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姿妙在民進黨全力圍毆下,沒有少被抹黑、影射,但其支持度卻超過民進黨參選人28%(林47%,陳19%,TVBS 10月民調),讓綠營在此地啞巴吃黃蓮,為什麼?
要說原因是對手陳歐珀太弱,這不太對,因為宜蘭選民結構是綠稍大於藍,民進黨大可不必推出最強棒;要說原因是「中央執政」包袱,也不太對,因為林佳龍也面對同樣問題;要說民進黨現任做太差,又不太對,國民黨也在此執政過,一般選民認為兩黨執政都差不多。
說穿了,林姿妙的強項就是她親民的媽媽形象,予人溫暖與信任感而已。
德國社會學巨擘,馬克斯.韋伯說的Charisma(領袖魅力),就是指林姿妙這種「感召型領導」。有些領袖沒有特別的才幹,或智商,或口才,或漂亮的外貌,但就是能服眾,能領導比他還優秀的人才,很多時候,選民往往看得就是這一點。尤其臺灣人特別偏好誠懇、溫暖的人格特質。再者,選民投票支持妳,終歸是希望你能解決問題,故而,就算個人特質並不親切,總得散發出強烈的魄力感才能取得信任。
蔡英文也是一個完全沒有Charisma的政治人物,從裡到外就兩個字:無聊!但稍作回憶即知,蔡英文當時有強大的競選團隊,規範、創造其領袖形象,有文膽彌補其口才上的不足,再搭配各種議題操作,動態地形塑領袖特質,最後才好不容易從無聊變得稍微有點看頭。
盧秀燕的形象,理智有餘,熱情不足,感覺也不夠強悍,民眾感受不到溫度,亦感受不到魄力。僅僅覺得一個參選人「還不錯」是肯定不夠的,要人走出家門去投票,沒有這麼容易。倘若自己沒有領袖魅力,團隊又很平凡,那就只能靠強大的背書人,讓選民將該背書人的魅力投射在你身上,而這已是沒有辦法中的辦法。
就以時評者的角度來看吧,對於盧秀燕這個人,我還真的感到難以下筆,輕重難拿捏,褒貶都不對,若連評論者都不知道怎麼寫,你又如何能有話題性以取得媒體關注?如果連記者都對你興趣缺乏,空有滿腹宏圖偉業,又有何用?
說到底,盧秀燕的形象,就是與民眾有距離,很沒戲。這一種持盈保泰的選戰策略,確實在防守上做得滴水不漏,但卻完全沒有進攻力道。
根據TVBS 10月民調,盧秀燕支持度44%,林佳龍36%,假設明天投票,預估得票率: 盧50%,林49%,勝負在兩萬票以內。根據親綠的「美麗島電子報」10月民調,盧秀燕支持度31%,林佳龍25.6%。雖在各年齡層與原臺中縣市地區都勝,然而,盧秀燕的泛藍支持度68.7%,林佳龍的泛綠支持度71.4%,可見盧的歸隊號召力很有問題,尤其是考慮到林佳龍滿身的爭議。
在選舉逼近的此刻,分析民調數字的意義已然不大,重點在於催票的有效方法。
媒體上的親藍名嘴已經意識到盧秀燕始終在落選邊緣掙扎,頻出主意。有人提議在花博會場發口罩,提醒選民看花不忘防空汙。有人提議乾脆舉辦口罩彩繪活動,將嚴肅的議題柔性化。這些提議都很好,但我認為,這些都不如盧秀燕在造勢時「哭」給選民看。
像盧秀燕這種外表極度冷靜理智的女性,只有哭能產生巨大的反差效果,並讓選民覺得盧其實也很有「人味兒」。當然,哭要有哭的理由,哭要有哭的分寸與真實感,否則就是反效果。
此前已提過,盧秀燕花太多時間勤跑基層、喬派系,媒體上過多「紅黑派」動向只會令一般選民反感。盧應該苦民所苦地闡述,空汙對臺中市民生活上的影響,以及過往胡志強的政策被林佳龍掐斷後的不良副作用等等,讓選民覺得你真心疼惜臺中,動之以情,說之以理,缺一不可。
公平地說,這次臺中選舉,就算是江啟臣參選,表現也不會比盧秀燕更好,因為兩人的特質很接近,看起來就是「很菁英」、「很正常」、「很典型」。這樣的形象要贏得選戰,除非對手也是同款。不過,林佳龍偏偏就是個戲精。
民調支持度太接近,對於現任者絕對有利,因為執政者有得是資源作弊,或瞞天過海,或暗渡陳倉。所以我認為盧秀燕的選情是非常危急的。
如上述一切都做不到位,盧秀燕剩下的有效策略,就是不理林佳龍,主攻蔡英文。「投林佳龍就是投蔡英文」不能只是一句口號,而要有一整套民進黨施政的缺失作為進攻路線,並且要打團體戰,集結從南到北的參選人到臺中直攻蔡當局。這是國民黨應該,也必然要做的總體戰。
在政策面,盧秀燕其實都有抓到重點,空汙之外,臺中市的經濟面其實也不好,所以盧也喊「貨出去,錢進來」,但比同樣打經濟牌的韓國瑜,臺中是國民黨長期執政的城市,說經濟不好的底氣就不足。
盧秀燕、丁守中、陳學聖的處境差不多,若這次選不上,以後恐無機會再爭取地方首長的參選資格,可說是最後一役。個人看法,我認為丁守中與陳學聖出局對藍營才是好的,老國民黨做派就是該打掉重練。至於盧秀燕,比較適合做官派的「部會首長」,現在的選舉形態對盧而言是太吃力了。
不禁又想起連戰在「2004大選」前,抓著老婆在群眾間五體投地,親吻土地的畫面。菁英有菁英該待的地方,連戰在做過這次很不合形象的表演過後,打定了主意選不上就不再參選,因為有些人確實是人才,但就是不適合選舉。
臺中選情,一向是在最後一刻勝負都不見得明朗,也就只能看天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