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2020屆高校畢業生874萬人,同比增加40萬人,畢業生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每年的畢業季,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總是引起各級部門的關注,再加上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國家對這一屆的畢業生的就業工作尤其關注。「當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影響,就業形勢複雜嚴峻。」教育部高校學生司司長王輝在發布會上表示,為積極應對今年複雜嚴峻的就業形勢,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在升學擴招、渠道開拓、就業服務、加強指導、支持湖北等五方面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
畢業生就業就要涉及到個人能力,現如今,畢業生就業到底應該具備什麼樣的能力呢?可能很多人都會說要有適應能力、溝通能力、專業知識能力、基本的語言表達、統籌策劃等能力,這些能力固然重要,但是都是錦上添花的能力,有了更好,沒有的話也可以慢慢培養,但是,在學校經過幾年,我們都經歷了長時間的沉澱,要有自己的最基本的能力,這種能力應該是通用的,不管畢業後從事什麼工作,都能用到這個能力,對此,對不同學歷階段的基本能力做個總結,供大家參考。
大學能學習
大學階段要有足夠的學習能力,在大學,很多人參加各種活動,平時上課不怎麼學習,到了期末考試都是採用突擊的方式彌補,最終考試就靠突擊的成果,這種方式讓大學生對事物的學習能力得以鍛鍊,當面臨一項新事物時,我們要快速學習、了解,弄清楚事物的原理,並將事物的內容瞭然於胸,這種能力是在社會上一直需要的。當今社會,節奏越來越快,競爭日益激烈,如果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學習弄清楚一項新事物,就能節省很多時間,更重要的是就能快人一步,在競爭時代,一直快人一步最終就會快人一大步,遙遙領先與別人。大學培養出個人的學習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學習能力越強,對個人以後越有利。
碩士會研究
碩士階段基本的任務就是導師給一個不是很大的課題,讓研究生先查資料,查完資料,找到一個合適的領域,並發現這個領域的創新點,急需要解決的問題,接下來就是制定實驗方案,設計技術路線,之後就是漫長的試驗、分析、再試驗、再分析,最後得出一個全新的結果,找到了問題的解決辦法,這樣實驗課題基本就完成了,之後通過整理數據,撰寫論文,把所研究的結果發表出去,給全世界的人都看看,讓他們參考,並在此基礎上繼續做進一步研究。這樣,整個的學術研究基本都經歷了,接下來就畢業了。但是到畢業後一看,基本上研究生做的試驗在畢業後又很少的能用到的,因為沒有多少能找到非常對口的合適的工作,很多人研究方向都是老師給的,並不是自己選的,所以就不是自己喜歡的,這也就導致了研究生畢業很多人找工作時,在研究生期間做的都用不上。這時候怎麼辦,這就需要你的研究能力了。
研究生通過碩士期間的研究經歷,把一個課題的研究過程都經歷了一遍,這就是最重要的經歷,讀研所要學習的就是這種研究能力。也就是遇到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該怎麼著手開展研究,研究後對結果怎麼整理,匯總並展示給別人,這個是在本科期間學不到的,因為本科學習的都是框架知識,沒有針對一個問題的系統的研究,這在將來會非常實用,研究能力是通用的,不管將來從事什麼行業,都可以把研究能力用於工作中,這更多的是一種研究性思維,遇到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該怎麼去開展研究並進行分析、試驗、匯總收集結果,這樣就夠了。
博士深專題
這裡的專題並不是說平時的專題,而是一種動賓結構,能夠專注於某個方向,也就是說,博士能夠專注於某個方向進行深入研究,這就是把前面兩個階段的能力綜合起來,首先通過快速的學習了解某個領域的研究進展,通過了解,知道當前的前沿水平,然後發揮自己的研究能力,找到一個合適的研究方向,在此方向上在別人的研究的基礎上確定一個主攻的問題,在接下來就是設計技術路線,制定研究方案,通過反反覆覆的試驗、分析,最終找到問題的解決辦法,或者有了一個最新的發現,這樣,課題就有了結果,這個結果是在世界範圍內都非常前沿的,之後就是把結果匯總,整理發表出去,讓世界上的同類研究者看到,讓他們都能有所啟發、借鑑。
因為博士階段研究的非常專業,並且研究成果也是世界範圍內的前沿科技,所以博士畢業後很多人會繼續從事博士期間的研究,讓自己的研究更加深入,這樣獲得的成果越來越多,個人成就也就越來越大,基本上博士畢業的都是去各大院校和科研院所,在那裡有良好的科研環境,他們可以安心繼續去研究,在自己選擇的方向上深耕。這也是科學家的精神,要專注、堅持、持之以恆。
不同的能力決定了不同的人生, 不同的發展方向, 大家認為呢?歡迎關注我,分享更多深度思考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