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事重提,其實也覺得應該聊一聊這個話題,因為瀘州人不應該背這個鍋,當年我在老廣場附近,親身經歷顯然比當時一些為了博流量的報導更有說服力。那個時候還沒有自媒體,紙質媒體還比較強勢。
瀘州當年除了名酒節以外,其實很少有大明星來瀘州演出。在2002年12月21日晚,劉德華、那英、徐懷鈺等眾多明星應邀參加「蓉城之秋」音樂節瀘州分會場的演出。
當年剛被授予「四川省慈善大使」、「都江堰市形象大使」和四川省藝術學校『客座教授』的香港藝人劉德華又獲得瀘州市「榮譽市民」稱號。
「蓉城之秋」音樂節瀘州演唱會:劉德華遭兩個小女生強吻。
可能很多人就不知道這個了,雖然這裡有顯然有利用明星效應的目的,有可能其他城市也同樣給予過劉德華這樣的一線明星的榮譽頭銜,但是這一次還是機會難得。
但是,不太和諧的是當年在音樂節上出了一些小插曲,一些媒體的報導,其實弄得比較尷尬。
其實這一次演出,就是劉德華早年走的一次普通穴,也就是商演,還不算他的演唱會形勢。那個時候追星的瘋狂,跟現在不相上下,其實哪個年代都差不多,藝人,特別是大紅大紫的藝人,一幫擁躉很正常,我們今天很多人反感追星,其實並不是對明星有什麼成見,當然那種人品不好的或者行為不檢點的,也不接受哈。
2020年在武警戰士的保護下,劉德華得以脫身。
更多還是覺得一些人的瘋狂舉動,讓大家看不下去。其實今天看來大可不必,為什麼呢?追星不犯法,迷戀某個藝人也是個人行為,當然做出過激的舉動確實不妥。而且話說回來哈,把明星和其他行業突出人物來對比,或者愛國論對比,都是一種不太合適的行為。
行業屬性不一樣,我們尊重英雄、科學家以及對社會有貢獻的人,但是明星本來就是一個鮮花和掌聲簇擁的行業,他們必定曝光比任何行業都要多,娛樂圈也更加複雜,有很多人浮於事。其實像這些老牌藝人,還是經歷了很多磨礪.就劉德華來說,他首先是一個偶像藝人,然後也很努力的唱歌、演戲,得到很多人認可,還有香港勞模的稱號,他本身條件很好,但是也有很多不足,多年的堅持下,劉德華終於成為了藝壇常青樹,雖然今天他半退休狀態,影響力依然夠的。
18年前的劉德華還是當紅的年代,那個時候,香港藝人的落差顯然沒有今天大,還有很多優越感,也許他們也無法想像,十多年過去了,風水輪流轉,今天港臺明星除了老一輩的,新生代真的很難跟如今整個國內比了。
八十年代中後期瀘州老窖算是瀘州最需要宣傳和擴大影響的企業,所以他們當時搞了好幾年名酒節,請了當時很多明星,包括:劉曉慶、陳佩斯、朱時茂、馬季、侯寶林、毛阿敏等等,但是香港的藝人特別大牌的真沒有過。
這一次其實跟老窖無關,是當年「蓉城之秋」音樂節瀘州分會場的落到我們這裡,多少沾光四川省,才把劉德華請到了。其實當時還有個說法,演出的場地比較落後,為什麼呢?由於城市的緣故,很多年瀘州沒有大型的演出場地,以前主要是在燈光球場,今天已經拆了,就是忠山隧道外面。其他有幾個禮堂也不夠。而體育廣場雖然比較大,到底是露天的,也不是給演出準備的。大概因為這一次演出,才促使後來瀘州修酒城大劇院吧,那是後話,但是依然沒有把瀘州的演出事業給興旺起來。
倒是農村那種草根班子,在後來各個壽宴、葬禮上搞得紅紅火火,卻上不了臺面。
這一次,因為劉德華、那英等人的到來,主要是劉德華的影響力,一票難求,當年偌大的廣場看臺座無虛席,動用了好多人維持秩序,今天恐怕沒人敢搞這樣大的了,安全第一嘛。
那個時候就在廣場中間的足球場搭建起一個臨時舞臺,可能算是比較簡陋的演出場地了。好在不是他們開演唱會,唱幾首就走的,拿錢而已,何樂而不為呢?
當年四川很紅的李伯清來瀘州,還只能在忠山公園的荷花池搭個臺子演出散打評書,可見條件不怎麼樣。
演出期間,劉德華每唱一首歌都有歌迷衝破重重封鎖上臺和他擁吻、親吻。而後來的好聲音導師那英則被一男歌迷撲倒在地,把她氣得花容失色。
當白衣襲人的劉德華在四名保安的簇擁下登上舞臺時,現場一片尖叫聲。當唱起經典老歌《中國人》時,兩個小女生突然衝上了舞臺,一左一右死死摟住華仔,不依不饒地要親吻他。這突如其來的動作讓華仔那俊俏的臉龐在瞬間變形。華仔愁眉苦臉地說:「我知道你們都很愛我,但我希望你們能乖乖的。」
劉德華其實見過世面的,他還保持偶像形象,結束後,下面就傳說,那英和他發誓再也不來這裡了,因為瀘州人民太兇了。這事在當年傳為笑談,其實我想二人可能不至於這樣,但是當時一些人的瘋狂舉動確實讓人啼笑皆非。果然這麼多年瀘州演出也平平無奇,當然這幾年也搞不起來了。
但是我想說幾句就是,其實當初去擁抱強吻劉德華的歌迷,還不是瀘州人。當天晚上整個忠山路三段停滿了外地車輛,江陽沽酒客還頗為驚訝,當時這段路相對來說,車流量和人流量非常小,就那一天,恐怕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最多的一次,簡直不用過車了,而且全是外地牌照,哪個地方就不說。
不得不驚嘆,劉德華的影響力,很多人千裡迢迢趕到瀘州觀看他唱幾首歌,一睹偶像風採,而且說句不好聽的話,當時的票一來不好賣,二來大多數瀘州人還是捨不得。我的同學當時給我電話我還記得,邀請我去看,那個時候,沽酒客並不激動,一向怕欠人情的我居然拒絕了,表現了鋼鐵直男的一面。後來我問她看到如何嗎?她說:「媽喲,隔得八丈遠,看個鏟鏟,就是一個小人人一樣。」
而且同學說,那幾個上去的人,都是買了最前面的票的,聽口音就不是當地人,哪裡的這裡也不說了,但是在你瀘州發生了,報導就說瀘州歌迷怎麼怎麼不文明,真是醉了,她當時很生氣,說以後再也不追星了。
其實這件事,今天回過頭來,瀘州把握上面還是沒做好,一是輿論引導上面,二是利用明星上面。那個時候不成熟。但是也證明明星效應多重要。今天瀘州自己也有很多名人,不管是過去的,還是現在的,比如鄒凱、譚松韻等,其實應該好好用好他們為家鄉做宣傳。現在瀘州還是比較重視宣傳了,從幾次央視來拍紀錄片可以看出,並且瀘州也在向文明城市發展,城市應該進步,也應該越來越有品位,你同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