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專輯《Kisses on the Bottom》封面。
保羅·麥卡特尼的嗓音樸實無華、極富感染力。
早報見習記者 杜方舒
「披頭四」前成員,70歲的保羅·麥卡特尼(Paul McCartney)在2月7日發行他最新的個人專輯《Kisses on the Bottom》,這是他的第16張個人專輯,其中的歌曲大部分是保羅·麥卡特尼孩提時代在家裡聽父親彈唱的流行歌謠,70歲的保羅·麥卡特尼用他寶刀未老的清澈嗓音翻唱了這12首父輩時代的流行歌曲,還有2首是他最近創作的新歌。整個專輯瀰漫著溫暖而調皮的懷舊之感。
《紐約時報》的文章評論說:「聽著保羅的這些歌曲時,自己仿佛置身於初春的英倫花園之中,天空湛藍,陽光輕柔,薄霧漫舞,空氣中夾雜著泥土和花蕾的芳香,輕歌之中流淌出那種躺在鄉間草地上吹口哨的愜意。」而BBC音樂評論則說:「整個專輯搜羅了美國流行音樂大餐中那些無人注意的殘羹冷炙。」
翻唱父輩的歌謠
保羅·麥卡特尼在選擇時儘量避開了那些過於耳熟能詳的曲目,但這12首歌曲背後的原演唱者,卻個個都有過紅極一時的光輝歲月:路易斯·阿姆斯特朗(Louis Armstrong)、比莉·哈樂黛(Billie Holiday)、納京高(Nat King Cole)、弗蘭克·辛納屈(Frank Sinatra)、胖子沃勒(Fats Waller)等。
《Kisses on the Bottom》的名字來自專輯的開篇曲目——胖子沃勒的《I'm Gonna Sit Right Down and Write Myself a Letter》。這首歌的配樂由兩位頂級大師瓊尼·曼德(Johnny Mandel)和艾倫·布洛本特(Alan Broadbent)擔任。整首歌在黛安娜·克瑞兒(Diana Kral)如潺潺流水般的輕爵士鋼琴聲中展開,浸沒在主流爵士樂隊的伴奏聲中。保羅·麥卡特尼還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在這麼多樂器的伴奏下演唱歌曲。
夾在保羅·麥卡特尼2首新歌《My Valentine》和《Bye Bye Blackbird》之間的,是歐文·柏林(Irving Berlin)的《Always》,保羅·麥卡特尼用他特有的輕言細語的惆悵去演繹這首老歌。專輯的最後則以《Bye Bye Blackbird》和《Get Yourself Another Fool》緩緩結束,帶著淡淡的頹廢和憂傷。埃裡克·派屈克·克萊普頓(Eric Patrick Clapton)的吉他將《Get Yourself Another Fool》賦予了並不張揚的布魯斯風,而《The Inch Worm》(電影《安徒生》原聲)則喚醒了我們每個人心中的童年。
而對於2首原創歌曲來說,最誠摯的讚美便是,和眾多的翻唱歌放在一起,你根本聽不出來這是2首新歌。《Bye Bye Blackbird》或許有些平平,但是裡面的口琴吹奏讓人印象深刻。《My Valentine》有一枚經典的鈴聲,伴隨著埃裡克·派屈克·克萊普頓的旋律,華麗的節奏緩緩飄揚,浪漫情調臻於完美。
保羅不僅僅是個歌手
《每日電訊報》說,保羅·麥卡特尼不是一個歌手,因為他不僅僅是一個歌手。隨著年齡的增大,他的嗓音在演唱高音歌曲時顯得乏力,而他卻富有感情又優雅地處理:他以樸實無華、極富聽覺感染力的輕聲準確地演繹歌曲,如魚得水。歐文·柏林(Iriving Berlin)低沉的《Always》一曲尤為適合他,歌曲中,他充分地唱出了一位迷失自我的老菸鬼的內心信念;在《Home(When Shadows Fall)》中,他詠道:「我心永遠期待。」無人不被其感動。
與洛·史都華(Rod Stewart)和其他年長的流行音樂偶像,把自己重新打造成低聲吟唱歌手不同,保羅·麥卡特尼無心創造轟轟烈烈的新歌曲,而是中意從老歌中捕捉靈光,這張專輯就是最好的證明。這聽上去像送給他新妻子的浪漫禮物,也像對自己童年的美好歌頌,就像是大師打造的小小寶石。看來不僅僅是老奶奶才會喜歡這些歌曲。
英國「披頭四」成員之一約翰·溫斯頓·列儂(John Winston Lennon)曾批判保羅·麥卡特尼的音樂像雜耍戲院音樂一樣,是「老奶奶才會細細品味的小民歌」。然而,其實披頭四的歌曲創作深深紮根於流行音樂與實驗音樂的基礎上,而且經典的歌曲結構從父輩的流行音樂中集成下來。
40年過去, 保羅·麥卡特尼通過他最初兩張完美的個人專輯《McCartney》、《Ram》影響了整個搖滾樂壇。在「披頭四」解散之後,那些憤怒與鄙視的閒言碎語都加在他的身上,因為他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披頭四中背叛者的身份,但他對音樂的演繹毫不張揚。
正如保羅·麥卡特尼在多年前所說的那樣:「一些人希望用傻傻的情歌填滿這個世界,有什麼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