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戲劇學院
國際表演實驗教學工作室
大師的實踐與理論引進項目·2014
歐丁劇團四臺經典劇目展演
導演(歐丁劇團創始人)
尤金尼奧·巴爾巴 Eugenio Barba
劇目一:
《追憶》Memoria
Photo by: Riccardo Musacchio, Tommy Bay
劇目簡介:
這是一部由音樂和不同的歌曲組成的室內演出。這是一個圓滿結局的故事,關於兩個孩子——莫舍和斯黛拉。《追憶》描述的是記憶的重負還有念念不忘的決志;講述了被放逐之後回家路途的艱辛;還有一位在樹下歌唱的陌生人。
此演出為了紀念在奧斯威辛集中營倖存下來,之後卻自殺的作家普裡莫·萊維(Primo Levi)和簡·埃默裡(Jean Améry)。而關於摩西和斯特拉的真實故事則來源於亞法·葉裡阿奇的書作《哈西德派大屠殺的故事》。
演出日期:2014年11月10日、11日
演出地點:上海戲劇學院教學紅樓312室
演出時間:19:15
Date: Nov.10- Nov.11, 2014
Venue: Room 312, Red Building,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Time: 19:15
劇目二:
《慢性人生》The Chronic Life
Photo by: Rina Skeel, Jan Rüsz
劇目簡介:
獻給俄國作家及人權運動者——安娜·波利特科夫斯卡婭(Anna Politkovskaya),娜塔麗婭·埃斯泰米羅瓦(Natalia Estemirova)。兩人由於反對車臣衝突,分別與2006年與2009年遭不明身份歹徒暗殺。
角色:一個黑聖母;一個巴斯克軍官的遺孀;一個車臣難民;一個羅馬尼亞家庭主婦;一個丹麥的律師;一個來自法羅群島的搖滾樂手;一個哥倫比亞男孩,一直尋找在歐洲失蹤的父親;一個義大利街頭的小提琴手;兩個僱傭兵。
《慢性人生》講述的是發生在2031年第三次內戰後不同的歐洲國家的故事。不同組織和個人聚在一起,彼此挑戰分崩離析的夢想、失望還有希望。 一個來自拉丁美洲的男孩,為了尋找他莫名其妙消失的父親不斷奔走,人們卻在挨家挨戶陪他尋找的過程中不斷對他說:「停止尋找你的父親吧!」。
知識或是天真都沒能拯救男孩,相反,新發現的未知引導了他來到那扇門前。這一切取代了我們所有人的困惑:我們不再相信不可信的一切,我們只會認定——一個受害者的生命價值,要遠遠超過上帝的意義。
演出日期:2014年11月12日、13日、14日、15日
演出地點:上海戲劇學院新空間劇場
演出時間:19:15
Date: Nov.12- Nov.15, 2014
Venue: New Space Theatre,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Time: 19:15
劇目三:
《鹽》Salt
Photo by: Tony D'urso, Jan Rüsz
劇目簡介:
女版奧德賽的故事。一個女人,為了尋找失蹤的愛人,不斷穿梭於地中海一個又一個的小島間。一個幽靈在舞蹈中與她作伴,舞蹈使她更加清楚的意識到愛人不可改變的離去。
故事來源於安東尼奧·塔布奇(Antonio Tabucchi)的書信體小說《天色漸晚》(It is getting later and later)中的短篇故事《給風的信箋》(Letter to the Wind)。
演出日期:2014年11月18日、19日
演出地點:上海戲劇學院新空間劇場
演出時間 :19:15
Date: Nov.18- Nov.19, 2014
Venue: New Space Theatre,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Time: 19:15
劇目四:
《微乎其微》Itsi Bitsi
Photo by: Tony D'urso, Poul Østergaard
劇目簡介:
易本·娜格爾·拉斯姆森(Iben Nagel Rasmussen)講述了她在進入歐丁劇院之前的經歷。在那個時期,她搭車週遊世界,沉浸在音樂與詩歌、政治激進主義和毒品之中。這是她的故事,也是關於Eikskaløe以及那一代人的往事。(Eikskaløe是第一位用丹麥語歌唱「垮掉派」詩人,並於1968年在印度自殺)
女演員以往的一些演出片段交織於這部作品,並不是作為「引用」或者「例子」呈現,而是用以揭示深藏在這幾部劇當中的角色隱喻,包括《布萊希特的灰燼》(The Ashes of Brecht)中的凱特琳;《來吧!歲月屬於我們》(Come! And the Day will be Ours)中流浪的薩滿;《塔拉博特》(Talabot)中變戲法的人。
演出日期:2014年11月20日、21日
演出地點:上海戲劇學院新空間劇場
演出時間:19:15
Date: Nov.20- Nov.21, 2014
Venue: New Space Theatre, Shanghai Theatre Academy
Time: 19:15
-
國際表演實驗教學工作室簡介:
國際表演實驗教學工作室是一個以"演員培養"為中心的工作室。同時,又是一個國際化的表演教學平臺,通過項目實施,進而同國際頂尖的藝術家、教育家們共同研究和實踐,構建起具有國際視野又具中國文化特色的演員訓練系統。工作室定期舉行示範演出、表演訓練工作坊和舉辦國際性學術研究會,以交流表演藝術和演員訓練的最新資訊。吸納和培養一批具有國際視野的有藝術理想、有實踐研究能力的表、導演教研隊伍也是本工作室的任務。
國際表演實驗教學工作室負責人:
何雁
●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黨支部書記、副系主任(負責本科教學和研究生教育)
● 副教授、表演主講教師、戲劇導演、研究生導師
● 中國音樂劇研究會教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 上海戲劇家協會理事
● 德國恩斯特·布希高等表演學院特約教授
● 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校外學術評審員
● 教育部「戲劇與影視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特聘專家
● 香港鳳凰衛視「世界因你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3-2014」特邀頒獎嘉賓
-
策劃:
何雁
尤金尼奧·巴爾巴 Eugenio Barba
主辦:
上海戲劇學院
國際表演實驗教學工作室
協辦:
上海戲劇學院發展規劃辦公室
上海戲劇學院教務處
上海戲劇學院演藝中心
上海戲劇學院學生工作處
鳴謝:
上海戲劇學院院長院長辦公室
上海戲劇學院外事辦公室
上海戲劇學院人事處
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
烏鎮戲劇節組委會
上海戲劇學院後勤處
上海戲劇學院教工之家
上海市地方高校內涵建設資助項目
請查看歷史記錄:
「上戲國際表演實驗教學工作室」
獲得本工作室介紹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查看相關專題介紹
「北歐戲劇實驗室—歐丁劇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