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9年,法國強租廣州灣碼頭,並宣布為無稅自由港,於此同時還在附近修建於港口相連得到公路以供貿易交易,僅用了二三十年的時間,就讓廣州從一個以農產業為主的城市轉化為了一個集工商業化的經濟巨頭,當時正值青年時期的許愛周將這一切看在眼裡,決心做出一番事業。
趁著廣州大力發展貨物運輸的大好前景,他與朋友一起合夥開班了填海工程,在20世紀初期就在廣州建了商店和宅樓達到40多間,後又建造了廣州第一座「寶石大酒店」,如今已成為有名的商業步行街,到了20世紀20年代是,許愛周就已經成為了當地聞名的富商,可以說,我國的地產業發展,許愛周現在功不可沒。
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許愛周又將目光放在了運輸業上,並成立了「順暢航運公司」,旗下共擁有數十艘貨輪,其運輸路線遍布巴拿馬,挪威等地,此後又將航線發展至越南,上海一帶,並與友人一同合資開辦「太平洋行業公司」,「泰豐航業公司」等知名運輸公司,積攢下一大筆家業,不過許愛周先生除了在做生意上頭腦靈活意外,對於子孫後代也考慮的非常周祥。
從古自今,大部分都認為子承父業和繼承父輩的遺產是天經地義的事,大多數人在死後,都會將自己的遺產盡數留給子孫,但許愛周不一樣,他擔心自己的子孫將自己打下來的家業揮霍一空,也擔心如果子孫們沒有能力創辦家業怎麼辦?那將自己遺產用完了,不久沒錢了?於是他想個辦法,將自己的全部遺產存入銀行,只允許子孫們每月取十萬,這樣算下來,少說也要幾萬年才能花完。
然而,許愛周的擔心是多餘的,因為他的子孫們個個都很有經常頭腦,比如他的孫子許晉亨,現在光個人身價就上億港元,家族資產最少也有200億港元,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和許愛周一樣的,在我國歷史上,還有一個人,他坐擁2000億家產,但是卻沒給子孫留一分錢,而是全部捐給了國家,以至於他兒子只能開計程車來謀生。
他就是莊世平,1911年出生於廣東潮州府,莊家並不是有錢人家,相反,當年莊世平可以說是全靠自己白手起家,年輕時,他曾就讀中國大學經濟系,後來擔任過新民學校副校長從事文職工作,1942年,莊世平開始下海經商,最初他在西南地區從事經濟開發工作,後來又在東南亞建立交通網點。
1947年時,他創辦了安達公司,主要負責蘇聯商品的經銷,後來,莊世平的生意越做越大,也開始插手金融業,並創辦了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如今,南洋銀行已經發展至國外,同時在我國上海,深圳,北京等多地都設有分行,從1949年創辦之初的一萬美元起價,莊世平將他發展成了733億港元的商業化銀行。
另外,莊世平先生對公益事業也格外關注,在他的牽引下,李嘉誠在潮汕創辦了第一家汕頭大學,讓無數廣東學子圓了大學夢,而這所學校的建設,從建設到師資力量,都是莊世平先生和李嘉誠一起親力親為,一手督建的,此後,潮汕有相繼創辦了潮汕體育館,普寧華僑中學,普寧華僑醫院等,都離不開他的功勞。
莊世平曾說過:「作這一個中國人,這個根不能忘,離開了這個根還能說什麼呢?只要我們的國家能夠好,這是一個總體原則。」而他也用身體力行,為國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縱觀他這一生,可以用12個字來形容:「嚴於律己,寬以待人,腳踏實地」。
不過讓人意外的是,用一生為祖國做貢獻的莊世平先生卻在逝世後,卻並未給子孫們留下自己的財產,而是將自己2000資產全部捐獻給國家,在他的教導下,兒女們從小就學會了自食其力,長子莊榮敘成年後也沒有依靠父親,他為人低調,很少在人前提及自己父親的名號,更不會利用父親的名聲給自己開後門,而是以替別人開巴士謀生,並且對於父親的決定,他表示很支持。
因為父親從小就以身作則,以節儉和樸素為標準,從不會為自己享受而大手大腳的花錢,2007年7月9日,莊世平先生的悼念告別會後,靈柩運往深圳正式下葬,而當時出席其葬禮的有多位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其中李嘉誠與董建華親自為莊先生扶靈,並在其棺槨上放了一面五星紅旗,以示對先生的敬仰。