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名為「福爾摩斯」的電影中,夏洛克向來是絕對的主角。
他與助手的故事也足夠讓人嗑大半輩子。
但這一次,夏洛克甘當綠葉——
《福爾摩斯小姐:失蹤的侯爵》
《怪奇物語》中的小11,已經長大,轉身一變為神探夏洛克的妹妹,伊諾拉。
除了小11,其他演員也頗讓人期待。
伊諾拉的母親由海倫娜扮演,兩個哥哥麥考夫與夏洛克分別由山姆·克拉弗林和大超亨利·卡維爾扮演。
主角自然是伊諾拉。
全片以伊諾拉的視角展開,她向鏡頭外的我們敘述著即將要經歷的冒險。
在伊諾拉所處的時代,女性必須嫁作人妻、相夫教子。
但伊諾拉不同,幸運的是,她有一位特別的母親,在母親的影響下,她走上了一條不同的路。
母親獨自一人撫養伊諾拉長大。
沒有送她進女德學校,而是自己在家教她閱讀、科學、體育、象棋......
於是,相比於其他同齡女孩,伊諾拉有些「特立獨行」。
是不是有些熟悉,這樣的設定和《花木蘭》有些相似。
都是女性打破成見後做自己的故事。
那個時候的夏洛克已經在英國頗有名氣,幾乎人人都知道福爾摩斯家有一個大偵探。
伊諾拉崇拜自己的二哥,她希望自己也能像二哥那樣成為大偵探。
就在伊諾拉16歲生日那天,母親突然失蹤,只留下了一個木盒。
伊諾拉的兩個哥哥,得知母親失蹤的消息後,趕了回來照顧伊諾拉。
哥哥們對伊諾拉的表現極為失望。
尤其是大哥,對她的言行舉止以及生活習慣表示強烈不滿。
他希望伊諾拉變為一個規規矩矩的少女,將來成為一個溫柔的妻子。
於是他替伊諾拉找一個願意接受她的寄宿學校,因為他認為只有這樣,伊諾拉在這個世界上,才不會成為一個十足的失敗者。
而二哥夏洛克雖然有些不贊同大哥的想法,也只是默默躲在一邊。
不願被送走的伊諾拉在母親留下的拼字謎題中,找到了母親為她留下的鈔票。
就在被送去女德學校的前一晚,伊諾拉逃跑了。
她尋著母親留下的線索前往倫敦。
於是,故事圍繞著「福爾摩斯小姐找媽媽」開始了。
在火車上,她遇到了一個自稱侯爵的年輕男孩,蒂克斯伯裡。
離家出走的他正在被人追殺。
毫無意外地,少年少女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遇,必定要發生點故事。
沒錯,他就是我們女主的心動男孩。
在伊諾拉的幫助下,少年獲救,兩人一同前往倫敦。
兩人分道揚鑣後,伊諾拉卻被殺手盯上......
經過一番搏鬥,伊諾拉逃過一劫。
之後伊諾拉與蒂克斯伯裡再一次重逢,為了替心動男孩爭取逃跑時間,伊諾拉被迫抓進了女德學校。
在學校,女孩被訓練如何像淑女一般微笑,如何成為令人滿意的妻子,負責任的母親......
就在伊諾拉快要被逼瘋的時候,心動男孩終於潛入學校救她,兩人感情迅速升溫。
兩個年輕人在救與被救的過程中都在成長。
不得不提一下故事發生的背景,當時英國正值改革。
這些年來,伊諾拉的母親也在一直秘密組織著什麼,兒時的伊諾拉經常見到母親召集陌生人在家裡開秘密會議,並且她還在默默準備著火藥。
她們是為了爭取平民選舉權做準備。
當時貴族操縱選票,意圖阻止平民選舉權的通過。
好巧不巧地是,伊諾拉的心動男孩掌握著關鍵一票。
在影片的最後,蒂克斯伯裡投出了這一票,平民選舉權順利通過。
而伊諾拉也找到了母親,留在了倫敦,實現了做偵探的夢想。
倡導的女權思想足夠政治正確。
伊諾拉的名字反過來就是alone,名字符合她的人設,她這樣的女孩子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之下的確是孤獨的。
輕快的節奏,復古的色調,獨特的英倫風情讓整部片子觀感愉悅。
打破第四面牆與觀眾互動的伊諾拉顯得更加俏皮可愛。
伊諾拉與夏洛克的顏值也足夠養眼,單從這些方面來看,片子還是及格的。
但硬傷也不少。
首先,類型是懸疑。
雖然打著懸疑片的名義,但故事零碎,毫無懸疑性。
伊諾拉尋找母親的過程、殺手的動機都是不錯的懸疑點。
而影片中,尋找母親的線索幾乎全部依靠拼字獲得,在找到母親的火藥倉庫時,伊諾拉並沒有查下去,反而是突然決定去救蒂克斯伯裡。
在影片的結尾,母親突然自己出現,「尋找母親」未免太簡單。
而神秘殺手的出現也並沒有為影片帶來緊張感,死前一句「為了英格蘭」反倒顯得有些突兀。
整體偏低齡向,畢竟原著也只是一本兒童文學。
雖然多次提到女權思想,但都過於流於表面。
影片中多次出現宣傳語式的「突出主題」
「我想成為誰就成為誰」
「我的生活由我做主」
這種喊口號方式顯得過於生硬。
再說片中的配角,幾位配角顏值頗高,但卻淪為工具人,過於標籤化和臉譜化。
代表父權的麥考夫、不斷逃避的夏洛克、沒有能力自保的蒂克斯伯。
片中的男性角色似乎只是為了襯託伊諾拉的勇敢與智慧而存在。
如果不過於較真,並且是小11的粉絲,這片還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