了人生疾苦。而隨著雙胞胎女兒的降生,她的世界傾刻間翻天覆地。
在產房外護士報喜:「兩位千金,母女平安」,公婆瞬間黑臉,婆婆哭天抹淚地對兒子說,「無論如何,你們得再生個兒子,否則就是不孝」,當天老兩口就回了老家。
小雅滿腹委屈,初為人母的艱辛更是折磨得她死去活來。
她哭著給我電話:「我真的快撐不下去了,雙胞胎連打嗝放屁都是同時來,婆婆不肯來幫忙,我媽一個人照顧兩個孩子根本忙不過來,還得做飯、洗衣服、做家務。我只躺了七天,就不得不強忍著剖腹產後的疼痛強撐著……等孩子滿月,我媽也要回老家了,我爸身體不好,又不會照顧自己……」
因為公婆作妖,她和先生的關係不斷僵化,正巧那幾年他正逢事業上升期,頻頻出差,每當她發出求助,他不耐煩中還有憤怒:「我現在一個人賺錢,要養咱們一家四口,再加上我父母,我不拼命工作全家都喝西北風?」
在我的印象中,她在產後的最初幾年裡,乳腺炎、腱鞘炎、腰椎勞損、因免疫力低下而患上帶狀皰疹……她的身體每況愈下,精神狀態堪憂。我已記不清曾在電話裡陪她度過多少個痛哭流涕的夜晚。
期間,他們還鬧過幾次離婚。
直到兩個女兒上了幼兒園,她跟我的聯繫漸漸少了。從她偶爾在社交平臺上發的隻言片語,我感覺她漸漸地找到了合適自己的狀態,我們就這樣,保持著較低的頻率維持著聯繫。
有一次,我出差到她的城市,她帶著先生和孩子一起請我吃飯。席間,男人刷手機看到「我的媽媽是個沒用的中年婦女」這則消息,他對著小雅哈哈大笑說:「這不就是在說你嗎?!」
小雅正在給孩子餵飯,我看到她臉上一閃而過的尷尬,也看到男人毫不掩飾的不屑,像極了《我的前半生》裡,陳俊生對子君的態度。
宅家「禁足」期間,小雅的日常——
我:「氣氛真的很融洽」。我算看明白了,不一樣的老公,一樣的「豬隊友」,他的任務也就是——看手機、待命、陪孩子打牌;而你承包了一切!小雅:自己選的婚姻,哭著也要走下去啊!與其吵嘴鬥氣傷心傷身,我情願麻利一點,自己多做一點。」
這,大概就是他們多年來的相處模式,是她「領悟」到的讓「家庭一團和氣」的精髓吧!
居家防疫第12天,小雅的先生毫無徵兆地發燒了
他上網搜索新冠狀病毒肺炎的症狀,對照了自體表徵,心裡越來越發怵。
他把自己關進房間,不斷地給自己測量體溫,坐立難安。慌亂地回憶著最近的行跡,除了出門給住在弟弟家的父母送了一次東西以外,再沒出過門,不會這麼倒黴吧?
要去醫院嗎?現在醫院是重災區,哪怕是診所都有極大風險。呆在家裡嗎?萬一真的是被感染了,延誤就代表著風險,何況兩個孩子還在家裡。
一時間,他慌了。孩子看到爸爸的樣子,也嚇懵了。
小雅不動聲色,拿出家裡的藥箱,常備藥品一應俱全。她毫不畏懼貼身照料,安慰先生不要緊張,給他吃完藥,小雅又用艾草和生薑煮了一桶水,讓先生泡完腳,喝點溫開水,安心睡一覺。
半夜,燒退了,第二天,他自體感覺良好。一顆心放了下來。
居家防疫第18天,小叔子家剛滿周歲的寶寶突發高熱
這個小孫子可是公婆的命根子。孩子剛滿周歲,突發高燒,全家心急如焚。
先生在電話裡誇了小雅的「神通」,一時間,她成了全家人的「救命稻草」。
小雅開了視頻通話,看了孩子的狀態,又詳細詢問了一些問題,關於孩子近日的飲食、睡眠、是否外出、扁桃體是否紅腫等等。
她思考良久,下了很大決心才說:「可能是幼兒急疹,我建議先觀察,別給孩子吃藥。」
婆婆頓時罵開了:「不是你身上的肉,你也不能這麼心狠呀,這麼小的孩子,發著高燒,你還不讓吃藥?你到底安的什麼心?」
小雅耐心地對弟妹講了什麼是幼兒急疹,幼兒急疹的顯著特點是什麼,如何識別與確診,並且告訴她,如果寶寶得了幼兒急疹,應該如何護理……
弟妹通情達理,崇尚科學育兒,雖說也聽說過幼兒急疹,但實在太難分辨,在這樣特殊的時期,任哪個母親都很難下決心「放棄治療」,她更經不起婆婆一哭二鬧三上吊,只好給孩子吃了退燒藥。
反覆了幾天,終於等來到了「熱退疹出」。
口罩全城斷供,眼看就要復工了,這班怎麼上?
小雅從抽屜裡拿出一包口罩:「這些可以先頂幾天,我已經在網上參加搖號了,碰碰運氣吧!我還託了有門路的同學家長,拜託她幫忙買了。」
先生又一次被驚呆了,「你怎麼買到口罩的?」
「你還記得去年底嗎?有個朋友說,她在武漢醫院工作的表妹叫她備點口罩,說這次病毒很嚴重,我問你要不要也備些,你罵我無知,說我白痴。所以我沒敢多買,就買了50個,這段時間用了一些,估摸著還有三四十個吧。」
男人無地自容。
那個被困在鄙視鏈底部14年的中年婦女,她用26天,成了家裡的「定海神針」
原來,昨天小雅說的:「我能說氣氛很融洽嗎?」,是在宅家「禁足」的這些日子裡,經歷了這麼多事情之後,她終於等來了一句「對不起!」
曾經,那個被惡毒地評價為「除了帶孩子和做家務,一無是處」的中年婦女:
她也許沒有很高的學識和專業技能;
她也許不能與你侃侃而談,評論職場、財經、人文……
她也許沒有精緻的妝容,甚至身材臃腫,會為了省一點錢而在打折區流連;
在災難面前,她或許不能如「逆行者」般衝向「前線」為國家和人民做出巨大貢獻;
但是,當災難來臨,她卻不折不扣地成為了家裡的定海神針!
她把青春給了你,她斤斤計較的過日子,卻把省下的錢給孩子買了一件漂亮的裙子;
要知道,每個女人都曾經嚮往詩和遠方,而她卻囿於廚房與愛,默默承擔了家庭的瑣碎,光鮮了你,成全了你。
災難面前,我們才體會到個體的渺小,團結的力量。
生命無價,既脆弱又頑強。
這次疫情,對你的生活產生過哪些影響?對你的價值觀產生過影響嗎?
這期間,你是否認真地檢視過自己?檢視過與父母、愛人、孩子之間的關係?
此刻,你最想對誰說一句:
「你辛苦了!」
「對不起!」
或者「我愛你!」
我是@愫說育兒,分享科學育兒、親子關係、家庭教育那些事,歡迎關注、互動、點讚。
【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繫本人,並註明出處。
圖片來源網絡,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