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頭四前成員新專輯瀰漫懷舊感

2021-01-11 手機鳳凰網

  新專輯《Kisses on the Bottom》封面。

  保羅·麥卡特尼的嗓音樸實無華、極富感染力。

早報見習記者 杜方舒

「披頭四」前成員,70歲的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在2月7日發行他最新的個人專輯《Kisses on the Bottom》,這是他的第16張個人專輯,其中的歌曲大部分是保羅·麥卡特尼孩提時代在家裡聽父親彈唱的流行歌謠,70歲的保羅·麥卡特尼用他寶刀未老的清澈嗓音翻唱了這12首父輩時代的流行歌曲,還有2首是他最近創作的新歌。整個專輯瀰漫著溫暖而調皮的懷舊之感。

《紐約時報》的文章評論說:「聽著保羅的這些歌曲時,自己仿佛置身於初春的英倫花園之中,天空湛藍,陽光輕柔,薄霧漫舞,空氣中夾雜著泥土和花蕾的芳香,輕歌之中流淌出那種躺在鄉間草地上吹口哨的愜意。」而BBC音樂評論則說:「整個專輯搜羅了美國流行音樂大餐中那些無人注意的殘羹冷炙。」

翻唱父輩的歌謠

保羅·麥卡特尼在選擇時儘量避開了那些過於耳熟能詳的曲目,但這12首歌曲背後的原演唱者,卻個個都有過紅極一時的光輝歲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納京高(Nat King Cole)、弗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胖子沃勒(Fats Waller)等。

《Kisses on the Bottom》的名字來自專輯的開篇曲目——胖子沃勒的《I'm Gonna Sit Right Down and Write Myself a Letter》。這首歌的配樂由兩位頂級大師瓊尼·曼德(Johnny Mandel)和艾倫·布洛本特(Alan Broadbent)擔任。整首歌在黛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如潺潺流水般的輕爵士鋼琴聲中展開,浸沒在主流爵士樂隊的伴奏聲中。保羅·麥卡特尼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這麼多樂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夾在保羅·麥卡特尼2首新歌《My Valentine》和《Bye Bye Blackbird》之間的,是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的《Always》,保羅·麥卡特尼用他特有的輕言細語的惆悵去演繹這首老歌。專輯的最後則以《Bye Bye Blackbird》和《Get Yourself Another Fool》緩緩結束,帶著淡淡的頹廢和憂傷。埃裡克·派屈克·克萊普頓(Eric Patrick Clapton)的吉他將《Get Yourself Another Fool》賦予了並不張揚的布魯斯風,而《The Inch Worm》(電影《安徒生》原聲)則喚醒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童年。

而對於2首原創歌曲來說,最誠摯的讚美便是,和眾多的翻唱歌放在一起,你根本聽不出來這是2首新歌。《Bye Bye Blackbird》或許有些平平,但是裡面的口琴吹奏讓人印象深刻。《My Valentine》有一枚經典的鈴聲,伴隨著埃裡克·派屈克·克萊普頓的旋律,華麗的節奏緩緩飄揚,浪漫情調臻於完美。

保羅不僅僅是個歌手

《每日電訊報》說,保羅·麥卡特尼不是一個歌手,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隨著年齡的增大,他的嗓音在演唱高音歌曲時顯得乏力,而他卻富有感情又優雅地處理:他以樸實無華、極富聽覺感染力的輕聲準確地演繹歌曲,如魚得水。歐文·柏林(Iriving Berlin)低沉的《Always》一曲尤為適合他,歌曲中,他充分地唱出了一位迷失自我的老菸鬼的內心信念;在《Home(When Shadows Fall)》中,他詠道:「我心永遠期待。」無人不被其感動。

與洛·史都華(Rod Stewart)和其他年長的流行音樂偶像,把自己重新打造成低聲吟唱歌手不同,保羅·麥卡特尼無心創造轟轟烈烈的新歌曲,而是中意從老歌中捕捉靈光,這張專輯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聽上去像送給他新妻子的浪漫禮物,也像對自己童年的美好歌頌,就像是大師打造的小小寶石。看來不僅僅是老奶奶才會喜歡這些歌曲。

英國「披頭四」成員之一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曾批判保羅·麥卡特尼的音樂像雜耍戲院音樂一樣,是「老奶奶才會細細品味的小民歌」。然而,其實披頭四的歌曲創作深深紮根於流行音樂與實驗音樂的基礎上,而且經典的歌曲結構從父輩的流行音樂中集成下來。

40年過去, 保羅·麥卡特尼通過他最初兩張完美的個人專輯《McCartney》、《Ram》影響了整個搖滾樂壇。在「披頭四」解散之後,那些憤怒與鄙視的閒言碎語都加在他的身上,因為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披頭四中背叛者的身份,但他對音樂的演繹毫不張揚。

正如保羅·麥卡特尼在多年前所說的那樣:「一些人希望用傻傻的情歌填滿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對?」

相關焦點

  • 披頭四專輯導購
    在這個大家對幾年前的東西都不一定感興趣的時代,推一支幾十年前的樂隊,從歷史的雜貨堆裡撣去灰塵,掏出一張張唱片給別人聽,總是顯得過時又迂腐的。但要知道有些東西,是時間也不能讓它的光輝暗淡,將它的痕跡消磨掉的。在當代,就是連搖滾青年都不一定會去聽披頭四啦。
  • 披頭四樂隊的成員:約翰·列儂
    列儂於1969年離開披頭四樂隊,後來他與妻子小野洋子等人發行了專輯。1980年12月8日,他被一個名叫馬克·大衛·查普曼的瘋狂粉絲殺死。早年生活作為他們的新經理,愛潑斯坦獲得了與百代的唱片合同。1962年10月,隨著新的鼓手林戈·斯塔爾和喬治·馬丁發行了他們的第一支單曲。它在英國排行榜上達到頂峰,排在第17位。列儂創作了該樂隊的後續單曲《請讓我高興》,這主要是受羅伊·歐比的啟發,1962年8月,列儂與辛西婭·鮑威爾結婚。這對夫婦有一個兒子,朱利安,是以列儂母親的名字命名的。辛西婭在披頭四熱期間被迫保持低調。
  • 新品黑膠 丨 The Beatles 披頭四 專輯多種
    在2015年,這張載滿榮譽的唱片再版,並發布了豪華版,被命名為1+ ,由號稱「披頭四第五人」的披頭四樂隊御用唱片製作人George Martin爵士的兒子Giles Martin重新混制,並加入了一些五十多支披頭四樂隊的宣傳廣告、音樂錄影、音樂評介等視覺資料。整盒1+ 包含了一張CD與兩張藍光碟。
  • 【漲姿勢】披頭四的專輯封面是這樣的
    同樣的披頭四的音樂在這張專輯中也逐漸變得影視化。對比於前一張的變化,你可以猜測到的是:或許正是因為上一張的黑白封面,所以EMI這次命令樂隊該可愛一點了。:本來披頭四打算將手臂擺出H.E.L.P.的旗語標誌,但是他們的首席攝像師Freeman不幹了,因為他並不喜歡這「糟糕的手臂圖像構成」,作為一名有藝術氣質的攝像師,他命令披頭四成員們穿上了一身的滑雪裝,嗯這次他滿意了。同這張照片的靈感來自電影《HELP!》。
  • 披頭四專輯封面賞:它們是如何誕生的?
    這是一段美妙友誼的開始,Robert Freeman 自這張專輯後又為披頭四拍攝了4張專輯封面。這是他在 Bournemouth 酒店裡的 Palace Court 中為披頭四的第二張藝術性專輯拍攝的色彩鮮明的黑白照片。
  • Rubber Soul :披頭四過渡期專輯
    披頭四自1963年出道的前三年,一直是以每年兩張錄音室專輯的速度發表作品,到1965年已經是第三年了。1965年6月,披頭四四名成員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MBE勳章(大英帝國勳章的第5級:員佐勳章),當年還受到了不少的非議,因為有很多人認為一個流行男團沒有資格獲得此榮譽。
  • 披頭四專輯封面攝影師羅伯特·弗裡曼逝世
    20世紀60年代,他為披頭四早期的五張專輯拍攝了封面照片,包括《With The Beatles》《Rubber Soul》《A Hard Day’s Night》等重要專輯,幫助定義了披頭四的形象,這也使他獲得了巨大的聲譽。
  • 保羅·麥卡特尼新專輯收錄披頭四製作人未發歌曲
    新京報訊 北京時間12月18日,英國傳奇音樂家、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全新原創專輯《McCartney III》發布,這份高質量專輯的低調上線讓歌迷激動不已。據悉,《McCartney III》是以「麥卡特尼」命名的第三張專輯,歌迷等了整整40年。前兩張專輯分別是1970年發行的《McCartney》和1980年發行的《McCartney II》。新專輯《McCartney III》封面及宣傳圖。
  • 保羅·麥卡特尼新專輯收錄披頭四製作人未發歌曲
    新京報訊 北京時間12月18日,英國傳奇音樂家、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全新原創專輯《McCartney III》發布,這份高質量專輯的低調上線讓歌迷激動不已。據悉,《McCartney III》是以「麥卡特尼」命名的第三張專輯,歌迷等了整整40年。
  • 趣談丨經典背後的故事:披頭四的專輯封面是這樣設計出來的
    同樣的披頭四的音樂在這張專輯中也逐漸變得影視化。對比於前一張的變化,你可以猜測到的是:或許正是因為上一張的黑白封面,所以EMI這次命令樂隊該可愛一點了。原本披頭四打算將手臂擺出H.E.L.P.的旗語標誌,但是他們的首席攝像師Freeman不幹了,因為他並不喜歡這「糟糕的手臂圖像構成」,作為一名有藝術氣質的攝像師,他命令披頭四成員們穿上了一身的滑雪裝,這次他滿意了。同時這張照片的靈感來自電影《HELP!》。
  • 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將出版長達960頁的歌詞「自傳」
    據《衛報》2月24日報導,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將在今年11月2日發行其新書《歌詞:從1956年到現在》(暫譯
  • 以貌取樂:淺談披頭四的專輯封面
    我會慢慢介紹一些有著極具觀賞性,故事性和趣味性的專輯封面設計,估計是一期一個樂隊。第一期的話我們就先聊披頭四好了,畢竟門檻比較低,老少皆宜。專輯封面的設計,往下說有著巨大的商業宣傳作用。一般的專輯封面,無非是一張專輯藝術家的擺拍,來個比較寫意的造型,然後打上專輯名和藝術家的名字,還有唱片公司的名字,這樣一來好讓大家對上號知道誰是誰。
  • 世紀難題:披頭四的最後一張專輯究竟是……?
    讓我們開門見山:披頭四的告別之作究竟是哪一張:《艾比路(Abbey Road)》還是《順其自然(Let It Be)》? 如果你是披頭四的粉絲,那麼你至少有一次在酒後跟人爭論個面紅耳赤的經歷——反正我是這樣的。《艾比路》是他們錄製的最後一張專輯,而《順其自然》則是他們最後發行的一張專輯。
  • 彼得·傑克遜新拍的披頭四紀錄片讓人淚目
    很多年前,披頭四樂隊就曾入駐搖滾名人堂。在今年年底封面新聞舉行的2020名人堂評選中,這支偉大的樂隊也毫無爭議地入圍。12月18日,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全新原創專輯《McCartney III》發布,引發樂壇轟動。
  • 彼得·傑克遜新拍的披頭四紀錄片讓人淚目
    很多年前,披頭四樂隊就曾入駐搖滾名人堂。在今年年底封面新聞舉行的2020名人堂評選中,這支偉大的樂隊也毫無爭議地入圍。 12月18日,前披頭四成員保羅·麥卡特尼全新原創專輯《McCartney III》發布,引發樂壇轟動。
  • 披頭四主唱約翰列儂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溫情瀰漫,百聽不厭!
    當時,甲殼蟲樂隊想要做一張關於童年的專輯,他們的這個念頭起源於樂隊主唱約翰列儂的一首關於過往生活的長詩。一開始,歌詞並不是現在這樣。這首歌的歌詞初稿描述的是列儂從家到碼頭的巴士之旅。在長長的旅途中,他捕捉了沿途所見所聞。然而寫成之後,列儂覺得歌詞太過冗長和無趣,像是一個白描的日記。
  • 披頭四終於「來了」!
    《Please Please Me》披頭四樂隊首張錄音室專輯。在2012年滾石雜誌評選的500張史上最偉大的專輯中排名第39位。《Meet the Beatles!》披頭四在美國發行的第二張專輯,當年2月15日登頂美國Billboard排行榜,並連續11周位列第一。
  • 披頭四樂隊
    謝裡丹想錄製新專輯《我的邦妮》,但沒有找到樂隊。他們說可以為他伴奏,雙方一拍即合。謝裡丹的製作人給樂隊起了個新名字「節奏兄弟」,但這個名字只是用於這次伴奏。11月,甲殼蟲轉到了The Top Ten Club。
  • 紀念披頭四專輯封面拍攝50周年!萬千粉絲聚集在這條斑馬線上
    據《每日郵報》8月8日報導,日前,成千上萬的披頭四粉絲聚集在倫敦一處標誌性的斑馬線前,以紀念披頭四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照拍攝50周年。麥克米倫只拍攝了樂隊的六張專輯,第五張用作樂隊1969年9月26日發行的第11張錄音室專輯《Abbey Road》的封面。這張照片顯示列儂穿著白色西裝領著一群人穿過馬路。斯塔爾穿著黑色西裝,而麥卡特尼光著腳,走錯了步子,手裡拿著一根香菸。哈裡森穿著藍色的牛仔褲。一輛大眾甲殼蟲停在後面。8月8日,他們的忠實粉絲擠滿了聖約翰伍德的道路,也叫嚷著要做同樣的事情。
  • 音樂課歌單【披頭四樂隊】
    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英國著名搖滾樂隊「披頭四」(The Beatles)成員,搖滾史上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 ,披頭四樂隊的靈魂人物,詩人,社會活動家,反戰者。喬治·哈裡森(George Harrison),英國音樂家、吉他演奏家、歌手、詞曲作者、音樂製作人、電影製作人、披頭四樂隊主音吉他手、主唱之一,以身為披頭四樂隊成員之一最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