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深聚焦)

2020-11-18 人民網

  圖①:北京理工大學舉行2020年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
  新華社記者 任 超攝
  圖②:高考結束後,兩名北京考生相擁。
  陳鍾昊攝(新華社發)
  圖③: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典禮上,畢業生舉起右手宣誓。
  資料照片

  核心閱讀

  在這個特殊的考試季、畢業季,北京市廣大教師更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主動拓寬育人載體,廣大青少年也秉持更強烈的責任擔當,在磨練中積蓄力量,茁壯成長。

      

  7月,北京市大中小學陸續結束了2020年春季學期,迎來了疫情防控常態化下的考試季、畢業季。部分學生開啟了一段居家學習過後的「特殊」暑假。

  特殊的時期,積澱特殊的成長。在這段不平凡的日子裡,廣大教師更深入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更主動拓寬育人載體,廣大青少年也秉持更強烈的責任擔當,在磨練中積蓄力量,茁壯成長。

  胸懷祖國 關注社會

  高考命題體現立德樹人

  7月10日下午5時,鈴聲響起,2020年北京高考落下帷幕。

  49225名北京考生,在積極防控疫情的同時,經歷了一次特殊的考試,也經歷了人生中一次重要的成長。同學們或許還不知道,就在剛剛結束的考試中,一道道試題內,蘊藏著以「考」育人、立德樹人的深意。

  「2020年6月23日,北鬥三號的最後一顆衛星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完成全球組網部署。整個系統由55顆衛星構成,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它們共同織成一張『天網』,可服務全球。材料中『每一顆都有自己的功用』,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和思考?請聯繫現實生活,自選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議論文。」這是2020年高考語文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題。

  在北京師範大學第二附屬中學特級教師何杰看來,「命題素材取自當下最新科技發展,並由最新科技發展引發考生對社會、人生等諸多方面思考,體現出立德樹人要求與核心素養立意。切口小,空間大,既考查考生對國家發展的關注意識,又考查考生語文積累水平與思辨品質。」

  「假設你是紅星中學高三(1)班班長李華。居家學習期間,你們班開展了一次以『自律』為主題的調研活動。請根據以下四幅圖的先後順序,寫一篇英文稿件,給你們學校英文網站投稿,記述你在本次活動中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這是2020年高考英語北京卷書面表達題的第一部分。

  在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研究中心竇颯等幾位專家看來:考生在面對問題情境時,需要運用科學思維、合理方法來解決問題。題目設置也會讓考生反思自己居家時的自律情況,體現高考的育人功能。

  「經濟、科技的迅猛發展和社會生活的深刻變化,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要求。高考不僅是為國選材的重要途徑,也在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說。

  採訪中,有一線教師介紹,「北京高考作文小切口大主題,不僅是面向高三學生的一道考題,也是在面向所有年級學生、面向社會傳遞價值觀念。」記者獲悉,北京市有一些中小學生已積極動筆,圍繞高考作文相關主題,寫出細膩生動的感受:一個個渺小的個體宛如星星之火,一次次協作與交融匯聚成了今日的繁花錦簇,當「小我」的能量在整體中自如釋放,「大我」的成功便不再遙遠……

  心有大我 拔節抽穗

  畢業典禮寄語人生遠航

  6月29日晚,中央財經大學的雲端畢業晚會上,一首原創詩朗誦《中國青年》,因其鏗鏘的內容、飽滿的情感,瞬間被同學們刷屏。作品從學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馮秀軍的全國思政大課——《戰「疫」裡的最美青春——談中國青年的責任與擔當》中擷取靈感,傳遞了「胸有大志、心有大我、肩有大任、行有大德」的精神內核,深受鼓舞的同學們紛紛在彈幕上留言:青年有理想,國家有力量!

  記者了解到,由於疫情防控需要,大部分2020屆北京高校畢業生沒有機會參與校園畢業季。為此,首都高校及時做出應變,在落實防疫要求的基礎上,用心用情為畢業生打造了一個別樣的畢業季。

  北京理工大學由服務國慶70周年盛典和北京奧運會的仿真技術團隊,運用先進的計算機仿真技術,讓畢業生在家也能身臨其境感受拔節抽穗的力量,而且精心選擇學位授予地點,在老院長徐特立先生的銅像前,在學校最重要的典禮場所——中心教學樓報告廳內,讓學生重溫「德以明理,學以精工」的要義。

  「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質,經霜彌茂。」畢業典禮上,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向全體畢業生寄予深情囑託,「人生如遠航,暴風驟雨和驚濤駭浪總是難以避免。苦難可以錘鍊人的品格,但決不能讓它主宰人的命運。主宰命運的是堅韌的意志和堅定的信念。」北京大學在畢業典禮上特別邀請醫學部1955級校友、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寄語全體畢業生:不但要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還要有強烈的追求;不但要有志氣,還一定要爭氣;不但要有熱情,還要有激情,要用青春的力量,用努力,迎接祖國美麗的明天!

  在畢業季做精心設計的,還有不少中小學。中國人民大學附屬小學研發了系列「七彩畢業課程」,包括學業水平、體驗中學生活、關注社會問題等模塊,其中,學業水平測試打破「一張試卷」,讓孩子們在實踐活動中提升綜合素養,如《火神山方艙醫院模型製作與研究》《數說中國——脫貧攻堅戰》《疫情對人們生活的影響》等。北京市豐臺第二中學為每位畢業生送去一枚「專屬印章」,印章上刻有學生名字,校名、校訓。

  北京市朝陽區實驗小學的老師們選取教室、操場、餐廳……自編、自導、自演短片,記錄同學們在校園內的成長印記。「相信經歷了不平凡畢業季的你們,在日後的學習與生活中,會更加從容地面對困難,乘風破浪,勇敢前行!」校長陳立華給孩子們送去祝福。

  「畢業時刻是學生人生成長發展的重要環節之一,也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後一堂課』。儘管由於疫情防控的需要,畢業生無法像往年一樣在校參加畢業季活動,各類傳統畢業思想教育方式無法如常開展。但廣大學校依然精心安排,推動『三全育人』融入畢業工作各環節。」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狄濤介紹。

  平安居家 也可「遠行」

  多彩假期致力全面發展

  「北京有一條古老而神秘的城市軸線。它貫穿南北,形成了北京兩翼對稱、莊嚴肅穆的城市格局。」首都博物館地下一層展廳中,剛剛放假的中小學生正在參觀「探秘北京中軸線」的展覽。這場專門為青少年量身定製、展教一體的互動體驗式展覽,通過25道問題,結合22件套文物和各類模型,將北京中軸線自南到北、從古至今串聯起來。

  7月11日開始,北京中小學生開啟「暑假模式」。這個暑假,按照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的要求,「建議學生非必要不離京」。如何做到不行萬裡路,也能開闊視野、胸懷天下?這離不開科學、豐富的設計。

  為此,「北京市中小學生社會大課堂」將為孩子們送上「暑期大禮包」,全市資源單位提供了近400個線上活動資源、1000餘部優秀影片、2000餘冊圖書,涵蓋了黨史、國情、自然、人文、科技、體育、藝術、社會等多個領域,學生可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

  國家大劇院為孩子們提供了內容豐富的線上藝術資源,包括特別策劃的「線上音樂會」,以及面向青少年打造的「藝術微課堂」等微課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推出線上展覽、網上直播、文物故事等活動,其中《偉大勝利歷史貢獻》虛擬展採用360度全景和3D模型技術手段,讓人「身臨其境」;歌華有線開設了空中課堂,精選優秀影片片目,將為孩子們播出200餘部影片;中文在線挑選了600餘冊優質數字圖書、110部青少年聽書資源,涉及36個閱讀主題……

  特殊的暑假,作業自然也特殊一些。

  收到學校布置的暑假作業,北京市新橋路中學的學生們眼前一亮。這裡,有在廚房裡完成的物理作業——利用飲用水和食用油,來認識物質密度;有在小區裡完成的地理作業——觀察記錄每天的日出日落時間,感受晝夜長短的變化,理解地球的自轉和公轉……

  在京源學校蓮石湖分校,暑假作業包括「愛閱讀」「愛運動」「戰『疫』海報」等,學生在家裡也可多方面充實自己;古城中學,要求初二學生閱讀憲法全文,並用思維導圖記錄相關內容;在景山學校遠洋分校,高一年級學生要查找資料,梳理我國扶貧政策的時間路線圖,並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各校要科學合理地布置暑假作業,調整優化作業形式,既關注線上教育成果的梳理,又關注向課外的遷移、拓展和提高,不得增加學生過重負擔。」北京市教委要求,暑假堅持安全第一,把學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放在首位,把防疫指導作為學生暑假安全教育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每天至少完成一小時體育鍛鍊,科學安排暑假生活,滿足全面發展的需求。

  勇擔使命 奔赴基層

  腳踏實地回報殷殷期許

  張建的家鄉山高谷深、雲霧繚繞,那裡是位於雲南橫斷山區的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長期為深度貧困所困擾。

  高二那年,張建所在的蘭坪一中迎來一批特殊的「小老師」——中國人民大學支教團。「原來,未來可以不再重複父輩的人生,人生可以有不一樣的精彩!」張建的眼睛亮了,第二年,品學兼優的他通過「圓夢計劃」考入人大,坐了33個小時的火車來到北京。

  在高等學府,張建努力吸收知識,慢慢懂得「立學為民、治學報國」的涵義。今年,張建畢業了,他做出一個讓家人出乎意料又頗感欣慰的決定——回家鄉,當老師!

  「教育扶貧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根本措施,我是受益者,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如今,我有能力了,也要幫助更多孩子努力追夢!」今年的畢業典禮上,作為本科畢業生代表的張建動情地說。

  這一屆高校畢業生,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嚴峻鬥爭中經受了磨練、收穫了成長。廣大高校也通過各種方式,鼓勵廣大畢業生不畏艱難險阻,勇擔時代使命,把個人的理想追求融入黨和國家事業之中。

  「祝賀你成為北京化工大學第六屆研究生支教團團長,看到你們主動選擇到決勝決戰脫貧攻堅一線奮鬥,我們很欣慰……」北京化工大學赴基層就業畢業生座談會上,校黨委副書記宋來新鄭重地將支教團團長的任命頒發給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畢業生高媛。今年,高媛毅然放棄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的機會,主動請纓,和其他5名同學一起,奔赴學校定點扶貧地——內蒙古科爾沁左翼中旗開展支教工作。在她看來,「疫情讓我們對家國情懷的理解更深刻、更具體了。那裡需要我們,那裡的孩子需要我們!」

  北京師範大學公費師範畢業生帕提馬·麥麥提依明,參加了學校的「四有」好老師啟航計劃,即將成為新疆和田墨玉縣第二高級中學的一名教師。激勵她做決定的,是內心的堅持——「從學習者到教育者的轉變,是每個師範生最大的價值所在!」

  「啟航計劃旨在引導北師大學子響應黨和國家號召,投身教育事業,紮根基層一線,到基礎教育不均衡的地區、到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業。」北師大黨委書記程建平介紹,啟航計劃採取價值引領、政策助推的方式,在更多北師大學子心中埋下「大國良師」的種子,為高素質教師隊伍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支撐。

  清華大學專門組織開展2020屆畢業生「青春報家國,奮進正當時」線上主題黨團日活動。全校33個院系的1690餘名畢業生和老師們一起,圍繞「職業選擇與國家需求的聯繫」「個人夢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清華精神的繼承和弘揚」等話題,展開熱烈交流。同學們袒露心聲,有找工作的心得、有成長的目標,也有對未來的期待。「大學畢業是人生重要的節點,畢業生同學應當有大定位、大格局,要將國家的事業和自己的發展緊密結合在一起,要腳踏實地、持之以恆地追逐夢想,要做偉大的事業、做平凡的人。」清華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姜勝耀對同學們悉心叮囑。

  畢業就是出徵,終點亦是起點。

  「健康所系,性命相託。當我步入神聖醫學學府的時刻,謹莊嚴宣誓……」6月29日,北京大學醫學部的畢業典禮,就像一場特殊的出徵。畢業生們以一襲白衣亮相,錚錚誓言刻在心頭。據統計,今年,90%以上的北大醫學畢業生投身醫藥衛生相關事業,相當一部分畢業生毅然選擇新冠肺炎感染患者檢測和救治的崗位。他們用實際行動,回報母校的培養,回報祖國和人民的殷殷期許。

  儘管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但在這個特殊的學期,特殊的考試季、畢業季、成長季,廣大青少年正努力用自信、樂觀、奮鬥書寫青春故事,廣大學校、廣大教師也用心用情寫就了一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立德樹人大文章。

  版式設計:沈亦伶 張芳曼

  《 人民日報 》( 2020年07月19日 05 版)

(責編:曹昆)

相關焦點

  • 特殊畢業季 沒說「再見」的再見
    雲畢業照。 誰在大學畢業時,沒有參加一次酣暢淋漓的全班聚餐;沒有幾張留在相冊的畢業照;沒有逛過熙熙攘攘的招聘會現場;沒有經歷過心驚膽戰的論文答辯……那些哭過、笑過的擁抱與別離,時隔多年依然懷念。
  • 畢業成長季,感恩師幼情——底蓬幼兒園畢業典禮
    畢業成長季,感恩師幼情——底蓬幼兒園畢業典禮 2020-07-03 13:58 來源:四川新聞網 四川新聞網宜賓7月3日訊(姚蘭)六月是感恩、成長的季節,也是離別、放飛夢想的季節
  • 特殊的畢業季,湘潭大學給你別樣的畢業典禮,暖心!
    「不一樣的畢業季,不一樣的畢業典禮。」因疫情原因,今年學校未組織全校規模的畢業典禮。各學院通過線上線下「雙線並進」的方式舉行畢業典禮,「特別的儀式感給特別的你」,讓2020屆畢業生倍感「暖心」。「很幸運在這個特殊的時期體驗到一個完整的畢業季,即將走出校園的我們,將秉承湘大優良校風和精神品格,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畢業生石娜參加畢業典禮後說道。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畢業典禮6月29日,法學院智慧財產權學院2020屆畢業典禮暨學位授予儀式在法學院前坪舉行。院長肖冬梅忠告學生們要養浩然正氣,保持終身學習,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進步。
  • 這些走心畢業禮物,讓這個特殊畢業季更有溫度
    這些走心畢業禮物,讓這個特殊畢業季更有溫度 今年畢業季
  • 畢業季|北大餐飲中心推出「燕園味道畢業祝福季」
    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除了面臨分別的不舍與留戀想必大家還有一絲對燕園美食的思念與遺憾想再吃一份學五酸甜可口的雞腿飯想在清晨的松林喝一碗熱氣騰騰的皮蛋瘦肉粥想再嘗一份校慶糕點想在小白房深夜溫暖的燈光下排一份麻辣燙今年,不少同學沒能回到學校難以再次品嘗食堂的美食餐飲中心特地推出了「燕園味道畢業祝福季
  • 在武漢這個特殊的畢業季,我們從畢業照裡找快樂
    沒想到,輪到他畢業,自己不得不效仿80后土味大頭貼來完成一生只有一次的大學畢業照。今年畢業季不按套路出牌,答辯改為線上,畢業典禮取消,6月8日到6月11日可以分批次回學校清行李,但不允許逗留,不允許集體活動。畢業照拍不成了,魔性摳圖成了2020畢業生不得已的選擇。
  • 艾法薇爾幼兒園「感恩*追夢*成長」畢業典禮圓滿成功
    時間齒輪波動旋轉成長印記組合串聯幾載光陰 數過四季翻開畢業的篇章一場專屬畢業班的美好回憶‍
  • 是孤單的畢業季,也是特別的畢業季,也許還來不及好好說聲再見...
    是孤單的畢業季,也是特別的畢業季,也許還來不及好好說聲再見....不過,老師們給他們製作了一張特殊的畢業照據了解為讓在學校奮鬥過四年的畢業生們減少遺憾在線上答辯結束後武科大的老師與同學們舉行了一次特殊的線上雲合影一起在會議軟體上截圖
  • 【票·影訊】《畢業那年分手季》發劇情預告 大尺度吻戲曝光
    為「80後」正名 傳遞青春正能量網友評論說「《中國合伙人》是60後的記憶,《致青春》是70後的記憶,90後有《小時代》。」那麼即將上映的青春系列影片《畢業那年分手季》無疑展現的是80後的青春與愛情。電影《畢業那年分手季》的故事視角極為獨特,講述了幾個不同家庭、不同背景的大學好友到大自然採風完成畢業音樂作品《天籟》的過程,在本以為殊途同歸卻背道而馳的成長陣痛中,面對自我、親人、社會的壓力而徘徊的故事。導
  • 多平臺聯合畢業季主題活動上線
    如何應對畢業的經濟與心理壓力?6月12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音頻客戶端雲聽發起,央視新聞、中國之聲、央視頻、央廣網聯合主辦,新華視媒、GITV、今日頭條、抖音、自如、Bilibili聯合推廣的畢業季主題活動——「少年的夏天」之「畢業,自如地說出心裡話」徵集活動正式啟動。
  • 今年畢業季,內江的大學生們有太多感慨
    受疫情影響,今年應屆畢業生面臨著不一樣的畢業季:遠程答辯、雲端合影、網上面試……為了順利畢業,他們要克服更多挑戰,也收穫了更多磨礪和成長。 6月16日,記者走近內江師範學院3名畢業生,感受在這個特殊的畢業季,奮鬥和磨礪所鑄就的不變的青春光彩。
  • 《畢業那年分手季》發劇情預告 大尺度吻戲曝光
    由新銳導演姚宇任導演,黃廣生任編劇,顧莉雅、魏一、許凝、章小軍領銜主演的青春校園勵志電影《畢業那年分手季》,今日發布了全新劇情版3
  • 高考結束第一天,我們在小紅書聽到了一首最特殊的畢業歌
    7月9日,由人民日報新媒體聯合小紅書APP出品、共青團上海聯合發起的畢業季青春大合唱MV《昨日青空》(畢業特別版),在小紅書APP端首發,全網上線,南方周末、新京報,半月談等主流媒體聯合發布,音頻版本也在獨家音樂合作平臺網易雲音樂同期開放。
  • 不經意間,又是一年畢業季
    (原標題:不經意間,又是一年畢業季) 以往這個時候,你可能不會看到這篇文章
  • 百日成長,碩果纍纍丨第一期「百日成長計劃」畢業典禮精彩回顧
    近3個小時的「百日成長計劃」第一期雲畢業典禮,吸引著十五萬人次在「四合院App」直播頻道觀看。還沒等課程結束,很多人已迫不及待地在朋友圈曬起了自己的畢業證書↓↓↓此刻,讓我們在他人生命高光時刻的砥礪下,重溫結業典禮的精彩瞬間。首先,四合院創始人白立新老師作了開場致辭《百日成長,碩果纍纍》。鯤鵬振翅,志在長天;百日學習,莊嚴呈現。
  • CBC x 夏木塘 · 畢業季致青春丨以終為始,畢業快樂
    村落的風吹散了城市的喧囂,這個夏天,要網紅餐廳中看著草長夏深的晴朗;要直擊樂隊現場和夜晚嘉年華的青春派對。孩子終要長大,可是我想在這個千山萬水的徵程前,留下和你走向啟程的身影;我想在將來每一個兵戈鐵馬的交鋒裡,我們皆是勝意;我想我們能在驟雨中成長,能在陽光下燦爛;我想讓畢業的青春在夏木塘告別,也從夏木塘開始。
  • 畢節育才學校|2020屆「青春綻放·卓越成長」主題畢業典禮
    曾經的畢業季我們是看客,如今的畢業季我們是主角。總以為畢業遙遙無期,轉眼間我們卻要各奔東西,願你我都前程似錦,未來可期!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目睹了疫情的潮起潮落,我們經歷了防疫的重重困難。疫情猶在,畢業如期,流年似水,離別又至。
  • 畢業季——致蘭小乘風破浪的少年
    畢業和離別成了最刺痛眼眸的字眼畢業季它沒有四季輪換它雖比四季來的更美好但也意味著要從此分離那些藏在時光裡的場景我們曾一起走過臨別之際舉行一場盛大的告別儀式用相機記錄封存這些最美好的時光山水一程,三生有幸,過去的秋冬春夏老師與你們彼此陪伴,共同成長,這段經歷,驚豔了歲月,溫柔了時光,要和昨天說再見了,要和母校說再見了,要和老師說再見了,要和同學說再見了,那些種在校園裡長不大的記憶,那些留在歲月裡忘不了的純真,已成為我們生命中最美好的六年,存儲在記憶中,永生難忘!
  • 這個特別的畢業季,這首歌載滿四年最美的回憶
    是白瓷碗中的四果湯也是分離告別的不舍時光鳳凰花開 落紅齊漫天太多的風景還來不及看不經意間就要說再見突如其來的疫情使今年的畢業季顯得格外與眾不同線上雲畢業但祝福絲毫未減畢業在這分別的時刻閩南師範大學推出原創
  • 聚焦國內女性成長,這部電影你不要錯過了
    電視劇《二十不惑》聚焦在四名即將大學畢業步入社會的女生身上,講述了青春煩惱和成長困惑的故事。在這片荒蕪的市場裡,這些聚焦女性真實反應的影視作品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電視劇《二十不惑》貓眼綜合評分7.8、電視劇《三十而已》貓眼綜合評分7.7、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達到51.2次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